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宋伟彬 董华芳 +4 位作者 陈威 代小冬 刘春元 李晶晶 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国内外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化学防治方法及抗源鉴定,抗病遗传规律及抗病机理等,并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串殊镰孢菌 抗源筛选 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穗粒腐病QTL定位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帆 万雪琴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1-496,共6页
用已构建的包括88个AFLP标记和15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和230个F2植株用于抗病QTL定位研究,在四川雅安、绵阳对F2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复合区间定位法进行抗病QTL检测。在雅安检测到位于第2、3、4、6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6个,解释表... 用已构建的包括88个AFLP标记和15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和230个F2植株用于抗病QTL定位研究,在四川雅安、绵阳对F2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复合区间定位法进行抗病QTL检测。在雅安检测到位于第2、3、4、6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6个,解释表型变异的8.3%-25.7%;在绵阳检测到位于第1、67、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4个,解释表型变异的11.3%-26.4%。在10个抗病QTL中,位于第6和第9染色体上的2个同时在两点被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15%,表明玉米穗粒腐病确实存在遗传抗病性。利用2个环境抗病指数的平均值进行抗性QTL检测,共检测到位于第1、6和7连锁群上的3个抗性QTL,单个QTL的贡献率在8.9%-17.2%之间。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机制,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 AFLP QTL定位 粒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春元 李洪连 +1 位作者 吴建宇 刘建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61,共4页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只是发病时间、病害蔓延速度有所差异。病原菌分离频次的高低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粒腐病 玉米苗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甲法 丁俊强 +8 位作者 孙小东 王爱东 刘春元 王瑞霞 李晶晶 王永霞 马金亮 韩娅楠 吴建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穗粒腐病3个主要病原菌,即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聚端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烯唑醇、三唑酮4种杀菌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穗粒腐病3个主要病原菌,即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聚端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烯唑醇、三唑酮4种杀菌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多菌灵对3种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烯唑醇,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较差。在杀菌剂浓度为0.002 mg/mL时,多菌灵、烯唑醇与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相比,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及分子育种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谭登峰 潘光堂 +1 位作者 杨克诚 荣廷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从病原菌种类及危害症状、病情发生规律、抗病性鉴定方法、抗性机制与抗性遗传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生物学发展现状,提出生物技术在玉米抗穗粒腐病育种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3,共2页
用带菌牙签插入果穗、孢子悬浮液注射和喷雾3种接种方法和不同接种时期的比较试验,明确3种接种方法部能使玉米穗期发生穗粒腐病,但发病率和病指以牙签法适中,品种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操作简便;注射法发病率和病指较高,但操作复... 用带菌牙签插入果穗、孢子悬浮液注射和喷雾3种接种方法和不同接种时期的比较试验,明确3种接种方法部能使玉米穗期发生穗粒腐病,但发病率和病指以牙签法适中,品种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操作简便;注射法发病率和病指较高,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工;喷雾法发病不完全,病指低,费工并要保湿。接种越早,发病率和病指越高,以吐丝期和灌浆初期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接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穗粒腐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晶晶 王瑞霞 +5 位作者 韩娅楠 陈甲法 孙小东 刘春元 丁俊强 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在QTL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感病自交系N 6为轮回亲本,抗病自交系BT-1为非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1次杂交,5次回交,1次自交,获得了分别含有第4染色体和第6染色体上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近等基因系 表型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亚玲 马秉元 +1 位作者 李多川 龙书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10×40倍,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效果最好;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的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斌章 周卫学 +4 位作者 田兰荣 魏党振 李学乾 任志英 贾彦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防治措施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对穗粒腐病的感病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惠康 张兰新 +1 位作者 夏志红 杨秀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鉴定了1216份不同类型玉米材料对穗粒腐病的感病性。结果表明,粉质高赖氨酸的玉米、甜玉米比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QP.M.)和高油玉米更易感病。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小东 王爱东 +5 位作者 陈甲法 李晶晶 王瑞霞 韩娅楠 吴建宇 丁俊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571-15573,15631,共4页
从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类型、成因及抗病基因定位等角度介绍了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的策略,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穗粒腐病 感痛类型 抗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斌章 刘娜 冯海霞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害发生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艳 谭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1期121-122,125,共3页
玉米穗粒腐是我国各个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真菌性病害,已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玉米穗粒腐的分布与危害、病原菌、病害循环和抗性遗传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玉米穗粒腐病的抗病育种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抗性遗传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赖氨酸玉米穗腐和粒腐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清润 谢皓 蓝希骞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6-32,共7页
从本院高赖氨酸玉米育种试验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发病果穗中分离并鉴定了84个带菌标样,鉴定结果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的频率最高,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nm)次之,其它菌依次是色二孢菌(Diploiamayais)、长蠕孢菌(He... 从本院高赖氨酸玉米育种试验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发病果穗中分离并鉴定了84个带菌标样,鉴定结果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的频率最高,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nm)次之,其它菌依次是色二孢菌(Diploiamayais)、长蠕孢菌(Helminthasporum mayais)球二孢菌(Botryodiloaiatheobromae)。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杂菌,通过对两种镰刀菌的致病力测定,亦属串珠镰刀菌最强。初步确认,该菌是引致本地区高赖氨酸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用该菌在10个杂交组合的王米上进行四期接种、不同组合间感病性差异显著,证明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筛选出抗穗、粒腐病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赖氨酸玉米 粒腐病 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芊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37,共2页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子粒而直接引起减产,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田间大量死苗,感病的子粒不能作粮食或饲料用,因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玉米穗粒腐病发生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达40...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子粒而直接引起减产,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田间大量死苗,感病的子粒不能作粮食或饲料用,因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玉米穗粒腐病发生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达40%以上。在某些方面,研究人员已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穗粒腐病玉米品种靖单13号的选育与制种技术
16
作者 黄吉美 敖毅 +3 位作者 许世金 刘爱萍 徐春秀 周金娥 《中国种业》 2010年第10期70-71,共2页
靖单13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抗穗粒腐病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2月12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0604号)。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粒腐病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制种技术 选育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玉米新品种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特用玉米种质抗穗粒腐病鉴定与评价
17
作者 王建军 杨俊伟 +3 位作者 赵变平 李彦良 贾鑫 王富荣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80-82,86,共4页
为探究特用玉米品种对穗粒腐病的抗性,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对2001~2010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的青贮、糯、甜、高油4种特用玉米杂交种共计238份,进行了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用玉米种质对穗粒腐病抗性较高,其中高抗型... 为探究特用玉米品种对穗粒腐病的抗性,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对2001~2010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的青贮、糯、甜、高油4种特用玉米杂交种共计238份,进行了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用玉米种质对穗粒腐病抗性较高,其中高抗型占4.2%,抗病型占66.4%,中抗型占22.2%,感病型占5.5%,高感型占1.7%。青贮、糯和高油玉米对穗粒腐病的抗性表现差别不大,达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数占其相同类型参试品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4.7%、97.1%和94.7%;而甜玉米中仅有65.9%的品种达到中抗及以上,且该类型玉米高感品种所占的比例为4种特用玉米类型最高。通过山西省审定的30个特用玉米种质中,有26个品种表现抗病,占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用玉米 粒腐病 抗性鉴定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群体穗粒腐病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史晓榕 白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29,共2页
玉米穗粒腐病的危害不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镰刀菌和曲霉菌还可在籽粒内部形成毒素,引起人畜中毒和死亡。引起玉米穗粒腐的病原种类很多,国内有文章报道玉米籽粒内部带有18种霉菌;T.J.Gulya报道,自然受侵染的高赖氨酸玉米(即“o... 玉米穗粒腐病的危害不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镰刀菌和曲霉菌还可在籽粒内部形成毒素,引起人畜中毒和死亡。引起玉米穗粒腐的病原种类很多,国内有文章报道玉米籽粒内部带有18种霉菌;T.J.Gulya报道,自然受侵染的高赖氨酸玉米(即“opaque-2”玉米,简称O2玉米)群体47S3上分离出4大类主要病原菌:镰刀、曲霉、青霉及根霉,以镰刀菌为优势种。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腐病 串珠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对拟轮枝镰孢菌穗粒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颖雄 王慧 +5 位作者 靳林朋 关媛 孙萍东 卫季辉 郑洪建 林金元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5期12-19,共8页
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对鲜食甜、糯玉米穗粒腐病样品中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进行分离鉴定。针对37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采用针刺注射果穗接种法进行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并对其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 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对鲜食甜、糯玉米穗粒腐病样品中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进行分离鉴定。针对37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采用针刺注射果穗接种法进行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并对其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自交系种质的抗病性差异较大,Hw53、Hw71、Hw175、Ht219和Ht253共5份自交系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为高抗,而Hw61、Hw144、Hw145等10份自交系对该致病菌表现为高感。在22份糯玉米自交系种质中,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感病的种质有8份,占参试糯玉米自交系种质总数的36.36%;在15份甜玉米自交系种质中,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感病的种质有7份,占参试甜玉米自交系种质总数的46.67%,甜玉米相对糯玉米更易感染穗粒腐病。该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甜、糯玉米穗粒腐病的综合绿色防治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粒腐病 拟轮枝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发生与危害调查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顺德 黄业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21,共2页
通过1992~1995年对玉米穗粒腐病的室内病原菌分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所致,分离率为90.6%,其发生与海拔高度、玉米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田间损失率为10%~20%,感... 通过1992~1995年对玉米穗粒腐病的室内病原菌分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所致,分离率为90.6%,其发生与海拔高度、玉米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田间损失率为10%~20%,感病品种掖单13号高达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原菌 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