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1
作者 施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3,共7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组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上,IFD的诊断标准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多IFD患者的基础疾病并非粒缺,更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病...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组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上,IFD的诊断标准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多IFD患者的基础疾病并非粒缺,更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病毒性肺炎、糖尿病等非粒缺患者,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都与粒缺患者存在明显不同。本文对非粒缺患者IFD诊断标准及其变迁,尤其是与粒缺患者的差异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诊断IF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超长程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病人肺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粒细胞缺乏的护理
2
作者 冯世萍 钱秀群 +1 位作者 王海翔 朱雪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9-1183,共5页
报告1例超长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病人肺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粒细胞缺乏的护理经验。针对该病人长时间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后并发症复杂、重度粒细胞缺乏期间感染加重风险高、移植肺康复难度大等问题,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实... 报告1例超长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病人肺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粒细胞缺乏的护理经验。针对该病人长时间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后并发症复杂、重度粒细胞缺乏期间感染加重风险高、移植肺康复难度大等问题,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实施个体化诊疗方案;实施联合用药,严防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入住无菌层流床行保护性隔离;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促进创面愈合;延长间歇肾脏替代治疗改善肾脏功能;实施降阶梯抗排异治疗,维持机体免疫力;小强度持续性康复训练,改善移植肺功能。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肺移植术后成功撤除ECMO,顺利度过粒细胞缺乏期,术后60 d转普通病房行日常康复,随访时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肺移植 粒细胞缺乏 感染 肺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枫云 胡文婷 +4 位作者 周芬 沈南平 陆红 孙霁雯 何梦雪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与既往史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白血病患儿FN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为33.46%。不同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以及既往史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是否发生FN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5天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疾病复发、初次化疗、使用阿糖胞苷、第5天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FN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较高,应从初诊开始重视感染防治,尤其是复发、使用阿糖胞苷、年龄小、早期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儿,并加强对口腔黏膜炎、血常规、生命体征等的评估,积极防治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他沙星片致中性粒细胞缺乏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揭 侯周华 +1 位作者 李沙陵 胡琴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反酸、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余,进食后腹胀,全身皮肤黄染20余天,于2022年5月6日收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既往史:30余年前检查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无症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7 ℃,脉搏80...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反酸、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余,进食后腹胀,全身皮肤黄染20余天,于2022年5月6日收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既往史:30余年前检查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无症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7 ℃,脉搏8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16/70 mmHg(1 mmHg=0.133 kPa)。消瘦体貌,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慢性肝病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缺乏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玉青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9,共7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生感染时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通常只表现为发热。早期对粒缺伴发热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及时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拟就粒缺伴发热HM患者发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菌感染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如何选择初始经验治疗方案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粒缺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风险评估 初始经验性治疗 治疗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毛原飞 游建华 +4 位作者 张莉娜 李啸扬 刘钊 沈杨 李军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骏 周一飞 +6 位作者 白海涛 万理萍 蔡宇 姜杰玲 高彦荣 蔡琦 王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粒缺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4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粒缺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检出粒缺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3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革兰阴性菌占70.4%。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排在所有致病菌前6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53.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均已达100%,未检出对糖肽类和(或)唑烷酮类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8%和59.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的敏感率大于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的敏感率大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及氨基糖苷类等的敏感率均大于8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大于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敏感率均大于90%。结论粒缺伴发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见,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属100%甲氧西林耐药。掌握本地粒缺伴发热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感染 细菌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30
9
作者 钱筠 刘复强 吴轶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液科总的医院感染率;... 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液科总的医院感染率;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最高;急性白血病未完全缓解病例在粒细胞缺乏症期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病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越低,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也越高。病原体以G-菌最多,其次为G+菌、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最多见,其次为消化道、皮肤黏膜;在感染后起效药物中,三代头孢菌素最多,其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结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血液病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交叉感染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洋 马琳玉 +3 位作者 申雪兰 张崇敏 张力 唐晓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7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回顾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7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回顾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监测值进行早期预警评分,构建ROC曲线,得出该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截断点,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72例患者作为前瞻研究组,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早期评估,根据不同早期预警评分值实施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给氧、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成分输血、应用重组活化蛋白C等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休克致死亡率。结果:早期预警评分3.5分为预测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截断点,在该截断点,PEWS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7%;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帮助护理人员对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早期预警评分,帮助其早期识别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征象,同时在最佳截断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靖 谢翠松 +3 位作者 陈亚军 钟警 洪涛 文格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44-1845,1849,共3页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服用ATD导致粒细胞缺乏且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中27例由甲巯咪唑所致,9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主要感...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服用ATD导致粒细胞缺乏且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中27例由甲巯咪唑所致,9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系、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31例患者住院后进行了血或分泌物培养,24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10株,革兰阴性(G-)杆菌13株,真菌3株(有2例患者为混合感染)。结论 ATD导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感染致病菌中G-杆菌与G+球菌相当,真菌感染并不少见,及时行分泌物及血培养对明确致病菌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抗甲状腺药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缺乏1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洁 王南 +1 位作者 张四喜 赵玉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0,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身高178 cm,体质量55 kg,因发热25 d,于2016年3月26日入院。该患者于25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肝内强回声区(考虑炎性病变),诊断为肝脓肿,予以住院治疗,给予头孢哌酮/他唑... 1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身高178 cm,体质量55 kg,因发热25 d,于2016年3月26日入院。该患者于25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肝内强回声区(考虑炎性病变),诊断为肝脓肿,予以住院治疗,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22 d后症状有所减轻,3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不良反应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期间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苗 孙自敏 +1 位作者 刘会兰 高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8-1280,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其中血缘关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3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8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移植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26例,减低强度...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其中血缘关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3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8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移植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26例,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6例。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132例HSCT后粒细胞缺乏期间9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9.7%,首次感染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移植前3d-移植后27d)d,感染最多见于移植后4d出现;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血流感最常见,血培养阳性率为28.3%,其中G-菌占67.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阳性率为84.2%,G+菌占3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100%,G’菌均为万古霉素敏感菌。全部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3.5%,其中以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效果最佳,26.1%的患者使用经验性抗真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粒细胞缺乏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症1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为信 张建德 +5 位作者 詹志伟 徐宝真 靳红 姚央 邢维常 白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常规白细胞计数对预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意义及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粒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抗甲状腺药物... 目的分析常规白细胞计数对预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意义及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粒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有关。有些患者的粒缺发生是突然的,每1~2周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也不能预测某些粒缺的发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维持剂量时,不需作常规白细胞检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粒细胞恢复是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粒缺的恢复似乎无明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机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 被引量:20
15
作者 蔡玮 吴智绚 +2 位作者 孙丹 范璟 熊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加强肛周护理等。结果 6例患儿住院21~35d,NE症状基本消失、原发病完全缓解出院,继续后续化疗;随访至现在仍生存。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患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 护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救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清明 彭朝津 +3 位作者 苏琴 王玉梅 楚勤英 李平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0-32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 15例化疗后发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通过给予保护性隔离、强有力的抗菌药物、造血生长因子以及积极的支持治疗等措施 ,使 1...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 15例化疗后发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通过给予保护性隔离、强有力的抗菌药物、造血生长因子以及积极的支持治疗等措施 ,使 14例 (93.33% )患者救治成功 ,发热症状在 3~ 11d得到控制。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时 ,在应用强有力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防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 ;并应积极控制局部感染灶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白细胞恢复 ,加强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感染 药物疗法 老年医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验性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莹 李娟 +2 位作者 黄蓓晖 罗绍凯 谷景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合并感染146例,其中68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78例接受亚胺培南...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合并感染146例,其中68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78例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每6小时1次,两组均联合依替米星。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有效率为75.0%,细菌清除率为73.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有效率为80.8%,细菌清除率为72.2%,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且轻微,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见(5.9%和17.9%,P<0.05),二重感染发生率低(13.2%和26.9%,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二重感染较少发生,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时发热的经验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红霞 黄晓军 +4 位作者 王峰容 韩伟 刘代红 江滨 陆道培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了10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或化疗...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了10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发热时,对3种治疗方案的反应。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单药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时严重感染的疗效较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好,而美罗培南的不良反应较亚胺培南少。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经验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发热的首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发热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6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超 陆亚梅 狄福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 他巴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亮 司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45-2348,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是粒缺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感染部位328例(64.06%),不明原因发热(FUO)184例(35.94%)。微生物中革兰阴性菌占64.35%,革兰阳性菌(23.61%)和真菌(12.04%),共检出57株耐药菌。肺部感染病死率高于FUO(P<0.005),肺部感染与血流感染(P>0.25)、血流感染与FUO(P>0.1)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种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密切相关,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并是主要致死原因。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耐药率高。了解这类患者流行病学动态,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缺乏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