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程瑞杰 方勇 +1 位作者 俞为荣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CSF处理组),右侧创面则给予不含药物的凝胶(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分别测量计算两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率;组织M asson染色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碱性水解法测定反映局部胶原蛋白合成量的指标羟脯氨酸水平。结果GM-CSF处理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从创面形成后3 d起两组差异显著(P<0.01);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GM-CSF处理组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的再上皮化速率和胶原纤维沉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创面形成后3 d起,GM-CSF处理组羟脯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小鼠创面外用GM-CSF凝胶,可诱导创面再上皮化和胶原蛋白合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愈合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被引量:19
2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6、12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13)%、(9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73±14)%,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微粒皮移植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永翠 汪虹 +3 位作者 陈斌 胡东升 李德隆 何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凝胶是否能提高脱细胞猪皮覆盖微粒皮移植成活率。方法: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在每只兔背部两侧各切掉约5 cm×5 cm大小的全层皮肤,左右部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凝胶是否能提高脱细胞猪皮覆盖微粒皮移植成活率。方法: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在每只兔背部两侧各切掉约5 cm×5 cm大小的全层皮肤,左右部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取下皮肤的1/10制成微粒皮回植于创面,实验组覆盖涂有rh GM-CSF凝胶的脱细胞猪皮;对照组部位单纯覆盖脱细胞猪皮。打包固定。3组分别于术后第1、2、3周3个时间点拆包观察猪皮外观及创面愈合情况,并在对称部位取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D31,以评估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周实验组创面上皮化明显多于对照组,第2周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3周实验组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仍有残余创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及PCNA,3组CD31显示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P<0.01);PCNA表达的阳性率第1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第2、3周已愈合的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合的组织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 GM-CSF凝胶可加速创面的新生血管化及再上皮化进程,从而提高微粒皮移植的成活率,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粒皮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细胞猪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性测定标准品的研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阳 饶春明 +3 位作者 张翊 郭莹 丁有学 王军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建立效价测定用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国家标准品。方法 :标准品按WHO有关要求进行制备、分装、冻干、检测 ,用GM CSF国际标准品为标准进行协作标定。结果 :冻干重组GM CSF标准品经检测外观 ,无菌实验合格 ... 目的 :建立效价测定用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国家标准品。方法 :标准品按WHO有关要求进行制备、分装、冻干、检测 ,用GM CSF国际标准品为标准进行协作标定。结果 :冻干重组GM CSF标准品经检测外观 ,无菌实验合格 ,水分为 0 .93% ,加速热稳定实验表明其生物学活性在温度为 - 2 0℃ ,4℃和 2 5℃ ,37℃条件下 2 3个月保持稳定。该标准品经 3家实验室协作标定共 2 1次测定 ,几何平均效价为 1.77× 10 5IU/支。实验均数的 95 %可信区间为(1 6 4~ 1.90 )× 10 5IU/支 ,单次实验的 95 %参考值范围为 (1.2 3~ 2 .34 )× 10 5IU/支 ,平均可信限率为 6 .96 2 %。结论 :该批重组GM CSF国家标准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可作为国家标准品使用 ,效价定为 1.8× 10 5IU/支 ,编号为 98/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国家标准品 活性测定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老年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丰 杨芬 +2 位作者 海恒林 孙建梅 陈王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凝胶治疗老年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的疗效。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98医院消化...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凝胶治疗老年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的疗效。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98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5)。观察组患者采用rhGM-CSF凝胶外敷,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油膏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时间为(5.5±2.3)d,对照组为(8.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4,P=0.043)。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愈合率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两组处理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rhGM-CSF凝胶剂与凡士林油膏对患者创面的疗效不同。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GM-CSF凝胶剂能显著促进老年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创面的愈合,安全有效,方便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老年腹泻 肛周糜烂 创面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冯欣姝 温海玲 耿琪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组(30只):rhGM-CSF涂抹,D组(30只)...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组(30只):rhGM-CSF涂抹,D组(30只):rhGM-CSF+纳米银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计算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第10天各组开始愈合,愈合过程A组炎症反应明显,B、C组适中,D组适度;创面愈合率,第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第21天达峰值为(25.76±1.46)pg/mL,B、C、D组第14天达峰值[(29.73±1.58),(38.91±2.38),(43.54±1.28)pg/mL],第4、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0.72±0.14),(0.93±0.13),(1.18±0.16),(1.50±0.15)ng/mL],第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联合纳米银,促进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VEGF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永华 陈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435-3438,共4页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一热门细胞因子。1977年它由Burgess等在鼠的肺条件培养液中首次发现。因能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一热门细胞因子。1977年它由Burgess等在鼠的肺条件培养液中首次发现。因能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故而得名。1985年,人类GM.CSF基因(human GM—CSF.hGM.CSF)被首次克隆表达.此后重组人GM—CSF(recombinant human GM—CSF,rhGM—CSF)渐应用于临床。GM.CSF有多种功能,可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其向外周转移,又可诱导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角质细胞等的分化、增殖.并活化、增强其功能。rhGM.CSF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如改善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髓抑制.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进创面愈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进创面愈合 rhGM 细胞增殖 条件培养液 CSF HUMAN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对B1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航 王建伟 +4 位作者 张海英 王琳 钱程 陈立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9-761,共3页
目的 :观察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GM- CSF)对B1 6黑色素瘤的致瘤性及抑制作用。方法 :将 B1 6黑色素瘤细胞与 Ad CMVGM- CSF在 37℃、5 %CO2 培养箱中孵育 ( RPMI- 1 640培养基 ) 2 h后注射到 C5 7BL... 目的 :观察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GM- CSF)对B1 6黑色素瘤的致瘤性及抑制作用。方法 :将 B1 6黑色素瘤细胞与 Ad CMVGM- CSF在 37℃、5 %CO2 培养箱中孵育 ( RPMI- 1 640培养基 ) 2 h后注射到 C5 7BL/ 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 ( MOI=5 0 0 ) ,观察 Ad CMVGM- CSF对 B1 6黑色素瘤致瘤性的抑制作用 ;观察瘤内一次注射及二次注射对 B1 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Ad CMVGM- CSF能有效地抑制 B1 6黑色素瘤细胞的致瘤性 ,抑瘤率达 60 %;瘤内一次注射 Ad CMVGM- CSF可延缓肿瘤的生长 ,二次瘤内注射 Ad CMVGM- CSF能够强化抗肿瘤效果。结论 :Ad CMV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遗传载体 AdCMVGM—CSF 黑色素瘤 基因疗法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树突状细胞发育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林 普燕 张富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6-1109,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专门负责抗原捕获、加工并提呈给下游T淋巴细胞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者免疫耐受。维持DC亚群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无论机体处于炎症或静息状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树突状细胞(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专门负责抗原捕获、加工并提呈给下游T淋巴细胞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者免疫耐受。维持DC亚群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无论机体处于炎症或静息状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DC亚群发育、分布、功能及维持DC亚群动态平衡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GM-CSF对DC亚群发育与功能的调控作用。阐明DC发育与功能的调控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基于DC的免疫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树突状细胞 分化发育 功能调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吸入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詹永忠 田欣伦 徐凯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8-630,共3页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a PAP)是一种罕见的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沉积于肺泡腔内,从而影响肺泡换气功能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明显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呼吸衰竭不等。PAP分...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a PAP)是一种罕见的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沉积于肺泡腔内,从而影响肺泡换气功能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明显临床症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呼吸衰竭不等。PAP分为自身免疫性、继发性和遗传性3型,其中以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autoimmune PAP,aPAP)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诺卡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猪干扰素α1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1
作者 胡涛 何志远 +2 位作者 张文昌 赵俊 王明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在ST细胞/VSV病毒测定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滴定该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同时用MTT法检测其对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PCR扩增并融合后的ChGM-CSF和PoIFNα1融合基因约为1000bp,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诱导表达的rChGM-CSF-PoIFNα1融合蛋白分子量约55ku,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别能够与ChGM-CSF多抗和PoIFN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其抗病毒比活性约为1.1×10^6IU/mg,并且具有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本研究为rChGM-CSF-PoIFNα1重组融合蛋白的研制及其相关活性的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 猪干扰素α1(PoIFNα1) 融合基因 可溶性表达 促淋巴细胞增殖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腹腔感染
12
作者 曾丽萍 何清 +4 位作者 包蕴文 孙健 叶华 吴畏 王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rhGM-CSF+头孢呋辛/甲硝唑组(A组)26只、头孢呋辛/甲硝唑组(B组)27只、生理盐水组(C组)15只。...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rhGM-CSF+头孢呋辛/甲硝唑组(A组)26只、头孢呋辛/甲硝唑组(B组)27只、生理盐水组(C组)15只。盲肠结扎穿刺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造腹腔感染的模型。术后观察体重、摄食量的变化,检测血白细胞计数以及骨髓像,分析术后5 d生存率。结果:与B、C两组比较,A组大鼠术后平均体重降幅较小,摄食量恢复明显,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术后5 d生存率为61.5%,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结论:rhGM-CSF与头孢呋辛/甲硝唑联合应用可提高盲肠穿孔致腹腔感染大鼠的短期生存率,改善其行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存活率分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胶囊的一般药理学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蓉 陈天佳 +1 位作者 张文波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为探明由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胶囊的药理作用,以200、400、800μg/kg3种剂量给小鼠灌服,结果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数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纳合用对小鼠入睡动物数均无明显影响;以100、200、400μg/kg剂量... 为探明由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胶囊的药理作用,以200、400、800μg/kg3种剂量给小鼠灌服,结果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数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纳合用对小鼠入睡动物数均无明显影响;以100、200、400μg/kg剂量由十二指肠注入家猫,对家猫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和深度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生物反应器 重组人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一般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州大学给巴西的放射线事故患者使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4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7期25-25,共1页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医学部血液学-肿瘤学科的 Robert Peter Gale 等的研究小组给予于1987年9月在巴西发生的放射线事故而引起骨髓障害的8名患者使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存活的4人中,2人因提高了粒细胞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医学部血液学-肿瘤学科的 Robert Peter Gale 等的研究小组给予于1987年9月在巴西发生的放射线事故而引起骨髓障害的8名患者使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存活的4人中,2人因提高了粒细胞量而预防了治疗后感染。此结果发表于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1988年8月27 日号。根据试验结果,他们认为 GM-CSF 也许能有效地治疗放射线障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刀 肿瘤学科 线障 洛杉机 试验结果 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Behring 华盛顿州 抗病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初步评价
15
作者 刘娇 陈蕾 +5 位作者 秦慧 康庆琳 李格格 杨志新 杜鹏 周春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1-599,共9页
目的筛选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中和活性的重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H),即纳米抗体。方法采用皮下单次注射人源GM-CSF 0.5 mg的方法免疫骆驼,免疫5次后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抽提总mRNA,逆转录后PCR扩增获得VHH基因... 目的筛选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中和活性的重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H),即纳米抗体。方法采用皮下单次注射人源GM-CSF 0.5 mg的方法免疫骆驼,免疫5次后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抽提总mRNA,逆转录后PCR扩增获得VHH基因;将VHH克隆到pADSCFV-S噬菌体载体,电转化TG1感受态细胞,构建VHH免疫库;固相包被重组人源GM-CSF对免疫库进行筛选,将获得的特异性结合人源GM-CSF的VHH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克隆到pABG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人胚肾上皮细胞293F细胞表达制备VHH-Fc样品。采用ELISA检测候选VHH-Fc分子与GM-CSF的响应曲线探究其结合活性,检测候选VHH-Fc与不同抗原的结合显色值初步确定其特异性;采用生物膜干涉(BLI)技术测定候选VHH-Fc与GM-CSF结合的亲和力;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候选VHH-Fc对GM-CSF的抑制率曲线,确定其中和活性;采用蛋白质稳定性分析系统Uncle检测其热稳定性;小鼠尾静脉注射VHH-Fc 100μg,ELISA定量检测血清VHH-Fc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曲线。结果免疫5次后骆驼血清抗人GM-CSF抗体滴度高于1∶800000,构建的VHH库库容量约为5.55×10^(7)。筛选获得5个特异性结合人源GM-CSF的VHH-Fc候选分子,其中22N10可有效中和GM-CSF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17.23 nmol·L^(-1),与人源GM-CSF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为1.97×10-8 mol·L^(-1),可阻断GM-CSF与其受体GM-CSFRα的结合,热稳定性良好(溶解温度Tm1=59.2℃),小鼠体内半衰期为87.2 h,体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获得靶向人源GM-CSF的候选VHH新分子22N10,在小鼠体内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抗体 菌体展示 中和活性 真核表达 特异性 集落刺激因子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许译文 李晶莹 +3 位作者 刘林鑫 徐英娇 聂敏海 刘旭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牙龈组织和O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CSF蛋白的表达情况。将HSC-4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牙龈组织和O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CSF蛋白的表达情况。将HSC-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处理)、shNC组(转染无序列质粒载体病毒)和shMCSF组(转染沉默MCSF质粒载体慢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CSF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CS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SC-4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UNEL细胞凋亡实验检测HSC-4细胞凋亡能力,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SC-4细胞增殖能力。结果MCSF在OSCC组织和HSC-4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牙龈组织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低表达。shMCSF组HSC-4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较shNC组减弱,shMCSF组HSC-4细胞凋亡能力较shNC组增强(P<0.05)。结论MCSF在OSCC中表达升高,并可促进OSCC细胞迁移和增殖,减少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口腔鳞状细胞 迁移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17
作者 李安 孙丹邈 张璐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化疗后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或rhG-CSF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圣愈汤合增液汤口服治疗,观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化疗前1 d、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时外周血象。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rhG-CSF能够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改善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情况,促进血细胞水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增液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上皮性卵巢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雪 马静婷 +5 位作者 宋洁 张倩 张传辉 王武东 吴萌 潘留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IL-1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IL-12和PBICMV3-GM-CSF,转染H22肝癌细胞,检测IL-12和GM-CSF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含有Bam HⅠ和HindⅢ... 目的构建小鼠IL-1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IL-12和PBICMV3-GM-CSF,转染H22肝癌细胞,检测IL-12和GM-CSF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Trizol法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反转录成c DNA,以含有Bam 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IL-12和GM-CSF编码序列,将所得产物和PBI-CMV3空载体进行双酶切、回收、连接后转化至DH5α中,挑取单克隆菌落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对构建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将构建好的质粒分为空载组、PBI-CMV3-IL-12组、PBI-CMV3-GM-CSF组和共转染组,分别转染至H22肝癌细胞中,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L-12和GM-CS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结果成功构建了PBI-CMV3-IL-12和PBI-CMV3-GM-CSF真核表达载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4组间IL-12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2、163,P值均<0.001);其中IL-12 mRNA表达水平比较,PBI-CMV3-IL-12组、共转染组较空载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GM-CSF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PBI-CMV3-GM-CSF组、共转染组较空载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可以与抗体结合并在膜上产生特异性条带,条带大小和灰度分析结果显示,IL-12和GM-CSF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IL-12和GM-CSF真核表达载体,且可在H22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介素1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及其受体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湛济帆 田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噬细胞参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通过识别、吞噬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异物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CSF-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 receptor, CSF-l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炎性调控、破骨细胞骨吸收调控进行的。本综述将CSF-1/CSF-1R信号轴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牙周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细胞 破骨细胞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3 位作者 曹少先 吴志敏 陈荣达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间同源性的比较。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序列分析表明,GM-CSF的cDNA开放阅读框为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和大部分信号肽,与用作PCR引物设计的参考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1%,同绵羊、人、牛、小鼠和犬的GM-CSF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6.2%、80.5%、81.7%、69.7%和81.8%,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8.5%、71.3%、70.3%、55.9%和71.5%。Western blotting证实目的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GM-CSF蛋白。以上结果表明,猪的GM-CSF基因被成功克隆,它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利用GM-CSF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