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一例
1
作者 梅琦敏 戴佳原 +2 位作者 刘业成 沈敏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2,共7页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病程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aHUS。予以激素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血浆置换联合依库珠单抗治疗后肾脏功能趋于稳定,血小板恢复正常,但视力无明显改善。本文回顾该患者的诊治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肾功能不全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2
作者 吴双 张宸睿 +2 位作者 毕莹 徐艳 何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认知功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回顾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诊疗经过,探讨以脑膜脑炎为表现形式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鉴别,借此提高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膜脑炎的认识,为此类疾病提供临床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脑膜脑炎 认知功能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3
作者 户梦婷 张栋 +8 位作者 贾沛瑶 陆旻雅 周梦兰 郭佳钰 苏慧婷 高羿 席婧媛 朱华栋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3-1467,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20例临床特点分析
4
作者 付玉娟 劳力民 郑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HES患者和23例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HEr患者相比,IHES患者首发症状多为瘙痒性多形性皮损,以红斑、丘疹和结节为主...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HES患者和23例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HEr患者相比,IHES患者首发症状多为瘙痒性多形性皮损,以红斑、丘疹和结节为主,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明显,而单核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及肝脾大者少见。HEr患者常并发多系统异常症状。经抗组胺药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平均疗程约18 d),IHES患者较HE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易下降至正常。结论:IHES的首发症状多为瘙痒性皮损且伴高LDH,治疗有效。若出现皮肤外异常症状,则需进一步寻找病因以排除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小红 徐益萍 卢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因构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8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病因构成、外周血嗜...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因构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8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病因构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与病因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9例(21.6%),腹痛15例(17.0%),咳嗽和/或气急14例(15.9%),皮疹13例(14.8%),便血11例(12。5%),腹泻6例(6.8%);因感染导致28例(31.8%),其中急性支气管肺炎11例,寄生虫感染9例,败血症4例,泌尿系感染2例,蜂窝织炎1例,胆囊炎合并胰腺炎1例;因变态反应性疾病导致25例(28.4%);因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导致20例(22.7%);因免疫缺陷病导致3例(3.4%,均呈中重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因新生儿溶血症、血液系统肿瘤导致各2例(各占2.3%),因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肾病综合征导致各1例;不明原因5例(5.7%)。结论:住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腹痛、咳嗽和/或气急较为常见;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其常见病因,寄生虫为最常见的明确病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重度增多患儿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诊断 嗜酸粒细胞增多/病因学 胃肠疾病/病因学 肺疾病/病因学 儿童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桂莲 姜红堃 +1 位作者 李萍 张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回顾分析3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因及临床特征。掌握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肺漫润嗜酸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致左心室血栓患者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丽 金辉 +1 位作者 王佩显 张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7-1098,共2页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并伴多种器官受累且预后较差的综合征,受累组织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持续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引起组织器官损...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并伴多种器官受累且预后较差的综合征,受累组织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持续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同时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合并左心室血栓者罕见[1]。本例报道如下,旨在提醒临床医师对IHES患者需警惕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左心室血栓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患者 组织器官损伤 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8
作者 侯丽君 高峰 +1 位作者 于锦香 翟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1,共2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以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伴多脏器浸润为特征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疾病,此病较少见,且白细胞总数高达10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以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伴多脏器浸润为特征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疾病,此病较少见,且白细胞总数高达10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0.90者更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增多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曲士强 艾小菲 +5 位作者 李承文 李庆华 徐泽锋 秦铁军 张悦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6-122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7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患者的PDGFRA/B和FGFR1基因重排进行检...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7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患者的PDGFRA/B和FGFR1基因重排进行检测,并对44例患者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79例患者中检出FIP1L1/PDGFRA(F/P)融合基因阳性19例,检出CHIC2缺失19例,检出PDGFRB基因重排4例,未检测到FGFR1基因重排患者。按照2008年WHO分类修订诊断后,有42%(20/48)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和83%(5/6)的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患者更正诊断为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17%(1/6)的CEL更正诊断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4例,1例为CEL-NOS,3例为伴PDGFRB重排的髓系肿瘤,所有21例伴PDGFRA重排的患者均未检测出4q12异常。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HES和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组患者的克隆性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33%(5/15)、40%(6/15)和36%(5/14),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既往诊断HES和CEL的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DGFRA/B基因重排,通过间期FISH和PCR方法可以提高伴PDGFRA/B重排的髓系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 PDGFRB基因 FGF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腮腺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窦训武 朱雪明 +3 位作者 尹德佩 杨素娜 樊明月 杨代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77,共3页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间的囊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见局部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由此可见,该病虽然罕见,通过术前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作出诊断,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腮腺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多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三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童燕娜 郭薇 +7 位作者 高忠明 程哲 段洪连 韩臻臻 杜明艳 孟繁花 杜会山 张伟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患者1男,60岁,主因腹泻16 d,四肢乏力10 d于2015年6月10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以下简称潞河医院)。入院前16 d患者出现腹泻,50~100 ml/次,2~3次/d,无发热、腹痛;入院前10 d出现四肢乏力;入院前3 d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压... 患者1男,60岁,主因腹泻16 d,四肢乏力10 d于2015年6月10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以下简称潞河医院)。入院前16 d患者出现腹泻,50~100 ml/次,2~3次/d,无发热、腹痛;入院前10 d出现四肢乏力;入院前3 d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压94/62 mmH g,血常规示白细胞29.07×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0.3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 血栓形成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周围血管血栓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3
作者 符洋 郭学利 +4 位作者 王子凡 宋燕 张勇敢 白华龙 苗超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一个或多个器官损害为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IHES因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周围血管 血栓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发肺栓塞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珊 张雪 +2 位作者 汪旸 刘玲玲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1-483,共3页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发肺栓塞。患者男,35岁。以四肢反复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多次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皮损组织病理及骨髓穿刺结果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发肺栓塞。患者男,35岁。以四肢反复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多次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皮损组织病理及骨髓穿刺结果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病程中在无常见高危因素情况下并发肺栓塞,考虑肺栓塞是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肺栓塞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ALHE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所致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雯瑾 韩克 +4 位作者 薛小临 杨春 张涛 马爱群 张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几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心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提供准确可行... 目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几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心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提供准确可行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年至2014年诊断的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探寻其共性及特异性表现。结果 5例患者中有4例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另1例为寄生虫感染后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房扩大5例,其中4例为双房扩大,2例同时伴有心室扩大;5例患者均出现心内膜增厚伴血栓形成,4例为双心腔心尖部血栓,1例血栓仅出现于左室心尖部。超声心动图同时观察到瓣膜、心包的变化,均可能是本病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所致心脏损害是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发现这些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以便及时、正确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心脏损害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傅武 曾文军 +1 位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5-665,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心脏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晓梅 方理刚 严晓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心内膜/心肌病变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心脏累及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种病因引起慢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心肌病变,但在不同原发疾病的不... 目的:通过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心内膜/心肌病变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心脏累及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种病因引起慢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心肌病变,但在不同原发疾病的不同阶段,对心脏的累及程度有很大差异。有些患者因为严重的心肌病变发生猝死和心力衰竭,有些则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而病情变得持续稳定。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心脏累及的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很好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Churg-Strauss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的鼻通气功能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酉 刘仲燕 +1 位作者 韩德民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本文检测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的鼻通气功能,分析其与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NARES患者22例,健康成人58例。测量鼻阻力获得压力-流速曲线,得到75Pa... 目的本文检测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的鼻通气功能,分析其与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NARES患者22例,健康成人58例。测量鼻阻力获得压力-流速曲线,得到75Pa和150Pa下鼻腔总阻力值。测量使用1%麻黄碱滴鼻液前后鼻腔的鼻声反射,获得相应的面积-距离曲线,得到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计算鼻腔充血指数。分析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症状评分与鼻通气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NARES组与对照组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测量各项指标。结果 ①NARES患者鼻阻力、鼻声反射指标与各鼻部症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鼻声反射仪测量收缩前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充血指数,NARE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NARE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前75Pa和150Pa下鼻总阻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后75Pa和150Pa下的鼻总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RES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鼻生理功能检测结果间无相关性,在诊疗过程中需全面综合评价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主观症状评估 鼻阻力 鼻声反射 鼻分泌物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感染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晓芳 焦洋 +1 位作者 范洪伟 黄晓明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总结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8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 目的总结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8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况。结果 87例寄生虫感染患者中,33.3%(29/87)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明显升高(>1.5×109/L)。卫氏并殖吸虫(100%)、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最为常见,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患者分别占85.7%及50.0%,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分别占28.6%及33.3%。结论寄生虫感染患者中,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比例随感染寄生虫种类或主要受累脏器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