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PSO-SVR的PV型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建模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玮 李立毅 张林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68,共6页
为了准确地表达PV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PCA-PSO-SVR混合算法对PV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进行建模。采用主元分析法(PCA)对实验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支持向量回... 为了准确地表达PV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PCA-PSO-SVR混合算法对PV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进行建模。采用主元分析法(PCA)对实验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中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回归模型和其它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准确性、泛化性、鲁棒性以及运行速度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PCA-PSO-SVR算法对PV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建模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型旋风分离器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 粒子群优化 粒级效率建模 主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除油旋流器粒级效率的多元回归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利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8-30,共3页
粒级效率是评价除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油滴对剪切非常敏感,不能采用固液分离所用的粒级效率测量方法。通过介绍固液分离中粒级效率测量方法,提出了采用具有不同中粒径油滴测量除油旋流器粒级效率的方法。根据粒级效率的定义... 粒级效率是评价除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油滴对剪切非常敏感,不能采用固液分离所用的粒级效率测量方法。通过介绍固液分离中粒级效率测量方法,提出了采用具有不同中粒径油滴测量除油旋流器粒级效率的方法。根据粒级效率的定义,推导出除油水力旋流器总分离效率和入口油滴粒度分布的函数关系式,利用该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以求得除油旋流器的粒级效率曲线。通过对公称直径25mm无涡流探测管旋流器测试结果的具体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回归线性程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粒级效率 回归分析 油水分离 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永武 程万逵 +1 位作者 王怀彬 陈滨 《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43-346,共4页
本文在试验模型上对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利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内循环流化床粒级分离效率的准则方程,并给出了其试验关联式,为内循环流化床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内循环 流化床锅炉 粒级分离效率 试验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旋流器分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傅进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8期5576-5581,共6页
分离效率是评价水力旋流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结合实验介绍了总效率、粒级效率和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进料流量、底流口尺寸、加装隔离罐、悬浮液浓度以及黏度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实验和生产提... 分离效率是评价水力旋流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结合实验介绍了总效率、粒级效率和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进料流量、底流口尺寸、加装隔离罐、悬浮液浓度以及黏度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实验和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粒级效率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12
5
作者 万古军 孙国刚 +1 位作者 魏耀东 时铭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9-696,共8页
为了分析压力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利用Fluent 6.1软件,气相流场采用修正的雷诺应力模型,颗粒相运动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0.1~6.5 MPa压力下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入口浓度一定的... 为了分析压力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利用Fluent 6.1软件,气相流场采用修正的雷诺应力模型,颗粒相运动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0.1~6.5 MPa压力下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入口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3.0 MPa),器壁颗粒浓度逐渐呈螺旋状灰带分布,旋风分离器内旋流区域的颗粒浓度减小,旋风分离器分离能力增强。压力增加一方面使气体切向速度增加,颗粒所受离心力增加;另一方面,气体的湍流强度增大,颗粒的扩散作用增强。当压力超过3.0 MPa后,压力增加对气体切向速度影响不大,而颗粒扩散增加,旋风分离器内旋流区域颗粒浓度增加,对颗粒分离不利。旋风分离器的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可以用指数函数描述,其中颗粒的径向速度、颗粒的扩散系数和边壁的颗粒浓度是影响颗粒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当压力超过3.0 MPa后,压力增加对粒级效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压力 颗粒浓度分布 粒级效率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油水力旋流器尺寸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利民 刘淼儿 冯叔初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的旋流器小锥管锥角、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底流直管段长度和入口当量直径尺寸筛选的实验情况。筛选结果表明 ,旋流器的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的分离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这对旋流器的设计具... 介绍了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的旋流器小锥管锥角、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底流直管段长度和入口当量直径尺寸筛选的实验情况。筛选结果表明 ,旋流器的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的分离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这对旋流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级效率 除油水力旋流器 尺寸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油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利民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年第3期60-63,共4页
除油水力旋流器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在海上采油平台污水处理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石油部门争相研究的热点。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对油水物性,特别是对油滴非常敏感,其分离性能评价一直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文中分析了除油水... 除油水力旋流器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在海上采油平台污水处理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石油部门争相研究的热点。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对油水物性,特别是对油滴非常敏感,其分离性能评价一直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文中分析了除油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评价指标,提出了对这些评价指标的分析实验方法,并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室内模拟试验装置,探讨了旋流器分离特性指标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级效率 水力旋流器 分离 废水处理 除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水力除砂器内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高光才 赵英亮 +1 位作者 王建军 金有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1-569,共9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RSM湍流模型对多管式水力除砂器内液-固两相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进液室的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影响各单管入口流量及速度分布;除砂器内颗粒运动的轨迹包括储料室捕集和集液室逃逸;将1000个颗粒同时射入除砂...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RSM湍流模型对多管式水力除砂器内液-固两相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进液室的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影响各单管入口流量及速度分布;除砂器内颗粒运动的轨迹包括储料室捕集和集液室逃逸;将1000个颗粒同时射入除砂器总入口,跟踪每个颗粒得到颗粒的入管比例和分离效率,单管的颗粒入管比例与流量呈正相关,单管分离效率受速度分布影响出现差异;随着颗粒粒径增大,从单管分离出的颗粒在储料罐内的沉降速度也增大;综合各单管的颗粒入管比例和分离效率对除砂器分离系统的结构提出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式 除砂器 两相流 分离 数值模拟 粒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塞捕集器结构改造与除砂性能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许仁辞 静玉晓 +4 位作者 石凯月 李清平 杨东海 何利民 苏健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解决段塞捕集器下游管道和设备积砂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内旋流和挡板的新型段塞捕集器,采用质量分离效率、粒级效率、压降、临界粒径为评价指标对改造后的段塞捕集器分离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评价,结果表明:旋流器能够有效地抑制... 为解决段塞捕集器下游管道和设备积砂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内旋流和挡板的新型段塞捕集器,采用质量分离效率、粒级效率、压降、临界粒径为评价指标对改造后的段塞捕集器分离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评价,结果表明:旋流器能够有效地抑制气体出口携液、携砂,挡板能有效控制液体出口携砂,第1块挡板对分离起主导作用,在第1挡板无量纲长度α1<0.6或无量纲高度β1<0.37时,第2挡板强化分离作用明显,改造后的段塞捕集器的砂粒质量分离效率最大值达到95%,临界粒径最小值10μm;增设旋流器后,压降系数增量仅为0.041 5;在气液量波动20%的范围内,改造后的段塞捕集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捕集器 结构改造 除砂 旋流器 挡板 分离效率 粒级效率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溢流管结构对微细颗粒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刘鸿雁 王亚 +1 位作者 韩天龙 黄青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1-1931,共11页
针对直径为50 mm的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考察了溢流管插入深度和壁厚以及进口流量对微细物料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分析法得到了溢流管最优的插入深度、壁厚及最适的进口流量。此外,考察了两种套筒式溢流管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针对直径为50 mm的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考察了溢流管插入深度和壁厚以及进口流量对微细物料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分析法得到了溢流管最优的插入深度、壁厚及最适的进口流量。此外,考察了两种套筒式溢流管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最优溢流管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分流比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的直筒段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对于微细物料的分离,溢流管采用薄壁且插入深度与水力旋流器直筒段长度相当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微细颗粒的分离效率。针对水力旋流器溢流管插入深度与其直径的最佳比例,小直径水力旋流器的比大直径水力旋流器的大,表明它们的分离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粒度分布 流动 水力旋流器 溢流管 分离效率 粒级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线型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元宝 孙国刚 +2 位作者 王青莲 韩晓鹏 杨晓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8-513,共6页
采用螺线型旋风分离器实验装置,考察了排气管插入深度、螺线通道延伸段对螺线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管插入深度的增加,螺线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先增后减,当排气管的插入深度与进气口高度相等时,分离效率最高... 采用螺线型旋风分离器实验装置,考察了排气管插入深度、螺线通道延伸段对螺线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管插入深度的增加,螺线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先增后减,当排气管的插入深度与进气口高度相等时,分离效率最高;添加螺旋通道延伸段,可在压力降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与普通螺线型旋风分离器相比,在相同压力降时,改进后的螺线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可提升6%~10%,能除尽10μm以上的颗粒,对2μm以下的超细颗粒也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基于边界层分离理论,建立了螺线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线型旋风分离器 延伸段 最佳插入深度 粒级效率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测试平台波纹板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柯熹 彭浩 +3 位作者 何国玺 苗春江 冷吉辉 何腾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3,119,共11页
页岩气测试平台排液测试期气流的饱和含水量大,分离器内部流体运动规律复杂,现场气液分离过程的分离效率不理想。为了得到波纹板分离器各参数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波纹板流道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了波纹板分离效率的理论计算公... 页岩气测试平台排液测试期气流的饱和含水量大,分离器内部流体运动规律复杂,现场气液分离过程的分离效率不理想。为了得到波纹板分离器各参数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波纹板流道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了波纹板分离效率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对其理论计算公式进行验证,采用FLUENT软件对影响其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波纹板入口流速或减小板间距时,波纹板流道各波段内气流的加速效果明显增强;液滴的运动轨迹与气流的高速区域基本一致,当液滴粒径增大至10μm后,波纹板分离器的粒级效率曲线变陡峭,增加波纹板入口流速或减小板间距可使曲线敏感点左移,波纹板分离性能明显改善,其分离效率最高可达90%。将波纹板分离效率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多流道分离效率模拟值和理论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0%左右,从而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波纹板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测试平台 波纹板 分离效率 FLUENT软件 粒级效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污水悬浮液的气浮处理研究
13
作者 马逍 陈建义 +2 位作者 迟浩迪 张忠智 张志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32-4037,共6页
为了实现钻井污水的达标外排或回注,通过气浮法考察了停留时间和气泡直径对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分析了粒级效率.结果表明,气浮停留时间30min的条件下,钻井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SS去除率可稳... 为了实现钻井污水的达标外排或回注,通过气浮法考察了停留时间和气泡直径对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分析了粒级效率.结果表明,气浮停留时间30min的条件下,钻井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SS去除率可稳定在94%左右;气泡粒度分布与悬浮物颗粒粒度分布重合度越高,COD和SS去除率越高;气浮可有效去除直径20μm以上的悬浮物,且粒级效率曲线呈“鱼钩”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钻井污水 粒度分布 粒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