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Cr2Ni2Mo钢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的断裂特性
1
作者 荣伟 马茂元 +1 位作者 张进才 郑昌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7,共3页
研究了17Cr2Ni2Mo钢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经低温和高温回火后的断裂特性。结果表明: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经低温回火后,由于M-A岛的分布、尺寸及应变诱发相变的影响而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特别是其断裂韧性J_(1C)值较板条马氏体几乎高了一... 研究了17Cr2Ni2Mo钢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经低温和高温回火后的断裂特性。结果表明: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经低温回火后,由于M-A岛的分布、尺寸及应变诱发相变的影响而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特别是其断裂韧性J_(1C)值较板条马氏体几乎高了一倍;而经高温回火后,由于M-A岛分解出来的碳化物的偏聚,呈现出准解理特征,其断裂韧性远低于回火索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组织 粒状贝氏体 断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昕 汪荣斌 +1 位作者 何军邀 凌庆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965,共5页
目的建立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并筛选出适合三叶青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方法比较了基础培养基类型、碳源、氮源、激素等对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 目的建立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并筛选出适合三叶青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方法比较了基础培养基类型、碳源、氮源、激素等对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可以采用两步法进行:先在MS培养基(含3%蔗糖、30 mmol/L总氮浓度、NH4+-NO3-为1∶2、6-苄氨基嘌呤4 mg/L、吲哚丁酸1.5 mg/L)上培养24 d,再更换到B5培养基(含5%蔗糖、30 mmol/L总氮浓度、NH4+-NO3-为0∶1、6-BA 2 mg/L、吲哚丁酸1.5 mg/L)中培养16 d收获黄酮。结论采用悬浮培养方式生产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不仅可以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总黄酮量也明显高于原植株及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粒状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形工艺对GH720Li合金棒材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凯 东赟鹏 +3 位作者 郝红军 兰博 于勇 林莺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2,67,共4页
为了破碎GH720Li合金棒材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热压缩变形试验,采用OM观察了各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热变形过程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由颗粒边缘向心部逐渐被破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未再结晶组... 为了破碎GH720Li合金棒材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热压缩变形试验,采用OM观察了各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热变形过程中,颗粒状未再结晶组织由颗粒边缘向心部逐渐被破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未再结晶组织的破碎程度越大。1100℃变形时,75%的变形量仍无法完全破碎未再结晶组织,高、低温复合变形能破碎未再结晶组织,但高温变形时长大的晶粒无法在低温变形时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未再结晶组织 变形温度 变形量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明星 周鹿宾 康沫狂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25-29,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经不同冷速处理后组织性能的变化。在0.9℃/min的冷速下,几乎得到全部粒状组织,随冷速增大,粒状组织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当冷速增到156℃/min时基本上全成为粒状贝氏体。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比粒状组织具有... 本文研究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经不同冷速处理后组织性能的变化。在0.9℃/min的冷速下,几乎得到全部粒状组织,随冷速增大,粒状组织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当冷速增到156℃/min时基本上全成为粒状贝氏体。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比粒状组织具有更高的强韧性。在0.9~156℃/min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冷速加快,夏氏冲击韧性从46J/cm^2提高到111J/cm^2,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也有较大提高。冷速进一步增加,冲击韧性显著下降,强度仅略有提高。本文对粒状贝氏体的强韧化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 粒状组织 冷却速度 冷速 板条马氏体 强韧化机理 残余奥氏体 屈服强度 铁素体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对材料表面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朋 李玉海 +2 位作者 杨慧宾 张炳春 杨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熔覆层中的裂纹是激光熔覆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熔覆层的性能,抑制裂纹扩展,采用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了Ni25合金粉末,然后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进行激光重熔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重熔能够减少熔覆层中的裂... 熔覆层中的裂纹是激光熔覆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熔覆层的性能,抑制裂纹扩展,采用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了Ni25合金粉末,然后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进行激光重熔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重熔能够减少熔覆层中的裂纹和气孔,使熔覆层表面变的平整,颗粒状组织消失。较慢的激光扫描速度更有利于降低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减少缺陷。激光重熔后材料表面的显微硬度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对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熔覆层 裂纹 显微硬度 粒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喜草体细胞低温筛选变异体SRAP分子标记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晓青 张旭 +3 位作者 佘建明 王松凤 黄益洪 童红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6-1198,共3页
关键词 百喜草 粒状愈伤组织 低温 体细胞筛选 变异体 SRA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喜草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晓青 佘建明 +5 位作者 贾新平 邓衍明 梁丽建 童红玉 沈生元 沈耀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为了提高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的效率,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对百喜草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在琼脂浓度为8 g/L和16 g/L的继代培养基上,以百喜草品种太阳花的成熟种子分别诱导产生湿润、粘连和干燥、松散2种类型的颗... 为了提高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的效率,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对百喜草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在琼脂浓度为8 g/L和16 g/L的继代培养基上,以百喜草品种太阳花的成熟种子分别诱导产生湿润、粘连和干燥、松散2种类型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在NaCl浓度为0(对照)、1.2%、1.6%、2.0%的培养基上分别筛选30 d,干燥、松散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绿芽分化率分别为36.1%、20.4%、19.0%和9.3%,绿芽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52.6%、46.3%、30.0%和20.6%;湿润、粘连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绿芽分化率分别为15.3%、3.6%、0.7%和0,绿芽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25.8%(对照)、16.7%(1.2%NaCl)和0(1.6%NaCl)。表明干燥、松散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适宜被选做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材料。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479对引物组合中有8对引物在百喜草田间实生苗、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和不同NaCl浓度(1.2%、1.6%、2.0%)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混合株之间PCR扩增存在多态,其中2对引物WXE-30和WXE-246适用于耐盐突变体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喜草 粒状愈伤组织 体细胞突变体 耐盐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匍匐翦股颖转GO基因植株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晓青 佘建明 +3 位作者 王松凤 张保龙 唐侃 倪万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以匍匐翦股颖2个品种PentA-4和L-93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附加2,4-D 4.0 mg/L和KT 0.05mg/L的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为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琼脂条的用量为16 g/L时,50%以上的愈伤组织呈浅黄色或白色、干燥、颗粒状结构。颗粒状愈... 以匍匐翦股颖2个品种PentA-4和L-93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附加2,4-D 4.0 mg/L和KT 0.05mg/L的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为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琼脂条的用量为16 g/L时,50%以上的愈伤组织呈浅黄色或白色、干燥、颗粒状结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连续3次继代培养后,其绿苗分化率保持在60%以上。以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葡萄糖氧化酶(GO)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的重组质粒导入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经农杆菌LBA4404/pBGO感染和共培养后,在附加G-418 60mg/L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选择到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的绿苗在附加G-418 30mg/L的绿苗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试管植株的叶片经淀粉-碘化钾显色反应,检测到转GO基因植株产生的过氧化氢。PCR分子检测结果证明,GO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转GO基因植株抗水稻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粒状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葡萄糖氧化酶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中贝氏体形貌学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康沫狂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7,共7页
对低、中、高碳合金钢中温区等温转变TTT图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低碳含金钢的TTT图由三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以等温温度降低而为无贝氏体特征性的粒状组织(Gs)、上贝氏体(B_u)和下贝氏(B_L)。中、高碳合金钢中TTT图由两... 对低、中、高碳合金钢中温区等温转变TTT图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低碳含金钢的TTT图由三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以等温温度降低而为无贝氏体特征性的粒状组织(Gs)、上贝氏体(B_u)和下贝氏(B_L)。中、高碳合金钢中TTT图由两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为B_u和B_L。低碳合金钢的中温组织中经常出现粒状贝氏体B_G,含Si的合金钢中温组织往往有无碳化物的B_u和B_L存在,或称准上贝氏体(B_(mu))和准下贝氏体(B_mL);B_(mu)和B_(mL)在长期等温后仍能转变为典型的B_u和B_L、B_(mu)和B_(mL)为过渡型组织;B_(mL)除能转变为典型的B_L外,还可转变为碳化物与贝氏体铁素体,长轴约呈20°角的非典型B_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粒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转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佘建明 张保龙 +4 位作者 梁流芳 何晓兰 姚姝 陈志一 倪万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7-221,共5页
以从大青山草地早熟禾、超级伊克利和午夜等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成熟种子诱导产生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的重组质粒导入草地早熟禾。愈伤组... 以从大青山草地早熟禾、超级伊克利和午夜等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成熟种子诱导产生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的重组质粒导入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经携带pBGO质粒的农杆菌LBA4404的感染和共培养后,转到添加筛选剂G-41820~50mg/L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选择对卡那霉素具有抗性的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再生植株。试管植株的叶片经淀粉-碘化钾显色反应后,检测到转基因植株中产生了过氧化氢。PCR分子检测证明,GO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转GO基因植株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粒状胚性愈伤组织 葡萄糖氧化酶 农杆菌介导 转基因植株 过氧化氢 水稻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流芳 佘建明 +3 位作者 吴瑛瑛 张保龙 董民强 倪万潮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0-593,共4页
本研究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建立起海雀稗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为开展海雀稗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育种工作创造条件。以Adalay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Sw.cv.Adalay)的幼穗为外植体材料,在附加2,4-D 2.0~4.0 mg/L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上... 本研究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建立起海雀稗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为开展海雀稗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育种工作创造条件。以Adalay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Sw.cv.Adalay)的幼穗为外植体材料,在附加2,4-D 2.0~4.0 mg/L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影响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生频率:1.0~2.0 cm长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0%以上;2.0 cm以上的幼穗,诱导率降至60%以下。在添加2,4-D2.0 mg/L和BAP 0.05 m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占愈伤组织总数的40%以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琼脂的用量提高到16 g/L时,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保持颗粒状结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连续继代培养3次后转移到附加BAP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达98%。通过提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渗透压,海雀稗幼穗诱导产生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颗粒状的结构和高频率植株再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雀稗 幼穗 离体培养 粒状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流芳 佘建明 +3 位作者 吴瑛瑛 叶晓青 董民强 倪万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海雀稗 幼穗 离体培养 粒状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l-Petch relationship in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metals:using grain or cell size? 被引量:23
13
作者 WANG Yin WANG Yue-ting +4 位作者 LI Rui-di NIU Peng-da WANG Min-bo YUAN Tie-chui LI K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043-1057,共15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ny materials prepar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High strength is attributed to grain refinement,formation of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 and existence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ny materials prepar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High strength is attributed to grain refinement,formation of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 and existence of cellular structures with nanoscale during manufacturing.In addition,the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matrix and the solid solution segregation along the wall of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rength by enhancing dislocation pinning.Hence,the existence of cellular structure in grains leads to differences in the prediction of material strength by Hall-Petch relationship,and there is no un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 value as grain size or cell size.In this work,representative materials including austenite 316L SS were prin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nd the strength was predicted.The values of cell size and grain size were substituted into Hall-Petch formula,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ion error for 316L is increased from 4.1%to 11.9%.Therefor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ength predicted by grain size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predicted by cell size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terials.When calculating the yield strength of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al materials through the Hall-Petch formula,the grain size should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all-Petch relationship grains cellular 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