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径分析法研究稳定剂对含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向东 李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58-61,共4页
研究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高酯果胶(HMP)在含乳饮料中的粒径分布和离心沉淀率。结果表明:在SSPS、CMC和HMP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酸性含乳饮料的体系开始趋于稳定,当HMP添加量为0.3%、SSPS和CMC的添加量分别为0... 研究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高酯果胶(HMP)在含乳饮料中的粒径分布和离心沉淀率。结果表明:在SSPS、CMC和HMP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酸性含乳饮料的体系开始趋于稳定,当HMP添加量为0.3%、SSPS和CMC的添加量分别为0.5%时,含乳饮料体系稳定性最好,而且粒径分析与离心沉淀率结果相一致。通过分析含乳饮料的粒径分布和离心沉淀率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所添加稳定剂的含量在含乳饮料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析 离心沉淀率 稳定性 含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趋势分析法在细颗粒潮坪上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永学 张忍顺 陈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5-109,113,共6页
沉积物粒度数据除了可以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类型和判定物质运动方式 ,还可用于沉积环境中沉积物输运格局的研究 .Gao&Collins模型方法曾在一些沉积环境 ,如欧洲北海潮流沙脊、法国西部沙质海岸 ,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本文将之运... 沉积物粒度数据除了可以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类型和判定物质运动方式 ,还可用于沉积环境中沉积物输运格局的研究 .Gao&Collins模型方法曾在一些沉积环境 ,如欧洲北海潮流沙脊、法国西部沙质海岸 ,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本文将之运用于江苏省细颗粒的潮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淤泥质潮滩 Gao&Collins 粒径趋势分析 沉积物 沉积环境 沉积输运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分析法在乳浊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7,共5页
文中介绍了粒径分析法分析乳浊体系稳定性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了乳浊体系中粒径分析法与常用分析法(包括常温/高温分析法、离心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等)的应用差异,说明粒径分析法可广泛用于乳浊体系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快速、准确地... 文中介绍了粒径分析法分析乳浊体系稳定性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了乳浊体系中粒径分析法与常用分析法(包括常温/高温分析法、离心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等)的应用差异,说明粒径分析法可广泛用于乳浊体系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判定体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析 乳浊体系 稳定性 分析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性非均匀沙的参数自适配起动切应力计算方法
4
作者 袁强 王成帝 +1 位作者 罗永钦 彭浩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非均匀沙起动条件的确定是研究非均匀沙输移的关键。工程实际应用中有修正法和等效粒径法两种,两种方法中含有的参数率定需要已知分组沙起动切应力测定值,且取值依赖率定数据集。基于两种方法在理论上计算的分组沙起动切应力相等思想,... 非均匀沙起动条件的确定是研究非均匀沙输移的关键。工程实际应用中有修正法和等效粒径法两种,两种方法中含有的参数率定需要已知分组沙起动切应力测定值,且取值依赖率定数据集。基于两种方法在理论上计算的分组沙起动切应力相等思想,结合吴伟明提出的修正法与王涛提出的等效粒径方法,将两种方法中含有的率定参数作为自适配参数,通过函数拟合确定,拟合适配过程不依赖分组沙起动切应力数值。实践检验表明,通过自适配确定参数可以提高泥沙起动切应力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精度更高。成果可以为非均匀沙起动条件计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起动条件 修正 等效粒径法 参数 自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计法颗粒分析历史资料改正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伯良 工雄世 +1 位作者 刘明月 刘木林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粒径计法颗粒分析历史资料改正方法实验研究赵伯良,工雄世,刘明月,刘木林(黄委会水文局郑州450004)粒径计分析法是以单颗粒在清水中自由沉降不受其他任何影响为前提条件的一种颗粒分析方法。对于日常泥沙颗粒分析样品而言,... 粒径计法颗粒分析历史资料改正方法实验研究赵伯良,工雄世,刘明月,刘木林(黄委会水文局郑州450004)粒径计分析法是以单颗粒在清水中自由沉降不受其他任何影响为前提条件的一种颗粒分析方法。对于日常泥沙颗粒分析样品而言,均含有无数的泥沙颗粒,不可能采用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粒径 资料 可靠性 实验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冲积平原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形空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晓鹏 刘建立 +2 位作者 张佳宝 王伟鹏 辛文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土壤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具备分形特征已经为大多数研究所认同,然而这种空间自相似性的存在区间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了华北冲积平原黄河沿岸43组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共93个粒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土壤... 土壤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具备分形特征已经为大多数研究所认同,然而这种空间自相似性的存在区间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了华北冲积平原黄河沿岸43组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共93个粒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的存在区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类土壤大多只是在中小粒径级别均呈现严格的分形特征,在较粗砂粒尺度上不存在空间自相似性。分形特征存在区间会随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而级配良好的土壤的自相似性空间范围也相对较宽。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会受到土壤级配的不均匀系数、部分粒径较小颗粒的含量(<50μm但不包含5~20μm的颗粒)和有效粒径等的明显影响;但该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却并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土壤在与结构和水力学性质关系密切的大颗粒尺度上并不具备分形特征有关。因此,研究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结构和水力学性质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分形特征存在的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形维数 颗粒大小分析 潮土 分形尺度 激光衍射粒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植物粒级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钟华 张利永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7-924,共8页
基于 2 0 0 1年 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 ,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 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 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为较准确研究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发现 ,当调查区内优... 基于 2 0 0 1年 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 ,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 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 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为较准确研究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发现 ,当调查区内优势种为小细胞种类的链状群体时 ,使用叶绿素 a粒级分离、电子粒度分析仪法区分粒径的结果会低估小细胞的种类。用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 ,测量出各种类的粒径参数 ,可以较准确地推算出浮游植物群落粒级结构。这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粒级结构分析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粒级结构 显微测量粒径分析 叶绿素a粒级分离 电子粒度分析仪 链状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沙的筛分粒径与粒径计粒径的比较实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世亮 倪晋仁 李振山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筛分法与粒径计法是两种重要的颗粒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采用粒径计法测得的样品粒径较之用筛分法所得的结果明显偏大 ,说明用这两种原理不同的颗分方法所测出的粒... 筛分法与粒径计法是两种重要的颗粒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采用粒径计法测得的样品粒径较之用筛分法所得的结果明显偏大 ,说明用这两种原理不同的颗分方法所测出的粒径数据不能不加换算地直接采用。由于目前有关筛分粒径与粒径计粒径转换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所以文中比较了几家代表性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 ,重点讨论了采用不同沉降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所得粒径计粒径之间的差异 ,探讨了各家结果不同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颗粒分析 筛分粒径 粒径粒径 筛分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厂高效过滤器现场性能评价方法思考
9
作者 李昕 陈欣 +7 位作者 裴鉴禄 俞杰 田林涛 刘经国 张渊 陈建利 孔海霞 李永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70-273,共4页
针对后处理厂工艺气体气溶胶净化单元无法进行定期性能检测的问题,根据后处理厂特殊气氛条件,对比了气溶胶净化单元性能评价的5种方法:钠焰法、油雾法、DOP法、荧光素钠法、最易穿透粒径法,优选出了三种可能用于后处理厂气溶胶过滤单元... 针对后处理厂工艺气体气溶胶净化单元无法进行定期性能检测的问题,根据后处理厂特殊气氛条件,对比了气溶胶净化单元性能评价的5种方法:钠焰法、油雾法、DOP法、荧光素钠法、最易穿透粒径法,优选出了三种可能用于后处理厂气溶胶过滤单元的定期现场效率试验方法,并从示踪剂的发生、注入、采样、测量四方面对该方法的实施提出改进意见,为乏燃料后处理厂高效过滤器运行后的定期效率检测提供理论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厂 气溶胶净化单元 定期现场性能评价 最易穿透粒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气泡拉伸法分散聚合物中无机纳米粒子有效作用距离的研究
10
作者 李艳臣 吴大鸣 刘颖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论证原位气泡拉伸法对泡孔周围的聚合物熔体中固体颗粒团聚体分散作用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在聚合物熔体中这种分散作用的有效作用距离,并且利用平均粒径法分析了不同泡孔间距,在气泡边缘一定距离范围内,原位气泡拉伸法对纳米粉体... 在论证原位气泡拉伸法对泡孔周围的聚合物熔体中固体颗粒团聚体分散作用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在聚合物熔体中这种分散作用的有效作用距离,并且利用平均粒径法分析了不同泡孔间距,在气泡边缘一定距离范围内,原位气泡拉伸法对纳米粉体分散作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气泡拉伸 高聚物熔体 纳米分散 平均粒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砂砾料的级配特性及包线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晟 沈凤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38-1744,共7页
依据料场勘探砂砾料粒径-质量百分数的级配曲线图,采用粒径外包法确定设计包线的方法,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难以合理反映砂砾料的实际级配范围,导致部分满足工程要求的填筑级配被判定为不合格,影响大坝的填筑质量评定。为此,结合阿尔塔什... 依据料场勘探砂砾料粒径-质量百分数的级配曲线图,采用粒径外包法确定设计包线的方法,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难以合理反映砂砾料的实际级配范围,导致部分满足工程要求的填筑级配被判定为不合格,影响大坝的填筑质量评定。为此,结合阿尔塔什等3座高坝工程的筑坝料,论证了Weibull模型反映砂砾料上凸型、S型或反S型以及分形模型级配特性的适应性,得到阿尔塔什、大石峡和大石门的料场砂砾料级配分别为S型和上凸型两种不同分布类型;首次提出采用粒径规一外包法,即利用最大粒径对级配规一化技术,确定砂砾料级配包线的方法,可以弥补由于现场勘探资料样本不足,导致设计包线不能客观反映料场级配分布规律的缺点。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砂砾料的级配设计,也可用于确定不同类型土体级配的包络线,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料 级配设计 粒径归一外包 Weibull模型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粒度分析仪在泥沙粒径分析中的比测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琼 宋星原 +1 位作者 张立军 万恒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4-176,共3页
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室内粒度测试仪器之一。通过对城陵矶、螺山、汉口、仙桃等水文站大量比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MS2000)的适用条件以及参数适用范围,提出了MS2000与传统粒径计-吸管法分析... 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室内粒度测试仪器之一。通过对城陵矶、螺山、汉口、仙桃等水文站大量比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MS2000)的适用条件以及参数适用范围,提出了MS2000与传统粒径计-吸管法分析成果之间的转换关系,为2010年MS2000在长江流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分析仪 粒径计-吸管 泥沙颗粒分析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破碎对水合物沉积物基质宏-细观力学特性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13
作者 徐爽 徐佳琳 +1 位作者 许成顺 焦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90,共11页
基于“颗粒碎片替换法”建立反映颗粒破碎行为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基质离散元模型,与不破碎模型开展对比三轴剪切试验,证明颗粒破碎对强度和剪胀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应用“粒径膨胀法”提高模型对体应变和颗粒破碎程度的模拟效果,通过... 基于“颗粒碎片替换法”建立反映颗粒破碎行为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基质离散元模型,与不破碎模型开展对比三轴剪切试验,证明颗粒破碎对强度和剪胀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应用“粒径膨胀法”提高模型对体应变和颗粒破碎程度的模拟效果,通过一系列低-高有效围压下的模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高应力范围及剪切过程中细观力学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围压逐渐增大,试样强度、刚度和平均法向接触力均增大,力链网络更加密集且由环状演变为以竖向为主,试样顶部与底部沿轴向运动的颗粒数量增加。颗粒破碎主要发生在剪切初期,力学配位数、平均法向接触力随剪切进行逐渐增大,剪切后期出现贯穿试样的强力链结构,颗粒运动逐渐从杂乱无章变为由顶、底两端向内,试样内部逐渐出现近似“X”形的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力学特性 砂土破碎 粒径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AN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微观结构与过滤性能 被引量:20
14
作者 常怀云 许淑燕 +3 位作者 应黎君 宋叶萍 李妮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共4页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PAN)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AN纳米纤维多孔膜,并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纤维直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以及过滤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AN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明显...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PAN)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AN纳米纤维多孔膜,并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纤维直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以及过滤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AN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加;对应的静电纺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都减小、过滤效率降低。其中,由PAN质量分数为10%的纺丝液制备的多孔纤维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分别为51.40%和17.06 m2/g,同时它的过滤效率最高,在过滤速度为5.3 cm/s,实验颗粒尺寸为0.06~0.43μm时,其过滤效率在99.9%~99.993%之间,最易渗透粒径约为0.1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过滤性能 最易渗透粒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PM1蛋白对脂质体及兔红细胞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丽伊 刘国宝 郑易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6,共6页
利用浊度法、粒径法和相差显微镜技术研究反复冻融条件下大豆PM1蛋白(属于第4组胚胎晚期富集蛋白)对1-棕榈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POPC)脂质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与未经冻融处理的POP... 利用浊度法、粒径法和相差显微镜技术研究反复冻融条件下大豆PM1蛋白(属于第4组胚胎晚期富集蛋白)对1-棕榈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POPC)脂质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与未经冻融处理的POPC样品相比,经冻融胁迫POPC脂质体浊度升高、粒径增大,在Gm PM1存在时,经冻融的POPC脂质体浊度和粒径增大程度明显降低,脂质体聚集物明显减少.在冻融条件下,Gm PM1蛋白对兔血红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在低温胁迫中,Gm PM1可能通过稳定细胞膜的磷脂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晚期富集蛋白 PM1蛋白 生物膜 脂质体 冷冻保护 浊度 粒径法 兔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对胶州湾春季浮游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芸燕 孙晓霞 朱明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
本文基于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Cyto Sub对2014年春季胶州湾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研究。Cyto Sub共检测出6个浮游植物类群,分别是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隐藻、微型单细胞藻、小型单细胞藻和链状藻。多元统计... 本文基于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Cyto Sub对2014年春季胶州湾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研究。Cyto Sub共检测出6个浮游植物类群,分别是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隐藻、微型单细胞藻、小型单细胞藻和链状藻。多元统计分析显示胶州湾春季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两个群落,群落1主要由湾外站位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浓度为15.15μg/L(以碳含量计,以下同),以小型单细胞藻、链状藻和微型单细胞藻为主;群落2主要由湾内站位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浓度为72.83μg/L,以链状藻为主。胶州湾的优势类群为链状藻,其丰度与水温和营养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浮游植物粒级研究方法的比较表明,当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小粒径的链状藻时,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各个浮游植物类群的粒径参数,从而推算出浮游植物群落的粒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术 粒径分析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formation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6
17
作者 燕雪峰 古锋 +2 位作者 宋琛 胡晓琳 潘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Path planning and formation structure forming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s) to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In this work,a dynamic for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which... Path planning and formation structure forming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s) to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In this work,a dynamic for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which several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omplex underwater environment.Dimension changeabl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was used to find an optimized path by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numb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h nodes.Position relationship based obstacle avoidance algorithm was designed to detour along the edges of obstacles.Virtual potential point based formation-keeping algorithm was employed by incorporating dynamic strategies which were decided by 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formation.The virtual potential point was used to keep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when the AUV or the formation was deviat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n optimal path can be dynamically planned with fewer path nodes and smaller fitness,even with a concave obstacle.It has been also proven that different formation-keeping strategies can be adaptively selected and the formation can change its structure in a narrow area and restore back after passing the obsta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control path plan keep formation dynamic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ervices selection algorithm in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春华 陈晓红 梁昔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time convergence and variability of Web services selection for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an algorithm QCDSS(QoS constraints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time convergence and variability of Web services selection for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an algorithm QCDSS(QoS constraints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to resolve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 with QoS global optimal path,was proposed.The essence of the algorithm was that the problem of dynamic Web services selection with QoS global optimal path was transformed into a multi-objective services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QoS constraints.The operations of the cross and mutation in genetic algorithm were brought into PSOA(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rming an improved algorithm(IPSOA)to solve the QoS global optimal problem.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can better satisfy the time convergence requirement for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supporting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optimal service selecti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PSOA) cross-enterprises collab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