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下落非均一粒径颗粒流的流场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怡 樊航 任晓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利用DPM-CFD模型对非均一粒径颗粒流自由下落过程中气流速度的分布规律、颗粒的扩散和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及理论吻合良好.研究发现,空气在轴心处形成射流,其周围有漩涡产生;气流速度沿径向先减小后增加,之后再次呈现下... 利用DPM-CFD模型对非均一粒径颗粒流自由下落过程中气流速度的分布规律、颗粒的扩散和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及理论吻合良好.研究发现,空气在轴心处形成射流,其周围有漩涡产生;气流速度沿径向先减小后增加,之后再次呈现下降趋势,在轴心处速度最大,且沿轴向增加;颗粒物浓度沿径向减小,扩散半径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随着颗粒流的下落,颗粒速度的增幅由快到慢,逐渐趋于平缓;在小颗粒中混入大颗粒可使小颗粒沉降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粒径 颗粒速度 气流分布 数值模拟 自由下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一粒径BaSO4微球的合成及产率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晓燕 刘丽霞 +3 位作者 刘月姣 孔敏方 靳海波 范代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1-1646,共6页
以BaCl2、Na2SO4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络合剂,采用络合法合成了均一粒径的BaSO4微球,并利用XRD、FTIR、XRF、SEM及DLS对BaSO4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EDTA×2Na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二次调节pH对BaSO... 以BaCl2、Na2SO4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络合剂,采用络合法合成了均一粒径的BaSO4微球,并利用XRD、FTIR、XRF、SEM及DLS对BaSO4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EDTA×2Na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二次调节pH对BaSO4微球形貌和产率的影响。BaSO4微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c(BaCl2)=1.0mol/L,n(EDTA×2Na)∶n(BaCl2)∶n(Na2SO4)=1∶1∶1,反应温度55℃,pH=9.0。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BaSO4,单分散且粒径在1.3~1.8μm范围内的微球占总颗粒数量的47.01%,产率为74.15%。二次调节pH=7.0可将BaSO4的收率由74.15%提高至87.88%,但除了获得粒径1.5~2μm的BaSO4微球外,还会获得大量亚微米级BaSO4颗粒,导致产物粒径均一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O4 微球 均一粒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一粒径二氧化钛微球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燕 李瑶 +3 位作者 郑晔 承朋利 何广湘 范代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4-1411,共8页
以Ti Cl_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均一粒径的Ti O_2微球。利用XRD、SEM、TG,反射光谱仪对Ti O_2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种类和用量、Ti Cl_4浓度、羟丙基纤维素(HPC)质量浓度和合成时间对制备Ti O_2微球... 以Ti Cl_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均一粒径的Ti O_2微球。利用XRD、SEM、TG,反射光谱仪对Ti O_2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种类和用量、Ti Cl_4浓度、羟丙基纤维素(HPC)质量浓度和合成时间对制备Ti O_2微球的影响。Ti O_2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Ti Cl_4)=0.2 mol/L,V(水)∶V(正丙醇)=1∶3,n(尿素)∶n(Ti Cl_4)=6∶1,HPC的质量浓度为0.85 g/L,90℃下反应80 min,焙烧温度为500℃。在此条件下,Ti O_2微球产率87.9%,其粒径可达2~3μm。以该Ti O_2微球制备干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的反射、扩散双功能层,结果表明:在400~780 nm可见光范围内,双功能层的光反射率达90.7%以上。血清经双功能层扩散至试剂层,反应后形成的斑点颜色均一,表明血清经此双功能层扩散均匀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体外)诊断试剂 二氧化钛 微球 均一粒径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旋流对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树俊 魏玉聪 +3 位作者 Woo Meng Wai 吴铎 陈晓东 肖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14-3824,共11页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MDSD)在生产均匀尺寸颗粒产品中发挥着较大优势,进一步优化其干燥过程操作尤为重要。集成离散相(DPM)和反应工程法(REA)干燥方法,通过耦合分散室和主干燥室模型,本研究开发了完整的MDSD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MDSD)在生产均匀尺寸颗粒产品中发挥着较大优势,进一步优化其干燥过程操作尤为重要。集成离散相(DPM)和反应工程法(REA)干燥方法,通过耦合分散室和主干燥室模型,本研究开发了完整的MDSD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系统探究了在干燥过程中分散气旋流、热空气旋流以及二者共同旋流对颗粒运动和最终干燥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30°入射角下加入旋流效果最优。同时引入分散室和干燥室旋流后发现,同向旋流比反向旋流带来的干燥效果提升2%,更比无旋流操作下的干燥效果提升30%。欲达到同样的干燥效果,引入同向旋流,塔身可缩短近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粒径液滴喷雾干燥塔 离散相模型 反应工程法干燥模型 优化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池正极银浆用球形银粉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琚伟 马望京 +3 位作者 彭丹 牟秋红 张方志 陈义祥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光伏电池正极银浆用球形银粉,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银粉的形貌和粒度,研究还原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银粉粒度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聚乙烯吡咯...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光伏电池正极银浆用球形银粉,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银粉的形貌和粒度,研究还原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银粉粒度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时,可以得到分散性好、粒度约为1.5μm的球状银粉。将该银粉制成浆料,印刷、烘干并烧结后,表征了电极形貌,用四探针电阻仪测得烧结银层的方阻<5 m?/□,可满足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光伏电池 球形银粉 正极银浆 粒径均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Ag@Cu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迟聪聪 张萌 +3 位作者 夏亮 白飞飞 屈盼盼 许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
由于纳米铜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如何提高其抗氧化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纳米铜表面包覆纳米银制备Ag@Cu核壳结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可以拓宽其在电子浆料、电磁屏蔽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采用化学还原法,以硝酸银(AgNO... 由于纳米铜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如何提高其抗氧化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纳米铜表面包覆纳米银制备Ag@Cu核壳结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可以拓宽其在电子浆料、电磁屏蔽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采用化学还原法,以硝酸银(AgNO_(3))为银源,葡萄糖(C_(6)H_(12)O_(6))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选取不同络合剂制备了粒径均一、包覆效果良好的Ag@Cu核壳结构.探讨了纳米铜前处理、络合剂、反应体系pH值、硝酸银用量、葡萄糖用量对铜银核壳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铜经5%稀硫酸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后,当Cu∶AgNO_(3)、C_(6)H_(12)O_(6)∶AgNO_(3)、PVP∶AgNO_(3)摩尔比依次为4∶3、8∶3、2∶1,乙二胺调节pH值9.5~10时,能够得到粒径较为均一(100 nm)、导电性能优异(3.8×10-4Ω·cm)的铜银核壳结构,且在81℃~400℃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核壳结构 粒径均一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硫酸钡颗粒 被引量:9
7
作者 叶飞飞 郭晓燕 +4 位作者 侯静 刘旭 汪亮亮 王梓宇 靳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67-2774,共8页
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中,以氯化钡和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备出类球形BaSO_4纳米颗粒,并通过XRD、SEM、TEM、FTIR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三种反应方式、水/Triton X-100摩尔比(R)、反应物浓度以及... 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中,以氯化钡和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备出类球形BaSO_4纳米颗粒,并通过XRD、SEM、TEM、FTIR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三种反应方式、水/Triton X-100摩尔比(R)、反应物浓度以及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摩尔比(P)对纳米BaSO_4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R对微乳液液滴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对微乳液液滴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采用双微乳液法,R=17.97,P在2.11~4.22之间是纳米BaSO_4颗粒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对BaSO_4颗粒的大小和形貌几乎没有影响。在该反应条件下,合成出的类球形BaSO_4粒径为18~22 nm,产率可达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纳米粒子 均一粒径 类球形 合成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