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张力聚合物微球粒径变化规律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泽文 付美龙 +2 位作者 陈畅 龚波涛 舒雪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调剖堵水已成为降低含水率、实现老油田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的调剖只能实现近井地带的调剖,而且对温度和矿化度都有一定的的限制。针对中原文-25东油田高温、高矿化度、高含水率的&...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调剖堵水已成为降低含水率、实现老油田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的调剖只能实现近井地带的调剖,而且对温度和矿化度都有一定的的限制。针对中原文-25东油田高温、高矿化度、高含水率的"三高"情况,该油田运用了一种新的调剖堵水方式——低张力聚合物微球调剖。研究表明聚合物MS-C的初始粒径为43.5 nm,高温溶胀一周后,粒径能增大16倍,且在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离子地层水中的稳定性较好。通过填砂管物模实验发现,注入微球后驱替压力有明显上升,且采收率提高了10.73%;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采收率提高了8.57%;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的低张力微球体系可使采收率提高15.74%。在1∶1.5的渗透率极差下,低张力微球体系驱提高低渗管采收率34.32%,综合采收率提高19.91%。聚合物微球的抗温耐盐特性、高温下的良好膨胀性能以及物模驱替实验结果综合表明:低张力聚合物微球调驱结合提高采收率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力聚合物微球 吸水溶胀 粒径变化 深部调驱 油藏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小区土壤流失过程中粒径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燕 尹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利用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石匣坡面径流小区进行野外坡面产流产沙监测,探究坡地褐土土壤流失过程中土壤粒径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坡面上部均发生土壤粗化现象。在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的坡面,坡上部土壤粗化程度强于坡中... 利用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石匣坡面径流小区进行野外坡面产流产沙监测,探究坡地褐土土壤流失过程中土壤粒径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坡面上部均发生土壤粗化现象。在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的坡面,坡上部土壤粗化程度强于坡中和坡下。雨季前土壤中粘粒和粉粒的含量最大,砂粒的含量最小;其次是雨季中,雨季后粘粒和粉粒的含量最小,砂粒的含量最大。在坡度较小且有植被覆盖的坡面,坡上部存在微弱的土壤粗化现象,坡下部表层土壤未现粗化。雨季前后,土壤中粘粒、粉粒和砂粒的含量变化均呈现相反的规律,即雨季前土壤粘粒、粉粒含量最小,砂粒的含量最大;而雨季后土壤粘粒、粉粒含量最大,砂粒的含量最小。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无论是与土壤分离的泥沙,还是坡面的产沙,粘粒含量均在减小,砂粒含量均在增多。降雨、坡度、坡长等均对泥沙起动产生促进影响,而植被覆盖会减弱土壤侵蚀和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 泥沙粒径变化 坡面小区 降雨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设计与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翟长远 王秀 +2 位作者 葛纪帅 郭俊杰 马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3-38,共6页
为方便测量不同喷雾条件下雾滴粒径大小,该文设计了喷头位置、喷雾角度、喷雾压力和风速大小等试验条件可精确调节的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该系统喷头xyz三维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分别为0~0.9、0~0.8和0~0.7m,调整精度为±0.04... 为方便测量不同喷雾条件下雾滴粒径大小,该文设计了喷头位置、喷雾角度、喷雾压力和风速大小等试验条件可精确调节的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该系统喷头xyz三维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分别为0~0.9、0~0.8和0~0.7m,调整精度为±0.04mm;喷雾角度调节范围为0~360°,调整精度为±0.005°;喷雾压力调节范围为0.2~0.5MPa,相对误差不大于1.5%;风速调节范围为0~15m/s,相对误差不大于4.17%。雾滴粒径风速影响特性试验表明,常用的3个粒径统计项D32、D43和DV0.5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62、3.59和6.83μm·s/m,速度从3m/s增加到15m/s时,三者分别增加46%、26%和71%;雾滴粒径喷雾压力影响特性试验表明,D32、D43和DV0.5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90.33、232.3和300.2μm/MPa,喷雾压力从0.2MPa增加到0.5MPa时,三者分别减小31%、36%和56%,表明风速和喷雾压力对雾滴粒径影响较大,在喷雾系统中进行风速和压力选择时需着重考虑其对粒径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设计 测量 雾滴粒径 测量系统 粒径变化 影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ZSM-5分子筛在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中催化性能及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苹 王浩 +6 位作者 薛彦峰 李艳春 王凯 董梅 樊卫斌 秦张峰 王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5-1784,共10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分子筛粒径变化对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SM-5分子筛粒径增大,不但苯的转化率和二甲苯选择性降低,而且催化剂稳定性明显下降。其中,粒径为0.25μm的Z...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分子筛粒径变化对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SM-5分子筛粒径增大,不但苯的转化率和二甲苯选择性降低,而且催化剂稳定性明显下降。其中,粒径为0.25μm的ZSM-5分子筛在苯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最佳,且催化剂稳定性最好。另外,采用拉曼光谱和热重等方法对催化剂积碳物种和失活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大分子稠环芳烃堵塞了分子筛孔道并覆盖活性位点造成的。最后,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组成及空速对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的苯烷基化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烷基化 ZSM-5分子筛 粒径变化 失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俊文 王海龙 +1 位作者 陈绍杰 李玉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0-1007,共8页
为研究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研制了大尺寸破碎岩石承压变形试验系统,选取某矿区典型顶板砂岩,考虑垮落区破碎岩石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正态分布的粒径级配和梯形分级加载试验。试验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加,破碎岩石轴向... 为研究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研制了大尺寸破碎岩石承压变形试验系统,选取某矿区典型顶板砂岩,考虑垮落区破碎岩石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正态分布的粒径级配和梯形分级加载试验。试验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加,破碎岩石轴向变形逐渐增大,残余碎胀系数和空隙率逐渐减小,加载较恒载阶段尤为明显;恒载初期,轴向应变增长较快,而后逐渐变缓并趋于平稳,应变时间历程呈现对数关系;加载阶段,随载荷增大,破碎岩石试样轴向应变差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恒载阶段,随载荷增大,破碎岩石试样轴向应变差值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破碎岩石承压后的变形分为瞬时压缩变形和长期压缩变形两个阶段,主要由颗粒位置调整、原始或新生小颗粒滑动填充空隙引起的;破碎砂岩试样以粒径15~20 mm为承压变形过程中的稳定粒径,试验后,粒径<15 mm的含量均有增加,粒径>20 mm的含量则均有减小,为破碎砂岩试样总质量的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石 正态分布 分级加载 承压变形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季节典型岬湾沙滩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世昌 李新文 +1 位作者 黄君宝 姚文伟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采用建立的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模型,计算2019年台风季浙江沿海岬湾4处沙滩前沿的波浪和潮位过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台风季早期,滩面潮间带及潮上带主要为冲刷,强波浪对天然沙滩的冲刷影响不大,幅度在0.2 m以内。沙滩潮间带泥沙粗化,... 采用建立的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模型,计算2019年台风季浙江沿海岬湾4处沙滩前沿的波浪和潮位过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台风季早期,滩面潮间带及潮上带主要为冲刷,强波浪对天然沙滩的冲刷影响不大,幅度在0.2 m以内。沙滩潮间带泥沙粗化,滩面的倒坡比与波高综合参数H/DT~2基本呈线性关系。台风季中晚期,东沙和皇城沙滩总体上继续冲刷,洞下和渔寮沙滩回淤,两处沙滩存在季节内的恢复和泥滩向沙滩供沙的现象。台风季前后对比,天然沙体积变化1.5%,修复沙滩减少5.0%,部分沙滩潮下带出现泥化。研究成果可为沙滩修复和泥滩上沙滩的修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沙滩 台风季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辅助仿生矿化原位合成羟基磷灰石
7
作者 张彪 石淇铭 +5 位作者 白梓恒 刘泓宇 马涛 王芬 朱建锋 施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369,共7页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化产物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的GO表面形成了大量均匀分布的类骨HAp。随着矿化时间延长和SBF体积占比增大,矿化产物的尺寸及数量增大,GO层间距逐渐扩大。本研究验证了GO辅助合成HAp的可行性,拓展了仿生矿化法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 氧化石墨烯 羟基磷灰石 模拟体液 原位合成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工机械对煤矿区复垦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晓娜 李新举 +2 位作者 刘宁 李海燕 闵祥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以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作为填充材料,研究自卸汽车和履带式推土机2种不同复垦机械在不同压实次数下,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复垦中通过1,3,5,7,9次机械碾压,土壤颗粒中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多,在颗粒组... 以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作为填充材料,研究自卸汽车和履带式推土机2种不同复垦机械在不同压实次数下,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复垦中通过1,3,5,7,9次机械碾压,土壤颗粒中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多,在颗粒组成上有细化现象。(2)自卸汽车复垦,随着压实次数的增加,土壤颗粒均匀指数呈现“W”形变化;履带式推土机压实复垦下,土壤颗粒均匀指数呈现倒“V”形变化。(3)用粉砂质壤土作为覆土复垦时,自卸汽车碾压3次,履带式推土机碾压5次与自然耕地颗粒组成相似度最大,即自卸汽车碾压3次、履带式推土机碾压5次为土地复垦的临界碾压次数。(4)粒径5.86μm是土壤粒径中处于“物理性粘粒”部分含量的最高值。自卸汽车碾压对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83~7.11μm范围内,履带式推土机碾压对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98~8.64μ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机械 复垦土壤 颗粒组成 均匀指数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沙输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磊 姚仕明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82,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下泄的水沙条件,引起坝下游水沙过程及输移特性的变化。采用以旬为单位的统计时段,分析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旬平均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的变化。蓄水前后坝下游各站洪水、中水、枯水3个流量区间的出现频率变...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下泄的水沙条件,引起坝下游水沙过程及输移特性的变化。采用以旬为单位的统计时段,分析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旬平均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的变化。蓄水前后坝下游各站洪水、中水、枯水3个流量区间的出现频率变化分析表明,建库后距坝距离愈远其洪水流量区间出现频率的减小愈显著。统计分析了不同流量级下含沙量的沿程恢复程度,发现高、低水流量级下其沿程恢复程度较中水流量级高。分析了各站悬移质中值粒径和床沙级配的变化,发现床面粗化主要位于距坝较近的荆江河段,由于粗细粒径的交换作用,悬移质中值粒径在下荆江显著变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流量 悬移质 含沙量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散射技术用于Fenton反应中Fe(Ⅲ)水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雅景 高迎新 +3 位作者 张昱 杨敏 王东升 杜翠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利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水解过程的粒径变化,并和一般铁盐体系中Fe(Ⅲ)水解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e(Ⅲ)的水解过程中,粒径变化受水解度B*和铁盐浓度的影响,即B*值愈大,浓度愈高,体系粒径愈大.并且... 利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水解过程的粒径变化,并和一般铁盐体系中Fe(Ⅲ)水解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e(Ⅲ)的水解过程中,粒径变化受水解度B*和铁盐浓度的影响,即B*值愈大,浓度愈高,体系粒径愈大.并且在相同浓度和水解度B*的条件下,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比一般铁盐的水解聚合迅速,形成的粒径大.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Fenton体系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铁盐体系,这可能与Fenton体系的高水解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散射技术 水解过程 FENTON反应 Fe(Ⅲ) Fe(Ⅲ) 粒径变化 水解聚合 反应生成 采油废水 去除效果 水解速率 水解度 盐浓度 行处理 有机物 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闹德海水库泥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维东 李颖卓 杨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1,84,共4页
基于流域水文泥沙资料及闹德海水库大断面等测量结果,分析了水库泥沙年内年际变化、库区大断面多年演变及洪水期间水库水沙对应关系,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泥沙粒径、含沙量、输沙量,探讨了水库水沙变化规律,提出采用蓄清排浑方法减缓水库... 基于流域水文泥沙资料及闹德海水库大断面等测量结果,分析了水库泥沙年内年际变化、库区大断面多年演变及洪水期间水库水沙对应关系,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泥沙粒径、含沙量、输沙量,探讨了水库水沙变化规律,提出采用蓄清排浑方法减缓水库淤积,为水利工程设计、水库长期运行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深泓线 粒径变化 含沙量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材料土壤压实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纪杰 李新举 +1 位作者 李海燕 黄晓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15-2220,共6页
为研究煤矿塌陷区土地在不同的碾压程度下,建筑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3种填充材料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探究土地复垦过程中土壤粒径变化的敏感粒径范围及与试验地块所受压力的相关性。试验模拟履带式推土机碾压力度,采用Winner2000激光... 为研究煤矿塌陷区土地在不同的碾压程度下,建筑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3种填充材料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探究土地复垦过程中土壤粒径变化的敏感粒径范围及与试验地块所受压力的相关性。试验模拟履带式推土机碾压力度,采用Winner2000激光颗粒仪量测各地块的土壤颗粒组成,通过SPSS做碾压力度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确定了3种填充材料压实强度与土壤颗粒组成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粒径2.2~10.48μm内,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试验地块的土壤颗粒含量百分比不断升高,且煤矸石填充地块变化最明显;②经不同程度的碾压后,建筑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填充地块"物理性黏粒"总含量百分比的最大值分别为25.29%,26.66%和36.89%,煤矸石填充地块碾压1次后"物理性黏粒"含量百分比即为28.91%,高出对照耕地9.68%;③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填充地块的土壤颗粒含量与压力相关性最强的粒径分别为4.83~10.48,4.83~5.86和4.83~5.86μm,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6,0.899和0.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复垦材料 煤矿塌陷区 土壤颗粒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降雨条件下坝系流域泥沙淤积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少博 李鹏 +1 位作者 申震洲 苏远逸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了解淤地坝次降雨条件下泥沙淤积特征是研究淤地坝泥沙输移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利用桥沟小流域模型,对次降雨情况下运移的泥沙粒径与淤积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淤积体前缘最末端,淤积深度最高,淤积体上倾斜度为... 了解淤地坝次降雨条件下泥沙淤积特征是研究淤地坝泥沙输移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利用桥沟小流域模型,对次降雨情况下运移的泥沙粒径与淤积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淤积体前缘最末端,淤积深度最高,淤积体上倾斜度为0°,淤积深度随沟道比降沿程减少。在坝前无淤积体位置向上游沿程砂粒占比增高,粉粒占比减少,砂粒占比先增大后减少最后趋于50%左右,粉粒占比先减少后增大最后趋于50%左右。在坝前淤积体未发育位置,颗粒向上游沿程分选结果趋势明显,沿程粒径变大,在淤积体发育完全位置,颗粒沿程分选结果趋势不明显,各粒级泥沙颗粒占比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正态模型 粒径变化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