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的冰雹云降水粒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艺 苏德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83-390,共8页
利用甘肃平凉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的一次冰雹云观测个例,对降水粒子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进行适用性验证。通过雷达性能评估和数据质量分析以保证降水粒子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11种输出类型的隶属函数参数表,并根据不同粒子类型对... 利用甘肃平凉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的一次冰雹云观测个例,对降水粒子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进行适用性验证。通过雷达性能评估和数据质量分析以保证降水粒子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11种输出类型的隶属函数参数表,并根据不同粒子类型对6个输入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数据质量构建权重参数表,以实现降水粒子模糊逻辑识别算法。利用建立的算法识别个例中降水粒子类型,并依据4个雷达原始偏振参量和探空数据作为识别结果的验证参考,结果表明建立的降水粒子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能较为合理地识别出冰雹云内部的粒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识别 冰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粒子群改进LBG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凯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语音识别技术已在通信及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孤立词语音识别矢量量化中LBG算法对初始码书选择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泛化能力不强的缺点,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和LBG算法结合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基于IPSO-LBG的码书设... 语音识别技术已在通信及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孤立词语音识别矢量量化中LBG算法对初始码书选择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泛化能力不强的缺点,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和LBG算法结合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基于IPSO-LBG的码书设计方法,并将其用于基于离散隐马尔可夫模型(DHMM)的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中。通过实验,与传统LBG算法的DHMM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结果相比,证明了改进的系统有较好的识别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词识别免疫粒子群优化LBG算法DH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东北偏振雷达冬季相态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宇 吴翀 +1 位作者 刘黎平 杨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双线偏振雷达的水凝物识别是其重要应用之一,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夏季强对流的研究,关于冬季粒子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模糊逻辑相态识别算法,选用东北首部双偏振S波段业务雷达,对冬季粒子相态识别进行研究,对冬季零度层亮... 双线偏振雷达的水凝物识别是其重要应用之一,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夏季强对流的研究,关于冬季粒子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模糊逻辑相态识别算法,选用东北首部双偏振S波段业务雷达,对冬季粒子相态识别进行研究,对冬季零度层亮带进行识别,并将识别信息作为输入因子,运用到模糊逻辑识别算法中。算法采用梯形隶属度函数,输入因子有:水平反射率Z_(H)、差分反射率Z_(DR)、差分相移率K_(DP)、共极相关系数ρ_(HV)、标准差SD_(Z_(H))、零度层亮带信息MLH。利用2021年2月13日一次雨雪转换天气个例,对方法进行相态识别并验证。结果表明:识别效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粒子相态分布情况;零度层亮带信息的引入,可以优化冬季粒子识别结果;冬季零度层亮带分布形态不规则,识别难度较大;近地面处识别结果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 冬季粒子识别 零度层亮带 模糊逻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人工防雹作业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勇 文继芬 +2 位作者 李迪 张淑霞 李皓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0期47-49,共3页
利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观测数据,结合地面观测和防雹作业资料,从微物理特征对一次典型雹暴过程防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前差分反射率ZDR基本处于负值区,作业后ZDR在-0.3dB<ZDR<0.3dB之间的平均值增加0.8dB。相关系数... 利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观测数据,结合地面观测和防雹作业资料,从微物理特征对一次典型雹暴过程防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前差分反射率ZDR基本处于负值区,作业后ZDR在-0.3dB<ZDR<0.3dB之间的平均值增加0.8dB。相关系数ρhv大于0.9的比例从作业前83.49减小到作业后的33.03。ZDR和ρhv的变化是人工冰核与自然雹胚争食过冷水产生更多冰晶的结果。作业前目标区已有小雹粒与冰水混合区共存,作业后冰水混合区面积减小,过冷水得到人工冰核消耗,抑制大冰雹的形成。此次人工防雹作业的作业时机把握基本准确,人工防雹作业起到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偏振雷达 人工防雹 粒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绕流局部冲刷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威 呼和敖德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5,共9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粒子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了冲刷坑的演化过程及局部冲刷的流体动力机制.首先研究了动床条件下圆柱周围的床面演化过程,给出垂直对称面输沙率随时间变化以及圆柱下游垂直对称面的沙颗粒浓度和泥沙分布规律;其次针...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粒子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了冲刷坑的演化过程及局部冲刷的流体动力机制.首先研究了动床条件下圆柱周围的床面演化过程,给出垂直对称面输沙率随时间变化以及圆柱下游垂直对称面的沙颗粒浓度和泥沙分布规律;其次针对典型冲刷坑形状固定底床,测量了圆柱下游的瞬时流场,并给出平均流场.结果表明尾流区平均剪应力较低,但垂向涡量和湍流强度较高.分析指出平均剪应力较低的尾流区域,局部冲刷的主要动力机制是尾涡和湍流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机制 沙颗粒运动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粒子图像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稀相微粒速度场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宫武旗 张义云 +1 位作者 姜华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4-737,共4页
通过引入粒子计数法,对基于二进制图像分析算法(BICC)的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的粒子图像跟踪技术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了3个典型的两相流稀相微粒流场,即等线速度旋转流场、旋涡流场和两个相向运动的射流汇合流场,并把改进后的微粒跟踪... 通过引入粒子计数法,对基于二进制图像分析算法(BICC)的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的粒子图像跟踪技术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了3个典型的两相流稀相微粒流场,即等线速度旋转流场、旋涡流场和两个相向运动的射流汇合流场,并把改进后的微粒跟踪技术用于模拟流场中粒子对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很好地识别与跟踪粒子对,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达97%,适用于两相流稀相微粒速度场的测量;随着粒子对数目的增大,相关系数降低;随着粒子半径的减小,相关系数分布渐趋陡峭;最佳粒子对数目为8~12,最佳粒子图像半径为3~8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粒子识别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偏振雷达对一次多单体雹暴微物理特征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峰 周筠珺 +2 位作者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55-665,共11页
为了解多单体合并作用对雹胚及冰雹演变的微物理特征,利用位于贵州威宁县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HID)和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6月28日云南鲁甸县的一次多单体合并降雹天气... 为了解多单体合并作用对雹胚及冰雹演变的微物理特征,利用位于贵州威宁县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HID)和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6月28日云南鲁甸县的一次多单体合并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多单体合并过程,观测识别与模式模拟结果整体一致,经历3个主要阶段:合并前阶段、合并中阶段(合并初期)、合并后阶段(合并后期)。合并前阶段:低密度霰(LDG)由雪晶(AG)和冰晶(CR)作为共同低密度霰胚源进行凇附增长;高密度霰(HDG)的两种源项分别为LDG粒子撞冻过冷云水和以AG为高密度霰胚的凇附增长。合并阶段:AG主要由CR为晶核聚合而成,CR的凝华增长参与较小;霰粒子主要以AG为胚源,形成于-5℃~-35℃层,为过冷云水与AG的混合相态区。合并后期:合并作用促进了单体内HDG的碰并增长,并最终以HDG为雹胚源形成冰雹(RH),在RH下落过程中继续撞冻过冷水保持增长并及地。合并作用使单体内部产生新的动力,使处于衰减状态的单体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合并作用导致降雹过程产生,且降雹过程出现在多单体合并的第三个阶段,即合并后阶段(合并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多单体合并 冰雹 双偏振 粒子识别 WRF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行为数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华民 于志 +2 位作者 底晓强 梁钟予 张兴旭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识别问题,基于学生消费、上网和心理测评结果数据,首先应用Jenks Natural Breaks算法进行特征分类,然后根据特征分类结果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特征关联分析,以挖掘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的行为特征... 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识别问题,基于学生消费、上网和心理测评结果数据,首先应用Jenks Natural Breaks算法进行特征分类,然后根据特征分类结果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特征关联分析,以挖掘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的行为特征。最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了惯性权重,并增加了对劣势粒子进行识别变异和选择的过程,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使用萤火虫扰动策略加速粒子群向全局最优解收敛,构建了PDNN(Particle Difference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学生行为特征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相关深度学习模型,并可以快速收敛,能更加有效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预测 学生行为数据 粒子群优化算法 劣势粒子识别与变异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双线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勇 曹水 +2 位作者 杨哲 李丽丽 张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78-180,共3页
为探索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对冰雹云识别效果,对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偏振雷达降水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线偏振雷达能够从水平反射率因子识别出冰雹云,在有效探测范围内能够获取冰雹粒子真实回波信息。偏振雷达的降水类型识别... 为探索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对冰雹云识别效果,对贵州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偏振雷达降水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线偏振雷达能够从水平反射率因子识别出冰雹云,在有效探测范围内能够获取冰雹粒子真实回波信息。偏振雷达的降水类型识别能够正确识别冰雹,同时识别到冰雹落区与实际降雹落区基本一致。在人工防雹作业时,可以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识别冰雹云,获得科学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双线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降水粒子识别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p,d) reaction on RIBLL2 for study of tensor force
10
作者 郭晨雷 张高龙 +3 位作者 屈卫卫 Satoru Terashima Isao Tanihata 乐小云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nsor force,we plan to perform a(p,d)reaction with a 400–1600 Me V proton beam on the RIBLL2 at Lanzhou.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RIBLL2,a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nsor force,we plan to perform a(p,d)reaction with a 400–1600 Me V proton beam on the RIBLL2 at Lanzhou.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RIBLL2,a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p,d)reaction process.The distributions of primary beam and scattered deuterons are given on the target and at the F1,F2,F3,and F4 positions.Considering the yield of the deuteron,to separate the produced deuteron from the background particles,the target thickness is optimized.To obtain a clear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spectrum by time of flight(TOF)and energy loss(?E),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detectors,as well as the energy and timing resolution of detectors are simulated.As a result,the distance between F2 and F4 is fit for that of TOF.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at F4,both sizes of Multi-Wire Drift Chamber,namely MWDC2 and MWDC3,are selected to be 50 mm×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程 模拟 张力 Carlo法 能量分辨率 实验条件 能量损失 粒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