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PIXE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元勋 王荫淞 +5 位作者 李德禄 李燕 张桂林 张元茂 郑叶飞 山祖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上海冬季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化学特征,2001年12月~2002年1月使用TEOM1400型和2100型空气采样器,采集了市区和郊区19个有代表性采样点的PM2.5和PM10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HIXE)测定颗粒物中近20种元素.结果... 为了研究上海冬季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化学特征,2001年12月~2002年1月使用TEOM1400型和2100型空气采样器,采集了市区和郊区19个有代表性采样点的PM2.5和PM10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HIXE)测定颗粒物中近20种元素.结果发现。除了Ti和P等元素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浓度是市区高于郊区.不同采样点的PM2.5/PM10范围为0.32-0.85,平均值为0.60±0.16.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元素来源可以分为地壳元素和人为污染元素2类,S、As、Pb、Ni、Mn、Se等污染元素更趋于富集在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大气颗粒物 元素浓度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XE技术无损鉴别天青色古钧瓷和古汝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升 李国霞 +6 位作者 孙洪巍 赵维娟 李融武 赵青云 孙新民 赵文军 承焕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钧汝不分”之说古已有之,尤其是天青色的汝瓷和钧瓷更是用目测难以区分.本文应用PIXE技术无损测定了7个天青色汝官瓷样品和10个天青色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主量化学组成,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把天... “钧汝不分”之说古已有之,尤其是天青色的汝瓷和钧瓷更是用目测难以区分.本文应用PIXE技术无损测定了7个天青色汝官瓷样品和10个天青色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主量化学组成,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把天青色古汝瓷和古钧瓷很好的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钧瓷和古汝瓷 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 多元统计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XE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宪周 任炽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第1期40-47,共8页
本文论述了粒子激发X荧光(PIXE)的特点及其在考古研究中的三方面应用:古物的制造工艺、古物的出处以及古物的真伪鉴定。还介绍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粒子激发x荧光(pixe) 扫描质子微探针(SPM) 考古学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矿机理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朱武 干福熹 承焕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国内外软玉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并分析软玉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与玉矿成矿机理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软玉依据成矿机理不同可以分为2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软玉由花岗闪长岩和白云石大... 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国内外软玉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并分析软玉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与玉矿成矿机理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软玉依据成矿机理不同可以分为2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软玉由花岗闪长岩和白云石大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主要化学成分偏向于透闪石,但是少数样品受地质环境影响会变为阳起石;第二种类型的软玉由镁橄榄石与中-低温热液交代作用而成的蛇纹岩再同围岩(大理石或白云石)接触交代蚀变而形成,主要化学成分接近甚至已转化为阳起石。第二种类型的软玉比第一种类型的软玉含有更多的Cr、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两种类型玉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上的差异可为主要成分为软玉的中国古代玉器的玉料来源判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微量元素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 成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分析化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智勇 柴之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7期53-57,共5页
放射分析化学是现代放射化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放射分析化学与大科学装置、放射分析化学与国家需求和放射分析化学与重大科学问题3个方面综述近期我国放射分析领域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放射分析化学 活化分析 粒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穆斯堡尔谱 加速器质谱 正电子湮没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