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载Ka波段云雷达和粒子测量系统同步观测的积层混合云对流泡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佃国 王烁 +2 位作者 郭学良 王洪 樊明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3-1038,共16页
利用机载Ka波段云雷达(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 KPR)和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DMT),分析了2018年4月22日黄淮气旋背景系统下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的动力和微物理特征。首先,对Ka波段云雷... 利用机载Ka波段云雷达(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 KPR)和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DMT),分析了2018年4月22日黄淮气旋背景系统下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的动力和微物理特征。首先,对Ka波段云雷达观测的山东地区春季36个对流泡样本按照回波强度、水平尺度、回波顶高三个参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回波强度为20~30 d BZ的对流泡占69%。对流泡水平尺度为15~30 km,占61%。对流泡最大回波顶高集中在6~8 km,比周边层云高2~4 km。之后,对4月22日积层混合云中的对流泡个例微物理参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对流泡内部以上升气流为主,最大上升气流速度达到1.35 m s^-1,平均上升气流速度为0.22 m s^-1;对流泡内过冷水含量比较高,最大含水量为0.34 g m^-3,平均含水量为0.15 g m^-3。对流泡内冰晶数浓度是泡外的5.5倍,平均直径是泡外的1.7倍。结合云粒子图像探头,发现对流泡前沿和尾部冰粒子以柱状和辐枝状为主,而对流泡核心区域冰粒子以聚合体形式存在。冰粒子通过凇附过程和碰并过程增长,过冷水含量不足时冰粒子的凇附增长形成柱状粒子,含量充足时可迅速凇附成霰粒子。对流泡内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主要依赖过冷水含量。当云中有充足的过冷水分布时,高层冰晶通过凇附增长形成霰粒子,通过融化层后形成降水;当云中缺少过冷水时,降水的形成主要通过水汽凝华过程形成冰雪晶,然后雪晶通过聚合过程实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泡 Ka波段云雷达(KPR) 粒子测量系统(dmt) 降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卫国 苏正军 +1 位作者 王广河 李淑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1-18,共8页
详细介绍新一代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软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并介绍该系统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和适用性强、运行稳定的特点 。
关键词 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 人工影响天气 自动化 实时性 微物理 人工增雨 大气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实时处理显示技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卫国 李淑日 +3 位作者 马培民 孙正毅 刘成群 孙茂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69-172,共4页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 (PMS)的云降水观测数据只能实时监视并存入磁带 ,不能在飞机上实时处理显示 ,用于指挥人工增雨作业。该文介绍了将原有的数据磁带记录改为由机载微机记录并实时处理显示的硬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关键词 粒子测量系统实时处理显示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测量数据丢失时的一种粒子滤波器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雄杰 周东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5-1408,共4页
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发生的测量数据随机丢失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将基于序贯重要性采样的粒子滤波器应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状态的在线状态估计。首先将测量数据丢失描述成满足一定条件概率分布的二元开关... 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发生的测量数据随机丢失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将基于序贯重要性采样的粒子滤波器应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状态的在线状态估计。首先将测量数据丢失描述成满足一定条件概率分布的二元开关序列;然后基于似然函数设计方法,设计出测量数据丢失时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最后用本文方法对倒立摆系统状态估计进行了仿真。仿真实验表明,测量数据丢失时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粒子滤波器 测量数据丢失 非线性系统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值化粒子成象流速测量系统研究
5
作者 刘杰 刘昌文 +1 位作者 黄河振 王仕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本文提出了数字PIV技术中采取二值化数值采样思想,并对二值化粒子成象流速测量系统的实现及其程控光源、二值化采样、图象处理各部分工作原理作了介绍。论述了在CCD工作原理基础上提高系统测速上限的方法。论文还介绍了利用该系... 本文提出了数字PIV技术中采取二值化数值采样思想,并对二值化粒子成象流速测量系统的实现及其程控光源、二值化采样、图象处理各部分工作原理作了介绍。论述了在CCD工作原理基础上提高系统测速上限的方法。论文还介绍了利用该系统对转盘速度径向分布的测量结果及对方管内圆柱扰流流场的测量结果,并给出了流场速度矢量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值化 粒子数字成像 流速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及资料处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强 高建春 钱越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40,共4页
该文介绍了PMS机载粒子测量系统及仪器的探测原理,描述了自行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的运行环境、流程图和特点。
关键词 大气物理测定仪 粒子测量系统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量子测量系统最优参数求解
7
作者 杜石桥 李贵兰 +4 位作者 寇军 郝赫 吴同 秦国卿 高红卫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1,共7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测量系统相对传统测量方法具有颠覆性优势,是量子探测领域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量子测量系统要对多个实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性能,在理论和实验上采用全空间参数扫描的直接优化方式通常比较困难。通过建立量子测量系...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测量系统相对传统测量方法具有颠覆性优势,是量子探测领域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量子测量系统要对多个实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性能,在理论和实验上采用全空间参数扫描的直接优化方式通常比较困难。通过建立量子测量系统信号强度理论模型,并将粒子群算法应用到模型参数优化中,可快速求解测量系统全局最优参数,计算复杂度相比于传统方法降低1个数量级以上。粒子群算法原则上能应用到其他任何量子测量系统中,指导系统快速提升性能,推进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量子测量系统 里德堡原子 实验参数 全局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快速暂态稳定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兆燕 江全元 曹一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共4页
在运用相量测量单元实测系统故障时轨线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在机器人领域广泛应用的抓球算法,对电力系统故障后预判失稳的发电机转子角进行预测。该方法分为跟踪和预测2个阶段:首先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跟踪阶段进行多参数优化,加快了跟... 在运用相量测量单元实测系统故障时轨线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在机器人领域广泛应用的抓球算法,对电力系统故障后预判失稳的发电机转子角进行预测。该方法分为跟踪和预测2个阶段:首先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跟踪阶段进行多参数优化,加快了跟踪的过程;然后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法预测发电机的转子角。该方法无需知道系统结构的先验知识,可以提前0.5s判断各发电机的同步性,得到足够的"可用反应时间"用于在线失稳预警或就地控制。在10机39节点的新英格兰测试系统和50机145节点测试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预测 广域测量系统 机器人抓球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场测量系统在喷油雾化角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曦 孙跃东 张振东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7,共4页
喷油雾化角影响油气混合、缸内燃烧和发动机排放性能.借助浓度场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喷油雾化角测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该测量系统对某种电控喷油器燃油喷雾角情况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测... 喷油雾化角影响油气混合、缸内燃烧和发动机排放性能.借助浓度场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喷油雾化角测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该测量系统对某种电控喷油器燃油喷雾角情况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测量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角 测量系统 粒子成像 浓度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成像测量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敏松 雷恒池 +1 位作者 陈家田 张晓庆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0-626,共7页
为了实现在机载条件下对降水粒子进行成像测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成像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由光学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可实现激光光束整形和对粒子进行成像;硬件系统则由前端信号调理电路... 为了实现在机载条件下对降水粒子进行成像测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成像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由光学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可实现激光光束整形和对粒子进行成像;硬件系统则由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和FPGA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要实现粒子图像信号的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则包含下位机软件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系统两部分,可实现对粒子图像的压缩、显示和存储。室内标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探测的分辨率为60μm,可探测粒径范围是60—7400μm;外场飞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满足在机载飞行条件下对降水粒子进行成像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成像测量系统 光电二极管阵列 降水粒子 机载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系统测量误差的实验评价方法以及实验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明哲 汪洋 蒋宁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提出了一种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测量误差的实验评价方法:利用匀速转动圆盘上粒子的反射光模拟流场中示踪粒子散射光解决基准速度场。建立了一套二维PIV系统的测量误差评价系统,利用该系统对PIV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进行了实验评... 提出了一种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测量误差的实验评价方法:利用匀速转动圆盘上粒子的反射光模拟流场中示踪粒子散射光解决基准速度场。建立了一套二维PIV系统的测量误差评价系统,利用该系统对PIV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进行了实验评价,得到了结果误差在空间及时间上的概率分布特性,并对两个关键PIV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该误差评价方法装置简单,方法可靠,可方便灵活地对PIV系统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进行实验评价和参数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系统 测量误差 评价方法 实验参数 概率分布特性 实验评价 测量精度 IMAGE 粒子散射 模拟流场 转动圆盘 评价系统 优化研究 速度场 反射光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组件参数对热喷涂粒子参数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涛 李长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为保证热辐射法测量热喷涂粒子参数的精度,分析了主要光学参数对信号强度和特征的影响,并通过用等离子喷涂纯Mo粉末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发现:信号强度主要由孔径光阑直径和瞄准距离决定,而信号特征则随粒子空间分布、孔径光阑直径及调... 为保证热辐射法测量热喷涂粒子参数的精度,分析了主要光学参数对信号强度和特征的影响,并通过用等离子喷涂纯Mo粉末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发现:信号强度主要由孔径光阑直径和瞄准距离决定,而信号特征则随粒子空间分布、孔径光阑直径及调制窗口尺寸的变化而改变;试验证实实测信号的相对强度和信号特征与预测规律基本吻合.大直径孔径光阑在提高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的同时导致信号特征恶化,小直径孔径光阑有利于获得特征良好的信号,但也会导致信号强度、信噪比和测量结果集中程度的降低.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在采用直径尽可能小的孔径光阑保证粒子信号特征的前提下,引入雪崩光电二极管等高灵敏度器件来提高系统的光电灵敏度,确保信号强度和信噪比,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粒子参数 系统设计 信号特征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浓度场的光学测量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宋 吴文权 詹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3,347,共5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光学粒子散射理论,研制了具有非接触式、全场测量、被测面积大和成本低等特征的瞬态浓度场定量光学测量系统,其可以测量瞬态浓度场的相对值,经过标定也可以测量绝对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的接触式单点浓...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光学粒子散射理论,研制了具有非接触式、全场测量、被测面积大和成本低等特征的瞬态浓度场定量光学测量系统,其可以测量瞬态浓度场的相对值,经过标定也可以测量绝对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的接触式单点浓度测量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全场瞬态测量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浓度场 光学测量 系统 粒子散射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最佳测量点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彬 邾继贵 郑迎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8-1222,共5页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workspace Measur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w MPS)是一种基于旋转激光扫描平面交会的室内大尺寸定位系统。它可实现计量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主要应用于制造加工及装配领域的测量和检测任务。作为一种大尺寸的...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workspace Measur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w MPS)是一种基于旋转激光扫描平面交会的室内大尺寸定位系统。它可实现计量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主要应用于制造加工及装配领域的测量和检测任务。作为一种大尺寸的测量系统,与中小尺寸测量系统相比,它的测量空间与测量精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寻找此系统所覆盖测量空间内精度最高的一个点或者以此点为中心的一个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问题。从该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出发,与传统经纬仪相对比,给出一种利用解算方程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作为评价空间交会优劣的评价模型,继而引入粒子群算法来求解测量空间内的最佳测量点,实验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和对应的求解方法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测量点为中心的区域坐标不确定度最小,而且此方法为今后的发射站布局问题的研究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 最佳测量 条件数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套小型数据获取系统及CaF2(Eu)性能的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会林 戴长江 盛祥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16,共5页
介绍了用于暗物质预先研究的一套小型数据获取系统。软件由 VC+ + 6 .0开发而成 ,有很好的工作界面。利用这套系统初步测量了即将用于 WIMP探测的 Ca F2 (Eu)晶体的性能。
关键词 数据获取系统 软件 暗物质 CAF2 氟化钙晶体 性能 测量 粒子物理学 宇宙学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光度测量系统的消杂技术及寻优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萍 何海 王宏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170,共10页
采用几何光学分析法,对影响光度测量的杂散光进行分析;根据杂散光反射传输的特点,结合近似绝对黑体结构理论和吸光度加和理论,设计了具有高折反效果的凹型窄光阑阵列消杂模型,提高了对杂散光的抑制能力;由于此结构在不同光阑间隔下的消... 采用几何光学分析法,对影响光度测量的杂散光进行分析;根据杂散光反射传输的特点,结合近似绝对黑体结构理论和吸光度加和理论,设计了具有高折反效果的凹型窄光阑阵列消杂模型,提高了对杂散光的抑制能力;由于此结构在不同光阑间隔下的消光效果不同,设计了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来搜索光阑阵列的最优间隔,以进一步提高光阑阵列的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最优消杂模型构建的分布光度测量系统,其测量误差与消杂之前相比由10%以上降低到了1%以下;满足相应的国际及国家标准对光源测量的误差要求,可作为现有环境下进一步抑制环境杂散光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光度测量系统 杂散光 几何光学分析 粒子群算法 消杂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MOS器件SEB、SEGR测量系统的研制
17
作者 王燕萍 唐本奇 +1 位作者 耿斌 杜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研制了功率 MOS器件单粒子烧毁、单粒子栅穿辐照效应实验用的电流测量及电源系统 ,该系统由栅极电源电路、漏极电源电路、漏极 RC振荡电路和 DUT栅极触发电路组成 ,具有栅 (漏 )极电压偏置、电流测量、过流保护、电容电阻选择等功能 ,... 研制了功率 MOS器件单粒子烧毁、单粒子栅穿辐照效应实验用的电流测量及电源系统 ,该系统由栅极电源电路、漏极电源电路、漏极 RC振荡电路和 DUT栅极触发电路组成 ,具有栅 (漏 )极电压偏置、电流测量、过流保护、电容电阻选择等功能 ,经实验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MOS器件 辐照效应 电压偏置 电流测量 电源系统 粒子烧毁 粒子栅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涡旋齿高测量的研究
18
作者 杨建红 房怀英 张认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85-89,共5页
基于展成法原理、使用高精度测长仪开发了涡旋齿高快速测量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实验测定.通过自适应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了涡旋体定位倾角误差,通过对倾角误差的补偿分离出测量定位误差.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两者测量结果... 基于展成法原理、使用高精度测长仪开发了涡旋齿高快速测量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实验测定.通过自适应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了涡旋体定位倾角误差,通过对倾角误差的补偿分离出测量定位误差.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两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但快速测量系统涡旋齿高的测量时间从1047s减少到355s,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测量效率明显提高.新开发的快速测量系统能直接用于加工现场的精密计量和加工倾角误差的在线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齿高快速测量系统 涡旋体 粒子群算法 倾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QPSO-EKF的多传感器融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启国 王磊 +1 位作者 马鉴望 任渝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噪、滤波、校准等);然后,参考现有飞行器的坐标系,建立了姿态解算模型,通过姿态角数学模型及运动学分析,构建了EFK状态方程,针对EKF方法参数估计不准确的问题,以分段混沌映射优化初始种群,引入平均位置最优值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IQPSO-EFK算法,优化EKF的系统、测量噪声的协方差参数;最后,对改进算法和三组姿态误差估计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三种典型目标函数,IQPSO-EFK相较于普通粒子群算法(QPSO-EFK)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与收敛精度;对比三组旋转速度姿态测量误差,基于IQPSO-EKF算法的姿态测量方法在测量误差时比真实测量误差减少了约86.3%,比扩展卡尔曼滤波减少了约68.7%,比普通粒子群算法减少了约28.2%,证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掘进 角度测量仪器 姿态测量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 多传感器融合 改进量子粒子群-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误差不确定度的大尺寸测量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倪爱晶 郑联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针对大尺寸测量系统部署问题,提出了面向测量任务的以形状误差不确定度为评价指标的优化配置测量系统的方法。对于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方法的测量点仿真和多测量仪器数据融合进行了研究。在建立形状误差评定模型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基于... 针对大尺寸测量系统部署问题,提出了面向测量任务的以形状误差不确定度为评价指标的优化配置测量系统的方法。对于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方法的测量点仿真和多测量仪器数据融合进行了研究。在建立形状误差评定模型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形状误差评定模型的求解及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形状误差不确定度计算方法。通过某卫星舱段端框的仿真试验,验证了以不确定度为指标进行大尺寸测量系统配置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大尺寸测量系统现场快速部署提供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大尺寸测量 测量系统配置 不确定度 形状误差 蒙特卡罗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