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沈礼 贾东 +3 位作者 尹宏伟 孙闯 张勇 范小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 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中,基底滑脱层控制了整体的构造样式,浅部滑脱层决定局部的浅层构造。笔者等将实验结果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双滑脱体系构造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结论。PIV分析显示,逆冲断层的产生经历一个平行层缩短的变形过程。该过程在塑性层上、下具有明显差异,塑性层上的变形传递得更快更远。当缩短进行到一定阶段,断层开始发育,发生初始破裂,断层下盘的变形消失,应变集中在断面上,断层上盘沿断面同步逆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piv) 物理模拟 褶皱冲断 双滑脱体系 速度场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成像的便携式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仪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振 严锡君 +2 位作者 樊棠怀 王鑫 徐立中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40-2850,共11页
开发了一种用于河流表面流速场测量的便携式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仪(large-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LSPIV)。该仪器基于一台以图像处理专用DSP为核心的智能相机,代替PC高效地完成图像采集和处理的任务。首先利用近红外波段下水... 开发了一种用于河流表面流速场测量的便携式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仪(large-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LSPIV)。该仪器基于一台以图像处理专用DSP为核心的智能相机,代替PC高效地完成图像采集和处理的任务。首先利用近红外波段下水流示踪物(弱小目标)和水体光强反射率的差异,在单色CMOS传感器前加装红外滤镜抑制水面光学噪声,增强弱小目标与背景间的对比度,提高了后续运动矢量估计中相关曲面的峰值信噪比。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联合滤波的时均流场重建方法,利用河流流场中的先验和冗余信息识别并修正错误矢量,改善了天然河流中由于示踪物密度过低或分布不均造成的表面流速估值过低问题。最后,通过静水和动水条件下的2组现场实测验证了近红外成像系统及图像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 河流表面流速场 近红外成像 智能相机 时间平均流场 时空联合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场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TV-PIV)初探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希麟 张大力 +1 位作者 常辙 何崧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单相PTV-PIV研究基础上,研究液固两相流场粒子成像图像数字测速技术.首次用PTV技术得到直槽道中液固两相流场二维瞬时全场两相流速分布.初步探讨了两相PTV-PIV技术中与单相PTV-PIV测速技术的关键不同之处... 在单相PTV-PIV研究基础上,研究液固两相流场粒子成像图像数字测速技术.首次用PTV技术得到直槽道中液固两相流场二维瞬时全场两相流速分布.初步探讨了两相PTV-PIV技术中与单相PTV-PIV测速技术的关键不同之处,提出两相PTV-PIV测速采样的两相相容性准则.为深入研究两相流场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两相测量 粒子成像测速 PTV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DPIV粒子成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润杰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2-665,共4页
在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近距离拍摄中 ,通过对在非傍轴成像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 ,求得粒子图像成像点的近似解析解 ,对粒子图像的成像位置在PIV图像计算中的影响作了讨论 ;同时也对已知直径粒子进行了试验拍摄 ,将试验... 在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近距离拍摄中 ,通过对在非傍轴成像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 ,求得粒子图像成像点的近似解析解 ,对粒子图像的成像位置在PIV图像计算中的影响作了讨论 ;同时也对已知直径粒子进行了试验拍摄 ,将试验所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对在近距离拍摄中光圈对粒子成像的影响给出了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孔径 成像分析 粒子图像测速 近距离拍摄 piv 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的微小流道内固体颗粒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喻黎明 夏筱龙 +3 位作者 蒋昌波 陈绍文 黄良材 赵利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171,共4页
为了解迷宫流道内固体颗粒的运动规律,提高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不同直径和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在迷宫流道内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根据颗粒的运动轨迹线可知齿形流... 为了解迷宫流道内固体颗粒的运动规律,提高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不同直径和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在迷宫流道内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根据颗粒的运动轨迹线可知齿形流道内水流在各齿尖做类似于正弦波的运动,靠近齿尖处形成主流区,靠近齿底处形成漩涡区;直径小(65mm)或密度低(1 740kg/m3)的颗粒跟随性比较好,颗粒直径或密度越大,运动越紊乱,出现的最小极值速度越低,越容易进入漩涡区并最终可能导致堵塞;与固体颗粒直径相比,颗粒密度对运动轨迹、路程和速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流道 轨迹线 路程 速度 粒子图像测速(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测试中的粒子成像测速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国强 董守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C00期201-203,共3页
流场测试中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流体中的粒了对光的散射作用记录下粒子不同时刻在流场中的位置,从而得到粒子以霜一一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然后利用粒子对流场的跟随性得到粒子所在位置的流场速度。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分为... 流场测试中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流体中的粒了对光的散射作用记录下粒子不同时刻在流场中的位置,从而得到粒子以霜一一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然后利用粒子对流场的跟随性得到粒子所在位置的流场速度。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分为实时与非实时两各类型,均由流场可化系统、照明系统、图像录入系统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其中流场处理软件系统又包括图像滤波与二值化、粒子像点检测、粒子像点匹配处理和PIV图像后处理等4个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 流场测试 piv 测速系统 石油流体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PIV中透视成像的视点定位与透视平面的确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国强 孙景鳌 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2000年第4期75-80,共6页
对三维PIV中透视投影的视点定位与透视平面的确定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确定视点坐标与透视平面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视点坐标与透视平面的确定技术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三维piv 视点定位 粒子成像测速 流场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法的粒子图像测速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鹏飞 杨金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8583-8587,共5页
以对粒子图像测速为目标,使用光流场针对数字图像建立整体光流模型,计算出粒子图像各像素点的速度场。对比不同粒子条件下的速度场从而获得符合光流法测试的粒子图像。采用了基于微分方程的Lucsa-kanade光流场计算方法,对流场显示进行... 以对粒子图像测速为目标,使用光流场针对数字图像建立整体光流模型,计算出粒子图像各像素点的速度场。对比不同粒子条件下的速度场从而获得符合光流法测试的粒子图像。采用了基于微分方程的Lucsa-kanade光流场计算方法,对流场显示进行定量化测速,实现对了流场的瞬态测量。光流法应用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中,可用于速度场计算,也可用于修正原有的互相关算法得到的错误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粒子成像测速(piv) 光流法Lucsa—kan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俊芳 罗鹏 曹效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8期36-38,共3页
该文介绍利用由2台相机构成的三维PIV成像系统记录流场的流动.实验首先通过标识框确定透视像距,实现两相机的标定,在暗室中将两相机快门常开,调节闪光灯以一定的频率曝光2次,使每一相机底片上同时记录下2个时刻的粒子图像.基于实验应用... 该文介绍利用由2台相机构成的三维PIV成像系统记录流场的流动.实验首先通过标识框确定透视像距,实现两相机的标定,在暗室中将两相机快门常开,调节闪光灯以一定的频率曝光2次,使每一相机底片上同时记录下2个时刻的粒子图像.基于实验应用此三维PIV成像系统,对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振荡流反应装置进行拍摄,获得一组记录粒子图像的图片,应用VC图片识别程序及MATLAB程序成功获得了反应器内某一瞬时的速度矢量图,证明此测速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 三维piv测量 成像系统 振荡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液膜破碎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传宇 王少林 +8 位作者 王凯兴 刘舆帅 刘富强 杨金虎 曹程 刘存喜 穆勇 徐纲 朱俊强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离心喷嘴由于其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优异的雾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离心喷嘴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能,燃烧组织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对比研... 离心喷嘴由于其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优异的雾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离心喷嘴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能,燃烧组织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对比研究了喷注压力对于离心喷嘴流量系数、喷雾锥角、液膜形态、破碎模式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系统分析离心喷嘴液膜形态、液膜破碎机制和雾化特性,并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识别出不同液膜形态下的主要和次要的破碎模式,建立了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雾化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支撑了离心喷嘴雾化性能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喷注压力的增大,流量系数和喷雾锥角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喷注压力通过改变液膜的液体韦伯数(We)从而改变液膜形态.随着We的增加,液膜的破碎位置逐渐向喷嘴出口处移动,破碎距离逐渐减小,并使得离心喷嘴下游液滴的径向速度增大,大粒径液滴向两侧运动,导致雾锥中心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迅速下降;离心喷嘴不同的液膜形态包含多种液膜破碎模式,并随着We数增加而演化:随着We数的增加,液膜的主要破碎模式依次为撞击破碎、表面波破碎、穿孔破碎以及湍流破碎,且这4种破碎模式的表面波频率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 高速阴影成像 本征正交分解 液体韦伯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旋流燃烧室主燃区流动特性PIV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军 宋文艳 +2 位作者 肖隐利 李建平 陈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9-1686,共8页
针对采用斜切径向双级旋流器的环形燃烧室单头部矩形模型,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了主燃区的300K冷态速度场。采用Realizableκ-?湍流模型和稳态层流火焰面燃烧模型对燃烧室的冷流和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燃... 针对采用斜切径向双级旋流器的环形燃烧室单头部矩形模型,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了主燃区的300K冷态速度场。采用Realizableκ-?湍流模型和稳态层流火焰面燃烧模型对燃烧室的冷流和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燃烧室流场的速度分布和流场结构,并与试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瞬态流场结构变化剧烈,旋流和主燃射流的边界形成大量小尺度漩涡结构,回流区具有强烈的搅拌作用,回流区下游滞止点位置是随机变化的;反向旋流器比同向旋流器产生的回流区尺寸更小,燃烧状态的回流区尺寸比冷流的小,但主要受火焰筒壁面和主燃射流的约束;外旋流在距离头部5mm距离内控制内旋流,保持旋向相同;燃烧增大主燃射流穿透深度,改变流场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主燃区 回流区 反向旋流 同向旋流 主燃射流 粒子成像测速(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燃烧流场测量的PIV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见广 臧述升 +1 位作者 翁史烈 葛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研究燃烧火焰结构及其内部流动状况,考察其在燃烧喷嘴前回流区冷态试验模拟中和实际燃烧状况下的差别,利用二维粒子成像速度仪(PIV)对带钝体燃烧器中的丙烷 /空气扩散燃烧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实现了火焰内部流动的可视化.通过对热态... 为了研究燃烧火焰结构及其内部流动状况,考察其在燃烧喷嘴前回流区冷态试验模拟中和实际燃烧状况下的差别,利用二维粒子成像速度仪(PIV)对带钝体燃烧器中的丙烷 /空气扩散燃烧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实现了火焰内部流动的可视化.通过对热态流场与相应冷态流场的对比分析表明,在复杂燃烧中冷态流场模拟与实际燃烧过程中的流动存在较大差别,实际燃烧中的流动状况变得紊乱,回流区在长度和宽度上都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速度(piv) 扩散燃烧实验 燃烧的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测试技术在漩流中间包流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华 侯勤福 +1 位作者 王焕洋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粒子成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是流场研究中的先进测试设备,在反应器内的流场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漩流中间包漩流室内的流场进行了测定,得到可靠的流场分布数据,为分析漩流中间包分离夹杂物效果和进一... 粒子成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是流场研究中的先进测试设备,在反应器内的流场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漩流中间包漩流室内的流场进行了测定,得到可靠的流场分布数据,为分析漩流中间包分离夹杂物效果和进一步的数值模拟验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漩流中间包漩流室内流场复杂,漩流室内液体旋转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 漩流中间包 漩流室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透型防护林绕林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文 王元 张玮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1,共6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 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型防护林流场的流动特征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图、速度等势线图和涡量场图。实验中选用的防护林疏透度分别为0%,30%,40%,60%。在各种疏透度下的防护林...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 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型防护林流场的流动特征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图、速度等势线图和涡量场图。实验中选用的防护林疏透度分别为0%,30%,40%,60%。在各种疏透度下的防护林中,疏透度为0%的防护林近尾流区平均沿流速度衰减幅度大,但恢复也快,且有最高的平均垂直速度。疏透度为30%和40%的防护林绕林流场非常相似,其中疏透度为30%的林带,林后平均沿流速度恢复较慢,且气流扰动较小,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疏透度 防风效应 粒子图像测速 piv实验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 技术测量振荡射流流场 被引量:4
15
作者 姬忠礼 席葆树 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利用以大功率双脉冲激光器为光源的PIV技术,测定了由扁平射流和尖劈组成的二维振荡射流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存在交错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涡街,从而在尖劈两侧形成压力扰动。这种压力扰动波与不稳定射流的相互作... 利用以大功率双脉冲激光器为光源的PIV技术,测定了由扁平射流和尖劈组成的二维振荡射流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存在交错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涡街,从而在尖劈两侧形成压力扰动。这种压力扰动波与不稳定射流的相互作用是整个系统产生流体振荡的原因。此外,还分析了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的距离对流场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 振荡射流 瞬态流场 piv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流氦中喷射流流场的PIV可视化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滔 FUZIER Sylvie VAN SCIVER Steven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3-475,562,共4页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对射入到超流氦液浴中的喷射流的初始发展阶段进行观察,主要考察了流型和流场分布状况,旨在分析通过喷射流来实现的示踪粒子投放过程的实际效果及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情况.超流氦液浴温度为1.8K,示踪粒子为1.7μ...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对射入到超流氦液浴中的喷射流的初始发展阶段进行观察,主要考察了流型和流场分布状况,旨在分析通过喷射流来实现的示踪粒子投放过程的实际效果及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情况.超流氦液浴温度为1.8K,示踪粒子为1.7μm直径的复合物粒子,高速相机拍摄的相邻照片间隔时间为3ms.实验中观察到的喷射流具有一抛物线形状的流型,与正常流体中观察到的喷射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速度场分析结果也显示,射流内的速度场分布远不如正常流体中均匀和规律变化,其中存在许多局部的涡旋流.沿着射流方向上速度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平均速度在行进了约35mm后降至2mm/s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piv) 超流氦(氦II) 喷射流 涡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IV研究叶轮轴向旋涡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林 严敬 +3 位作者 邓万全 季全凯 万毅 刘忠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1,共3页
轴向旋涡流是离心叶轮内特殊的流动现象,它的速度分布规律与叶轮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作者采用先进的PIV系统在改型叶轮内进行实验研究,首次成功获得叶轮轴向旋涡瞬态流场。经数据处理、分析,揭示了轴向旋涡流相对速度在不同转速时的分布... 轴向旋涡流是离心叶轮内特殊的流动现象,它的速度分布规律与叶轮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作者采用先进的PIV系统在改型叶轮内进行实验研究,首次成功获得叶轮轴向旋涡瞬态流场。经数据处理、分析,揭示了轴向旋涡流相对速度在不同转速时的分布规律。实验研究结果将深化人们对离心叶轮内流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旋涡流 离心叶轮 piv系统 相对速度 粒子成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IV技术在圆柱振荡流中的应用
18
作者 戴光清 王滨蓉 杨庆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用数字粒子成像测速仪 (DPIV)对圆柱体在静水中作正弦运动而产生的振荡流场进行了实测研究。通过相位锁定技术和互相关分析法 ,分别获得了圆柱体在一个运动周期中 8个不同相位的流场速度矢量及涡量强度等值线分布。实测表明 ,当KC=12 ,... 用数字粒子成像测速仪 (DPIV)对圆柱体在静水中作正弦运动而产生的振荡流场进行了实测研究。通过相位锁定技术和互相关分析法 ,分别获得了圆柱体在一个运动周期中 8个不同相位的流场速度矢量及涡量强度等值线分布。实测表明 ,当KC=12 ,β=2 0 0时 ,圆柱振荡流中将存在一个有明显周期性且很规则的斜向涡街。该涡街主要由一股较强的二次流及其两侧的非对称的涡对构成 ,涡街与圆柱体振动方向约成± 4 5°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iv 圆柱振动流 涡街 数字粒子成像测速 振荡流场 相位锁定 互相关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场中单个气泡破裂的CFD模拟与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俊杰 孙冰 +2 位作者 姜杰 蔡子琦 高正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4,共9页
气泡的破裂行为能够直接改变相界面积与流场分布,进而对于多相反应器中的传递与反应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在湍流与气泡破裂机理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针对湍流环境中自由运动的气泡破裂过程研究仍非常欠缺。作者分别... 气泡的破裂行为能够直接改变相界面积与流场分布,进而对于多相反应器中的传递与反应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在湍流与气泡破裂机理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针对湍流环境中自由运动的气泡破裂过程研究仍非常欠缺。作者分别在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条件下,利用VOF模型研究了单气泡在典型射流场中的运动、形变与破裂过程,并通过高速摄像与PIV方法同步开展了实验研究。该研究对气泡破裂过程特别是破裂前后的形态、周围流场以及与气泡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场条件下液相的剪切作用是气泡破裂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二维模拟可以使用精度更高的网格,对于气泡形变与破裂过程中的界面变化模拟相对精确,而三维模拟对于流场整体结构的模拟更接近PIV实验结果,而在气泡的扭曲变形还原方面误差相对较大。该研究对于实际破裂过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加深多相流体力学认识,为相关多相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破裂 粒子成像测速(piv) 计算流体力学(CFD) 射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筒位置对掘进巷道流场影响的PIV实验
20
作者 黄瀚仪 刘剑 +2 位作者 王禹 王东 张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02,共6页
为探究风筒位置对掘进巷道风流分布规律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确定出实验模型内流体进入“第二自模区”的临界风速,保证实验模型与实际巷道的流动相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压、抽风筒距迎头不同距离下的前压后抽式通风流场进行测... 为探究风筒位置对掘进巷道风流分布规律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确定出实验模型内流体进入“第二自模区”的临界风速,保证实验模型与实际巷道的流动相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压、抽风筒距迎头不同距离下的前压后抽式通风流场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抽风筒距巷道迎头距离的改变对迎头处流场影响较小,涡流中心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当抽风筒距迎头距离大于4.5√S,回流区的风流充分发展,流动较为平缓。压风筒距巷道迎头距离的改变对迎头处流场和涡流影响较大,当压风筒距迎头距离大于3√S,涡流中心位置向远离迎头的方向移动,涡流区域逐渐扩大。基于相似理论的PIV实验结果可为矿井掘进巷道通风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筒位置 掘进巷道 流场 前压后抽 粒子图像测速(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