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驱动微流体粒子图像测试系统
1
作者 黎永前 徐征 +2 位作者 刘冲 王立鼎 段仁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1-74,共4页
为了研究微米量级管道机械特性对小雷诺数流体运动传质机理的影响,建立了电驱动微流体粒子图像测试系统,系统包括倒置荧光显微镜、致冷图像传感器、微流体驱动高压电源及微流场位移矢量识别算法.通过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给出了系统的关... 为了研究微米量级管道机械特性对小雷诺数流体运动传质机理的影响,建立了电驱动微流体粒子图像测试系统,系统包括倒置荧光显微镜、致冷图像传感器、微流体驱动高压电源及微流场位移矢量识别算法.通过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给出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通过测量示踪粒子表面电荷特性,以消除粒子电泳运动对电驱动流体PIV方法产生的测量偏差;测量了水力直径为30μm微管道中电渗流场,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塞状流型一致;分析了布朗运动、粒子电泳运动以及相关算法误差,对粒子图像测速方法不确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场粒子图像测试 荧光诱导 电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全流道非定常数值计算及粒子图像测速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代翠 董亮 +2 位作者 刘厚林 孔繁余 王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2,I0004,共8页
为揭示离心泵叶轮旋转流道内的流动特性,设计了便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的测试系统,并对离心泵进行了水力性能测试及叶轮全流道流场PIV测试,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内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分布。基于标准k-ε湍... 为揭示离心泵叶轮旋转流道内的流动特性,设计了便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的测试系统,并对离心泵进行了水力性能测试及叶轮全流道流场PIV测试,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内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分布。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PIV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离心泵的外特性,扬程误差最大仅为4.62%;PIV测量揭示了叶轮隔舌附近2个流道及其他流道的不同流动状态;数值计算得到的内部流动与PIV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数值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速度 计算流体力学 粒子图像测试 内部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图像技术测量带尾缘吹气静子尾迹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亚东 竺晓程 杜朝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4,共5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热线相结合的方法,对静子尾缘有无吹气条件下尾迹区流场进行测量,得到了不同尾部吹气量下的静子尾迹区的流场,通过测量得到了尾迹区的流动显示、速度矢量图和涡量图,并根据无动... 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热线相结合的方法,对静子尾缘有无吹气条件下尾迹区流场进行测量,得到了不同尾部吹气量下的静子尾迹区的流场,通过测量得到了尾迹区的流动显示、速度矢量图和涡量图,并根据无动量亏损厚度确定了纯尾迹、弱尾迹、无动量亏损尾迹和射流四种尾迹流动特征。同时对PIV测试结果和热线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两个实验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PIV实验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认为无动量亏损尾迹区与纯尾迹流动相比具有速度周向变化小和脉动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尾流 尾缘吹气 粒子图像测试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断面周围流场的粒子图像测速试验及数值模拟
4
作者 刘祖军 贾明晓 杨詠昕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粒子图像设备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进行了雷诺数为9×104的H断面的绕流试验,揭示了作用在H型断面上的旋涡演化过程.选取基于雷诺时均方法(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的Realize k-e模型和三维... 采用粒子图像设备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进行了雷诺数为9×104的H断面的绕流试验,揭示了作用在H型断面上的旋涡演化过程.选取基于雷诺时均方法(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的Realize k-e模型和三维大涡模型(3D-LES)这两种湍流模型进行了断面的绕流计算,并比较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别.三维大涡模型能够充分地挖掘湍流信息,而Realize k-e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体现旋涡的最主要特征,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综合考虑计算的经济性和效率的前提下采用Realizek-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断面周围流场 雷诺时均湍流模型 三维大涡模型 粒子图像测试技术 旋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物质组成对泥石流固相流速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何晓英 张展 +1 位作者 于泽清 王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17-6625,共9页
固相颗粒流速是研究泥石流冲击力和防治结构荷载取值的关键问题。基于水槽模型试验,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提取黏性泥石流表面固相颗粒流速,基于两相流模型探讨浆体黏度、固相体积浓度与颗粒粒径对泥石流固相粗颗粒流速特征的影响。结果... 固相颗粒流速是研究泥石流冲击力和防治结构荷载取值的关键问题。基于水槽模型试验,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提取黏性泥石流表面固相颗粒流速,基于两相流模型探讨浆体黏度、固相体积浓度与颗粒粒径对泥石流固相粗颗粒流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石流龙头现象随浆体黏度与固相体积浓度增大而减弱;固液相相对运动随浆体黏度增加而减弱,大黏度与小粒径组合条件下消失;固相颗粒流速随浆体黏度与固相体积浓度呈正相关,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两相物质组成影响固相颗粒间的摩擦力与/或碰撞力、浆体施加的黏滞阻力、拖曳力与虚拟质量力,其对流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固相颗粒流速 两相流理论 粒子图像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方形弯管内部流场PIV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马皓晨 代翠 +1 位作者 董亮 吴贤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4,56,共5页
为了揭示不同进口流速情况下90°方形弯管内部流动特征,在构建90°方形弯管专用PIV试验台的基础之上,对弯管内不同断面以及不同半径上的流速分布情况进行了PIV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能较好地获得弯管内部流动情况... 为了揭示不同进口流速情况下90°方形弯管内部流动特征,在构建90°方形弯管专用PIV试验台的基础之上,对弯管内不同断面以及不同半径上的流速分布情况进行了PIV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能较好地获得弯管内部流动情况;流体未进入弯曲段时,各断面流速分布变化不大;而进入弯曲段后,由于受到弯管壁的约束形成旋转流动,弯管内侧流速增大,外侧流速降低;当转过60°位置后,弯管内侧流速降低,外侧流速增加;到达90°位置后,各断面的流速基本趋于一致。不同半径处的流速分布不相同,弯管内侧流速较大,外侧较小,在50°、60°处流速达到最大值;弯管不同的进口流速对于速度峰值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弯管内其他的流动情况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方形弯管 粒子图像测试 流场分析 双叶片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体后90°圆形弯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魏志 王玉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5-599,共5页
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阀体后90°圆形弯管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蝶阀在全开状态下弯管内不同截面的流场特性和不同径向截面的涡旋结构,并与粒子图像测试(PIV)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能够更细致地... 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阀体后90°圆形弯管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蝶阀在全开状态下弯管内不同截面的流场特性和不同径向截面的涡旋结构,并与粒子图像测试(PIV)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能够更细致地模拟弯管内部流体的流场特性,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弯管中心以上20mm截面附近受到蝶阀扰流的影响最大,且速度较大区域出现位置相对靠后;各个截面θ=0处均存在涡旋结构,同时弯管外侧形成较明显的涡旋结构,且涡旋结构出现的位置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阀 弯管 大涡模拟 粒子图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桥墩墩后水动力特性PIV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斌 唐瑶 +2 位作者 蒋昌波 赵兵兵 王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探讨桥墩上设置开孔对墩后水流结构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对矩形开孔桥墩墩后的水平面和立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并对墩后的水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开孔桥墩能够改变开孔位置所在水深处尾流的运动规律,贯穿方孔的... 为探讨桥墩上设置开孔对墩后水流结构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对矩形开孔桥墩墩后的水平面和立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并对墩后的水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开孔桥墩能够改变开孔位置所在水深处尾流的运动规律,贯穿方孔的高速水流与墩侧绕流以及墩后低速区水流形成强烈的剪切作用,抑制了大尺度旋涡的发展与运动,并且切断了墩后底部水流的上升运动轨迹;墩后瞬时流场存在周期性的运动规律,具有高度间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桥墩 水动力特性 瞬时流场 粒子图像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雷诺数对静压油腔承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赵淼 岳广杰 申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5-970,共6页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入口雷诺数为840~2 449时静压油腔的承载性能.利用PIV粒子测速系统实验研究了入口雷诺数变化对油腔内部流场结构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数值模拟了不同入口雷诺数时油腔上壁面压强和壁面剪应力...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入口雷诺数为840~2 449时静压油腔的承载性能.利用PIV粒子测速系统实验研究了入口雷诺数变化对油腔内部流场结构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数值模拟了不同入口雷诺数时油腔上壁面压强和壁面剪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大,涡的位置逐渐靠近封油边,涡的范围逐渐变大;涡心位置与入口雷诺数有函数关系;入口喷射导致油腔上壁面中心处压强出现峰值,峰值之后的压强呈恒定分布;上壁面剪应力在上壁面正对入口边缘处出现峰值会导致油膜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油腔 入口雷诺数 承载力 粒子图像测试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在内置弹簧管中的流场特性
10
作者 徐建民 邹宇 +2 位作者 郑淑琴 郑小涛 王成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6,179,共4页
针对Al2O_3-蒸馏水纳米流体在内置螺旋弹簧管中流场特性问题,运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对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_3-蒸馏水纳米流体与蒸馏水在内置螺旋弹簧管中的流场进行了观测分析。获得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不同雷诺系数下的速度场... 针对Al2O_3-蒸馏水纳米流体在内置螺旋弹簧管中流场特性问题,运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对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_3-蒸馏水纳米流体与蒸馏水在内置螺旋弹簧管中的流场进行了观测分析。获得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不同雷诺系数下的速度场和涡量图。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内置螺旋弹簧换管中明显增强了流体边界层流体的扰动,纳米流体主流区的流速相比蒸馏水入口处提升了29%。在相同雷诺系数条件下纳米流体的轴向速度梯度更大,同时在纳米流体与弹簧管相互耦合作用下,管壁处的涡量是管中心处的4倍。说明Al2O_3-蒸馏水纳米流体对于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对流换热的强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粒子图像测试(PIV) 螺旋弹簧换热管 边界层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壁方柱湍流场高分辨率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津津 施鎏鎏 +1 位作者 陆佳凯 刘应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2-324,329,共4页
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PIV),测量了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湍流场.实验中采用了1100万像素CCD相机,所测得的速度矢量空间分辨率达0.72 mm×0.72 mm.通过对该分离再附湍流的1500个瞬时速度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时均速... 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PIV),测量了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湍流场.实验中采用了1100万像素CCD相机,所测得的速度矢量空间分辨率达0.72 mm×0.72 mm.通过对该分离再附湍流的1500个瞬时速度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时均速度场及时均再附点精确位置,并得到了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脉动强度和涡量场.此外,从流场回流因子分布可知低速回流区在法向的振荡幅度为0.15D(D为方柱截面边长),而沿流向上下游的振荡幅度分别为0.5D和2D,表明旋涡相干结构输运、再附过程以及回流区的低频振荡对流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 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 分离再附湍流 相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层不对称撞击流流场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建伟 马繁荣 +1 位作者 冯颖 张志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1-839,共9页
采用二维高速粒子图像测试技术(TR-PIV)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测量了双组分层不对称撞击流流场,利用POD分析方法提取流场含能大尺度结构,分解瞬时流场得出主要模态能量,考察了双层撞击流在不同射流Re、不同间距及不同直径比下不... 采用二维高速粒子图像测试技术(TR-PIV)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测量了双组分层不对称撞击流流场,利用POD分析方法提取流场含能大尺度结构,分解瞬时流场得出主要模态能量,考察了双层撞击流在不同射流Re、不同间距及不同直径比下不对称流场能量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同喷嘴直径下,不对称流场能量总是大于对称流场,在上下撞击驻点形成交叉时,流场整体能量较高,同时流场能量随喷嘴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喷嘴直径下,流场能量随直径比K增大而增大,直径比K>1时,不对称流场能量也总是大于对称流场。综上所述,流场的这种不对称性有利于整体提高流场能量及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层不对称撞击流 二维高速粒子图像测试技术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流场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i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limestone specimen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loads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金明 程昌宏 陆海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19-1625,共7页
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ull-field displacements and strains of the limestone specimen under external loads from the video images captured during the laboratory tests.Th... 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ull-field displacements and strains of the limestone specimen under external loads from the video images captured during the laboratory tests.The original colorful video images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a limestone.To eliminate perspective errors and lens distortion,the camera was placed normal to the rock specimen exposure.After converted into a readable format of frame images,these videos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responding grayscale images,and the frame images were then extracted.The full-field displacement field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IV technique,and interpolated in the sub-pixel locations.The displacement was measured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and inferred from two consecutive images.The local displacement vectors were calculated for small sub-windows of the images by means of cross-correlation.The video images were interrogated in a multi-pass way,starting off with 64×64 images,ending with 16×16 images after 6 iterations,and using 75% overlap of the sub-windows.In order to remove spurious vectors,the displacements were filtered using four filters:signal-to-noise ratio filter,peak height filter,global filter and local filter.The cubic interpolation was utilized if the displacements without a number were encountered.The full-field strain was then obtained using the local least square method from the discrete displacements.The strain change with tim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as also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normal strains are dependant on the locations and the crack distributions.Between 1.0 and 5.0 s prior to the specimen failure,normal strains increase rapidly at many locations,while a stable status appears at some locations.When the specimen is in a failure status,a large rotation occurs and it increases in the inverse direction.The strain concentration bands do not completely develop into the large cracks,and meso-cracks are not visible in some bands.The techniques presented here may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strain field,and may provide a lo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in investigating the deformation/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terials LIMESTONE video image strain field uniaxial compressi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