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忠明 毕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6-90,共5页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 生物学特性 落直径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客携带苹果中粉红聚端孢菌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萍萍 粟寒 +4 位作者 王振华 刘中慧 李甜甜 李彬 吴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7-72,共6页
首次建立了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0.1 pg菌丝体DNA量;结合形态学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对从机场入境旅客携带的苹果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菌株Tr-1685进行检测... 首次建立了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0.1 pg菌丝体DNA量;结合形态学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对从机场入境旅客携带的苹果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菌株Tr-1685进行检测和鉴定。Tr-1685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落平展,边缘不规则,表面形成淡粉红色的霉层,产孢量丰富。分生孢子梗直立,长短不一,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双细胞、光滑、棍棒状,平均大小为17.5μm×8.7μm,基部细胞弯曲状。该病原菌接种苹果4 d后,出现褐色腐烂,8 d后出现淡粉色霉层及分生孢子。分离获得的菌株Tr-1685鉴定为粉红聚端孢菌,与实时荧光PCR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trichothecium roseum) 入境旅客 苹果 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聚端孢引起的杧果新病害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石兰 刘增亮 +2 位作者 刘晓妹 谢艺贤 蒲金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478,I0002,共6页
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 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端孢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光照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碳、氮源利用分别以D-甘露糖和牛肉浸膏表现最好。该菌寄主范围广,人工刺伤接种活体叶片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侵染杨桃、芦荟、剑麻、橡胶、香蕉、番石榴、木薯和荔枝等常见热带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粉红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Y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组合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家家 李世东 +3 位作者 郭荣君 彭毅 孙漫红 缪作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4,共8页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无拮抗作用;通过测定两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确定YES菌株孢子悬浮液(2×106孢子/m L)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作用(51.0%)显著高于菌株67-1(44.0%);而菌株67-1代谢产物48 h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100%)高于菌株YES(77.4%)。土壤中2龄幼虫接种量为1000线虫/100 g土时,将菌剂YES和67-1单独或混和加入育苗基质中(终浓度为106孢子/g基质)并在移栽时穴施50 g菌剂(106孢子/g),结果表明两菌株单独使用和混和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在20%~30%左右;根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两菌株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土壤中线虫卵密度为398卵/100 g干土时,菌剂YES和67-1混和使用可显著抑制黄瓜根系上根结的形成,防病效果为63.7%,显著高于两菌剂单独使用的防效33.0%和41.3%。两菌株之间表现为累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两个主要作用机理不同的生防菌混和使用可以延缓根结线虫的侵染,提高防病效果。但土壤中线虫虫态和密度影响依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判定生防菌之间的相容性。该结果对杀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研制及使用技术改进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淡紫紫 粉红螺旋 生物防治 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内生菌HSN2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宇 刘浩舶 +1 位作者 李振 张付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114,共5页
HSN2是分离自海带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蛋白具有抑菌活性。为确定该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在苹果伤口中注入的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和... HSN2是分离自海带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蛋白具有抑菌活性。为确定该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在苹果伤口中注入的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和预防效果。结果表明:HSN2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效果;苹果体内研究表明,HSN2胞外蛋白浓度越大,伤口腐烂直径越小,浓度达1 000μg/m L时,对粉红单端孢霉引起的腐烂抑制效果最佳;越早接入胞外蛋白的苹果,其腐烂程度越小。该试验结果为将HSN2胞外蛋白开发为新型抗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内生 蛋白 粉红 抑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聚端孢体外产毒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金花 柴兆祥 高彩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采用白兰瓜种子发芽抑制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培养滤液的毒性,结果表明:PSC和PSC+5 %白兰瓜种子汁这两种培养基有利于该菌产生毒素,Richard产毒较少;该菌最佳产毒温度为20~25 ℃;以pH 7.0最有利... 采用白兰瓜种子发芽抑制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培养滤液的毒性,结果表明:PSC和PSC+5 %白兰瓜种子汁这两种培养基有利于该菌产生毒素,Richard产毒较少;该菌最佳产毒温度为20~25 ℃;以pH 7.0最有利于产毒;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利于产毒;该菌在连续黑暗与连续光照条件下均可产毒,连续黑暗更适宜于产毒;在设置的培养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滤液对种子的抑制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 产毒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及温度对粉红聚端孢霉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兴安 周长勇 +2 位作者 吴云锋 王睿 付宏岐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其它温度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与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粉红 丝生长 苹果 黑点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娟 贠建民 +3 位作者 邓展瑞 艾对元 张紊玮 赵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2,共6页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胞内蛋白含量测定及胞内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抗菌肽P-1对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DNA的凝胶阻滞作用及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作用,并通过DNA和RNA相对含量来研究粉红单端孢核酸合成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抗菌肽P-1可引起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外泄;同时,菌体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尤其对分子质量在43.0~97.4 kDa之间的蛋白最为明显;抗菌肽P-1对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其能与EB竞争性结合DNA,使核酸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体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P-1 粉红 细胞膜通透性 蛋白合成 核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螺旋聚孢霉高效生防菌株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海霞 袁梦蕾 +3 位作者 江娜 马桂珍 孙漫红 李世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0,95,共8页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生防真菌。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能力,以及菌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不同菌株...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生防真菌。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能力,以及菌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不同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以及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45.2%的菌株寄生能力达到4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其寄生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78.4%;HN-56、STG-21-1、GS6-1等菌株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5%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生防潜力。本研究为丰富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资源和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防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螺旋 寄生 细胞壁降解酶 核盘 番茄灰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HN-10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粉红单端孢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海娇 贠建民 +3 位作者 白杰 郭娟 邓展瑞 李多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23-128,共6页
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不但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开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物质非常重要。本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G-100凝胶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短... 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不但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开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物质非常重要。本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G-100凝胶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发酵液进行逐级分离纯化,以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指示菌,测其抑菌活性,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纯化后的活性物质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纯化后得到一种抗真菌肽P-1,其氨基酸序列为G-G-S-G-G-G-S-S-G-G-S-I-G-G-R,分子质量为1 149.14 Da。经抑菌实验可知,抗真菌肽P-1在最小抑菌浓度为1μg/mL时可抑制粉红单端孢生长。经ProtParam软件分析得到P-1理论等电点为9.75,带有1个正电荷数。在NCBI数据库和APD数据库检索,与之序列相似性最高的仅为45%,因此判断这是一种新型抗真菌肽。抗真菌肽P-1抑菌效果良好,可为开发新型生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HN-10 分离纯化 粉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淑娟 贠建民 +5 位作者 王睿 何奎 毛永强 赵风云 张紊玮 艾对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3-90,共8页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多种植物及采后果蔬重要的病原菌,该文探讨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通过平板培养(牛津杯法)和...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多种植物及采后果蔬重要的病原菌,该文探讨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通过平板培养(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体系考察了B.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了抗菌肽P-1对液态培养12 h的内粉红单端孢细胞壁、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液态培养试验体系,分析了抗菌肽P-1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基于膜脂过氧化反应研究了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ROS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液态培养的粉红单端孢菌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抗菌肽P-1处理时间的延长,粉红单端孢孢子数逐渐增多,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孢子壁、膜造成了局部损伤,并出现缺口,导致细胞质大量流出,孢子变形。抗菌肽P-1处理使得菌体麦角甾醇的含量减少,第7天时,比对照组低35%。同时,抗菌肽P-1处理显著增大了N-苯基-1-萘胺的摄取率、相对电导率,第7天时,分别比对照组高24%、35%。此外,抗菌肽P-1处理使胞内·O_(2)^(1)含量显著增高(P<0.05),引起了细胞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系统平衡的破坏,加剧了脂质过氧化和蛋白羰基化程度,MDA含量增加,最终抑制了菌体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HN-10抗肽P-1 粉红 细胞膜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12
作者 林曙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2期85-86,91,共3页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常见穗腐病的病状特征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红穗腐病 粉红 病状特征 识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短链脱氢酶基因CrSdr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莹莹 王亚楠 +4 位作者 吕斌娜 谭晓东 李世东 孙漫红 马桂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0-761,共12页
本研究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寄生核盘菌转录组中获得1个差异表达的短链脱氢酶编码基因CrSdr。实时荧光PCR定量监测显示,菌核诱导下24 h时CrSdr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4倍。通过基因敲除与回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CrSdr敲除... 本研究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寄生核盘菌转录组中获得1个差异表达的短链脱氢酶编码基因CrSdr。实时荧光PCR定量监测显示,菌核诱导下24 h时CrSdr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4倍。通过基因敲除与回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CrSdr敲除后对菌株的生长没有影响,但产孢量比野生菌株提高了43.2%,并且对NaCl、KCl和山梨醇引起的渗透压胁迫更为敏感。敲除突变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大豆菌核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减弱(P<0.05),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由野生型菌株的4级降为2级,温室对菌核病的防效降低了50.5%,基因回补后生防作用恢复,表明短链脱氢酶基因在粉红螺旋聚孢霉寄生及生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为揭示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寄生机制奠定基础,并对高效植病生防真菌菌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螺旋 短链脱氢酶 寄生作用 核盘 基因敲除与回补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pumilus HN-10对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玉琴 贠建民 +3 位作者 张紊玮 艾对元 漆倩涯 姚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探究一株分离自腐败马铃薯湿粉条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HN-10)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T.roseum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合甜瓜(Cucumis melo L)损伤接... 探究一株分离自腐败马铃薯湿粉条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HN-10)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T.roseum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合甜瓜(Cucumis melo L)损伤接种试验验证其对病害控制效果,测定了供试病原菌粉红单端孢的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内蛋白和核酸渗出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借助扫描电镜图像来进一步考察拮抗效果.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 HN-10)发酵液对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效果,发酵液对接种粉红单端孢的甜瓜引起的腐烂抑制效果显著,且随发酵液浓度越大,伤口腐烂病斑直径越小;发酵液蛋白粗提物能够抑制T.roseum菌体生物量增加;电导率、吸光度(OD260,OD280)及扫描电镜结果发现,该粗提物处理改变或破坏了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 短小芽 拮抗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chothecium roseum蛋白激发子诱导杏果抗黑斑病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晓燕 毕阳 +4 位作者 李永才 燕璐 沈科萍 胡林刚 唐亚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及其时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对杏果实组织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T.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可显著抑制损伤接种杏果病斑的扩展(P<0.05),其中14.4μg/m L蛋白激发子的控制效果最好,且诱导处理72 h时杏果产生最大抗性。T.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后杏果组织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在48 h和72 h出现明显的峰值,同时处理的果实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增强。T.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处理能显著增强杏果组织的抗性,其可能是通过激发活性氧爆发和提高杏果实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可见T.roseum蛋白激发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诱抗剂应用于采后病害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 蛋白激发子 杏果实 活性氧 诱导抗病性 黑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防放线菌离体颉颃作用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顾彪 宗兆锋 赵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40-142,共3页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5 d测量靶标菌菌落半径均小于4 mm,菌丝日生长速率低...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5 d测量靶标菌菌落半径均小于4 mm,菌丝日生长速率低于0.75 mm/d。菌株SE2对粉红聚端孢、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菌的抑制作用比其它3种放线菌要好,抑制率高达100%。在所有测定的靶标菌中,番茄灰霉菌、粉红聚端孢菌、西瓜枯萎菌、立枯丝核菌是较易于被放线菌抑制的靶标菌。显微观察发现受,SC1,SC11,SE2抑制后,靶标菌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放线 灰葡萄 西瓜枯萎 粉红 病害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卓 朱峰 +5 位作者 朱晓峰 杨传旭 王媛媛 段玉玺 刘晓宇 陈立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84,共4页
为研究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通过HRMS、~1H-NMR... 为研究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通过HR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简称DBP)。进一步检测DBP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该化合物对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内瑞拉链霉Snea25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结构解析 南方根结线虫 粉红 巨大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菌剂组合在套袋苹果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学卿 王培松 +1 位作者 杨永杰 王英姿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套袋苹果 应用 药剂选择 粉红 果品质量 苹果套袋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苹果霉心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慧 桑维钧 +3 位作者 倪云跃 吴昕北 李磊 张国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9-1311,共3页
为筛选防治苹果霉心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霉心病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苹果霉心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涂干剂EC抑菌效果最好,其E... 为筛选防治苹果霉心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霉心病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苹果霉心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涂干剂E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3.715μg/mL;78%波尔.锰锌WP、70%丙森锌WP及10%苯醚甲环唑WG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EC50在19.011~87.700μg/mL之间;80%代森锰锌WGEC50为7.161μg/mL,抑菌效果也较好;75%百菌清WP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为3 169.56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霉心病 粉红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姬松茸菌床常见病害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20
作者 华蓉 李建英 +4 位作者 刘绍雄 罗孝坤 李雪松 熊永生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3期78-81,共4页
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有一种菌床易感染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特征为,播种后一周左右在菌床上开始出现,感染部位呈现灰色霉层,强光下可见浅桔色粉末状孢子层,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较为严重。通过病原菌分离,从3个病害样品中分别获得真... 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有一种菌床易感染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特征为,播种后一周左右在菌床上开始出现,感染部位呈现灰色霉层,强光下可见浅桔色粉末状孢子层,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较为严重。通过病原菌分离,从3个病害样品中分别获得真菌菌株HMB-1、HMB-2和HMB-3。3个菌株长势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采用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HMB-1、HMB-2和HMB-3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为粉红聚端孢菌,即姬松茸菌床呈灰色霉层感染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病原 粉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