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境旅客携带苹果中粉红聚端孢菌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萍萍 粟寒 +4 位作者 王振华 刘中慧 李甜甜 李彬 吴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7-72,共6页
首次建立了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0.1 pg菌丝体DNA量;结合形态学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对从机场入境旅客携带的苹果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菌株Tr-1685进行检测... 首次建立了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0.1 pg菌丝体DNA量;结合形态学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对从机场入境旅客携带的苹果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菌株Tr-1685进行检测和鉴定。Tr-1685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落平展,边缘不规则,表面形成淡粉红色的霉层,产孢量丰富。分生孢子梗直立,长短不一,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双细胞、光滑、棍棒状,平均大小为17.5μm×8.7μm,基部细胞弯曲状。该病原菌接种苹果4 d后,出现褐色腐烂,8 d后出现淡粉色霉层及分生孢子。分离获得的菌株Tr-1685鉴定为粉红聚端孢菌,与实时荧光PCR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入境旅客 苹果 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2
作者 林曙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2期85-86,91,共3页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常见穗腐病的病状特征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红穗腐病 粉红聚端孢菌 病状特征 识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卓 朱峰 +5 位作者 朱晓峰 杨传旭 王媛媛 段玉玺 刘晓宇 陈立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84,共4页
为研究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通过HRMS、~1H-NMR... 为研究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Snea253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跟踪,通过HR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简称DBP)。进一步检测DBP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该化合物对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内瑞拉链霉Snea25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结构解析 南方根结线虫 粉红聚端孢菌 巨大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姬松茸菌床常见病害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4
作者 华蓉 李建英 +4 位作者 刘绍雄 罗孝坤 李雪松 熊永生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3期78-81,共4页
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有一种菌床易感染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特征为,播种后一周左右在菌床上开始出现,感染部位呈现灰色霉层,强光下可见浅桔色粉末状孢子层,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较为严重。通过病原菌分离,从3个病害样品中分别获得真... 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有一种菌床易感染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特征为,播种后一周左右在菌床上开始出现,感染部位呈现灰色霉层,强光下可见浅桔色粉末状孢子层,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较为严重。通过病原菌分离,从3个病害样品中分别获得真菌菌株HMB-1、HMB-2和HMB-3。3个菌株长势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采用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HMB-1、HMB-2和HMB-3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为粉红聚端孢菌,即姬松茸菌床呈灰色霉层感染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病原 粉红聚端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贮藏期霉烂病病原学研究
5
作者 白周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5期57-59,61,共4页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岷县的贮藏期霉变当归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描述,分离纯化获得霉变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对霉变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对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甘肃当归主产区贮藏期当归霉变的真菌为粉...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岷县的贮藏期霉变当归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描述,分离纯化获得霉变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对霉变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对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甘肃当归主产区贮藏期当归霉变的真菌为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燕麦培养基、查彼培养基(Czapek)等4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以查彼培养基(Czapek)上生长最快,其次为燕麦培养基,在玉米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该菌在5~40℃范围内均能较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40℃时可缓慢生长,0℃时未见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贮藏 霉烂 粉红聚端孢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