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红单端孢霉发酵产物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二萜
1
作者 郝珂冉 黄德森 +1 位作者 吴怡婷 邢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797,共5页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anocane F(1)、rosenonolactone(2)、desoxyrosenonolactone(3)、rosonolactone(4)与2α-hydroxyisocupressic acid(5),均为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乳腺癌MCF-7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抑制MCF-7生长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烷型二萜 细胞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体外产毒条件的探讨及粗毒素活性测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魏晋梅 周围 毕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培养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使其产生毒素,筛选出有利于该菌体外产毒的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并初步探讨毒素的活性大小。采用玉金香甜瓜种子发芽抑制实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单端培养滤液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率,用抑制率的大... 培养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使其产生毒素,筛选出有利于该菌体外产毒的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并初步探讨毒素的活性大小。采用玉金香甜瓜种子发芽抑制实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单端培养滤液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率,用抑制率的大小表示培养滤液毒性的大小;对粉红单端孢体外产生的毒素用有机溶剂分别从菌丝和培养滤液中提取,经减压旋转蒸发浓缩,获得粗毒素。结果表明,PDA液体培养基,pH4.5时的培养滤液对玉金香甜瓜种子发芽抑制率最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滤液对种子的抑制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17d时,培养滤液对玉金香种子的抑制率最大,并且抑制率与毒素浓度的大小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毒性 培养基 培养滤液 产毒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病害对厚皮甜瓜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玉梅 毕阳 +2 位作者 梁琪 周小平 周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4-226,共3页
本文通过果腔顶空法结合色谱及色-质联用仪分析监测“银帝”厚皮甜瓜挥发性物质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的变化,研究粉红单端孢病害侵染对其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侵染会促使甜瓜的挥发性物质提前释... 本文通过果腔顶空法结合色谱及色-质联用仪分析监测“银帝”厚皮甜瓜挥发性物质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的变化,研究粉红单端孢病害侵染对其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侵染会促使甜瓜的挥发性物质提前释放,但不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挥发性物质 粉红单端孢 果腔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原粉红单端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波 杨冬平 +3 位作者 高兆银 李敏 张正科 胡美姣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原粉红单端孢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均有抑制效果,除氟硅唑外,其余7种均可用于防治芒果粉红单端孢菌引起的病害。其中,多菌灵对粉红单端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原粉红单端孢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均有抑制效果,除氟硅唑外,其余7种均可用于防治芒果粉红单端孢菌引起的病害。其中,多菌灵对粉红单端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和EC75值分别为1.30和3.09mg·L-1;其次依次为咪鲜胺锰盐、戊唑醇、腈菌唑和醚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 芒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内生菌HSN2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宇 刘浩舶 +1 位作者 李振 张付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114,共5页
HSN2是分离自海带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蛋白具有抑菌活性。为确定该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在苹果伤口中注入的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和... HSN2是分离自海带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蛋白具有抑菌活性。为确定该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在苹果伤口中注入的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和预防效果。结果表明:HSN2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效果;苹果体内研究表明,HSN2胞外蛋白浓度越大,伤口腐烂直径越小,浓度达1 000μg/m L时,对粉红单端孢霉引起的腐烂抑制效果最佳;越早接入胞外蛋白的苹果,其腐烂程度越小。该试验结果为将HSN2胞外蛋白开发为新型抗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内生菌 抑菌蛋白 粉红单端孢 抑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娟 贠建民 +3 位作者 邓展瑞 艾对元 张紊玮 赵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2,共6页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胞内蛋白含量测定及胞内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抗菌肽P-1对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DNA的凝胶阻滞作用及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作用,并通过DNA和RNA相对含量来研究粉红单端孢核酸合成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抗菌肽P-1可引起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外泄;同时,菌体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尤其对分子质量在43.0~97.4 kDa之间的蛋白最为明显;抗菌肽P-1对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其能与EB竞争性结合DNA,使核酸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体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P-1 粉红单端孢 细胞膜通透性 蛋白合成 核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粉红单端孢通过降解果皮细胞壁导致哈密瓜病害 被引量:9
7
作者 郑鄢燕 赵力卉 +2 位作者 王宇滨 马越 赵晓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该研究以哈密瓜为材料,分别接种链格孢、粉红单端孢,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病原菌繁殖和细胞壁结构,结合发病情况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细胞壁降解导致的品质变化,探讨病原菌侵染引起哈密瓜腐烂机制。结果表明,打孔接种哈密瓜发病最严重,1 ... 该研究以哈密瓜为材料,分别接种链格孢、粉红单端孢,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病原菌繁殖和细胞壁结构,结合发病情况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细胞壁降解导致的品质变化,探讨病原菌侵染引起哈密瓜腐烂机制。结果表明,打孔接种哈密瓜发病最严重,1 d后哈密瓜就出现病害,第4天时,接菌组发病率均达到100%。两接菌组比较,粉红单端孢侵染病斑面积扩大的比链格孢侵染快。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贮藏期间对照组细胞壁结构完整,第7天时表面有真菌生长,但未造成细胞结构降解;链格孢和粉红单端孢接种组,第3天时细胞内已长满菌丝,细胞壁塌陷,第7天时,粉红单端孢组出现组织破裂。β-半乳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缓慢升高,接种病原菌组酶活显著高于对照组,酶活是对照组的1. 28~1. 85倍。与对照组相比,链格孢和粉红单端孢接种组的哈密瓜色泽变暗,呼吸速率加快,失重率增加,相对电导率升高,硬度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解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哈密瓜的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 粉红单端孢 哈密瓜果皮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代谢参与粉红单端孢侵染厚皮甜瓜果实不同阶段的防御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薛素琳 南米娜 +5 位作者 龚迪 王斌 姜红 Dov PRUSKY 毕阳 薛华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在病原真菌侵染果实中的作用。方法:用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接种‘玉金香’厚皮甜瓜果实,观察(22±2)℃、相对湿度55%... 目的:探讨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在病原真菌侵染果实中的作用。方法:用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接种‘玉金香’厚皮甜瓜果实,观察(22±2)℃、相对湿度55%~60%条件下病斑直径的变化,测定接种果实病健交界处组织TCA循环和PPP关键酶活力以及中间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侵染阶段TCA循环和PPP发挥的作用。结果:果实病斑直径在接种后24 h内无明显变化,48 h时明显增大,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粉红单端孢显著降低了早期果实的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P<0.05),而显著提高了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力(P<0.05),24 h时MDH活力是对照组的2.14倍;显著提高了早期果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dinucleotide,NAD)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含量(P<0.05),24 h时分别高出对照组50.37%和50.31%;激活了果实的NAD激酶,显著提高了后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活力(P<0.05),48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83倍和2.51倍;显著促进了后期果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葡萄糖-6-磷酸的合成(P<0.05);显著降低了早期和中期果实核糖-5-磷酸异构酶活力和核酮糖-5-磷酸含量(P<0.05)。结论:粉红单端孢侵染厚皮甜瓜早期诱导了果实组织TCA循环,后期促进了PPP,说明TCA循环参与了更多果实早期的抗病防御,而PPP在后期寄主防御反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粉红单端孢 侵染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武淑娟 贠建民 +5 位作者 王睿 何奎 毛永强 赵风云 张紊玮 艾对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3-90,共8页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多种植物及采后果蔬重要的病原菌,该文探讨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通过平板培养(牛津杯法)和...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多种植物及采后果蔬重要的病原菌,该文探讨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结构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通过平板培养(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体系考察了B.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了抗菌肽P-1对液态培养12 h的内粉红单端孢细胞壁、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液态培养试验体系,分析了抗菌肽P-1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基于膜脂过氧化反应研究了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ROS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液态培养的粉红单端孢菌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抗菌肽P-1处理时间的延长,粉红单端孢孢子数逐渐增多,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孢子壁、膜造成了局部损伤,并出现缺口,导致细胞质大量流出,孢子变形。抗菌肽P-1处理使得菌体麦角甾醇的含量减少,第7天时,比对照组低35%。同时,抗菌肽P-1处理显著增大了N-苯基-1-萘胺的摄取率、相对电导率,第7天时,分别比对照组高24%、35%。此外,抗菌肽P-1处理使胞内·O_(2)^(1)含量显著增高(P<0.05),引起了细胞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系统平衡的破坏,加剧了脂质过氧化和蛋白羰基化程度,MDA含量增加,最终抑制了菌体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杆菌HN-10抗菌肽P-1 粉红单端孢 细胞膜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HN-10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粉红单端孢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海娇 贠建民 +3 位作者 白杰 郭娟 邓展瑞 李多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23-128,共6页
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不但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开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物质非常重要。本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G-100凝胶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短... 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不但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开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物质非常重要。本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G-100凝胶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N-10发酵液进行逐级分离纯化,以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指示菌,测其抑菌活性,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纯化后的活性物质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纯化后得到一种抗真菌肽P-1,其氨基酸序列为G-G-S-G-G-G-S-S-G-G-S-I-G-G-R,分子质量为1 149.14 Da。经抑菌实验可知,抗真菌肽P-1在最小抑菌浓度为1μg/mL时可抑制粉红单端孢生长。经ProtParam软件分析得到P-1理论等电点为9.75,带有1个正电荷数。在NCBI数据库和APD数据库检索,与之序列相似性最高的仅为45%,因此判断这是一种新型抗真菌肽。抗真菌肽P-1抑菌效果良好,可为开发新型生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短小芽杆菌HN-10 分离纯化 粉红单端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TrPLD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侵染甜瓜过程中的表达
11
作者 柳漆利 张倩倩 +3 位作者 薛华丽 毕阳 宗元元 彭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1,共9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粉红单端孢中TrPLD家族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和在致病过程中的表达特性,通过对粉红单端孢全基因组测序得到的4个TrPLD基因,利用SMART、MEGA 7、ProtScale、SOPMA等软件对TrPLD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RT-qPCR技术分... 为了进一步分析粉红单端孢中TrPLD家族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和在致病过程中的表达特性,通过对粉红单端孢全基因组测序得到的4个TrPLD基因,利用SMART、MEGA 7、ProtScale、SOPMA等软件对TrPLD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RT-qPCR技术分析粉红单端孢在模拟侵染甜瓜果实过程中不同TrPLD基因的表达情况。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rPLD1与炭疽菌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63.89%;TrPLD2与淡紫拟青霉同源性为74.57%;TrPLD3和TrPLD4分别与禾谷镰刀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65.38%和55.4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rPLD1、TrPLD2、TrPLD3和TrPLD4蛋白均具有PLD的2个保守结构域HKD基序,除HKD结构域外,TrPLD3还包含PX和PH结构域,且4种蛋白均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非分泌蛋白,4种蛋白包含不同数量的磷酸化位点,其中TrPLD3包含的数量最多;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TrPLD1和TrPLD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TrPLD2和TrPLD4主要定位于质膜上;RT-qPCR分析表明,在粉红单端孢模拟侵染甜瓜果实过程中,以CK表达量为对照,TrPLD1、TrPLD2、TrPLD3和TrPLD4的基因表达量随侵染过程的发生显著上调,其中TrPLD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TrPLD1、TrPLD2和TrPLD4。综上表明,4个TrPLD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中,TrPLD3在粉红单端孢侵染甜瓜果实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磷脂酶D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侵染和苯并噻重氮诱抗对甜瓜脂氧合酶代谢及特征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妍芸 李霁昕 +4 位作者 王雨 王博 陈继华 张国祥 蒋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7,共9页
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是甜瓜果实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 L.cv.Yujinxiang)为材料,分析甜瓜采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 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是甜瓜果实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 L.cv.Yujinxiang)为材料,分析甜瓜采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和苯并噻重氮(benzothiadizaole,BTH)诱抗对其LOX代谢酶活力和C6、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粉红单端孢侵染可增加对照组(蒸馏水处理)和BTH处理组果实的LOX代谢酶活力,且峰值出现时间较未侵染果实提前;对于BTH处理组,果实果皮和果肉的LOX、醇脱氢酶活力峰值分别比对照组高3.49%、3.93%和5.13%、7.21%,而醇酰基转移酶活力受到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9.03%和14.79%。粉红单端孢侵染可促进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释放量与LOX代谢酶活力呈正相关;而BTH处理组的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释放量低于对照组,释放量与LOX酶活力无明显相关性。诱抗剂BTH可提高甜瓜果实采后的抗病性,并抑制挥发性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苯并噻重氮 脂氧合酶代谢 特征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钠对粉红单端孢的离体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佳宝 李灿婴 +3 位作者 魏美林 谢绪梅 程园 葛永红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磷酸钠 菌丝生长 子萌发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粉红单端孢菌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鹏 王军节 李贞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9-216,共8页
为了优化一种适用于粉红单端孢菌双向电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以期为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粉红单端孢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以分离纯化后的粉红单端孢菌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超声-TCA-丙酮、超声-磷酸-TCA-丙酮、超声-SDS、超声-TCA/丙酮-酚... 为了优化一种适用于粉红单端孢菌双向电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以期为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粉红单端孢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以分离纯化后的粉红单端孢菌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超声-TCA-丙酮、超声-磷酸-TCA-丙酮、超声-SDS、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和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等5种方法提取菌体蛋白质,通过对比分析蛋白质含量以及纯度筛选出2种较好的提取方法。在筛选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浓度的基础上,再通过双向电泳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结果表明,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获得的单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且无严重的拖尾现象,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获得蛋白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含量分别为6.650mg/mL和2.993mg/g,该法提取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条带清晰,双向电泳分析可获得1238个独立清晰的蛋白点。由此可知,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获得的粉红单端孢菌体蛋白适合于双向电泳分析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蛋白质组 蛋白质提取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输包装对接种苹果粉红单端孢霉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思曈 李晓慧 +3 位作者 李志文 闫师杰 梁丽雅 陈存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3-88,共6页
以接种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的红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毒素种类及含量、粉红单端孢霉生长情况和果实相关生理指标,探究运输及不同运输包装方式对接种粉红单端孢霉苹果产生毒素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接种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的红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毒素种类及含量、粉红单端孢霉生长情况和果实相关生理指标,探究运输及不同运输包装方式对接种粉红单端孢霉苹果产生毒素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接种苹果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毒素的含量高于未运输接种苹果,裸露包装、敞口包装的接种苹果中TeA毒素的含量要高于掩口处理的接种果;运输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种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刺激了接种苹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说明运输及运输包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种粉红单端孢霉红富士苹果中毒素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而影响到接种苹果的品质及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粉红单端孢 包装方式 公路运输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贮藏对接种粉红单端孢霉苹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嘉玥 李晓慧 +3 位作者 李庆秀 王娜 闫师杰 陈存坤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以接种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测定果实中毒素种类及含量、粉红单端孢霉生长情况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气调贮藏条件对接种苹果产生毒素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调Ⅰ(3%~4%... 以接种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测定果实中毒素种类及含量、粉红单端孢霉生长情况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气调贮藏条件对接种苹果产生毒素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调Ⅰ(3%~4%O_(2)+1%~2%CO_(2))、气调Ⅱ(3%~4%O_(2)+3%~4%CO_(2))、气调Ⅲ(3%~4%O_(2)+5%~6%CO_(2))3种气体环境中,粉红单端孢霉均能生长,在贮藏的中后期,气调Ⅱ环境中苹果的腐烂直径显著高于气调Ⅰ和气调Ⅲ(P<0.05)。气调Ⅱ环境中接种苹果的毒素含量始终高于气调Ⅰ和气调Ⅲ。在3种气调环境下贮藏25 d时,气调Ⅲ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气调Ⅱ环境下的苹果中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气调Ⅰ和气调Ⅲ,高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碳可以推迟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综上所述,适当提高CO_(2)体积分数可以影响接种苹果中毒素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而延长果实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粉红单端孢 气调贮藏 毒素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Y1-2对粉红单端孢体外和番茄体内的抑菌活性及可能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晨阳 侯佳宝 +2 位作者 程园 李灿婴 葛永红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以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1.0×10^(1)、1.0×10^(2)、1.0×10^(3)、1.0×10^(4)、1.0×10^(5)、1.0×10^(6)、1.0×10^(7) CFU/mL)植物乳杆菌CY1-2(L... 以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1.0×10^(1)、1.0×10^(2)、1.0×10^(3)、1.0×10^(4)、1.0×10^(5)、1.0×10^(6)、1.0×10^(7) CFU/mL)植物乳杆菌CY1-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Y1-2)对T.rose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接种番茄果实腐烂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L.plantarum CY1-2均能显著抑制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同时也可抑制接种T.roseum番茄果实的病斑直径;浓度为1.0×10^(5) CFU/mL的L.plantarum CY1-2处理提高了T.roseum培养液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对丙二醛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由此表明,L.plantarum CY1-2抑制T.roseum生长的机制可能与破坏其细胞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乳酸菌 番茄 子萌发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刺梨叶部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跃 刘天雷 +1 位作者 从春蕾 兰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7-151,共5页
[目的]明确金刺梨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病原菌种类。[方法]于2021年6、7、10月对安顺市普定山地金刺梨产业示范园金刺梨2种主要叶片病害黑斑病和白粉病进行调查,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科赫法则检测叶片黑斑病病原菌。[结果]6、7月金刺... [目的]明确金刺梨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病原菌种类。[方法]于2021年6、7、10月对安顺市普定山地金刺梨产业示范园金刺梨2种主要叶片病害黑斑病和白粉病进行调查,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科赫法则检测叶片黑斑病病原菌。[结果]6、7月金刺梨叶片的黑斑病和白粉病病株率分别为68.00%、68.00%和40.00%、62.00%,而10月黑斑病病株率则高达94.00%,白粉病病株率为0,病情指数分别为0.022 8±0.014 3、0.041 0±0.039 4、0.166 4±0.094 7和0.068 0±0.136 0、0.077 0±0.111 5、0.000 2±0.000 4。通过分离得到叶片黑斑病病原菌共2株,经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紫荆间座壳菌(Diaporthe cercidis.)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金刺梨2种主要叶部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10月黑斑病病害的发生最为严重,白粉病未见发病。[结论]报道了金刺梨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刺梨 叶部病害 紫荆间座壳菌 粉红单端孢 发生规律 病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菌丝细胞壁提取物对马铃薯块茎组织抗干腐病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永才 毕阳 +1 位作者 胡洁 张春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9-753,共5页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切片为材料,研究了马铃薯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细胞壁提取物处理对马铃薯块茎组织干腐病抗性的诱导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50μg/mL(以中性糖含量为标准)菌丝细胞壁提取物预...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切片为材料,研究了马铃薯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细胞壁提取物处理对马铃薯块茎组织干腐病抗性的诱导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50μg/mL(以中性糖含量为标准)菌丝细胞壁提取物预处理马铃薯切片72 h后进行损伤接种能显著降低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的侵染能力,预处理块茎的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的43.6%;菌丝细胞壁提取物处理能显著增强与马铃薯块茎组织抗病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见,粉红单端孢菌丝细胞壁提取物预处理能显著增强马铃薯块茎组织对干腐病的抗性,而且主要是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组织中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细胞壁提取物 马铃薯 干腐病 粉红单端孢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chothecium roseum蛋白激发子诱导杏果抗黑斑病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余晓燕 毕阳 +4 位作者 李永才 燕璐 沈科萍 胡林刚 唐亚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及其时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对杏果实组织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T.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可显著抑制损伤接种杏果病斑的扩展(P<0.05),其中14.4μg/m L蛋白激发子的控制效果最好,且诱导处理72 h时杏果产生最大抗性。T.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后杏果组织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在48 h和72 h出现明显的峰值,同时处理的果实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增强。T.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处理能显著增强杏果组织的抗性,其可能是通过激发活性氧爆发和提高杏果实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可见T.roseum蛋白激发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诱抗剂应用于采后病害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蛋白激发子 杏果实 活性氧 诱导抗病性 黑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