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仲榆 杨小飞 王其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28,共5页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LIB负极材料:充、放电到第500循环时,放电容量仍保持了最大放电容量的85.02%,充、放电效率为94.96%;同时也证明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用于估测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炭负极材料 石油焦 循环性能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志谋 陈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利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Hg2+、Pb2+、Cu2+及Cd2+的溶出伏安曲线,并分别检测了溶液中微量Hg2+、Pb2+、Cu2+及Cd2+的浓度,其测量灵敏度分别为:514.6μA/cm2·μmol·L-1、131.5μA/cm2·μmol·L-1、41.2μA/cm2... 本文利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Hg2+、Pb2+、Cu2+及Cd2+的溶出伏安曲线,并分别检测了溶液中微量Hg2+、Pb2+、Cu2+及Cd2+的浓度,其测量灵敏度分别为:514.6μA/cm2·μmol·L-1、131.5μA/cm2·μmol·L-1、41.2μA/cm2·μmol·L-1和96.5μA/cm2·μmol·L-1;检出限分别为:5.0×10-7mol/L、5.0×10-7mol/L、1.0×10-6mol/L和2.0×10-6mol/L;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3.4~10.9μmol/L、4.5~10.0μmol/L、2.9~10.0μmol/L和2.2~11.2μmol/L。当溶液中同时存在上述四种金属离子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四个完全分离、互不干扰的氧化电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粉末微电极 溶出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在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段连生 谢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5mol/L的硫酸溶液中,采用该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DA,CNTPME对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4.9×10^-6~1.2×10^-1mol/...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5mol/L的硫酸溶液中,采用该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DA,CNTPME对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4.9×10^-6~1.2×10^-1mol/L范围内,其循环伏安峰电流与D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7mol/L.该电极响应快、稳定性好、寿命长,抗坏血酸等十余种共存物质基本不干扰,适合于电活性生物分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凌峰 李新海 +3 位作者 肖立新 张云河 何则强 侯桃丽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电催化作用.同时,DMcT使PAn在较高的电压时(大于4.0V,vsLi/Li+)能保持电化学活性,而且经过100次循环后,循环伏安(CV)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表明DMcT/PAn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比较粉末微电极的CV曲线和常规尺寸电极的CV曲线,粉末微电极能真实地反映PAn和DMcT复合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DMcT PAN 电催化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碳黑微电极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培红 张军 +1 位作者 匡云飞 黎拘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4.5(pH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4.5(pH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为1×10^-6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多巴胺针剂试样的分析,测定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2.4%,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6%~102%之间。此方法所测得结果与碘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碳黑微电极 多巴胺 多巴胺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天鸣 胡小安 +1 位作者 陆俭洁 邓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聚合物具有催化、导电和选择分离等功能,将其与电极合为一体作为新的电极材料,可为改善固体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1,2].我们用流延法[3]制得PVC选择性渗透膜,覆盖于粉末微电极表面,制成了PV... 聚合物具有催化、导电和选择分离等功能,将其与电极合为一体作为新的电极材料,可为改善固体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1,2].我们用流延法[3]制得PVC选择性渗透膜,覆盖于粉末微电极表面,制成了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该电极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修饰 粉末 微电极 溶出伏安 工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Mn_2O_4电极循环伏安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爱东 黄可龙 赵家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2-504,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所制备的尖晶石LiMn2O4(LMO)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LMO的结构,并计算了其晶胞体积;粒度分析表明LMO粉末粒径范围适合用此铂微电极(孔穴深度为43μm)进行测试;CV结果表明,不管是利...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所制备的尖晶石LiMn2O4(LMO)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LMO的结构,并计算了其晶胞体积;粒度分析表明LMO粉末粒径范围适合用此铂微电极(孔穴深度为43μm)进行测试;CV结果表明,不管是利用常规粉末微电极还是常规压片电极,分别代表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两个阶段的两对氧化还原峰,只有在较慢的扫描速率下才能清楚地分开,采用粉末微电极不能提高电极的充放电电流而减少循环时间,但采用粉末微电极,电极半径小,活性物质含量少,可减少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浸泡的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使用微电极,使得信躁比Ipa/Ipc增大,提高了测试灵敏度;此外,根据CV曲线及计算所得空腔中LMO的质量(m=1.1×10-4g),可计算得到尖晶石LMO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31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循环伏安 粉末微电极 尖晶石型LiMn2O4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8
作者 段连生 曾国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4-1467,共4页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OP)在CNTP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NTPME对ACO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0.08mol/L、pH=0.15的BR缓冲溶液中,在8.8×10^-6~1.0×10^-4mol/L的ACOP...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OP)在CNTP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NTPME对ACO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0.08mol/L、pH=0.15的BR缓冲溶液中,在8.8×10^-6~1.0×10^-4mol/L的ACOP浓度范围内,其示差脉冲伏安(DPV)峰电流与ACOP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64×10^-6mol/L。与化学修饰电极比较,该电极响应快,稳定性好,寿命长,抗坏血酸等十余种共存物质基本不干扰,可用于药物制剂中ACOP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示差脉冲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扫描循环伏安法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蔡称心 陈洪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6-6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快扫描循环伏安法及其特点,对这一方法在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关键词 快扫描 循环伏安 微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超氧自由基的电产生及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应亮 邵晨 冯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填充在粉末微电极尖端的小孔里制成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研究氧单电子还原产生超氧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二甲亚砜(DMSO)介质中,该电极反应是一个近乎可逆的还原/氧化过程,峰电位差(ΔEp)120mV,并显示出良好的稳态伏安曲线... 将多壁碳纳米管填充在粉末微电极尖端的小孔里制成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研究氧单电子还原产生超氧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二甲亚砜(DMSO)介质中,该电极反应是一个近乎可逆的还原/氧化过程,峰电位差(ΔEp)120mV,并显示出良好的稳态伏安曲线.根据极化曲线算得该电极反应的异相电荷传递速率常数ks=9.8×10-3cm/s.此外,还研究了超氧自由基的氧化性和碱性,并对相关反应过程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超氧自由基 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在 Ni(OH)_2 使用寿命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志兴 李新海 +2 位作者 陈启元 刘建华 郭炳昆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极的循环性能.在每次循环扫描过程中,充电深度达到75%,能够满足常规检测的要求.对含Co与不含Co两种Ni(OH)2的检测结果说明,Co有利于延长Ni(OH)2的寿命,这一点与已往的结论是相符的.应用这一技术,完成一次测试所需时间不到10h.这种方法对于研究Ni(OH)2掺杂元素对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快速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亚镍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寿命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粉末在CaCl_2熔盐中直接电化学还原的金属通腔电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国红 汪的华 +2 位作者 金先波 胡晓宏 陈政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应用金属通腔电极研究Cr2O3粉末于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验证了900℃下Cr2O3粉末在含镁量<0.005%氯化钙熔盐中的分步还原机理,估算其电化学还原动力学参数;并由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形貌,分析电解电位和时间对金属颗粒尺寸的影响.
关键词 金属通腔电极 直接电化学还原 氧化铬粉末 循环伏安 计时电流 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亮甲酚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靳保辉 夏萍 +1 位作者 杨冉 冶保献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亮甲酚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和维生素 C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并且 ,...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亮甲酚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和维生素 C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并且 ,在一定的条件下 ,该膜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多巴胺和维生素 C的相互干扰 ,使多巴胺和维生素 C的催化峰电位差达 2 5 0 m V,可用于多巴胺和维生素 C的同时测定 .用这种微电极对注射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测定 ,回收率为 96 .7%~ 10 1.3% .该检测过程无需除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微电极 聚亮甲酚蓝 多巴胺 维生素C 循环伏安 催化性能 聚合膜 电化学活性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微电极上的腐蚀研究
14
作者 熊丽华 毛秉伟 +1 位作者 钟起玲 黄振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点腐蚀 氯离子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纳米β-氢氧化镍团聚程度和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赵力 张翠芬 周德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25-1129,共5页
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纳米级Ni(OH) 2 ,研究了干燥温度对材料团聚程度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材料为纳米级 β Ni(OH) 2 ,晶粒尺寸在 10~ 10 0nm之间。干燥温度对纳米级Ni(OH) 2 的团聚程度有较... 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纳米级Ni(OH) 2 ,研究了干燥温度对材料团聚程度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材料为纳米级 β Ni(OH) 2 ,晶粒尺寸在 10~ 10 0nm之间。干燥温度对纳米级Ni(OH) 2 的团聚程度有较大影响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材料的密度。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适当团聚的纳米级Ni(OH) 2 比微米级的具有更优越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性能 ,其质子扩散系数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镍氢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制备 氢氧化镍 干燥温度 团聚 循环伏安性能 粉末微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镍的热分解法制备及电化学电容器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全生 刘萍 +1 位作者 唐致远 S.L.I.CHAN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9-371,391,共4页
采用水溶液化学沉淀法合成了b-Ni(OH)2粉末,利用热重(TG)、差热重(DTG)及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Ni(OH)2的结构和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Ni(OH)2粉末作为前驱体,通过控制其在一定温度下热分解的方法制备了NiO粉末。采用发泡镍作为电极基... 采用水溶液化学沉淀法合成了b-Ni(OH)2粉末,利用热重(TG)、差热重(DTG)及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Ni(OH)2的结构和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Ni(OH)2粉末作为前驱体,通过控制其在一定温度下热分解的方法制备了NiO粉末。采用发泡镍作为电极基体,以合成的NiO粉末作为活性物质制作成多孔氧化镍电极,利用循环伏安(CV)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氧化镍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NiO粉末材料具有典型的法拉第准电容特性,且其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良好,适合于作为碱性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氢氧化镍粉末 氧化镍粉末 电化学电容器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铂电极上1-酰基二茂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斌 邰子厚 +1 位作者 鞠火 晃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本文合成并研究了1-酰基二茂铁在CH2Cl2中的伏安行为,测定了它们在CH2Cl2中不同支持电解质浓度时的扩散系数,并分别用Z.Galus和K.Aoki方法计算了两种状态下的电子迁移速率常数。
关键词 微电极 酰基二茂铁 循环伏安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离子掺杂钙锰矿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国红 杨丹 +4 位作者 冯雄汉 张旭亮 陈秀华 刘名茗 刘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1-1486,共6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出单一或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分析了其隧道或者骨架结构中掺杂Cu2+离子的合成条件,并应用粉末微电极考察了其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单一或骨架中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可在常压回流条件下制备;隧道中掺杂Cu2+离子的钙锰...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出单一或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分析了其隧道或者骨架结构中掺杂Cu2+离子的合成条件,并应用粉末微电极考察了其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单一或骨架中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可在常压回流条件下制备;隧道中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须经高温高压热液反应合成,且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纯度的主导因素.钙锰矿在高pH值溶液中电化学稳定性较好;骨架中掺杂Cu2+离子可提高钙锰矿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而隧道中掺杂Cu2+离子的钙锰矿电化学活性较低;结合循环伏安法进一步证明了后者掺杂的Cu2+离子主要位于钙锰矿的隧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锰矿 掺杂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氢氧化镍电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腾飞 贺万宁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通过对添加Co、Co +Zn、Co +Cd及不含添加剂的氢氧化镍样品进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 ,研究了氢氧化镍的电位性能 ,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物理形态结构测试 ,探索了添加剂对氢氧化镍物理形态结构及电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制备氢氧化... 通过对添加Co、Co +Zn、Co +Cd及不含添加剂的氢氧化镍样品进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 ,研究了氢氧化镍的电位性能 ,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物理形态结构测试 ,探索了添加剂对氢氧化镍物理形态结构及电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制备氢氧化镍时加入添加剂 ,氢氧化镍的颗粒小 ,BET比表面大 ,组成颗粒微晶小 ,微晶间孔隙丰富 ,XRD图谱中 (0 0 1)晶面和 (10 1)晶面衍射峰的半高宽 (FWHM )值和d0 0 1 值较大 ,结合水含量增多 ,这些结构上的变化有利于氢氧化镍充放电过程中质子扩散 ,从而改善其电位性能 ;单纯添加Co对改善氢氧化镍的充电电位性能效果较好 ,而同时加Co、Zn或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添加剂 电位性能 微电极 循环伏安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盐电化学行为的初步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倩 张存中 +1 位作者 吴锋 杨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3-1045,共3页
利用热化学方法合成了NaFeO2。实验在14mol/L NaOH溶液中分别采用ClO-作为氧化剂和粉末微电极技术对3种Fe(Ⅲ)化合物———Fe2O3、Fe(OH)3和NaFeO2的化学行为以及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Fe2O3没有任何化学活性... 利用热化学方法合成了NaFeO2。实验在14mol/L NaOH溶液中分别采用ClO-作为氧化剂和粉末微电极技术对3种Fe(Ⅲ)化合物———Fe2O3、Fe(OH)3和NaFeO2的化学行为以及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Fe2O3没有任何化学活性和电化学活性;Fe(OH)3和NaFeO2可以被ClO-氧化生成高铁酸盐,Fe(OH)3发生电化学氧化生成高铁酸盐的反应速度非常微弱并且不能与析氧反应(OER)区分;NaFeO2对OER表现出较高的超电势,并具有选择性电化学生成高铁酸盐的性能,从而认为NaFeO2有希望作为二次高铁电池的充电起始物质。实验考察了温度对其氧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盐 高铁酸盐 平炉尘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