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癌药物的电化学研究(Ⅱ)道诺霉素在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济文 张敏 +1 位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 .0× 1 0 - 8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 DNM,回收率在 94%~ 1 0 8%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电化学研究 道诺霉素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 分析 标准加入法 尿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在T.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表面氧化的电化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宏煦 王淀佐 +2 位作者 胡岳华 邱冠周 阮仁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63-1267,共5页
制备了T .f菌修饰碳粉粉末微电极 ,应用细菌修饰粉末微电极系统研究了Fe2 + 在T .f菌存在时氧化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并测定了相应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是一可逆反应 ,且Fe2... 制备了T .f菌修饰碳粉粉末微电极 ,应用细菌修饰粉末微电极系统研究了Fe2 + 在T .f菌存在时氧化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并测定了相应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是一可逆反应 ,且Fe2 + 浓度在 0 .2 2mol/L以下变动时 ,Fe2 + 氧化反应的可逆程度不变。对于快速扫描过程 ,通过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电流为微盘电流与薄层电流之和。电化学动力学研究认为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受扩散过程影响 ,稳态极化法测定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为JL=18.5mA/m2 ,以此计算的电荷扩散系数为 6 .2 5× 10 -6cm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浸矿 T.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Fe^(2+)在T.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煦 胡岳华 +2 位作者 邱冠周 王淀佐 阮仁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9-233,共5页
Fe2 + 的氧化在细菌浸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浸铜过程中 ,Cu2 + 的存在对T .f菌的生长代谢和其氧化Fe2 + 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制备了T .f菌修饰碳粉粉末微电极 ,研究了Cu2 + 存在下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氧化的电化学反应... Fe2 + 的氧化在细菌浸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浸铜过程中 ,Cu2 + 的存在对T .f菌的生长代谢和其氧化Fe2 + 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制备了T .f菌修饰碳粉粉末微电极 ,研究了Cu2 + 存在下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氧化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并测定了相应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Cu2 + 的存在不影响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氧化反应的可逆性。对电极稳态及暂态过程研究表明 ,当Cu2 + 浓度在 12mmol/L以下时 ,Cu2 + 的存在不会抑制Fe2 + 在T .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上的氧化 ,适量Cu2 + 加强T .f菌氧化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浸矿 T.f菌修饰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机理 氧化 生物冶金 铁离子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一雄 姚士冰 周绍民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表现出很高的甲醇氧化电催化活性,较之高择优取向(220)的镍电极,其氧化起始电位负移了0.04V;氧化电流密度约大2...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表现出很高的甲醇氧化电催化活性,较之高择优取向(220)的镍电极,其氧化起始电位负移了0.04V;氧化电流密度约大2个数量级,根据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与高择优取向(220)镍电极相比较,在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Ni(Ⅲ)与甲醇反应和Ni(Ⅱ)氧化为Ni(Ⅲ)及其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依次约大2个、3个和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非晶态合金 纳米颗粒 粉末微电极 甲醇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段连生 曾国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4-1467,共4页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OP)在CNTP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NTPME对ACO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0.08mol/L、pH=0.15的BR缓冲溶液中,在8.8×10^-6~1.0×10^-4mol/L的ACOP...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OP)在CNTP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NTPME对ACO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0.08mol/L、pH=0.15的BR缓冲溶液中,在8.8×10^-6~1.0×10^-4mol/L的ACOP浓度范围内,其示差脉冲伏安(DPV)峰电流与ACOP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64×10^-6mol/L。与化学修饰电极比较,该电极响应快,稳定性好,寿命长,抗坏血酸等十余种共存物质基本不干扰,可用于药物制剂中ACOP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示差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在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段连生 谢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5mol/L的硫酸溶液中,采用该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DA,CNTPME对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4.9×10^-6~1.2×10^-1mol/... 制备了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CNTPME),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5mol/L的硫酸溶液中,采用该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DA,CNTPME对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4.9×10^-6~1.2×10^-1mol/L范围内,其循环伏安峰电流与D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7mol/L.该电极响应快、稳定性好、寿命长,抗坏血酸等十余种共存物质基本不干扰,适合于电活性生物分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对间硝基甲苯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淳安 王晓娟 +3 位作者 毛信表 李国华 陈松 汤俊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以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C-MWNT)为电催化材料制成了粉末微电极(C-MWNT-PME),采用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C-MWNT-PME对间硝基甲苯的电还原行为.实验结果表明:C-MWNT-PME对间硝基甲苯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C-MWNT-PME上间硝基甲苯的电还原... 以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C-MWNT)为电催化材料制成了粉末微电极(C-MWNT-PME),采用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C-MWNT-PME对间硝基甲苯的电还原行为.实验结果表明:C-MWNT-PME对间硝基甲苯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C-MWNT-PME上间硝基甲苯的电还原反应为一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了C-MWNT-PME在间硝基甲苯电还原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C-MWNT-PME在间硝基甲苯电还原过程中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羧基化 粉末微电极 间硝基甲苯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凌峰 李新海 +3 位作者 肖立新 张云河 何则强 侯桃丽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电催化作用.同时,DMcT使PAn在较高的电压时(大于4.0V,vsLi/Li+)能保持电化学活性,而且经过100次循环后,循环伏安(CV)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表明DMcT/PAn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比较粉末微电极的CV曲线和常规尺寸电极的CV曲线,粉末微电极能真实地反映PAn和DMcT复合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DMcT PAN 电催化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剑 何忠于 +1 位作者 查全性 刘欢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研究GSH在铂、玻碳以及用乙炔黑填充的粉末微电极(AB PME)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铂和玻碳电极上,GSH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高度不可逆的反应,相应的CV曲线均未出现氧化电流峰或电流平台.而在AB PME电极上,GSH电化学氧化的表观可...  研究GSH在铂、玻碳以及用乙炔黑填充的粉末微电极(AB PME)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铂和玻碳电极上,GSH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高度不可逆的反应,相应的CV曲线均未出现氧化电流峰或电流平台.而在AB PME电极上,GSH电化学氧化的表观可逆性得到明显提高,其超电势较常规电极下降约0.5V.且其氧化电流峰,与溶液本体的GSH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采用此法可完全消除AA和UA对GSH测定的干扰,由"内标法"成功地检测了人体血液中的GSH的浓度.又根据稳态极化曲线和极限扩散电流测定,GSH在AB PME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单电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氧化 检测 抗坏血酸 尿酸 抗氧化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仲榆 杨小飞 王其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28,共5页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LIB负极材料:充、放电到第500循环时,放电容量仍保持了最大放电容量的85.02%,充、放电效率为94.96%;同时也证明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用于估测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炭负极材料 石油焦 循环性能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超氧自由基的电产生及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卫应亮 邵晨 冯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填充在粉末微电极尖端的小孔里制成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研究氧单电子还原产生超氧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二甲亚砜(DMSO)介质中,该电极反应是一个近乎可逆的还原/氧化过程,峰电位差(ΔEp)120mV,并显示出良好的稳态伏安曲线... 将多壁碳纳米管填充在粉末微电极尖端的小孔里制成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研究氧单电子还原产生超氧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二甲亚砜(DMSO)介质中,该电极反应是一个近乎可逆的还原/氧化过程,峰电位差(ΔEp)120mV,并显示出良好的稳态伏安曲线.根据极化曲线算得该电极反应的异相电荷传递速率常数ks=9.8×10-3cm/s.此外,还研究了超氧自由基的氧化性和碱性,并对相关反应过程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粉末微电极 超氧自由基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志谋 陈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利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Hg2+、Pb2+、Cu2+及Cd2+的溶出伏安曲线,并分别检测了溶液中微量Hg2+、Pb2+、Cu2+及Cd2+的浓度,其测量灵敏度分别为:514.6μA/cm2·μmol·L-1、131.5μA/cm2·μmol·L-1、41.2μA/cm2... 本文利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Hg2+、Pb2+、Cu2+及Cd2+的溶出伏安曲线,并分别检测了溶液中微量Hg2+、Pb2+、Cu2+及Cd2+的浓度,其测量灵敏度分别为:514.6μA/cm2·μmol·L-1、131.5μA/cm2·μmol·L-1、41.2μA/cm2·μmol·L-1和96.5μA/cm2·μmol·L-1;检出限分别为:5.0×10-7mol/L、5.0×10-7mol/L、1.0×10-6mol/L和2.0×10-6mol/L;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3.4~10.9μmol/L、4.5~10.0μmol/L、2.9~10.0μmol/L和2.2~11.2μmol/L。当溶液中同时存在上述四种金属离子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四个完全分离、互不干扰的氧化电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粉末微电极 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改善电流型酶电极的输出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查全性 陈剑 刘佩芳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造成的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造成的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在两种极端情况下粉末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动力学公式,以及由响应电流估算表观米氏常数的方法.采用了两种粉末酶电极(C-PU-GOD和C-AQ-DBFc-GOD)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电极 粉末微电极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对儿茶酚的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军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5,172,共3页
采用粉末微电极来研究修饰和未修饰的碳纳米管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显示经阳极极化的碳纳米管比未极化的碳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修饰的粉末微电极邻苯二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电催化还原 儿茶酚 电极 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特性 催化效果 阳极极化 催化活性 邻苯二酚 电极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修饰粉末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在NO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郭志谋 刘欢 +1 位作者 陈剑 张文婷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制备并研究了使用表面活性剂DDAB和血红蛋白(Hb)修饰的粉末微电极(DDAB Hb PME)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Hb于该修饰电极表面的表观载量较之文献报道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在DDAB Hb PME电极上,Hb的氧化/还原过程转移的质子数为1.NO能在DDA...  制备并研究了使用表面活性剂DDAB和血红蛋白(Hb)修饰的粉末微电极(DDAB Hb PME)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Hb于该修饰电极表面的表观载量较之文献报道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在DDAB Hb PME电极上,Hb的氧化/还原过程转移的质子数为1.NO能在DDAB Hb PME电极表面富集,利用DDAB Hb PME电极检测溶液中的NO,可以明显提高电极的输出性能,测量灵敏度为3.1mA/μmol·L-1cm2,明显大于文献报道值(0.001~0.02mA/μmol·L-1·cm2).相应的线性检测范围为9~100nmol·L-1,检测下限达到9nmol·L-1,并可完全消除溶液中共存的抗坏血酸和尿酸对检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数 电化学行为 修饰电极 粉末微电极 个数 下限 线性 血红蛋白 尿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快速评价LiCoO_2合成条件研究
16
作者 徐秋红 常照荣 张士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空气气氛下,以自制的结晶度高的-βCo(OH)2为前驱体,固相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通过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快速评价了固相合成条件对LiCoO2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方式、锂钴初始摩尔比、煅烧温度和时间... 在空气气氛下,以自制的结晶度高的-βCo(OH)2为前驱体,固相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通过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快速评价了固相合成条件对LiCoO2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方式、锂钴初始摩尔比、煅烧温度和时间对LiCoO2的循环伏安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研磨时间、锂源等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粉末微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末微电极检测谷胱甘肽及L-半胱氨酸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忠于 陈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本文研究了谷胱甘肽 ( GSH)和 L-半胱氨酸 ( L- cys)在碳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别用乙炔黑粉末和 Ketjenblack粉末填充的微电极检测了溶液中GSH和 L- cys的浓度。 GSH和 L- cys在粉末微电极上的检出限分别为 3.4× 1 0 - 6... 本文研究了谷胱甘肽 ( GSH)和 L-半胱氨酸 ( L- cys)在碳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别用乙炔黑粉末和 Ketjenblack粉末填充的微电极检测了溶液中GSH和 L- cys的浓度。 GSH和 L- cys在粉末微电极上的检出限分别为 3.4× 1 0 - 6mol/ L和 2 .5× 1 0 - 6 mol/ L,线性范围分别为 3.6× 1 0 - 5~ 4.5× 1 0 - 3mol/ L和 1 .5×1 0 - 5~ 5 .0× 1 0 - 3mol/ L。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完全避免了尿酸和对 -乙酰氨基苯酚对测量谷胱甘肽的干扰 ;0 .0 6mmol/ L的抗坏血酸引起的干扰约为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微电极 谷胱甘肽 L-半胱氨酸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微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对氧气还原反应和氧气生成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李伟伦 姚莹 +1 位作者 吴锋 张存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2-652,共11页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黑和乙炔黑制作粉末微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这2种正极材料上,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相似,氧气生成反应(OER)过程区别明显.此外,Tafel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O_2还原均经历了初始的一电子转移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粉末微电极 氧气还原反应 氧气生成反应 Tafe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在 Ni(OH)_2 使用寿命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志兴 李新海 +2 位作者 陈启元 刘建华 郭炳昆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极的循环性能.在每次循环扫描过程中,充电深度达到75%,能够满足常规检测的要求.对含Co与不含Co两种Ni(OH)2的检测结果说明,Co有利于延长Ni(OH)2的寿命,这一点与已往的结论是相符的.应用这一技术,完成一次测试所需时间不到10h.这种方法对于研究Ni(OH)2掺杂元素对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快速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亚镍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法 寿命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电极技术改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抗干扰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剑 查全性 《电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研究了对电流型GOD电极有干扰作用的抗坏血酸、尿酸、L-半胱氨酸和对-乙酰氨基苯酚在铂、玻碳以及由Ketjenblack碳黑填制的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这些杂质的电化学活性较高,难以通过选择电极材料... 研究了对电流型GOD电极有干扰作用的抗坏血酸、尿酸、L-半胱氨酸和对-乙酰氨基苯酚在铂、玻碳以及由Ketjenblack碳黑填制的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这些杂质的电化学活性较高,难以通过选择电极材料及改变工作电位来完全避免它们的干扰作用。然而,抗坏血酸、尿酸及对-乙酰氨基苯酚在粉末微电极上极限电流是由电极端面液相中的扩散传质所控制的,只与电极的表现直径有关而与其真实表面积无关,因而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可明显地提高GOD电极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微电极 葡萄糖氧化酶 电极 抗干扰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