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大豆色拉油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义勇 梁剑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麦芽糊精(MD)、水解大豆蛋白(SPH)、乳化剂、稳定剂等作为微胶囊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大豆色拉油,结果表明:SPH∶MD为1∶1,最适稳定剂为琼脂,其添加量为0.1%(占总固形物,W/W),吐温-80、单甘酯复配作乳化剂,用量为0.4%,制得的... 以麦芽糊精(MD)、水解大豆蛋白(SPH)、乳化剂、稳定剂等作为微胶囊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大豆色拉油,结果表明:SPH∶MD为1∶1,最适稳定剂为琼脂,其添加量为0.1%(占总固形物,W/W),吐温-80、单甘酯复配作乳化剂,用量为0.4%,制得的粉末大豆色拉油包埋效率达75.6%,产率可达98.1%,水溶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微胶囊 粉末大豆色拉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大豆油脚作原料制取粉末大豆磷脂
2
作者 刘代成 张春英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3,共3页
采用丙酮萃取法从新鲜水化大豆油脚中提取粉末大豆磷脂。提取时第一次油脚:丙酮=3∶1,第2—6次原料:丙酮=1∶1。第1—3次离心后的提取液用于油和丙酮的回收,第4—6次离心后的提取液贮存,用来代替下一次生产1—3次的... 采用丙酮萃取法从新鲜水化大豆油脚中提取粉末大豆磷脂。提取时第一次油脚:丙酮=3∶1,第2—6次原料:丙酮=1∶1。第1—3次离心后的提取液用于油和丙酮的回收,第4—6次离心后的提取液贮存,用来代替下一次生产1—3次的纯丙酮.从油脚提取的磷脂颜色(淡黄色)好于从浓缩磷脂中提取的(淡棕色),前者酸值,过氧化值较后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油脚 浓缩磷脂 粉末大豆 磷脂 丙酮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豆粉末中提取卵磷脂的超声辅助萃取新工艺 被引量:7
3
作者 尤秀丽 李仕原 +2 位作者 陈茂林 林清荣 林一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52-254,257,共4页
采用超声波为辅助手段,以卵磷脂得率为评价指标,用乙醇提取大豆粉末中卵磷脂。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50 min,固液比为1∶3.0(g/mL),萃取次数为2次时,可以有效地提取大豆粉末中卵磷脂达12... 采用超声波为辅助手段,以卵磷脂得率为评价指标,用乙醇提取大豆粉末中卵磷脂。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50 min,固液比为1∶3.0(g/mL),萃取次数为2次时,可以有效地提取大豆粉末中卵磷脂达1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 卵磷脂提取 超声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制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桂华 谷克仁 梁少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项目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 ,丙酮为溶剂 ,采用溶剂比为 1∶12~ 18(浓缩磷脂 :丙酮 )的量 ,连续投料 ,高效混合 ,循环萃取的方法脱油 :脱油后的磷脂混合液在密闭的条件下离心分离 ;分离出的混合油经蒸发、冷凝回收毛油及丙酮 ,若丙酮... 本项目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 ,丙酮为溶剂 ,采用溶剂比为 1∶12~ 18(浓缩磷脂 :丙酮 )的量 ,连续投料 ,高效混合 ,循环萃取的方法脱油 :脱油后的磷脂混合液在密闭的条件下离心分离 ;分离出的混合油经蒸发、冷凝回收毛油及丙酮 ,若丙酮含水高则经精馏塔精馏后再循环使用 ,含溶固体物在真空度 75 0mmHg、温度 6 0℃、时间约 2h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干燥 ,制得丙酮不溶物含量大于 95 %以上的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产品。不但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指标 ,而且显示出良好的亲水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制取工艺 丙酮 萃取 离心分离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条件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祝爱侠 王春维 +1 位作者 赵胜军 王永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获得最佳的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壳聚糖∶麦芽糊精)和壁材含量6个因素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 为获得最佳的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壳聚糖∶麦芽糊精)和壁材含量6个因素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单甘酯与蔗糖酯的质量比1∶9,乳化剂含量1%,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5%,壁材比1∶5。另外,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和壁材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0%,壁材比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油脂 乳化工艺 乳化稳定性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酶解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淑年 于殿宇 +1 位作者 梁少华 马传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利用磷脂酶A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通过实验确定了大豆粉末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50℃,起始pH 5.1。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生成量达到0.802 mmol/g。并对酶解后的粉末磷脂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解后的粉末磷... 利用磷脂酶A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通过实验确定了大豆粉末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50℃,起始pH 5.1。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生成量达到0.802 mmol/g。并对酶解后的粉末磷脂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解后的粉末磷脂乳化稳定性和润湿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酶解后的粉末磷脂HLB值可以达到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磷脂酶A1 乳化稳定性 HL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Bakezyme LFP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邹舟 王琦 +2 位作者 于刚 张维农 王海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72-176,共5页
以酸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脂肪酶Bakezyme LFP在水相中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8h,p H为5.0,加酶量为8%,底物质量浓度为25mg/m L。在该工艺条件下,大豆磷脂水解产物酸值为65.2mg... 以酸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脂肪酶Bakezyme LFP在水相中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8h,p H为5.0,加酶量为8%,底物质量浓度为25mg/m L。在该工艺条件下,大豆磷脂水解产物酸值为65.2mg KOH/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水解前后大豆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脂肪酶Bakezyme LFP主要水解大豆磷脂1位上脂肪酸,具有磷脂酶A1的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解前后大豆磷脂的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结果表明大豆磷脂中PE、PC发生水解,生成溶血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脂肪酶 溶血磷脂 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同时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孟宗 周丽 +2 位作者 李进伟 王兴国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研究了甲醇钠催化其醇解反应,同时制备含有甘油磷脂酰胆碱(GPC)和甘油磷脂酰乙醇胺(GPE)的混合物。通过探讨大豆粉末磷脂与无水甲醇料液比、催化剂甲醇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中GPC和GPE得率的影...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研究了甲醇钠催化其醇解反应,同时制备含有甘油磷脂酰胆碱(GPC)和甘油磷脂酰乙醇胺(GPE)的混合物。通过探讨大豆粉末磷脂与无水甲醇料液比、催化剂甲醇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中GPC和GPE得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甲醇钠催化醇解大豆粉末磷脂的最佳反应条件:料液比1∶4,催化剂甲醇钠添加量5%(以大豆粉末磷脂质量计),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GPC得率为93.60%,GPE得率为8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甘油磷脂酰胆碱 甘油磷脂酰乙醇胺 甲醇钠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C含量大豆粉末磷脂脱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苏佳 曹栋 王强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低PC含量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磷脂脱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30℃、时间为70 min、V(正己烷)∶V(乙醇)为1∶2、乙醇体积分数为50%、萃取次数为2次,此时脱糖率为89.7%,粗... 以低PC含量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磷脂脱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30℃、时间为70 min、V(正己烷)∶V(乙醇)为1∶2、乙醇体积分数为50%、萃取次数为2次,此时脱糖率为89.7%,粗糖中糖的含量为89.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的糖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糖为水苏糖、蔗糖、棉籽糖,其含量分别为71.1%、17.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脱糖 水苏糖 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方波 刘元法 +1 位作者 李凯 王兴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共3页
该文综述大豆粉末磷脂制备方法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粉末磷脂现状,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指出膜超滤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便于工业化应用方法,是一种制备粉末磷脂重要方向性技术。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大豆磷脂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大豆粉末油脂乳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富校轶 孙树坤 郑环宇 《大豆通报》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本研究选用四组壁材 ,利用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技术生产大豆粉末油脂。以壁材乳化温度 ,乳化时间 ,壁材比和壁材含量为四个因素 ,经正交实验 ,确定各组壁材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 ;
关键词 微胶囊化 壁材 乳化条件 大豆粉末油脂 正交实验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萃取大豆粉末粗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尤秀丽 林清荣 +2 位作者 陈茂林 陈仕原 林一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507-1509,1517,共4页
以乙醇提取大豆粉末粗卵磷脂,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0℃,固液比为1∶3.5(g/mL),萃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40 m in时,大豆粉末中粗卵磷脂... 以乙醇提取大豆粉末粗卵磷脂,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0℃,固液比为1∶3.5(g/mL),萃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40 m in时,大豆粉末中粗卵磷脂提取率达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 卵磷脂 乙醇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研究
13
作者 安红 魏秀梅 +2 位作者 陈志强 高树刚 熊红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0,共3页
利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大豆粉末磷脂。设计大豆粉末磷脂干燥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确定大豆粉末磷脂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参数范围,优化干燥工艺条件。在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80mA(255W),干燥时间为20min时,大豆粉末磷脂产品的干燥百分... 利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大豆粉末磷脂。设计大豆粉末磷脂干燥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确定大豆粉末磷脂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参数范围,优化干燥工艺条件。在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80mA(255W),干燥时间为20min时,大豆粉末磷脂产品的干燥百分率为51.69%,大豆粉末磷脂中的丙酮不溶物为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干燥 微波真空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大豆粉末磷脂的制取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冬梅 《粮油食品科技》 1999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高纯度 制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脱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茹 彭珍 +2 位作者 潘丽爽 宋莹莹 曹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6,121,共5页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建立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的单溶剂体系脱糖方法。考察了脱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脱糖温度、料液比、脱糖时间、脱糖次数对脱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脱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建立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的单溶剂体系脱糖方法。考察了脱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脱糖温度、料液比、脱糖时间、脱糖次数对脱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脱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脱糖温度30℃、料液比1∶8、脱糖时间50 min、脱糖次数1次。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粉末磷脂脱糖率达90.64%。采用HPLC对所得糖类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是由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组成,含量分别为11.87%、8.84%、75.16%。这3种糖与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单溶剂体系 正交试验 脱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凤英 王瑾 +2 位作者 王世让 屈岩峰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以KOH计)分别为21.10mmol/kg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以KOH计)分别为21.10mmol/kg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相同光线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性能越好的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过氧化值影响越小,保存效果由好至差依次为:铝箔膜>复合薄膜>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用铝箔膜包装的大豆粉末磷脂在荧光灯照射下,60h后其过氧化值达到21.18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过氧化值 酸价 p-茴香胺值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的干燥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保伏 孙颖 张德元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干燥机 烘干 制冷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1催化大豆粉末磷脂水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永革 陈斌斌 谷克仁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利用磷脂酶A_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PLA_1)量、反应时间、加水量及搅拌速度对磷脂酶A_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加酶量8%,反应时间8 h,加水量5 mL,搅拌速度5... 利用磷脂酶A_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PLA_1)量、反应时间、加水量及搅拌速度对磷脂酶A_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加酶量8%,反应时间8 h,加水量5 mL,搅拌速度500 r/min。在此条件下产物酸价可以达到101.4mg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1 大豆粉末磷脂 酶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酶催化下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红 尹学智 +3 位作者 徐改改 申瑞玲 毕艳兰 吕喜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6,共7页
利用脂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研究了正己烷体系中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利用碘值和产率为指标,考察了酶的种类及用量、底物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大豆粉末磷脂与全... 利用脂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研究了正己烷体系中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利用碘值和产率为指标,考察了酶的种类及用量、底物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条件。发现在25%磷脂酶A1(以磷脂质量为基准)催化下,摩尔比4∶1的全氢化大豆油和大豆粉末磷脂的正己烷溶液(磷脂浓度为0.20 g/mL),在50℃下反应24 h,得到产率为72.9%的改性磷脂。与原料磷脂相比,改性磷脂的碘值由89 gI/100 g降至52 gI/100 g,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大,硬脂酸含量约为原料磷脂的9倍,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了约一半,实现了大豆粉末磷脂的结构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全氢化大豆 脂酶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小中 温光源 《粮油食品科技》 2005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前制取大豆粉末磷脂工艺常用丙酮萃取法,其影响因素包括萃取温度、时间、溶剂比和萃取次数。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20℃、萃取时间20min、溶剂比10倍、萃取次数3次。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纯化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