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CFD-DEM的激光熔覆粉末利用率仿真分析
1
作者
范红丽
齐海波
+2 位作者
张钊
韩日宏
刘玉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6-156,共11页
目的为准确描述激光熔覆过程中粉末与粉末、送粉管、基板之间存在碰撞的事实,提高粉末利用率,探究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及原因。方法首先,基于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和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建立基于CFD-DEM的激...
目的为准确描述激光熔覆过程中粉末与粉末、送粉管、基板之间存在碰撞的事实,提高粉末利用率,探究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及原因。方法首先,基于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和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建立基于CFD-DEM的激光熔覆三维耦合模型,对粉末流从喷嘴喷射到达熔池的全过程进行气固两相流模拟仿真;然后,采用正交方差分析法确定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粉末收集试验和单道激光熔覆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结果粉末利用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的显著性差异评价量F值分别为169.079、114.317、50.153;粉末利用率随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的增大均先提高后降低;在送粉电压18 V、载气量15 L/min、保护气量10 L/min和送粉电压14 V、载气量11 L/min、保护气量8 L/min 2种极端工况下进行粉末收集试验,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为4.03%、4.54%;在激光功率1100 W、扫描速度5 mm/s下进行单道激光熔覆试验,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为16.13%和16.50%,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结论送粉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最大,载气量次之,保护气量影响最小;获取较高粉末利用率的最优组合参数为送粉电压16V、载气量13 L/min、保护气量10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粉末利用率
CFD-DEM
碰撞
工艺参数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快速成形粉末利用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石皋莲
石世宏
+1 位作者
吴少华
邵其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2-154,161,共4页
应用自主研发的光内同轴送粉成形工艺与装置,进行了变参数条件下粉末利用率试验,与光外送粉工艺粉末利用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新的送粉工艺其粉末利用率可达68%以上。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光内送粉
同轴送粉
快速成形
粉末
有效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粉末单道成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岳亮
钟永华
+4 位作者
李福海
马文有
陈兴驰
卢冰文
刘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1-876,共6页
为了解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表面再制造成型H13粉末层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设计研究了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对单道成形层几何特征(成形层高度、宽度、基体熔化深度与宽度)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了工艺参数对成形层几何特征...
为了解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表面再制造成型H13粉末层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设计研究了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对单道成形层几何特征(成形层高度、宽度、基体熔化深度与宽度)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了工艺参数对成形层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极差分析了各几何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利用了激光再制造形成层几何特征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斑尺寸对熔覆层宽度、基体熔化区宽度、深度影响更明显,而激光功率、光斑尺寸对熔覆层高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此外,粉末综合利用率随辐照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维持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制造
几何特征
粉末
综合
利用率
H13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送粉方式对WC颗粒增强铁基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金绍彤
杜晓东
+1 位作者
钟一鸣
吴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102,共7页
目的改进后送粉方式在45^#钢表面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制备WC颗粒增强铁基耐磨熔覆层。方法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和加装改进的后送粉装置制备熔覆层,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
目的改进后送粉方式在45^#钢表面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制备WC颗粒增强铁基耐磨熔覆层。方法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和加装改进的后送粉装置制备熔覆层,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成分特征。结果后送粉电压和送粉方式对WC颗粒分布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送粉电压、改进后送粉方式可以改善WC的分布以及WC粉末的利用率。球形铸造WC与多边形结晶WC相比,前者粉末利用率显著提高,WC颗粒分布更均匀,熔覆层的平均维氏硬度达到1500HV10以上,高于后者。熔覆层出现鱼骨状莱氏体组织和大量的碳化物。结论改进的后送粉方式包含了同步送粉和后送粉的优点,使WC颗粒分布均匀,且WC未出现很大程度溶解,保留原始形态。送粉电压为10 V时,后送粉的熔覆效果较好。球形铸造WC增强熔覆层的性能较多边形结晶WC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改进后送粉方式
WC颗粒增强
WC分布
粉末利用率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FD-DEM的激光熔覆粉末利用率仿真分析
1
作者
范红丽
齐海波
张钊
韩日宏
刘玉兵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交通工程与环境协同发展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6-156,共11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23210011,E2022210043)。
文摘
目的为准确描述激光熔覆过程中粉末与粉末、送粉管、基板之间存在碰撞的事实,提高粉末利用率,探究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及原因。方法首先,基于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和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建立基于CFD-DEM的激光熔覆三维耦合模型,对粉末流从喷嘴喷射到达熔池的全过程进行气固两相流模拟仿真;然后,采用正交方差分析法确定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粉末收集试验和单道激光熔覆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结果粉末利用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的显著性差异评价量F值分别为169.079、114.317、50.153;粉末利用率随送粉量、载气量和保护气量的增大均先提高后降低;在送粉电压18 V、载气量15 L/min、保护气量10 L/min和送粉电压14 V、载气量11 L/min、保护气量8 L/min 2种极端工况下进行粉末收集试验,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为4.03%、4.54%;在激光功率1100 W、扫描速度5 mm/s下进行单道激光熔覆试验,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为16.13%和16.50%,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结论送粉量对粉末利用率的影响最大,载气量次之,保护气量影响最小;获取较高粉末利用率的最优组合参数为送粉电压16V、载气量13 L/min、保护气量10 L/min。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粉末利用率
CFD-DEM
碰撞
工艺参数
模拟仿真
Keywords
laser cladding
powder catchment efficiency
CFD-DEM
collision
process parameter
simulation
分类号
V261.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快速成形粉末利用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石皋莲
石世宏
吴少华
邵其文
机构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2-154,16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518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6052)
文摘
应用自主研发的光内同轴送粉成形工艺与装置,进行了变参数条件下粉末利用率试验,与光外送粉工艺粉末利用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新的送粉工艺其粉末利用率可达68%以上。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光内送粉
同轴送粉
快速成形
粉末
有效
利用率
Keywords
laser cladding
inside-laser powder feeding
coaxial powder feeding
rapid prototyping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of powder
分类号
TG456.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粉末单道成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岳亮
钟永华
李福海
马文有
陈兴驰
卢冰文
刘敏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出处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1-876,共6页
基金
广东特支计划(No.2019BT02C62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0A1515011096)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No.202007020008)资助。
文摘
为了解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表面再制造成型H13粉末层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设计研究了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对单道成形层几何特征(成形层高度、宽度、基体熔化深度与宽度)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了工艺参数对成形层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极差分析了各几何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利用了激光再制造形成层几何特征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斑尺寸对熔覆层宽度、基体熔化区宽度、深度影响更明显,而激光功率、光斑尺寸对熔覆层高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此外,粉末综合利用率随辐照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维持基本不变。
关键词
激光再制造
几何特征
粉末
综合
利用率
H13钢
Keywords
laser remanufacturing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 powder using efficiency
H13 steel
分类号
O43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TN24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送粉方式对WC颗粒增强铁基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金绍彤
杜晓东
钟一鸣
吴刚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102,共7页
文摘
目的改进后送粉方式在45^#钢表面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制备WC颗粒增强铁基耐磨熔覆层。方法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和加装改进的后送粉装置制备熔覆层,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成分特征。结果后送粉电压和送粉方式对WC颗粒分布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送粉电压、改进后送粉方式可以改善WC的分布以及WC粉末的利用率。球形铸造WC与多边形结晶WC相比,前者粉末利用率显著提高,WC颗粒分布更均匀,熔覆层的平均维氏硬度达到1500HV10以上,高于后者。熔覆层出现鱼骨状莱氏体组织和大量的碳化物。结论改进的后送粉方式包含了同步送粉和后送粉的优点,使WC颗粒分布均匀,且WC未出现很大程度溶解,保留原始形态。送粉电压为10 V时,后送粉的熔覆效果较好。球形铸造WC增强熔覆层的性能较多边形结晶WC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改进后送粉方式
WC颗粒增强
WC分布
粉末利用率
显微组织
Keywords
plasma spray welding
improved back powder-feeding mode
WC particles-reinforced
distribution of WC
utilization ratio of powder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174.44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CFD-DEM的激光熔覆粉末利用率仿真分析
范红丽
齐海波
张钊
韩日宏
刘玉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快速成形粉末利用率实验研究
石皋莲
石世宏
吴少华
邵其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激光工艺参数对H13钢粉末单道成形特性的影响
王岳亮
钟永华
李福海
马文有
陈兴驰
卢冰文
刘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送粉方式对WC颗粒增强铁基熔覆层的影响
金绍彤
杜晓东
钟一鸣
吴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