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的积累规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禹 晏本菊 任正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91-596,共6页
选用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总蛋白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籽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灌浆初期的积累较高,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灌浆中后... 选用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总蛋白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籽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灌浆初期的积累较高,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灌浆中后期到达一个最低点,到达最低点以后直到灌浆期结束又有所上升;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②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在成熟时较灌浆初期都有所下降,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品种醇溶蛋白积累较少,品种间醇溶蛋白积累规律差异较大;③谷蛋白积累量随着灌浆过程逐渐升高,与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变化过程一致;④大多数品种GMP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在花后20 d以前都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积累量,花后20 d以后,GMP含量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升高;⑤籽粒总蛋白含量在灌浆期间都有一个最低点,其前、后各有一个高峰,前一个高峰主要受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的影响,而后一个峰值主要是受谷蛋白积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组分 蛋白大聚合体(GMP) 蛋白质含量 积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量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靳正忠 李东广 +1 位作者 齐军仓 曹连莆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20,共3页
研究在大田条件下灌水量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大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的效应不明显;品种与灌水量的互作对大麦籽粒醇溶蛋白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在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 研究在大田条件下灌水量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大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的效应不明显;品种与灌水量的互作对大麦籽粒醇溶蛋白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在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大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的水分生理不敏感,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 灌水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RIL群体中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培春 张薇 +2 位作者 曹连莆 王光利 李英枫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利用普通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同时对籽粒蛋白质组分与其它主要品质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籽粒蛋白质组分在群体后代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对亲本的性... 利用普通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同时对籽粒蛋白质组分与其它主要品质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籽粒蛋白质组分在群体后代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对亲本的性状变异较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相对含量与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硬度呈正相关。清蛋白、球蛋白相对含量与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和硬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群体 籽粒蛋白组分 品质性状 分离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敏 郭文善 +3 位作者 孙陶芳 朱新开 封超年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4,共5页
为探索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灌浆期籽粒GS、GPT活性、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大于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 为探索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灌浆期籽粒GS、GPT活性、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大于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不同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蛋白组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处理间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籽粒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谷蛋白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下最高,硝态氮处理下最低,处理间清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氮效率 籽粒蛋白质及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付帅 刘晓明 +6 位作者 马阳 李皓 甄怡铭 张子旋 王艳群 门明新 彭正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3,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强筋和中筋小麦植株生长、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中筋小麦‘济麦22’在河北邢台进行田间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强筋和中筋小麦植株生长、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中筋小麦‘济麦22’在河北邢台进行田间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设置5个氮源处理:不施氮肥(CK)、酰胺态氮肥(Urea)、铵态氮肥(NH_(4)^(+)-N)、硝态氮肥(NO_(3)^(-)-N)、硝/铵态氮肥(NO_(3)_(-)+NH_(4)^(+))。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各生育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及籽粒蛋白组分含量、氮效率和产量。【结果】(1)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的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较高,两种氮素形态的测定指标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施氮肥处理相比,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的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5.9%~17.5%,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8.8%~21.9%、氮素利用率增加8.0~18.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9.5%~21.2%,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2)酰胺态氮肥处理的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最高。与其他施氮肥处理相比,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4.9%~16.0%,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9.6%~31.0%,氮素利用率增加8.4~2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9%~22.4%。(3)小麦品种和氮素形态均显著影响籽粒蛋白组分的形成。(4)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量、氮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组分均以铵态氮肥处理较低。【结论】强筋小麦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高,施用酰胺态氮肥或硝态氮肥可以更好地满足氮素的吸收和积累。中筋小麦籽粒产量高,酰胺态氮肥有利于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中筋小麦 氮素形态 净光合速率 籽粒蛋白组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