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家柱 赵军涛 +5 位作者 刘冬成 阳文龙 罗光彬 张立异 张相岐 张爱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8-453,共6页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酚染色和分子标记结果对比发现,染色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亲本(或高代)材料中PPO的基因型,特别在低PPO材料中吻合更好。对大量亲本和世代材料的籽粒染色发现,PPO不仅存在于种皮中,其活性还是由种皮基因型决定的,后代PPO性状表现出母性遗传和加性效应的特点,控制高PPO特性的两个主效基因之间具有明显的代偿作用。PPO性状遗传相对简单,纯合较快,F2以后籽粒的染色程度以单株为单位发生分离。尽管染色是针对种皮基因型的,但PPO基因的这些遗传特点和小麦的自交特性,使染色结果同样可以预测后代单株的分离前途。这一优化的籽粒染色法在低PPO育种中的有效性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 籽粒苯酚染色 PPO遗传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