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富硒肥料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志军 朱利华 +2 位作者 王石清 刘小燕 燕奕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硒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优化该地区富硒糜子生产技术。【方法】以当地两种主栽糜子品种伊糜11号和伊黍11号为试验材料,在糜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市售富硒肥料,并对不同硒肥处理...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硒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优化该地区富硒糜子生产技术。【方法】以当地两种主栽糜子品种伊糜11号和伊黍11号为试验材料,在糜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市售富硒肥料,并对不同硒肥处理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硒含量进行方差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喷施硒肥有利于糜子千粒重增加,表现为灌浆期(A0B1)>灌浆期+拔节期(A1B1)>拔节期(A1B0)。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产量和籽粒硒含量增幅均较伊黍11号大,伊糜11号增产17.85%,产量为6371.17 kg/hm^(2),而伊黍11号增产8.06%,产量为6142.28 kg/hm^(2);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1.167 mg/kg,伊黍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0.756 mg/kg,且较其他处理相比均极显著增加了糜子籽粒硒含量(P<0.01)。【结论】喷施硒肥可以增加糜子的产量,灌浆期+拔节期喷施效果最好;伊糜11号更适合搭配硒肥施用,籽粒灌浆期与拔节期都喷施硒肥能够兼顾高产与富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艺性状 产量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滴灌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妮 李琦 +4 位作者 张栋 侯振安 冶军 苏志伟 梁成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5-1001,共7页
为给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不同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与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均随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滴施外源硒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 为给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不同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与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均随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滴施外源硒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喷施20mg·L-1外源硒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9.5%;滴施0.6kg·hm-2处理,小麦产量提高14.3%;而基施外源硒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处理最高产量分别比基施、滴施处理最高产量增加4.5%和0.8%。在小麦籽粒硒富集上,滴施处理中籽粒硒富集量最大,分别是基施和喷施处理的2.6倍和1.6倍。基施、滴施和喷施外源硒处理下,小麦籽粒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5%、55.6%和67.8%,喷施处理小麦籽粒转化率最高。喷施处理小麦的硒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和滴施处理,分别是基施和滴施的2.2和1.7倍。分别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滴施0.6kg·hm-2、喷施20mg·L-1 Na2SeO3,既能使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又能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 施用方法 籽粒硒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富硒液对富硒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高新楼 秦中庆 +2 位作者 苏利 马巧云 薛英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98-5499,共2页
通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了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5.5%-12.3%,但随着喷施量的增加,小麦产量... 通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了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5.5%-12.3%,但随着喷施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富硒液浓度以0.6-0.9 L/hm^2比较适宜。该结果有助于富硒面粉及富硒食品的生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硒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栽培小麦籽粒硒含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严俊 张翠炫 +4 位作者 薛文韬 杨荣志 任明见 秦海波 程剑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分析了在贵州栽培的26个贵州自育小麦品种和25个省外引进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州自育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总体较低,且地区与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省外引进品种总体上籽粒硒的含量较...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分析了在贵州栽培的26个贵州自育小麦品种和25个省外引进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州自育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总体较低,且地区与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省外引进品种总体上籽粒硒的含量较高。通过省外引种小麦,可丰富贵州小麦硒营养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小麦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白小军 李红霞 +4 位作者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449-12451,共3页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清旺富植物营养素 产量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喷施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史芹 高新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562-564,共3页
通过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1.6%~8.5%。
关键词 籽粒硒含量 小麦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姚海坡 董志强 +4 位作者 吕丽华 姚艳荣 郑孟静 金欣欣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为了筛选富硒稳产高效型小麦品种和定位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区域。选取石家庄藁城区、邢台宁晋县、邯郸馆陶县3个试验点,7个优质和5个高产冬小麦品种,收获后测定籽粒硒含量,比较了相同小麦品种不同地区间和同一地点不同小麦品种间籽... 为了筛选富硒稳产高效型小麦品种和定位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区域。选取石家庄藁城区、邢台宁晋县、邯郸馆陶县3个试验点,7个优质和5个高产冬小麦品种,收获后测定籽粒硒含量,比较了相同小麦品种不同地区间和同一地点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硒含量的差异,分析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间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平均值以藁城最高为0.177 mg/kg,总体达到富硒小麦的标准,宁晋次之为0.084 mg/kg,馆陶最低为0.04 mg/kg;同一地点优质强筋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值均小于中筋小麦,藁城优质强筋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值较中筋小麦减少37.6%,宁晋减少26.7%,馆陶减少15.6%;土壤中硒含量与小麦籽粒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2),差异不显著(P=0.152>0.05)。中筋小麦品种衡4444、济麦22及高产品种石麦22、邢麦13和婴泊700的籽粒硒含量均达到0.2 mg/kg以上,可作为适宜本地区的富硒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地点 不同品种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营养素对关中灌区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国英 张睿 +6 位作者 汪娟梅 王雅 黄西社 武蓉 王云奇 王笑鸽 赵建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0-237,共8页
为探索适宜关中灌区富硒小麦生产的农艺技术,2018—2019年在关中灌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三原、兴平、武功和临渭进行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中麦578,试验设置CK、叶面单次喷施(T12.7 kg·hm^(-2)、T25.4 kg·hm^(-2))和两次喷施(T... 为探索适宜关中灌区富硒小麦生产的农艺技术,2018—2019年在关中灌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三原、兴平、武功和临渭进行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中麦578,试验设置CK、叶面单次喷施(T12.7 kg·hm^(-2)、T25.4 kg·hm^(-2))和两次喷施(T32.7 kg·hm^(-2)+2.7 kg·hm^(-2)、T45.4 kg·hm^(-2)+2.7 kg·hm^(-2))共5个处理,于抽穗后7 d和14 d进行叶面喷施富硒营养素。结果表明:在2.7 kg·hm^(-2)和5.4 kg·hm^(-2)单次喷施下,小麦籽粒硒含量较CK分别增加376.83%和604.62%,在单次喷施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第二次2.7 kg·hm^(-2)的喷施,籽粒硒含量分别较T_(1)、T_(2)提高193.93%和114.66%;叶面喷施富硒营养素后小麦产量提高3.14%~4.60%,千粒重增加1.01%~1.26%,穗粒数增加0.69%~2.27%,小穗数增加0.66%~2.61%,不孕小穗数增加2.00%~4.70%;首次用5.4 kg·hm^(-2)富硒营养素处理使小麦二次加工品质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分别比首次用2.7 kg·hm^(-2)处理提高3.49%、8.25%,一次加工品质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在各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富硒营养素总用量相同下T2单次喷施比T3分次喷施湿面筋和稳定时间分别提高2.20%和4.73%。叶面喷施富硒营养素的用量和次数皆会影响小麦籽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同时,当地土壤硒含量和肥力状况也会影响叶面喷施富硒营养素后小麦籽粒对硒的富集效果,在关中灌区土壤硒含量丰富地区可采用高富硒营养素用量单次叶面喷施的方式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而土壤硒缺乏地区采用低富硒营养素用量多次喷施的方式可更加经济有效地生产籽粒硒含量高且能兼顾产量和品质的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 小麦 籽粒硒含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史丽娟 白文斌 +1 位作者 曹昌林 高鹏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801-1804,1838,共5页
以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剂量的增大,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2浓度... 以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剂量的增大,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时期和剂量对高粱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在人体硒摄入安全范围内,挑旗期叶面喷施80 mg/kg亚硒酸钠剂量下,高粱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97 mg/kg,比对照提高84.50%,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挑旗期80 mg/kg的叶面喷硒剂量下高粱籽粒富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光合作用 产量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涛 赵伟峰 +4 位作者 张庆社 司清林 成东梅 高燕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显著提高3个小麦品种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126.0%-423.7%,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3%-3.3%。[结论]在小麦的关键时期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生产富硒小麦是可行的,冬小麦籽粒吸收累积硒元素特性受小麦品种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硒含量 产量 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游凯 李欠南 +2 位作者 李欣欣 陈孟林 张联合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以清水为对照,设置18.90、37.80 g/hm^(2)和56.70 g/hm^(2)亚硒酸钠浓度处理,选择在小麦灌浆第2天和第9天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灌浆后不同喷施时间点、不同硒水平对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第9天喷...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以清水为对照,设置18.90、37.80 g/hm^(2)和56.70 g/hm^(2)亚硒酸钠浓度处理,选择在小麦灌浆第2天和第9天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灌浆后不同喷施时间点、不同硒水平对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喷后7天旗叶、叶鞘、穗轴、节和节间硒含量显著低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7天对应部位的硒含量,而高于灌浆第2天喷后14天的植株硒含量,成熟期均呈现灌浆第9天喷施植株硒含量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植株对应部位硒含量。然而,无论在喷硒后7天还是成熟期,灌浆第9天喷施的籽粒硒含量均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因此,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亚硒酸钠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酸钠 叶面喷施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液对玉米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竞之 孙迷平 +4 位作者 肖兴中 牛小沛 张庆社 陈丽 蔡友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3期144-146,163,共4页
通过设置2因素裂区试验,对3个玉米品种在8个供硒水平下的籽粒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100~800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硒含量,硒含量达0.5817~4.7717 mg/kg,提高幅度11.30~99.88倍,各因素对硒含量总变异... 通过设置2因素裂区试验,对3个玉米品种在8个供硒水平下的籽粒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100~800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硒含量,硒含量达0.5817~4.7717 mg/kg,提高幅度11.30~99.88倍,各因素对硒含量总变异贡献表现为浓度处理主效>品种与浓度处理交互作用>品种主效。0~300μmol/L低浓度处理不同基因型间玉米硒含量差异均不显著,400~800μmol/L较高浓度处理不同基因型玉米硒含量差异显著。普通玉米和糯玉米喷硒浓度分别为20.68~43.14、16.25~52.93μmol/L,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喷施亚硒酸钠溶液,3个玉米品种籽粒硒含量可达到富硒玉米标准,超高硒玉米籽粒可以制成药丸等产品作为定量补硒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喷施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硒时期和喷硒量对豫西高山区玉米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洁 田文仲 +4 位作者 张春强 李旭辉 朱永 胡晓亮 冀天会 《种业导刊》 2023年第3期22-24,共3页
研究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小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喷硒(0、15、30、60、90、120 g/hm^(2))1次及不同生育时期(抽雄期、灌浆期、抽雄期+灌浆期)喷硒(30、60、90 g/hm^(2))2次对玉米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玉米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时期和... 研究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小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喷硒(0、15、30、60、90、120 g/hm^(2))1次及不同生育时期(抽雄期、灌浆期、抽雄期+灌浆期)喷硒(30、60、90 g/hm^(2))2次对玉米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玉米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时期和施用量,为富硒玉米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时期,随着喷硒量的增加,玉米籽粒硒含量增加,其中,喷硒1次情况下,喷硒30~120 g/hm^(2)处理玉米籽粒硒含量较不喷硒处理显著增加了157.5%~500.0%;喷硒2次情况下,喷硒60~90 g/hm^(2)处理玉米籽粒硒含量均较喷硒1次处理明显增加。与其他时期相比,抽雄期施硒肥对硒元素的吸收更有利。喷硒1次情况下,抽雄期喷硒处理玉米籽粒平均硒含量分别较小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增加了94.1%和10.7%,以喷硒60~90 g/hm^(2)处理较优,而灌浆期以60~120 g/hm^(2)处理较优,此时玉米籽粒硒含量较高,且不超过安全含硒量范围(0.15~0.30 mg/kg),其中以抽雄期效果更佳;喷硒2次情况下,抽雄期喷硒处理玉米籽粒平均硒含量分别较灌浆期和抽雄期+灌浆期增加了11.1%和12.2%,所有处理所有时期中玉米籽粒硒含量不超过安全范围的仅占33.3%。综合考虑,建议在玉米抽雄期以60~90 g/hm^(2)或者灌浆期以60~120 g/hm^(2)喷施硒肥1次,可以达到富硒农产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硒含量 喷施量 喷施时期 豫西高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施硒对玉米籽粒硒含量、产量的影响及富硒玉米安全生产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竞之 孙迷平 +5 位作者 牛小沛 张庆社 陈丽 肖兴中 张月玲 蔡友敏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7-11,17,共6页
为明确叶面施硒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富硒玉米安全生产施硒浓度,以普通玉米郑单958(ZD 958)、先玉335(XY 335)和糯玉米京科糯2000(JKN 200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7个供硒水平(0~800μmol/L)2因素裂区试验对田间条件下叶面施硒对不同玉米品... 为明确叶面施硒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富硒玉米安全生产施硒浓度,以普通玉米郑单958(ZD 958)、先玉335(XY 335)和糯玉米京科糯2000(JKN 200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7个供硒水平(0~800μmol/L)2因素裂区试验对田间条件下叶面施硒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和富硒玉米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800μmol/L浓度硒液均能有效提高玉米籽粒硒含量,提高2.51~99.88倍,随喷施浓度提高呈逐步增加趋势,不同品种籽粒硒含量在低浓度100μmol/L硒液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在较高浓度200~800μmol/L硒液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普通玉米(ZD 958、XY 335)和糯玉米(JKN 2000)叶面施硒浓度在16~52μmol/L、21~42μmol/L范围内可生产符合标准的富硒玉米;叶面施硒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低浓度处理下无显著影响,在较高浓度处理下存在较大影响,随浓度提高增加了穗长和行粒数,降低了秃尖长度、轴重,处理浓度对玉米产量直接贡献较小,通过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秃尖长等正向间接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喷施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甜玉米籽粒富硒、重金属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黄爱花 黄开健 +8 位作者 彭楷 黄世欢 毕献灿 翟瑞宁 莫润秀 郑德波 邹成林 韦新兴 谭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主处理和6个硒肥浓度[0(CK)、0.66、0.80、1.00、1.33和2.00 g/L]副处理,在甜玉米吐丝授粉23 d后测量籽粒中硒、镉、砷含量和籽粒糖度及鲜穗产量。【结果】不同时期喷施硒肥,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均随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甜玉米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均能提高甜玉米籽粒糖度,其中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甜效果较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和砷含量均高于或等于CK,抽雄期的镉含量低于CK。随硒肥浓度的增加,拔节期的鲜穗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产效果最佳,高浓度(2.00 g/L)硒肥则引起叶面灼伤而造成减产。【结论】适宜生育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不仅可提高甜玉米的籽粒硒含量、改善甜度口感,还可提高其鲜穗产量,其中以甜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硒肥"锌硒葆"0.80~1.00 g/L的效果最佳。硒肥是否对甜玉米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与硒肥喷施时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叶面施 籽粒硒含量 重金属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方科 王亚萍 +6 位作者 赵雪梅 范晓苏 李云春 顾明华 韦燕燕 周权能 何礼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及形态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百香139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水稻破口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的氨基酸螯合硒,并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始穗期、扬花授粉期、灌浆期、蜡熟期5个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13.5 g/... 为研究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及形态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百香139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水稻破口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的氨基酸螯合硒,并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始穗期、扬花授粉期、灌浆期、蜡熟期5个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13.5 g/hm^(2)(以硒计)的氨基酸螯合硒,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分析各处理组水稻地上部不同组织器官硒含量和籽粒硒形态。结果表明,喷施外源氨基酸螯合硒可提高水稻各器官硒含量,在适量范围内水稻植株各器官硒含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水稻籽粒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存在,水稻籽粒中硒代蛋氨酸含量与总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喷施氨基酸螯合硒用量为6.75、13.5、27.0 g/hm^(2)时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分别为0.168、0.431、0.439 mg/kg,均达到《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DB45/T 1061-2014)的要求。拔节孕穗期至灌浆期喷硒处理水稻籽粒硒含量呈现增高趋势,灌浆期喷硒处理的水稻籽粒总硒含量最高,达到0.320 mg/kg;水稻籽粒中硒代蛋氨酸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为43%~91%,硒代蛋氨酸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拔节孕穗期>始穗期>扬花授粉期=灌浆期>蜡熟期,硒代蛋氨酸比例随着施硒时期越靠近水稻成熟期越低,表明水稻叶片中硒的转化时间对稻米中硒形态有显著影响,提早喷施硒有利于有机态硒的形成,提高稻米中有机态硒的比例。在硒的生物强化生产富硒水稻中,水稻破口期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硒的最佳用量为13.5 g/hm^(2),在5个不同生育期喷施13.5 g/hm^(2)的氨基酸螯合硒均能生产出富硒大米,且最佳喷施外源硒的时期为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氨基酸螯合 籽粒硒含量 吸收 代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硒对糯玉米生理特性及籽粒中糖、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芮 杜天庆 +5 位作者 翟红梅 李宇航 史雅涵 崔福柱 孙敏 高志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了明确提高籽粒中糖含量、促进糯玉米富硒安全生产的最佳喷硒量,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2个糯玉米品种彩甜糯1965(CTN1965)和晋糯20(JN20)在5个供硒水平下的生理特性及籽粒中糖、硒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硒量增加,CT... 为了明确提高籽粒中糖含量、促进糯玉米富硒安全生产的最佳喷硒量,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2个糯玉米品种彩甜糯1965(CTN1965)和晋糯20(JN20)在5个供硒水平下的生理特性及籽粒中糖、硒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硒量增加,CTN1965和JN20的POD活性、GSH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以叶面喷硒45 g/hm2处理最高,分别较不喷硒对照显著提高47.94%、149.80%、49.86%、30.81%、29.33%和49.16%、115.35%、73.12%、28.08%、21.57%;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以叶面喷硒45 g/hm2处理最低,较对照显著降低41.51%和40.96%;籽粒硒含量提高,以叶面喷硒90 g/hm2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046.06%和908.76%,超过了富硒玉米的安全标准。通过方程拟合,得出CTN1965、JN20叶面喷硒量的安全上限值分别为63.96、89.53 g/hm2。综合考虑生理特性及籽粒中糖、硒含量,CTN1965、JN20叶面最佳喷硒量均为45 g/hm2,可达到富硒玉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叶面喷 生理特性 籽粒含量 籽粒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硒对鲜食玉米籽粒硒富集、叶绿素和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江敏 马涛 +1 位作者 黄梅燕 杨苛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9-13,共5页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在3个供硒水平下,配施4个稀释倍数叶面肥,对鲜食玉米品种雪甜7401的籽粒硒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产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36.4 mg/kg的叶面喷硒处理浓度下,配施不同稀释倍数叶面肥后,玉米籽粒硒含量均...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在3个供硒水平下,配施4个稀释倍数叶面肥,对鲜食玉米品种雪甜7401的籽粒硒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产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36.4 mg/kg的叶面喷硒处理浓度下,配施不同稀释倍数叶面肥后,玉米籽粒硒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最大,为1 708.33%~2 330.00%;并且在配施叶面肥稀释倍数为750倍时,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喷硒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配施叶面肥后,喷施36.4 mg/kg较20.8 mg/kg更有利于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幅为1.14%~6.06%;当稀释倍数为750、1 000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6%、5.4%;并且可溶性糖含量、产量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综合考虑生理特性和籽粒硒含量,当以雪甜7401作为富硒鲜食玉米品种,广西缺硒地区可推荐叶面喷硒量为36.4 mg/kg,并配施稀释倍数为750倍的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耐普9),可获得较稳定产量、甜度较高、玉米籽粒硒含量符合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45/T 1061-2014(0.15-0.50 mg/kg)的富硒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叶面喷 籽粒硒含量 叶绿素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锌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高慧雅 张爱军 赵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4-1731,共8页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锌、硒在籽粒积累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合理施用锌、硒肥以及开发富锌富硒谷子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谷21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3个锌水平(0、2.25、4....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锌、硒在籽粒积累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合理施用锌、硒肥以及开发富锌富硒谷子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谷21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3个锌水平(0、2.25、4.50 kg/hm^2)和3个硒水平(0、30、60 g/hm^2),共组成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Zn0Se0)、单施低硒(Zn0Se1)、单施低锌(Zn1Se0)、低锌低硒(Zn1Se1)、低锌高硒(Zn1Se2)、高锌低硒(Zn2Se1)、高锌高硒(Zn2Se2),随机区组排列。分析了谷子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以及谷子产量。【结果】喷施锌、硒对叶片SOD、POD和GSH-Px活性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低锌(2.25 kg/hm^2)水平下,随着硒肥施用量的提高,SOD与GSH-Px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低锌低硒配合处理下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在低硒(30 g/hm^2)水平下,随着锌肥施用量增加,SOD与GSH-Px活性先升后降。高锌高硒配合不利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喷施锌、硒对籽粒锌、硒的吸收影响极显著。单施锌、单施硒可显著提高籽粒Zn、Se含量。低Zn水平下,配施低Se提高了籽粒Zn含量,配施高Se则降低Zn含量。低Se水平下,配施Zn可提高籽粒的Se含量,而高Se水平下,提高Zn水平对籽粒Se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锌低硒(Zn 2.25 kg/hm^2、Se 30 g/hm^2)对产量提高效果最好。【结论】叶面喷施Zn和Se可以显著提高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同时喷施Zn和Se,需注意喷施浓度。喷施低锌低硒(Zn 2.25 kg/hm^2、Se 30 g/hm^2)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与产量,Se和Zn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喷施高量Zn对Se的吸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但是高锌时再喷施高Se则抑制籽粒Zn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锌肥配施 谷子 抗氧化酶 籽粒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籽粒含硒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翠炫 严俊 +3 位作者 程剑平 秦海波 陈国雄 T.FAHIMA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6,共8页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种植于黔中的来自以色列15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110个基因型籽粒含硒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个群体含硒量差异极显著(P≤0.001);110个基因型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分别为0.043~0.409mgkg^-1和0....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种植于黔中的来自以色列15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110个基因型籽粒含硒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个群体含硒量差异极显著(P≤0.001);110个基因型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分别为0.043~0.409mgkg^-1和0.008~0.125mg seed^-1,平均值分别为0.180mgkg。和0.046mg seed^-1籽粒硒含量和单粒硒含量最低的基因型分别是Gamla群体的TZ120和Mt.Hermon群体的TZ8,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Bat—Shelomo群体的TZ36和TZ34。在群体水平上硒浓度差异明显,变异系数CV为9%~74%;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硒含量分别与该群体起源地海拔、年平均降雨量、平均干旱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8月均温、1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单粒硒含量的相关分析与籽粒硒含量的相似。野生二粒小麦籽粒含硒量的差异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其遗传多样性将为小麦硒营养机理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野生二粒小麦 籽粒硒含量 单粒含量 生态地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