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收玉米籽粒破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常敏 周文伟 +4 位作者 许卫猛 邢永锋 张传量 宋万友 李桂芝 《作物研究》 2020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是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品种试验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与产量、农艺性状(株高、穗位、倒折率、倒伏率、空秆率)、穗部性状(穗长、秃...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是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品种试验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与产量、农艺性状(株高、穗位、倒折率、倒伏率、空秆率)、穗部性状(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和机收性状(籽粒杂质率、籽粒含水量、籽粒脱落率、果穗脱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收籽粒玉米的籽粒破损率与收获时籽粒杂质率和籽粒含水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791,达到极显著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位次分别位于第1、第2位;与穗位、穗长、空秆率和籽粒脱落率相关性中等,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0~0.40之间。因此,在机收品种选育时要优先关注籽粒脱水率,兼顾穗位、穗长和籽粒脱落率等其它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收 籽粒破损率 籽粒含水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积分理论的玉米收获机作业效率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凤林 崔红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1-205,共5页
为提升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微积分控制理论为优化主导,针对其核心结构与作业控制展开应用性研究。以通用型玉米收获机的主要作业流程为依据,结合整机作业过程特点,搭建用于收获机各环节的微积分控制优化模型,针对机体的核心结... 为提升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微积分控制理论为优化主导,针对其核心结构与作业控制展开应用性研究。以通用型玉米收获机的主要作业流程为依据,结合整机作业过程特点,搭建用于收获机各环节的微积分控制优化模型,针对机体的核心结构及执行部件进行相适应性设计,给出微积分算法下的导向控制执行系统与干扰控制系统设计,并展开针对性的收获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微积分理论的玉米收获机结构与控制设计,收获含杂率与籽粒破碎率明显降低,系统运行准确、平稳,整机的作业效率相对可提升9.26%,对于我国类似农用收获机械的持续创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作业效 微积分控制 籽粒破损率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干旱区高产宜机收糜子品种筛选
3
作者 张霞 梁鸡保 +3 位作者 李瑞 刘冬梅 韩丹 张晓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陕北干旱区种植的高产宜机收糜子品种,以7个糯性糜子品种和10个粳性糜子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产量、生育期、机收相关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产量与籽粒破损率成负相关,但粳性品种与糯性品种的整体破损率均较低,绝... 为了筛选出适宜陕北干旱区种植的高产宜机收糜子品种,以7个糯性糜子品种和10个粳性糜子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产量、生育期、机收相关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产量与籽粒破损率成负相关,但粳性品种与糯性品种的整体破损率均较低,绝大部分处于2%以下;产量与倒伏率成负相关,且糯性品种更为明显;株高与产量的关系在粳性品种和糯性品种中存在差异,粳性品种的产量与株高成显著负相关,而糯性品种的产量与株高成正相关;糯性品种产量与落粒率成显著负相关,但粳性品种产量与落粒率成正相关。综合考虑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形态特征和机收相关性状,粳性品种大红袍、枭头糜、大红糜,糯性品种称锤黍子、大红黍子、华糜2号、牛卵蛋软糜、红软糜可作为陕北干旱区机收糜子品种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产量 籽粒破损率 倒伏 落粒 杂质 陕北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速调控的玉米收获机脱粒装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少源 周章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综合作业效率,实现精准收获的智能化提升,以脱离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转速调控的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的组成及作业原理为基础,搭建过程参数与脱粒滚筒之间的转速调控数学模型,进行装置的控制优化与组件...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综合作业效率,实现精准收获的智能化提升,以脱离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转速调控的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的组成及作业原理为基础,搭建过程参数与脱粒滚筒之间的转速调控数学模型,进行装置的控制优化与组件改进。同时,进行基于转速调控功能提升的玉米收获机整机作业试验,结果表明:经深度转速参数动态计算与架构式调控布局设计,玉米收获机的各项评价参数得到明显改善,籽粒破损率与平均含杂率可分别降低至0.58%与0.76%,在转速调控下果穗脱净率相对提升8.00%,整机运行稳定可靠,高于玉米收获机设计的各项农艺性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脱离装置 转速调控 籽粒破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多棱摘穗辊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耿端阳 王骞 +3 位作者 鹿秀凤 于兴瑞 刘洋成 金诚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32,共9页
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以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 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以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外形结构和配置方式,开发了相应的激振摘穗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激振摘穗辊棱边数、振幅、摘穗辊转速对果穗摘穗过程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了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激振摘穗装置中棱边数、振幅和摘穗辊转速对收获过程果穗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最佳组合为摘穗辊转速950 r/min、棱边数8、振幅0. 75 cm,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 124%,平均落粒损失率为0. 228%,均低于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激振 摘穗 籽粒破损率 落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轴流双滚筒玉米脱粒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正 张红梅 +3 位作者 侯明涛 何豪 杨立权 王万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2,共8页
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机收一直受制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收获后籽粒破损严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如何实现玉米籽粒高含水率情况下的低损失收获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为此,结合4YL-4/5型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切轴流双滚... 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机收一直受制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收获后籽粒破损严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如何实现玉米籽粒高含水率情况下的低损失收获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为此,结合4YL-4/5型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切轴流双滚筒玉米脱粒分离装置,不仅可用于玉米籽粒收获,也可调整部分技术参数,来完成小麦等农作物的收获工作。所设计的装置由切流滚筒和轴流滚筒两部分组成,切流滚筒的脱粒元件采用半圆头钉齿,轴流滚筒的脱粒元件采用轮廓柔和的板齿和半圆头钉齿交叉组合的排列方式,完成了滚筒、凹版和上盖板的设计。利用ADAMS和ANSYS对试验台的脱粒部分进行动平衡模拟分析和模态模拟分析,增强了试验台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三因素(滚筒线速度、玉米籽粒含水率、凹版间隙)正交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4%~28%范围内、滚筒线速度在17.28~20.16 m/s之间、凹版间隙在32~36mm之间时,玉米籽粒的破损率低于国家标准5%。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滚筒线速度>籽粒含水率>凹版间隙;在滚筒线速度17.28m/s、含水率26%、凹版间隙34mm条件下,玉米籽粒破损率最低。研究可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脱粒试验台 切轴流 双滚筒 籽粒含水 籽粒破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