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低温敏感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艳军 郭士伟 +2 位作者 高东迎 陶澜 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中随机选取6条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其中有1条片段长为556bp,暂命名为DF9,该片段与水稻第一染色体上一段c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其他5条片段与水稻的EST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DF9可能编码的产物与一些参与信号传导或能量代谢过程的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推测其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不育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交 MRNA差异显示法 低温敏感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伟明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4,1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选择2009—2011年台州、宁波7个点145组数据,分析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穗、粒、重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每... 为了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选择2009—2011年台州、宁波7个点145组数据,分析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穗、粒、重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各产量性状对于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8012.58+27.29x1+36.59x2-25.53x3+165.61x4-239.75x5±766.42。通径分析发现在水稻诸主要经济性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达到了2.3526。综合分析提出了‘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适当控制有效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并提出了"适当控制有效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可作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将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甬优12’ 单季晚稻 产量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春优618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生 毛一剑 +4 位作者 张小惠 张克勤 孔宪琴 林建荣 吴明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54-2254,2306,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栽插密度要求特殊,同时注意防范异常气温导致花期不育的风险。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春优618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制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春优61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作单季晚稻的高产高效技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684-3686,共3页
为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利用台州境内6个县(市、区)7年间222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 为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利用台州境内6个县(市、区)7年间222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即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单季晚稻 技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陆燕 王小虎 +7 位作者 潘斌清 俞良 钟卫国 兰国防 王雪刚 季向东 孙菊英 端木银熙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常优998是用优质晚粳不育系常386A与偏籼型恢复系CR-99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常优998及其亲本的... 常优998是用优质晚粳不育系常386A与偏籼型恢复系CR-99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常优998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根据制种实践,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并建立了父母本对应叶龄回归方程并全程预测花期,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常优998 亲本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协优9308的适宜播种移栽期 被引量:5
6
作者 白朴 吴朋喜 +2 位作者 周海平 荀飞琼 徐秀如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8-54,共7页
对三系法组配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协优 930 8在浙江南部作连作晚稻栽培的适宜播种移栽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协优 930 8对光照的敏感程度比当地的主栽组合汕优 10号强 ,属强感光性组合。从 6月 10~ 30日 ,每提前 5d播种 ,协优 930 ... 对三系法组配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协优 930 8在浙江南部作连作晚稻栽培的适宜播种移栽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协优 930 8对光照的敏感程度比当地的主栽组合汕优 10号强 ,属强感光性组合。从 6月 10~ 30日 ,每提前 5d播种 ,协优 930 8的齐穗期约提早 1d、汕优 10号可提早 2 d。协优 930 8在当地的适宜播种期为 6月 2 5日 ,过早播种既不能明显提早生育期 ,又导致秧龄延长 ,秧苗素质变劣而影响产量。从 7月 15日~ 8月 4日 ,移栽时间每提前 5d,协优 930 8和汕优10号的齐穗期均约提早 1d,且早插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 ,由于协优 930 8的强感光性 ,早插也是其作连作晚稻栽培能否高产的关键 ,早稻适宜安排种早、中熟品种 (组合 ) ,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早割、早翻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优9308 播种期 移栽期 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连作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浙优18的制种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葛常青 李新敏 +2 位作者 陈哲雯 俞佳 郭建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60-361,共2页
介绍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浙优18的父母本特征特性,根据2016—2018年大面积制种实践,总结该组合制种关键技术,结合双亲生物学特性,提出浙优18高产高效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浙优1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春优58
8
《中国农村科技》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春优5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高适中,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穗型大,后期耐寒转色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超高产杂交 新组合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亲和恢复系 粳型不育系 抗倒性 产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9
作者 陈广红 《垦殖与稻作》 2000年第2期1-2,共2页
本文论述了解决水稻杂交F_1低结实率的问题,有赖于向两系、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不育系,同时阐述了目前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广亲和基因 两系法 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玉良 张淮 +4 位作者 石守设 何世界 高桐梅 程辉 严德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9,共2页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
关键词 育种策略 籼粳亚种间杂交粳稻 杂交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广亲和系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浙江获得重大进展
11
作者 庞乾林 《中国稻米》 1995年第6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杂种 优势利用 浙江 水稻 选育 试种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间杂交对非F_1优势利用类型的研究
12
作者 唐甫林 惠锋 +3 位作者 王文英 胡石海 陈秋生 吴素芳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交 非F1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春优927的选育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昕蔚 林建荣 吴明国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春优92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春江16A作母本、C92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具有产量潜力大、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春优927 超高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志宏 宋文贞 +2 位作者 刘少佳 胡中立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籽粒充实度差是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作者对籼粳交 (圭 6 30 / 0 2 42 8) DH群体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在该 DH群体中发生分离的基因估计数为 5~ 6对。通过估... 籽粒充实度差是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作者对籼粳交 (圭 6 30 / 0 2 42 8) DH群体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在该 DH群体中发生分离的基因估计数为 5~ 6对。通过估测三级 (偏度 )和四级 (峰度 )统计量 ,检测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DH群体中籽粒充实度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 ,表明基因重组可实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增效基因的聚合。籽粒充实度与单穗产量、穗均实粒数和干物质 /总库容之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千粒重、穗均颖花数和穗均总库容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籽粒充实度 基因互作 籼粳亚种间杂交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后代“系谱封闭育种法”探讨
15
作者 常志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为籼粳交后代从F_1世代开始(包括对F_1世代的复交),直到选育出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稳定株系为止,其各世代均为封闭(套袋)自花授粉结实。目的是避免外界不明基因型花粉的介入而出现性状“高度分离”,并保证... 本研究为籼粳交后代从F_1世代开始(包括对F_1世代的复交),直到选育出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稳定株系为止,其各世代均为封闭(套袋)自花授粉结实。目的是避免外界不明基因型花粉的介入而出现性状“高度分离”,并保证杂种后代的性状能在较低的世代得到纯合稳定。 经系谱封闭选育结果,杂种后代性状的纯合效果极为明显。与开放式授粉的系谱法选育相比,杂种后代性状的整齐度要高得多。整齐度封闭一代(F_1)达55.66%、封闭两代(F_1~F_2)达95.61%、封闭三代(F_1~F_3)达99.10%。 籼粳交性状稳定后代的结实率和种性整齐度,除受花粉育性偏低、子房育性较正常和柱头对花粉选择作用的制约外,还决定于相同基因型群体的大小。如群体较大、异花花粉能满足颖花柱头对花粉的要求度越高,则结实率越接近常值,后代性状的整齐度亦越高;否则相反。 本研究可为籼粳亚种间杂交快速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交 系谱封闭育种法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光敏核不育系HN5s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再君 梁承邺 戴绍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程氏指数法、外稃双峰乳突鉴定法、同工酶分析及亲和性分析等 4种方法研究了光敏核不育系 HN5 s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 :HN 5 s在程氏指数、外稃双峰乳突鉴定均表现类似籼稻的特征 ,但脱粒性明显属粳型 ;除 Amp外 ,同工酶 Acp和 Est也都... 程氏指数法、外稃双峰乳突鉴定法、同工酶分析及亲和性分析等 4种方法研究了光敏核不育系 HN5 s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 :HN 5 s在程氏指数、外稃双峰乳突鉴定均表现类似籼稻的特征 ,但脱粒性明显属粳型 ;除 Amp外 ,同工酶 Acp和 Est也都呈籼稻的特征 ;亲和性研究表明 ,HN5 s对 4个广亲和性鉴定标准测验种和 7个典型籼、粳品种均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 ,但对籼稻的亲和性更好 ,因此认为 ,HN5 s是一个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中间型的光敏核不育系。考虑到中间型本身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同时随着籼粳杂交育种的广泛开展以及生物技术在籼粳杂交育种中广泛应用 ,也必将出现更多的籼粳中间型 ,加上中间型与广亲和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中间型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特殊地位等 4个方面的原因 ,作者认为将籼粳中间型与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系 HN5s 分类 籼粳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交 广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428 A和热研1号A在粳不籼恢配组中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圣泉 张仁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47-351,共5页
对育成的带野败质粳型广亲和不育系 0 2 4 2 8A和热研 1号A在粳不籼恢配组中的若干问题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个不育系尚存在柱头外露率低、花时相对落后等问题。通过调整播种期 ,使父、母本的花期适当推迟 ,可使籼粳双亲花时重叠期... 对育成的带野败质粳型广亲和不育系 0 2 4 2 8A和热研 1号A在粳不籼恢配组中的若干问题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个不育系尚存在柱头外露率低、花时相对落后等问题。通过调整播种期 ,使父、母本的花期适当推迟 ,可使籼粳双亲花时重叠期延长 ,结合人工辅助授粉 ,粳不籼恢配组的结实率可达 4 0 %左右。将 0 2 4 2 8A、热研 1号A与多种籼型父本测配 ,发现其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已发生变化 ,籼稻野败型的强恢复系密阳 4 6、IR2 6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 ,而广亲和恢复系H10 8可完全恢复其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广亲和不育系 籼粳亚种间杂交 02428A杂交组合 热研1号A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一洲 刘福才 +2 位作者 路洪彪 倪善君 张战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育种 水稻 超高产 种质资源 籼粳亚种间杂交 水稻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开花授粉习性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志远 涂英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7,共7页
水稻历来被认为是自花授粉.生产和育种实践发现,水稻中的定型品种存在有天然异交现象.籼粳交后代天然异交现象则更为严重.本研究以丛粒稻“优麦早”(早籼)和“麦稻207”(晚籼),采用丛粒对单粒为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显性... 水稻历来被认为是自花授粉.生产和育种实践发现,水稻中的定型品种存在有天然异交现象.籼粳交后代天然异交现象则更为严重.本研究以丛粒稻“优麦早”(早籼)和“麦稻207”(晚籼),采用丛粒对单粒为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原理,对早籼、晚籼、早粳和晚粳等25个水稻品种测定,结果有17个品种的天然异交率为0.19%~8.92%.在25个参试品种中,52%的品种属于典型自花授粉,28%的品种属于自花授粉,20%的品种属于常异花授粉.对籼粳亚种间杂交低世代(F_1~F_4)的10个组合24个株系测定结果:均不属于自花授粉,而为常异花和异花授粉.水稻不同的开花授粉习性的发现,对水稻良种的保纯,提纯复壮和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改进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籼粳亚种间杂交 自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
作者 吴吉人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5期42-43,共2页
杨守仁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水稻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承先启后,对我国传统种稻经验进行了论证和实验,潜心开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理想株形和超高产育种三个研究新领域,为深化我国作物栽培科学,提高水稻育种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杨守仁先... 杨守仁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水稻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承先启后,对我国传统种稻经验进行了论证和实验,潜心开拓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理想株形和超高产育种三个研究新领域,为深化我国作物栽培科学,提高水稻育种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杨守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期开辟“特别报道”专栏,通过追忆杨守仁先生的生前事迹,以示崇敬与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 记忆 作物栽培科学 超高产育种 理想株形 育种水平 教育家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