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赞平 王彬 汪旭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4期56-58,共3页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3。张颖时间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132。张颖角度和午前花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亦都为正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8和0.0271。柱头生活力系数和包颈粒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4811和-0.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韩赞平 汪旭东 +2 位作者 王彬 牟春红 吴先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珍汕97A。柱头活力的强弱顺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金23A、D63A、D64A、G46A、D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开花习性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占景 沈银柱 +6 位作者 刘植义 何聪芬 柏峰 马闻师 姚鸿 王京兆 王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0个单引物和一组双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不育 保持 RAPD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被引量:17
4
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5 位作者 林荔辉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周元昌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选育 T55A不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MRNA差异显示 育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 Ⅲ.8-8112AB的温度敏感性及其遗传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美 杨光圣 +1 位作者 傅廷栋 严红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0-335,共6页
8- 8 112 AB是由甘蓝型油菜 pol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双低生态型 pol CMS两用系 ,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 ,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在相对低温条件下 ,8- 8112 AB与... 8- 8 112 AB是由甘蓝型油菜 pol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双低生态型 pol CMS两用系 ,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 ,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在相对低温条件下 ,8- 8112 AB与正常油菜品系 114 1B(pol CMS保持系 )的花器官形态特征表现相似 ,而在相对高温条件下 ,则与 polCMS不育系 114 1A基本相同。不同播期、异地播种和人工控温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 8- 8112 AB育性变化的因子 ,低温促进可育而高温导致不育。遗传分析初步表明 ,8- 8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生态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 温度 遗传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申 刘辉 +2 位作者 陈集平 许波 吴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C细胞质雄性不育 可利用性 利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野稻细胞质的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体细胞克隆变异II.体细胞克隆温敏核不育突变
10
作者 马镇荣 王昌虎 +1 位作者 刘卫 凌定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稻细胞质 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克隆变异 细胞克隆温敏核不育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的利用设想
11
作者 唐国永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4期12-13,20,共3页
本文描述了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在甘蓝型油菜上的利用现状;依照法国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利用的设想。
关键词 萝卜 细胞质 雄性不育 青海 白菜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卜 张向展 +3 位作者 郑炜君 陈林 吴迪 柴守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8-925,共8页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F小麦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RM5637A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瑞茂 李敏 侯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不育系RM 5 6 37A与PolimaCMS和陕 2A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 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作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 ,RM5 6 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CMS和陕 2A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 以不育系RM 5 6 37A与PolimaCMS和陕 2A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 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作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 ,RM5 6 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CMS和陕 2A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不育性除受胞质不育基因控制外还受 3对独立遗传并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 ,恢复源十分广泛 ,现有甘蓝型油菜中约有 73.3%的品种 (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 遗传 RM5637A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春季在海南岛开花动态的研究
14
作者 李亦军 杨桂甲 +1 位作者 徐春山 洪德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1,34,共4页
1996年3月在海南岛研究了4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各5个主茎穗和其5个单株全部穗子逐日开花动态及1天中各时段开花动态。研究表明:四个籼型不育系主茎穗始花1~2天后进入盛花,盛花持续2~3天,单株全部穗子开花2~3天后进入当日开花率... 1996年3月在海南岛研究了4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各5个主茎穗和其5个单株全部穗子逐日开花动态及1天中各时段开花动态。研究表明:四个籼型不育系主茎穗始花1~2天后进入盛花,盛花持续2~3天,单株全部穗子开花2~3天后进入当日开花率达10%以上的时期,该时期持续4~5天;在每天开花中,无论主茎穗还是单株全部穗子,四个籼型不育系午后花率占多数,始花到终花历时6~8小时,每日盛花高峰在12:00~14:00时,盛花时段即盛花开始到盛花结束为11:00~16:0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 开花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景侠 张改生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66-1072,共7页
以 5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ms( bicor) - 82 2 2、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ms( bicor) - 80 ( 6)及 ms( bicor) - 90 - 1 1 0为基本材料 ,与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 )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进行测交 ,获... 以 5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ms( bicor) - 82 2 2、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ms( bicor) - 80 ( 6)及 ms( bicor) - 90 - 1 1 0为基本材料 ,与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 )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进行测交 ,获得 2 1 1个组合 ,考察其 F1育性 ,结果表明 :( 1 ) 5个同质异核不育系 ,除二角型非 1 B/1 R不育系 ms( bicor) - 90 - 1 1 0与二角型 1 B/1 R不育系 ms( bicor) - 83( 37) 65、ms( bicor) -偃师 9号之间平均恢复度差异显著外 ,4个 1 B/1 R不育系之间平均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 2 )对同一不育系而言 ,与不同恢复系测交 ,其恢复度呈现连续变异 ;( 3)同型非 1 B/1 R不育系较 1 B/1 R不育系恢复度普遍高 ;( 4 )对同一恢复系而言 ,各不育系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角细胞质 二角小麦雄性不育 育性 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乃瑜 严家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97-105,共9页
选用我们创建的D2型细胞质与普通小麦品种,经多年回交核置换获得的15种异质系,在不同发育期置于武汉不同光长条件下,并春播于哈尔滨自然长日条件下,抽穗时套袋自交,进行碘染花粉观察,成熟后考察自交结实率等。结果表明;①5个对... 选用我们创建的D2型细胞质与普通小麦品种,经多年回交核置换获得的15种异质系,在不同发育期置于武汉不同光长条件下,并春播于哈尔滨自然长日条件下,抽穗时套袋自交,进行碘染花粉观察,成熟后考察自交结实率等。结果表明;①5个对照核供体品种在武汉冬播,于不同发育期进行不同光长处理,对花粉不育和自交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哈尔滨春播,除B174为弱冬性品种来不及正常成熟未作统计外,其它供试材料都能正常结实。②异质系小麦在小穗原基形成始期进行24h长光处理,花粉高度不育或全不育,每穗结实0~6.1粒;在小花分化期进行上述处理,花粉不育和结实粒数也明显降低,但有的异质系不及前述发育期显著。③在异质系中以牡山羊草细胞质对24h长光最敏感,其次为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再次为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④15.5h长光处理对引起雄性不育和结实粒下降有一定影响,但不及24h长光影响大;在小穗原基形成始期进行15.5h长光处理的效应比小花分化期要显著,说明到小花分化期进行15.5h长光处理对花粉败育导致不实的作用已大大降低。⑤在同一异质条件下,不同核对引起雄性不育效应有异。D2型细胞质可作为小麦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来源的重要遗传资源,它与一定的核组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敏感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异质 D^2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阐明杂交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
17
《种业导刊》 2013年第4期32-32,共1页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耀光课题组经过10年艰苦钻研,成功克隆出三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水稻线粒体与细胞核有害互...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耀光课题组经过10年艰苦钻研,成功克隆出三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水稻线粒体与细胞核有害互作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一遗传学》。据了解,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植物特有的核质基因互作的遗传现象。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始于1964年。杂交水稻育种是应用研究,其成功基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和利用的特定的野生稻雄性不育遗传资源,其也被称为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然而,学界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基础并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稻 分子机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生物资源保护 雄性不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型三系及杂种F_1的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侃 余夏夏 +1 位作者 余金洪 丁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水稻三系及杂种F1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与比较分析。从1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具有明显多态性的引物。天香018(天香A×珞恢018)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9条带,其中有5...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水稻三系及杂种F1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与比较分析。从1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具有明显多态性的引物。天香018(天香A×珞恢018)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9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性谱带,占总带数的29.0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50条多态性谱带;天香806(天香A×珞恢806)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7条带,其中有50条差异带,占总带数的28.2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25条多态性谱带。特别明显的是在引物对E-ATG/M-CAC的扩增中,在AFLP指纹图谱中出现两条特征带(a带和b带),为保持系所特有,能够明显区别于不育系、恢复系和F1。在另外一些引物对中也观察到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差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无花粉雄性不育 紫稻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指纹图谱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兰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特性的研究
19
作者 刘冬梅 刘创社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8-19,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甘兰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按雄蕊退化程度分:A22为彻底不育型,A_(15)、A_(24)、A_8为有微量花粉型。A_(22)雌雄比最大为3.15,自花结实为0.A_8雌雄比最小为1.88,自花结实率达1.2%,表明雌雄比越大,花粉活力越低,...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甘兰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按雄蕊退化程度分:A22为彻底不育型,A_(15)、A_(24)、A_8为有微量花粉型。A_(22)雌雄比最大为3.15,自花结实为0.A_8雌雄比最小为1.88,自花结实率达1.2%,表明雌雄比越大,花粉活力越低,不育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兰油菜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转斑叶籼型水稻不育系高光A的创制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红林 程建峰 +4 位作者 刘跃清 钟晓英 张瑞祥 刘海平 张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7-594,共8页
以籼型保持系D57B为起始材料,利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发突变,获得6叶前整株叶片全白而后叶脉白化其他部分转绿的突变体,经1次杂交和6次回交选育出一个携带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高光A。该不育系白化转斑型叶... 以籼型保持系D57B为起始材料,利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发突变,获得6叶前整株叶片全白而后叶脉白化其他部分转绿的突变体,经1次杂交和6次回交选育出一个携带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高光A。该不育系白化转斑型叶色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1~6叶白化,6叶后呈白化斑叶,幼穗白化带绿;播始历期65d左右,属早籼早熟类型。与D57B相比,高光A植株稍矮且剑叶变长,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杂种结实率和获得饱满的杂交种子,但种子萌发稍慢,其他农艺性状与D57B相仿。高光A具有高柱头外露率、强柱头生活力、长花时、小颖花张角、低闭颖率、对赤霉素敏感和强配合力等优良异交特性,杂种优势明显。高光A与杂交稻混播时,其幼苗竞争力弱。最后对高光A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 白化转斑叶色标记 杂种纯度 生物学特性 农艺性状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