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永新 刘凯丰 +2 位作者 胡成祥 李婉南 韩葳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头汤配伍3种中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对通路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是关键通路;AKT1,EGFR,HIF1A和NFKB1等靶标在乌头共煎汤对抗类风湿...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头汤配伍3种中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对通路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是关键通路;AKT1,EGFR,HIF1A和NFKB1等靶标在乌头共煎汤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对抗RA的关键通路,阐述了乌头汤和3种中药配伍的相关机制,为传统中草药配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头汤 配伍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NF⁃κB通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晓丹 丁樱 +3 位作者 孙昭恒 韩姗姗 徐闪闪 王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3-1061,共9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影响全身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致死致残率高,且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手段。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是防治RA的重要途径,可有效抑制滑膜炎症、调节免疫、减少骨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影响全身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致死致残率高,且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手段。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是防治RA的重要途径,可有效抑制滑膜炎症、调节免疫、减少骨破坏、促进软骨修复。中医药治疗RA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少,而NF⁃κB通路是中医药治疗RA的关键途径。现代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发挥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增殖与表型转化、破骨细胞(OCs)分化和增殖以及软骨细胞凋亡与存活的作用。基于此,该文阐述了NF⁃κB通路在RA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总结归纳近5年来中药单体如苷类、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酚类以及经典方剂、名医验方、中成药等通过调控NF⁃κB通路治疗RA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防治RA和推动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NF⁃κB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制备及其体外药效研究
3
作者 吴宇婷 田芳 +3 位作者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吴孟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6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菠萝蛋白酶用量为4%,酶解时间为4 h时,酶解效果最优。多肽分子量分布60%以上小于3 kD。肽段有154条,主要来自原肌球蛋白α-4链样蛋白、骨骼肌、原肌球蛋白β链等,约50%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并可能存在ACE抑制、DPP-IV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粗提物在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TNF-α诱导的MH7A细胞活性(P<0.01),0.08、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IL-1β、IL-6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菠萝蛋白酶制备的蕲蛇抗类风湿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可大幅提高小分子量肽段占比,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促炎因子表达,可为该药材临床给药的“减量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多肽粗提物 类风湿关节炎活性 生物酶解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 IL-1β IL-6 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次氯酸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类风湿性关节炎成像研究
4
作者 何静 杨心怡 +3 位作者 尚主业 张志强 王艳色 孟庆涛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3-1342,共10页
次氯酸(HOCl)水平升高可能是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的标志之一。因此,开发有效的、快速准确检测或监测HOCl的方法对于进一步了解HOCl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检测和监测HOCl的近红外(NIR)荧光探... 次氯酸(HOCl)水平升高可能是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的标志之一。因此,开发有效的、快速准确检测或监测HOCl的方法对于进一步了解HOCl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检测和监测HOCl的近红外(NIR)荧光探针(HN)。在HOCl的存在下,HN的酚羟基被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其近红外荧光被猝灭。探针HN具有多种优势,如较长的发射波长(λ_(em)=660 nm)、较大的Stokes位移(200 nm)、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LOD为54.8 nmol/L)以及较宽的pH适用范围(4.5~10.5)。利用探针HN基测试条实现了实际水样中HOCl的“肉眼”检测。另外,该探针已成功用于活的斑马鱼和小鼠体内外源性和内源性HOCl的荧光成像。最重要的是,探针HN在监测HOCl介导的RA治疗反应方面效果显著。因此,HN为进一步了解HOCl在RA中的作用和评价RA的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像 荧光探针 次氯酸 真实水样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俊伟 耿兴超 李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影响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模型是研究RA发生机制、药理毒理机制和药物筛选评价的重要工具。目前常用的RA实验模型分为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影响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模型是研究RA发生机制、药理毒理机制和药物筛选评价的重要工具。目前常用的RA实验模型分为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RA实验模型已从诱导性模型和2D体外模型发展至自发性基因修饰模型和3D体外模型,中医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RA实验模型的造模、监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RA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体外模型 诱导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介导Kv1.3/Bcl-2/NF-κB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缓解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
6
作者 肖翅 蔡静 +3 位作者 王子航 张雍正 杨劲 程路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7,共12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基于电压门控钾通道1.3(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1.3,Kv1.3)/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缓解小鼠类风湿性...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基于电压门控钾通道1.3(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1.3,Kv1.3)/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缓解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疾病通路与靶点、计算EPL-Kv1.3复合物体系结合亲和力和稳定性。建立RA小鼠模型,灌胃EPL干预42 d,记录并检测反映药物缓解RA的指标;利用RAW264.7细胞模型给予EPL,检测反映药物影响巨噬细胞M1极化的指标,并验证药物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上下游关键靶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NF-κB信号通路、EPL-Kv1.3亲和力较高且结合稳定。动物实验发现,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与小鼠关节评分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Model)相比,EPL可减少足趾红肿评分、缓解小鼠足跖红肿、滑膜肿胀、减少纤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且EPL中、高剂量组降低HE染色评分(P<0.05、P<0.01),EPL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血清RF(P<0.01)。细胞实验CCK-8结果显示,EPL低、中、高剂量对RAW264.7巨噬细胞活性没有影响(P>0.05)。与Model组相比,EPL各剂量组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IL-6、TNF-α及NO含量(P<0.01),EPL高剂量组减少NF-κB-p65核移位,EPL中、高剂量组降低细胞M1极化并升高M2极化比例(P<0.01)。EPL各剂量组明显降低细胞相关mRNA含量(P<0.01)。EPL可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1),降低细胞NF-κB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EPL可能通过调控Kv1.3/Bcl-2/NF-κB通路,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改善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小鼠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利酮 巨噬细胞M1极化 RAW264.7巨噬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Kv1.3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洋 朱艳 +2 位作者 洪玉节 肖净 陈静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较明确的发病机制是与免疫紊乱有关,其核心治疗药物疗效有限、治疗失败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因此,探析针灸足三里后的免疫机理,可以更...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较明确的发病机制是与免疫紊乱有关,其核心治疗药物疗效有限、治疗失败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因此,探析针灸足三里后的免疫机理,可以更好地通过细胞、分子解释其发挥效应的机制,如足三里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肥大细胞脱颗粒、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血小板活化等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炎症、疼痛、骨破坏。这些免疫机制的揭示为临床靶点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枫皮入血成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研究
8
作者 李连春 符毓夏 +2 位作者 谭兰芳 宁德生 潘争红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为发现地枫皮中具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anti-rheumatoid arthritis,anti-RA)功效的化合物,该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鉴定地枫皮的入血成分,通过检测入血成分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表观病症、关节炎指数、膝关节病理变化... 为发现地枫皮中具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anti-rheumatoid arthritis,anti-RA)功效的化合物,该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鉴定地枫皮的入血成分,通过检测入血成分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表观病症、关节炎指数、膝关节病理变化,以及对血清中MCP-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评价入血成分的抗RA活性,同时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抗RA活性化合物与TLR4/NF-κB通路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地枫皮中的异红花八角醇和厚朴酚被吸收后能够进入血浆。(2)异红花八角醇能够缓解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四肢充血、发红、肿胀等症状,减小四肢关节炎指数打分,阻碍膝关节组织病理进程,降低血清中MCP-1、IL-6和TNF-α的含量。(3)异红花八角醇能够与TLR4/NF-κB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质TLR4、IκBα和NF-κB p65结合。综上认为,异红花八角醇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关节组织,可能通过影响TLR4/NF-κB通路而缓解RA病症,是地枫皮抗RA的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异红花八角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血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TLR4/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皮木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曹郡 周俨淋 +1 位作者 艾正文 李世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进行性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因滑膜炎症引起关节肿胀,中晚期随着炎症发展,软骨和骨发生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三年内致残致畸率达75%,防治RA骨关节破坏具有紧迫性,因此寻找治疗RA骨破坏的有效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进行性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因滑膜炎症引起关节肿胀,中晚期随着炎症发展,软骨和骨发生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三年内致残致畸率达75%,防治RA骨关节破坏具有紧迫性,因此寻找治疗RA骨破坏的有效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皱皮木瓜可以治疗RA骨破坏,但成分和作用机制不明,因此本综述旨在对皱皮木瓜中有效活性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为中药抗RA骨破坏新型制剂开发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破骨细胞 骨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特征基因TNFAIP6的鉴定及验证
10
作者 雷蕾 吕玉欣 +1 位作者 张晶 陈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2,共9页
目的鉴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并验证其对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4个独立的滑膜组织微阵列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919... 目的鉴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并验证其对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4个独立的滑膜组织微阵列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919、GSE55235、GSE55457、GSE77298)和1个滑膜细胞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92504),利用差异基因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 alpha induced protein 6,TNFAIP6)在人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体外模拟炎症环境下的表达水平。MH7A转染si-TNFAIP6进行基因沉默,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TNFAIP6对MH7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联合差异基因分析、WGCN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确定了1个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特征基因(TNFAIP6)。RT-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处理比较,10 ng/mL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显著上调MH7A细胞TNFAIP6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CCK-8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在MH7A细胞敲低TNFAIP6的表达后,敲低组(si-TNFAIP6)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FAM-si-NC)有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TNFAIP6在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促进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可能是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异常活化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汪陶荣 邵玉宝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文昊 李梦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法分别检测FLS细胞活力;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40、80、160μmol/L)进行处理FLS细胞24 h后,ELISA法分析FLS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FLS使其过表达cGAS,将细胞分为Control(对照)组、cGAS组(cGAS过表达)、Res+cGAS组(Res 160μmol/L+cGAS过表达)、Res组(Res 160μmol/L)。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FLS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24 h后的三组FLS细胞活力下降(P<0.01);ELISA结果也表明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也降低(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μnmol/L的Res组相比,经过40、80、160μn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中STING和cGAS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ontrol组相比,过表达cGAS后,CGAS组中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Res组相比,Res+cGAS组中FLS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及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Res能有效减少FLS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而这一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对cGAS-STING信号传导途径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藜芦醇 cGAS-STING信号通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
12
作者 王纯普 丁雪晴 +4 位作者 李佳轩 张锦贝 潘欣 马莹慧 时念秋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抗炎作用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前期已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采用超氧阴离子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RAP)法测定其... 为了探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抗炎作用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前期已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采用超氧阴离子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建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浓度(1、2、4 mg/mL)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分析其体外抗炎作用;以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检测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利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灌胃不同剂量(2、4、6 mg/mL)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后,通过检测大鼠踝关节周长、血液中炎症因子和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因子含量、踝关节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组织学检查,研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对RA的治疗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经提取纯化后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具有良好的超氧阴离子清除效果,可提高FRAP的抗氧化效果;不同浓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均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2(PEG2)的分泌(P<0.05或P<0.01),提高ORAC值(P<0.05或P<0.01)。动物试验结果显示,RA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中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极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EG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值显著降低(P<0.05),踝关节组织中核因子-kappaB(NF-κB)和RANKL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OP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RANKL/OPG值极显著降低(P<0.01),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RA大鼠有降低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释放和改善踝关节组织形态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和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库页红景天 黄酮组分 抗氧化作用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外GRP78/Bi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和病程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4 位作者 陈建民 徐院生 黄伟谦 吴宇 汪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就诊的12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OA)和RA患者。其中1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非OA非RA,即对照组)、16例OA患者(OA组)和96例RA患者(RA组)。RA组患者根据DAS28活动度分为RA缓解期组(n=48)和RA活动期组(n=48)。RA缓解期和活动期根据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GRP78/Bip的表达情况。依据血清中位GRP78/Bip水平对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了24例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其中,对照组3例,OA组3例,RA缓解组和RA活动组各9例(早期、中期和晚期各3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病变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TNF-α、IL-10和GRP78/Bip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病变滑膜组织中GRP78/Bip和Caspase-3的表达、关节液中GRP78/Bip的表达。结果GRP78/Bip在RA血液和病变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GRP78/Bip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降低(P<0.05)。Caspase-3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晚期和中期大于早期(P<0.05)。TNF-α在RA血清、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血清和滑膜组织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结论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缓解或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 细胞内GRP78/Bip 细胞外GRP78/Bip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情活动 病程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通过SOCS1/STAT3途径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炎症反应和Th17/Treg失衡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玉红 单新洁 周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探究miR-155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55和Th17、Treg细胞在RA患者(RA组)和对照组(HC组)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基因... 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探究miR-155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55和Th17、Treg细胞在RA患者(RA组)和对照组(HC组)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155和SOSC1的调控关系;分离RA患者外周CD4^(+)T细胞,将沉默miR-155与SOCS1表达的miR-155 inhibitor和si-SOCS1及各自的阴性对照序列分别或联合转染入CD4+T细胞中,并将细胞分为:miR-NC组、miR-155 inhibitor组、miR-155 inhibitor+si-NC组和miR-155 inhibitor+si-SOCS1组。使用Th17诱导分化液处理上述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T细胞中Th17比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p-STAT3/STAT3比值。结果与HC组相比,RA患者中miR-155、Th17比率升高(P<0.01),Treg细胞比率降低(P<0.01);miR-155可靶向抑制SOCS1表达。与miR-NC组相比,miR-155 inhibitor组、miR-155 inhibitor+si-NC组和miR-155 inhibitor+si-SOCS1组中Th17比率、p-STAT3/STAT3比值均降低(P<0.01);与miR-155 inhibitor组相比,miR-155 inhibitor+si-SOCS1组CD4^(+)T细胞中Th17比率、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P<0.05)。结论在RA患者中表达升高的miR-155可能通过SOCS1/STAT3途径来介导CD4^(+)T细胞的Th17分化,从而参与RA患者外周Th17/Treg细胞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MIR-155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Th17/Treg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令烽 周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童孝宇 高霞 +7 位作者 王佳佳 陈夏霖 唐明 曹亮 李吉峰 章晨峰 王振中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军一 赵凤 +2 位作者 曲冰佳 宋滢 付凌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8,353,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等指标,通过四项指标的标化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及全球水平随年份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及其标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9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发病率、患病率及DALYs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60~岁、70~岁、8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1990—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消除人口年龄构成差异后,中国RA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中国RA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呈平稳趋势。2019年中国RA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s率低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标化死亡率高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结论在过去30年来,中国的RA疾病负担呈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RA防控的宣传教育,尤其关注女性中老年人群的预防控制,制定合理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国RA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朝霞 高鲁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杜佳哲 徐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4,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联,探讨靶向铁死亡的疗法为RA患者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铁死亡 铁蓄积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超 朱静茹 戴森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方法抽取78例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3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9例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方法抽取78例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3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9例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指标、骨修复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参考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护骨素(OPG)水平更高,破骨细胞生成因子(RNK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患者通过雷公藤多苷联合西药治疗后,临床效果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指标,促进骨修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痹阻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在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森林 张永刚 +2 位作者 张英 沈括 郑桂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水平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医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 目的观察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水平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医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计81例(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观察组,西药组患者(40例)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41例)采取西药结合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方治疗,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数据: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变化及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指标变化、IGFBP-6水平变化、血浆D-二聚体(plasma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变化、免疫球蛋白A、G、M(ImmunoglobulinA,IgA、ImmunoglobulinG,IgG、ImmunoglobulinM,IgM)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CRP及RF、血沉、IGFBP-6水平、D-D、FIB、IgA、IgG、IgM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CRP及RF、血沉、IGFBP-6水平、D-D、FIB、IgA、IgG、IgM等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CRP及RF、血沉、IGFBP-6水平、D-D、FIB、IgA、IgG、IgM等指标均优于西药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较好提升患者IGFBP-6水平,改善患者病症及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十八味风湿骨痛汤加减 西药 免疫功能 IGFBP-6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