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春雨 吴小芬 +2 位作者 杜军 徐进 赵金英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索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Metrnl)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20例RA合... 目的探索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Metrnl)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20例RA合并OP患者(RA+OP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16例RA患者(RA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etrnl、sRANKL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etrnl、sRANKL检测对RA合并OP的诊断价值。结果RA+OP组患者血清Metrnl、sRANKL水平高于RA组(t=9.185,8.561,P<0.01),RA+OP组患者年龄、病程、骨折史人数、红细胞沉降率(ESR)、RA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RA影像评分(Sharp评分)高于RA组患者,补充钙剂人数少于RA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35,95%CI=1.232~3.361)、补充钙剂(OR=0.508,95%CI=0.289~0.892)、DAS28评分(OR=2.143,95%CI=1.136~4.044)、Sharp评分(OR=2.113,95%CI=1.102~4.050)及血清Metrnl(OR=2.547,95%CI=1.305~4.969)、sRANKL(OR=2.687,95%CI=1.385~5.212)水平是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P<0.05);Metrnl与s RANKL联合诊断RA合并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Metrnl单独诊断的AUC(Z=3.794,P<0.001)和s RANKL单独诊断的AUC(Z=3.787,P<0.001)。结论RA合并OP患者血清Metrnl、sRANKL水平升高,是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够为RA合并OP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纹蛋白样蛋白 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赖霞 曾邕萍 +2 位作者 杨有国 刘媛 熊健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诊断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QCT评定RA患者骨量流失的影响因素,探讨QCT在RA患者合并OP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QCT组(56例),双...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诊断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QCT评定RA患者骨量流失的影响因素,探讨QCT在RA患者合并OP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QCT组(56例),双能X线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QCT及DXA检测骨密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月)、既往疾病和用药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RA相关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骨密度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QCT诊断OP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多重线性回归分析QCT组患者骨量流失与RA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X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44.6%,QCT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1.9%。ROC曲线分析显示QCT对RA合并OP诊断的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618;(3)QCT组研究对象的骨量流失与RA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RA特异性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相关。结论QCT对RA合并OP的检出率高于DXA,有着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RA合并OP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田杰祥 王钢 +5 位作者 宋敏 王佳 魏勇 李平顺 董万涛 杜小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常常合并骨质疏松,这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和选择的药物很多,但是胃肠道不良反应突出,而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和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补肾通络法通...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常常合并骨质疏松,这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和选择的药物很多,但是胃肠道不良反应突出,而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和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补肾通络法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证实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补肾通络法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状况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红 杨静 +4 位作者 邹晋梅 邓代华 刘丹 肖纯玥 邓兰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的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RA合并O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者36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的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RA合并O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者3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情绪状况;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imple McGill pain scale,SF-MPQ)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 scale,GAF)评价患者社会功能;采用健康状态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伴或不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SAS和SDS评分、PRI和PPI评分、GAF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SAS、SDS、PRI和PPI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者(均P<0.05);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GAF量表和SF-36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无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均P<0.05)。结论RA合并OP伴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患者疼痛明显,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躯体疼痛和功能受限 情绪状态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用于^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翟红立 王照艳 +4 位作者 郁万江 韩合理 徐晓娜 伦晓名 邢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观察^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RA并发OP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观察^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RA并发O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另一组给予MTX联合^99Tc-MDP治疗。另选取30例原发性OP患者,给予^99Tc-MDP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骨转换标志物、双能X线(DXA)及QCT测得的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MTX联合^99Tc-MDP组与MTX单药组相比,治疗后患者DAS28评分、VAS疼痛评分、β-CTX显著降低(P<0.05),炎性细胞因子较治疗前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TX联合^99Tc-MDP组治疗前后QCT骨密度值有显著变化(P<0.05),且与β-CTX呈负相关(P<0.05)。(3)应用DXA、QCT计算的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MTX联合^99Tc-MDP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应用QCT检查能早期从影像学上观察到^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定量CT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与7关节超声评分相关性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颜小斌 吕国荣 +2 位作者 徐振宏 李拾林 颜丽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与7关节超声评分(7-joint ultrasound score,US7)相关性并建立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方法123例RA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和骨量正常组,进行病史记录、...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与7关节超声评分(7-joint ultrasound score,US7)相关性并建立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方法123例RA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和骨量正常组,进行病史记录、血清学检测、US7超声评分,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DAS28、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是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与骨量正常组的危险因子(P<0.001)。预测模型总符合率78.0%,骨质疏松模型符合率87.5%、低骨量模型53.3%、正常模型82.8%。结论年龄、病程、DAS28、CCP是RA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子,建立的骨质疏松模型可为预测RA患者骨质疏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类风湿关节炎 7关节超声评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凯 宋子豪 +1 位作者 周逸轩 宋会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16-1320,1389,共6页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OP患者120例,分为RA+OP组(60例)和OP组(60例),...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OP患者120例,分为RA+OP组(60例)和OP组(60例),且均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持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表征髋部力学结构强度的参数值CSA、CSMI、Z、CT和BR值(分别代表股骨颈抗轴向压缩力、骨骼刚度、抗屈曲负荷系数、皮质骨厚薄及屈曲比)、骨密度(BMD)、骨折发生率、炎性指标及临床体征。结果 经治疗6月、12月后,除RA+OP组全髋部位BMD外,OP组全髋、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BMD、CSA、CSMI、Z、CT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BR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月后,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CSA、CSMI、Z值均低于OP组(P<0.05),腰椎BMD、CT、BR值无差异;治疗6至12月期间,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增长率低于OP组(P<0.05);RA+OP组治疗前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OP组,所有RA患者疾病活动性控制良好。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和钙剂可明显提升RA患者骨密度及髋部骨强度,提高骨骼稳定性,这种提升随疗程延长比正常骨质疏松患者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杰祥 刘海涛 +6 位作者 王钢 郭鸿玲 王佳 王涛 王丽琴 杨芳 刘海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方,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方,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很好的调节骨代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补肾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双鹿健骨丸治疗骨质疏松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9
作者 何龙 李素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双鹿健骨丸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血液流变学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自拟双鹿健骨丸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血液流变学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碳酸钙D 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用自拟的双鹿健骨丸,两组均接受治疗6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28)、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小板计数(PLR)]、预后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类风湿因子(RF)]、疼痛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DAI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WBV、PV、EAI、PL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ESR、CRP及RF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鹿健骨丸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有利于减轻疾病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预后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双鹿健骨丸 骨质疏松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指数 血液流变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动态和趋势
10
作者 许云 张智海 +3 位作者 梅曼 胡文仲 张啟维 吕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3,共8页
目的全面分析1975-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研究的国际动态和趋势,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未来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 目的全面分析1975-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研究的国际动态和趋势,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未来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文献。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及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分析,从而评估研究动态和知识结构。结果分析了共1506篇文献,文章发表量自2000年以来显著增长,在2021年达到高峰。美国、日本和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关键词共现分析揭示“RANKL”“骨密度”“氧化应激”等为研究热点。聚类分析显示RA与OP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管理中的潜在价值。结论RA与OP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和不断演化的研究热点。中国研究者在该领域的贡献显著,未来应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促进疾病管理和治疗策略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文献计量学 热点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媛媛 纪劲晖 +11 位作者 陈曦 严晓旭 马凤莲 李艳菊 谢静 张明珠 杨慧 陈旭 杨亚珊 吴丽丽 张萍 郭东更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量减少(osteopenia)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48周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根据“骨质疏松”或“低骨量”...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量减少(osteopenia)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48周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根据“骨质疏松”或“低骨量”的诊断和是否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进行分组,治疗方法为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RA组136例RA患者分为4组:RA-OP-ZOL组40例RA合并OP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RA-OP组33例RA合并OP患者未治疗,RA-骨量减少-ZOL组30例RA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RA-骨量减少组33例RA合并骨量减少患者未治疗。对照组130例非RA患者亦分为4组:CG-OP-ZOL组32例OP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CG-OP组36例OP患者未治疗,CG-骨量减少-ZOL组32例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CG-骨量减少组30例骨量减少患者未治疗。48周后,观察RA患者、对照患者腰椎1-4(L1-L4)、股骨颈、全髋BMD较基线变化情况及变化率,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唑来膦酸治疗48周后,RA-OP-ZOL、RA-骨量减少-ZOL、CG-OP-ZOL和CG-骨量减少-ZOL组L1-L4、股骨颈、全髋骨BMD均较前显著增加(P<0.05),RA-OP-ZOL与CG-OP-ZOL两组间L1-L4、股骨颈、全髋BMD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骨量减少-ZOL与CG-骨量减少-ZOL两组间L1-L4、股骨颈、全髋BMD变化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8周后,未经ZOL治疗的RA-骨量减少组L1-L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较前显著减少(P<0.05)。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发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新发骨折发生率较未治疗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患者未发现肾功能损害、颌骨骨坏死和非典型性股骨骨折。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RA合并OP或骨量减少患者L1-L4、股骨颈、全髋BMD,且不良反应少;病情稳定的RA合并骨量减少或OP患者对唑来膦酸的治疗反应并不差于不合并RA的骨量减少或OP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森国 刘芳 张徐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发组43例(33.08%),非并发组87例(66.92%),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另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其相关资料,对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显示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是独立危险因素,Logit(P)=0.181×IL-17+0.174×CRP+2.890×NLR+3.406×PTX3+0.632×14-3-3η蛋白-50.61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975~1.000),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7.7%。结论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等指标在并发或不并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联合预测时具备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免疫细胞 血清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忠富 梁竹君 +5 位作者 黄传兵 程丽丽 陈君洁 尚双双 李明 刘思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RA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和碳酸钙D3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重骨颗粒冲... 目的探讨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RA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和碳酸钙D3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重骨颗粒冲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活动度评分(DAS28)、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血沉(ES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骨代谢[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骨密度值,RT-qPCR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CR70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χ^(2)=4.769,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VAS、SDAI、ESR、TNF-α、IL-1β、IL-6、β-CTX、Notch1、Jagged1、Hes1 mRNA均显著降低(P<0.01),OC、PINP、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DAS28、VAS、SDAI、ESR、TNF-α、IL-1β、IL-6、β-CTX、Notch1、Jagged1、Hes1 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OC、PINP、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结论重骨颗粒能改善RA骨质疏松患者疾病活动,改善骨代谢,降低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tch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重骨颗粒 骨代谢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畅旭东 方靖 +6 位作者 刘有云 王建辉 祁生平 李作瑞 杨富艳 王燕彬 韩琼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OP分为OP组(n=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OP分为OP组(n=143)和非OP组(n=16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风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钙摄入>600 mg/d、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类风湿因子、Sharp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3岁、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15.85 ng/mL、甲状旁腺激素>36.54 pg/mL、IL-6>22.15 pg/mL、类风湿因子>97.87 IU/mL、Sharp评分>79分、DAS28评分>6分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为0.949(0.924~0.974),且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06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年龄较大、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较低、甲状旁腺激素较高、IL-6较高、类风湿因子较高、Sharp评分较高、DAS28评分较高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RA患者并发OP的高风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佩 袁普卫 +5 位作者 康武林 高亚丽 白元帅 王振凯 刘扬 姚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对全球健康状况具有巨大影响。骨质疏松症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自身抗体产生有关。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对全球健康状况具有巨大影响。骨质疏松症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自身抗体产生有关。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治疗主要用经方(独活寄生汤、桂枝附子汤)、中药自拟方、中成药等;西医学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抗风湿治疗、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此外,还有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经查阅文献,总结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中医药疗法 西医学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免疫系统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其特点是滑膜炎症和不可逆的骨侵蚀,与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骨丢失是RA的典型后果,局部骨丢失能够导致发炎关节产生糜烂性改变,而全身性骨丢失...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其特点是滑膜炎症和不可逆的骨侵蚀,与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骨丢失是RA的典型后果,局部骨丢失能够导致发炎关节产生糜烂性改变,而全身性骨丢失会继发骨质减少或明显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骨免疫学被定义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领域,涉及了包括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免疫细胞等在内的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在骨免疫系统下目前RA继发OP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以期为预防RA及抗OP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肌症、维生素D缺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龚勋 徐胜前 +5 位作者 刘文 吴颖 齐姗 麻璨琛 肖会 徐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936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 目的探讨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936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患者和对照组采用DXA法测定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267例RA患者和156例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了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4例RA患者和68例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等情况。结果 1RA患者中(141/936,15.1%)OP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8,3.8%)(χ2=18.658,P<0.0001);少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49/267 vs 9.0%,14/156,χ2=91.176,P<0.0001);RA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41±9.71)ng/m L,(22.40±6.26)ng/m L,t=9.063,P<0.0001],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89/234)vs 36.8%(25/68),χ2=49.412,P<0.0001]。2RA患者OPF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OPF组[(12.28±5.67)ng/m L vs(17.16±10.90)ng/m L,t=2.600,P=0.01];各部位肌肉量均明显低于无OPF组(P<0.01~0.05)。3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A患者的25(OH)D与骨骼肌、右上肢、左上肢和躯干肌肉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RA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与髋部、腰椎各部位BMD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AQ积分和总髖部OP的发生为RA患者发生少肌症的危险因素;年龄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具有高于正常健康者脊柱OPF的发生率,其25(OH)D水平缺乏普遍存在,少肌症发生率增高;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少肌症与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少肌症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文娇 王亮 +5 位作者 马远征 白颖 陈琼 马伟凤 杨帆 谢媛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8.86)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比较两组血清OC、BAP、S-CTX水平。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血清OC(13.5654±8.8701)ng/ml,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3113±6.7816)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BAP(15.7274±5.3279)ug/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6.7539±7.0390)ug/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吸收指标S-CTX(0.7746±0.7149)ng/ml,比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0.3346±0.1668)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身高(162.60±6.87)cm、体重(60.54±9.87)kg、ALT(20.19±16.56)IU/L、AST(20.09±10.41)IU/L、CRE(64.55±19.51)umol/L、BUN(5.75±1.97)mmol/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身高(161.92±9.33)cm、体重(64.85±11.86)kg、ALT(23.91±15.87)IU/L、AST(21.32±8.72)IU/L、CRE(63.79±13.4260)umol/L、BUN(5.27±1.60)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Troch、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8600±0.1637)g/cm2、(0.6840±0.0.1355)g/cm2、(0.5831±0.1225)g/cm2、(0.5181±0.1304)g/cm2,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0.8744±0.1668)g/cm2、(0.7426±0.1686)g/cm2、(0.5995±0.1088)g/cm2、(0.5459±0.1088)g/cm2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龚勋 徐胜前 +4 位作者 吴颖 麻璨琛 齐姗 刘文 徐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RA)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9例RA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14-3-3η蛋白浓度,同时采用DEXA法测定RA患者骨密度(BMD)。结果:(1)血清14-3-3η蛋白在R...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RA)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9例RA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14-3-3η蛋白浓度,同时采用DEXA法测定RA患者骨密度(BMD)。结果:(1)血清14-3-3η蛋白在RA组中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2)ROC曲线显示:当血清14-3-3η蛋白截断点值为0.879 ng/m L时,其对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9.6%(AUC=0.917,P<0.000 1);(3)线性相关: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早期RA患者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P=0.019)。结论:血清14-3-3η蛋白在RA(尤其是早期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早期RA患者病情及OP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η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和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继荣 王国慧 赵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832,841,共5页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合并R...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合并RA的绝经后女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PTH组和ALN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在两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ALN组相比,PTH组治疗6个月腰椎骨密度的平均变化百分比显然更高;而股骨颈骨密度仅在PTH组显著增加。结论甲状旁腺激素(1-34)在短期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女性患者时,效果较阿仑膦酸钠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1-34) 阿仑膦酸钠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