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差异蛋白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任 彭守春 +1 位作者 张玉华 魏路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血清差异蛋白,初步建立血清差异蛋白指纹图谱分类树。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得15例RA-ILD患者(RA-ILD组)和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血清差异蛋白,初步建立血清差异蛋白指纹图谱分类树。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得15例RA-ILD患者(RA-ILD组)和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采用SPSS 13.0、Biomarker Patterns软件、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并初步建立诊断分类树。结果 RA-ILD组患者血清共检测出143个蛋白峰,其中4个蛋白峰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荷比分别为2 876.75、3 382.59、11 525.30和11 886.00。以质荷比11 525.30、2 876.75建立诊断分类树,灵敏度为93.33%(14/15),特异度为92.31%(12/13)。结论 SELDI-TOF-MS技术用于RA-ILD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可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聂艳聪 尹梅林 +1 位作者 王晓霞 仇丽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RA相关抗体的分类特征,并探讨RA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12例RA患者进行...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RA相关抗体的分类特征,并探讨RA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12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RA-ILD将其分为单纯RA组(n=523例)与RA-ILD组(n=18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根据RA相关抗体指标的不同,采用LCA法将712例患者分为3个潜在类别:抗体指标高危组(n=364例)、抗体指标中危组(n=205例)及抗体指标低危组(n=143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临床特征,并计算RA-ILD的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IL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纯RA组与RA-ILD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指标高、中、低危组在性别、年龄、醋酸泼尼松(PRED)及甲氨蝶呤(MTX)用药史、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体指标高危组的男性占比、RBC、IL-2、IL-4、IL-10、IL-17、TNF-α、INF-γ、血清球蛋白水平等均高于抗体指标中、低危组,MTX用药比例低于抗体指标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抗体指标中危组的MTX用药比例高于抗体指标高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抗体指标低危组的女性占比、年龄等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RA-ILD的患病率分别为30.5%、23.9%、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5,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920,95%CI 1.722~4.952)、年龄(OR=1.055,95%CI 1.035~1.074)、IL-17(OR=1.013,95%CI 1.003~1.023)、TNF-α(OR=1.050,95%CI 1.017~1.083)、INF-γ(OR=0.962,95%CI 0.932~0.993)、血清白蛋白(OR=0.919,95%CI 0.869~0.971)、抗体指标高危(OR=1.725,95%CI 1.084~2.745)是RA患者并发I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A患者抗体指标有明显的分类特征,抗体指标高危者RA-ILD患病率较高。男性、高龄、肝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异常及抗体指标高危的患者更易发生RA-ILD,应及时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潜在类别分析 间质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刘彦洁 李良霄 +2 位作者 陈庆娜 马利娜 肖冉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例)和RA-noILD组(未合并ILD,73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培养并检测肠道菌群水平;提取粪便样本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获得肠道菌群DGGE图谱,分析肠道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标,对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L-2、IL-6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结果:吸烟、年龄≥53.77岁、抗CCP抗体≥334.60 RU/ml、IL-6≥199.47 ng/ml、IL-2<3.10 ng/ml、丰富度<18.39、Shannon-Wiener指数<2.88、双歧杆菌<7.27 CFU/g、脆弱类杆菌<7.75 CFU/g、H_(max)<3.14、菌群均匀度<0.92是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RA-IL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IL-2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是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对RA-ILD具有显著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RA-IL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肠道细菌数量及结构变化可能是RA患者并发ILD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疾病 肠道菌群 IL-2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脏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小鼠关节炎及肺脏并发症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杨灿 李宁 +5 位作者 李雪菲 赵力 徐浩 施杞 王拥军 梁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15-3022,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将14只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脏痹方组(ZBF组),每组各7只。同时随机挑选7只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WT组)。ZBF组给予脏痹方灌胃(1.4 g/mL,1次/d,0.2 mL/次),WT组和Saline组小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8周。干预完成后小鼠踝关节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阿尔新蓝-橙黄染色检测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测量破骨细胞面积。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占比,Masson染色检测肺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面积占比。结果Saline组小鼠的踝关节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滑膜增生,关节组织被破坏。ZBF组踝关节的炎症减轻。Saline组小鼠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距骨矢状面被严重破坏,骨侵蚀严重,ZBF组小鼠踝关节骨与软骨侵蚀明显改善,距骨矢状面轮廓逐渐清晰,骨量明显增加。Saline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ZBF组、WT组,ZBF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中出现大片红色破骨细胞浸润,ZBF组小鼠破骨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ZBF组破骨细胞面积明显低于Saline组(P<0.05)。Saline组小鼠肺间质、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弥漫有轻度至中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中、小动脉壁增厚,肺泡间隔缩小,肺组织破坏明显;ZBF组小鼠肺间质和气管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减少,肺组织渐清晰,结构得到改善。Saline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中血管和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多,肺泡或支气管壁增厚,ZBF组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减少,肺脏结构改善明显。Saline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ZBF组、WT组,ZBF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大多围绕在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形成缺乏生发中心的卵泡样结构。ZBF组小鼠肺脏中的卵泡样结构减少。Saline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结论脏痹方不仅减轻了RA-ILD小鼠的踝关节损伤,而且对其肺脏炎症和纤维化也有改善作用,减少了肺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脏痹方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小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影像组学分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效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洪亚 祝洁 +3 位作者 刘晨 钟兵 敬洋 邹庆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8-885,共8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影像组学用于分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效能。方法筛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影像组学用于分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效能。方法筛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RA-ILD患者病例261例,其中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14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118例,所有患者行HRCT,在HRCT图像上应用U-net深度学习肺分割模型进行自动肺分割,从每个肺分割中提取1688个影像组学特征。逐级使用方差阈值法、单变量特征选择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降维,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RA-ILD分类诊断影像组学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模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估。结果从RA-ILD患者HRCT图像中通过特征筛选法最终选定18个最佳特征。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UIP和NSIP的放射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5种影像组学模型中,支持向量机(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的训练集AUC为0.943(95%CI 0.916~0.96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7、0.912),测试集AUC为0.909(95%CI 0.849~0.96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25、0.89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RA-ILD分类诊断模型性能良好,且基于SVM算法构建的模型在分类诊断RA-ILD中显示最佳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武艳梅 彭守春 +1 位作者 沈健 吴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um,SELDI-TOF-MS)检测19例RA-ILD患者,15例单纯RA、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3例相对健康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样本,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Biomarker Pattern软件以及SPSS13.0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初步构建分类树模型并随机选取部分病例进行验证。结果: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142个蛋白峰,经方差分析,发现了4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荷比分别为3382.59、3453.39、11886.0、5825.48,Biomarker Pattern软件对所检测的所有数据分析后,发现以质荷比11689.4、2266.49、1020.22、4392.28、5074.38、2764.69为最适合建立分类树模型,灵敏度为92.31%(12/13),特异度为91.18%(31/34)。随机选取RA-ILD、RA、相对健康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样本各10例进行模型验证,灵敏度为90%(9/10),特异度为90%(18/20)。结论: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RA-ILD患者血清中差异性表达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其诊断敏感度高,特异度好,对其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健康成人 血清 SELDI-TOF-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涛 吕昊哲 +3 位作者 马玉霞 商庆辉 张金涛 鲁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0,63,共3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0例,按是否存在ILD,分为单纯RA组30例和RA继发ILD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测...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0例,按是否存在ILD,分为单纯RA组30例和RA继发ILD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MCP-1水平,比较各组MCP-1水平的差异,同时比较各组中实验室指标IgG、IgA、IgM、α2-球蛋白、γ-球蛋白、RF、ESR、CRP及关节肿痛数的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血清MCP-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MCP-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A继发ILD组显著高于单纯RA组。RA患者血清MCP-1与IgG、IgM、γ-球蛋白均呈正相关。结论:MCP-1是RA发病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在RA继发ILD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间质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玉霞 林涛 +1 位作者 吕昊哲 鲁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探讨VEGF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RA患者,20例健康...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探讨VEGF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RA患者,20例健康者PBMC中VEGFmRNA的表达。其中RA组按是否存在ILD分为单纯RA组35例和RA继发ILD组29例。结果RA患者PBMC中VEGF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继发ILD组显著高于单纯RA组(P<0.01)。结论VEGF是RA发病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在RA继发ILD过程中对促进肺纤维化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疾病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超 雷洁 +1 位作者 邱晓晖 章辉庆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表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78例,评估肺内间质性病变(ILD)的CT征象,搜集患者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表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78例,评估肺内间质性病变(ILD)的CT征象,搜集患者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等实验室结果,分析CT征象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ILD阳性组RF、ESR值[(129.76±62.54)U/mL、(60.22±35.42)mm/h]明显高于阴性组[(103.22±58.46)U/mL、(39.83±28.41)mm/h],蜂窝、小叶间隔增厚阳性组RF值[(148.89±54.45)U/mL、(153.66±58.12)U/mL]明显高于阴性组[(119.41±62.82)U/mL、(118.23±61.90)U/mL],小叶间隔增厚、淋巴结肿大阳性组ESR值[(73.83±30.19)mm/h、(69.67±37.00)mm/h]明显高于阴性组[(51.73±34.65)mm/h、(48.85±32.12)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网格影、蜂窝阳性组ACCPA值(≥200 U/mL、≥200 U/mL)明显高于阴性组(121.2 U/mL、156.6 U/mL),而胸膜下线阳性组ACCPA值(46.6 U/mL)明显低于阴性组(186.8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P患者中,吸烟人数比例(10/82)、ACCPA值(180.0 U/mL)明显高于非IP组(4/96、129.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P累及范围评分与RF、ESR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高ACCPA值是IP的危险因素,RF、ESR升高是肺内受累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小叶间隔增厚、淋巴结肿大提示RA可能处于活动期,胸膜下线出现提示RA可能处于相对静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CT影像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曲丹 徐小嫚 +1 位作者 马跃 赵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018-4021,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影像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对RA-IL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2例RA-ILD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表现:14例(43.8%)网格影,12例(37.5%)渗...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影像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对RA-IL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2例RA-ILD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表现:14例(43.8%)网格影,12例(37.5%)渗出斑片浸润/实变影,6例(18.8%)磨玻璃影,6例(18.8%)蜂窝状影,4例(12.5%)胸腔积液,2例(6.2%)肺气肿,1例(3.1%)空洞性结节;病变部位:左肺上叶4例(12.5%),左肺下叶32例(100.0%),右肺上叶4例(12.5%),右肺中叶14例(43.8%),右肺下叶32例(100.0%);病变范围:12例(37.5%)累及2个肺叶,14例(43.8%)累及3个肺叶,4例(12.5%)累及5个肺叶;治疗中的CT表现:患者最初均经系统抗炎治疗,但肺内病变均无明显吸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患者影像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其中以网格影及蜂窝状影表现为主的影像仅2例(10.0%)略有吸收,而以渗出斑片浸润/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为主的患者有16例(88.9%)吸收明显。结论 RA-ILD的CT影像特点最常见的表现为网格影,其次为渗出斑片浸润/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少数患者可合并肺气肿及空洞性结节。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系统抗炎治疗无效时,结合影像特点应考虑为RA-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类风湿关节炎并间质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慧萍 吴趋荟 +4 位作者 袁多 柳玉佳 林辉 李鑫 范伏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5-1152,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模拟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间质性肺疾病(RA-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病理特征的RA-ILD大鼠模型。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RA组和RA-ILD组,每组各8只。... 目的:构建一种模拟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间质性肺疾病(RA-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病理特征的RA-ILD大鼠模型。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RA组和RA-ILD组,每组各8只。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造模,RA-ILD组同时采用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行肺纤维化造模。观测大鼠体质量并进行关节炎评分;ELISA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 peptide antibody,Anti-CC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HE及Masson染色观察滑膜和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依据染色结果评判大鼠RA-ILD发病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MMP-7和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造模第0、7、14、21和28天,RA组和RA-ILD组大鼠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第35天时RA组和RA-ILD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7、14、21、28和35天时RA组和RA-ILD组关节炎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3)ELISA结果显示,构建RAILD4周(37 d)后,RA组和RA-ILD组血清RF、Anti-CCP-Ab、TNF-α、MMP-7、TGF-β1及CR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A-ILD组血清Anti-CCP-Ab和TNF-α含量较RA组显著升高(P<0.05)。(4)构建RA-ILD模型4周后,HE染色发现RA组和RA-ILD组滑膜均出现明显的增生及炎症浸润现象;肺部皆可见明显肺泡结构紊乱,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渗出。构建RA-ILD模型4周后,Masson染色观察到明显的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及纤维灶形。(5)构建RA-ILD模型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RA组和RA-ILD组大鼠RA-ILD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与RA组相比,RA-ILD组RA-ILD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6)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构建RA-ILD模型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RA组和RA-ILD组肺组织MMP-7和IL-22表达显著上调。结论:SD大鼠经CIA联合BLM诱导建立的RA-ILD模型可作为研究RA-ILD发病机制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疾病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博来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波 杨春萍 鲁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探讨RA发病机制及RA继发性ILD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7-05/2007-09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53例,其中RA伴ILD患者19例,单纯RA患者34例;...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探讨RA发病机制及RA继发性ILD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7-05/2007-09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53例,其中RA伴ILD患者19例,单纯RA患者34例;正常人健康对照20例,RA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提出的RA分类标准,ILD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外科肺活检诊断标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组血清中CTGF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RA伴ILD的患者血清中CTGF水平明显升高,与单纯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中CT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可能参与了RA发病,同时与RA继发IL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白介素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燕 冯欣 +2 位作者 高薇 张丹丹 董争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与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相关性,为RA-IL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初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4例,进一步分...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与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相关性,为RA-IL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初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4例,进一步分为RA-ILD组(21例)和RA组(93例),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以上各组参加者的血清IL-33及其受体ST2水平。结果 (1)RA-ILD在RA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4%(21/114)。(2)与RA组相比,RA-ILD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晨僵时间长,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多,关节功能分级和手X线分期较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RS)、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也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例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四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对照组相比,两病例组血清IL-33及ST2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ILD组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L-33水平与RF、ACPA滴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7、0.550,P<0.01);与DLCO水平呈负相关(r=-0.801,P<0.01)。结论 RA-ILD易发生于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RA患者中,且与疾病活动度及ACPA有关;血清IL-33及ST2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ILD的发病有关;IL-33水平增高可能为RA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白细胞介素33 人基质裂解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者转归差
14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66-3366,共1页
英国一项研究报道,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为RA早期、重要特征,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预后较差。肺疾病筛查能否在疾病早期即识别此类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该研究2010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学》(Rhe... 英国一项研究报道,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为RA早期、重要特征,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预后较差。肺疾病筛查能否在疾病早期即识别此类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该研究2010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学》(Rheumatology)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 疾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纤维化小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蓓蓓 陆雨琳 +4 位作者 陈萌檬 鲍兰馨 刘楠楠 叶静 陈晓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目的研究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关的间质性后肺纤维化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小鼠尾根部皮下给药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Ⅱcollagen,Col-Ⅱ)... 目的研究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关的间质性后肺纤维化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小鼠尾根部皮下给药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Ⅱcollagen,Col-Ⅱ),构建RA小鼠模型。空白组给等量蒸馏水,对照组给等量冰醋酸(溶媒)。监测小鼠足趾肿胀程度(关节肿胀度与关节炎指数)评价小鼠建模情况;通过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肺间质细胞的胞质中TGF-β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Smad2、Smad3及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溶媒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关节肿胀、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给药21 d后,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间质有炎性改变,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肺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肺间质细胞的胞质中TGF-β表达升高,呈棕黄色;同时,与空白组、溶媒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匀浆显示羟脯氨酸表达明显升高;且进一步Western blot研究发现,与空白组、溶媒组相比,p-Smad2与p-Smad3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RA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p-Smad2与p-Smad3表达上调,在肺纤维化和RA相关的间质性后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 纤维化 TGF-Β/SMAD信号通路 p-Smad2 p-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秋伟 姜泉 +2 位作者 夏聪敏 韩曼 王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795-2799,2805,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根据证候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前4依次是湿热痹阻、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湿热痹阻兼瘀血阻络、湿热痹阻兼肝肾不足。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痛、口干、晨僵、胸闷、心悸、气促、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肉痛、眼干症状、咳嗽、咳痰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患者的杵状指、肺部爆裂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唇发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的口唇发绀症状突出。各个证型患者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a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间在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的障碍程度及障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证型的HR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其炎症活动度高,应及早行肺功能及HR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病变 湿热痹阻证 活动期 证候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浩彤 王友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349例,根据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分为RA组和RA合并ILD组(RA-IL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349例,根据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分为RA组和RA合并ILD组(RA-IL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349例RA患者中,合并ILD 69例(19.8%)。RA-ILD患者的主要呼吸道症状为活动后干咳及呼吸困难,主要HRCT异常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网状结节状阴影。RA-ILD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吸烟率、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68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RA-ILD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低于RA组,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弥散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AS28、GPI是RA合并ILD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LCO与年龄、DAS28、GPI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D是RA患者的常见合并症,高龄、高疾病活动度、高滴度GPI是其危险因素。早期行HRCT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肺功能DLCO测定也对早期诊断ILD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异性标记物与肺间质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邓琳 唐友国 +1 位作者 朱红斌 朱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64-3366,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标记物——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选取123例RA患者,根据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判定有无ILD,将患者分为ILD组(60例)和非... 目的探讨生物标记物——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选取123例RA患者,根据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判定有无ILD,将患者分为ILD组(60例)和非ILD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RF、抗CCP抗体、GPI水平间的差异。结果类风湿关节炎ILD组患者血清RF及GPI水平〔(385±645)U/ml与(1.42±1.32)μg/ml〕显著高于非ILD组〔(273±496)U/ml与(1.06±1.23)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3.05±2.45)与(3.03±2.3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RF水平与GPI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RF与GPI水平异常增高提示发生ILD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性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糖-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的HRCT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加林 许建荣 +2 位作者 陈克敏 丁小龙 华小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吸道症状组19例中16例84%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蜂窝;③两组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叶间隔增厚,x2=027,P=06061;胸膜下曲线,x2=010,P=07486;肺内和/或胸膜下结节影,x2=105,P=03055;蜂窝,x2=1250,P=00004;支气管扩张,x2=1045,P=00012。结论:HRCT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尤其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宗英 王俊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4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将RA患者分为并发IPF组(RA-IPF...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4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将RA患者分为并发IPF组(RA-IPF组)和不并发IPF组(单纯R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吸烟史、既往用药史等。结果 345例RA患者中,60例(17.39%)并发IPF。RA-IPF组患者中男性及吸烟者所占比例,年龄及发病年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骨破坏发生率均高于单纯R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男性吸烟史、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抗核抗体(ANA)阳性率、疾病活动指数(DAS28)、既往用药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因素的OR值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吸烟史、发生骨破坏、高龄(≥60岁)、发病年龄较大(≥50岁)、病程长(≥5年)、高CRP(≥24 mg/L)、高滴度的RF(≥60 U/ml)和抗-CCP抗体(≥75 RU/ml)均为RA并发I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PF是R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男性、高龄、吸烟、高CRP、表达高滴度RF或抗-CCP抗体的RA患者易并发IPF。故应早期行HRCT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 间质 高分辨率CT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