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介导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 被引量:52
1
作者 沈延 肖安 +3 位作者 黄鹏 王唯晔 朱作言 张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9,共15页
人工构建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靶序列,造成双链断裂,从而引起基因组结构的定点改变。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对任意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开启了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新天地。类转录激活因子效... 人工构建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靶序列,造成双链断裂,从而引起基因组结构的定点改变。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对任意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开启了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新天地。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自2010年底开始成功应用于基因打靶,很快成为一种比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更容易设计、特异性更高和毒性更低的人工核酸内切酶。文章综述了TALEN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TALEN的结构、作用机制与构建方法和利用TALEN进行基因组定点修饰的策略,以及目前利用这一技术已成功实现突变的物种及内源基因,特别是在斑马鱼中的应用,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E)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 人工核酸内切酶(EEN) 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定点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介导的E-cad和Bmi-1基因联合干预鼻咽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婷婷 严爱芬 +6 位作者 刘连 蒋泓 冯翠兰 刘冠男 刘芳 唐冬生 周天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目的:检测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lymphoma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regi... 目的:检测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lymphoma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region-1,Bmi-1)基因联合干预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p UC-DS1-E-cad-2ANeo-DS2(以下简称E-cad打靶载体)和p UC-DS1-Bmi-1 sh RNA-Zeo-DS2(以下简称Bmi-1打靶载体),将E-cad打靶载体、Bmi-1打靶载体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前期构建的TALEN载体以不同组合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采用PCR检测靶基因的整合,Western印迹检测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靶基因E-cad和Bmi-1 sh RNA表达元件成功整合到鼻咽癌CNE-2细胞的基因组中;转染后鼻咽癌CNE-2细胞中E-cad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Bmi-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干预E-cad及Bmi-1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周期和凋亡,但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E-cad和Bmi-1联合干预比单独干预更能显著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均P<0.01)。结论:TALEN介导的E-cad和Bmi-1联合干预能有效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可为人类癌症的基因治疗建立前期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E-钙黏蛋白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 基因打靶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伦英 景晓辉 沈雁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4期386-392,共7页
综述了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Es)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生物技术应用前景,重点介绍TALEs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广谱抗性基因的人工构建及利用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进行... 综述了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Es)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生物技术应用前景,重点介绍TALEs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广谱抗性基因的人工构建及利用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进行基因组定点修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结构特征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4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ⅡTA核糖核酸酶P抑制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5
作者 何飞 吴书林 +1 位作者 孙明 郭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5-409,共5页
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以pTK11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抗CⅡTA第452及629位点的引导序列的M1-RNA(M1-452-GS及M1-629-GS)... 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以pTK11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抗CⅡTA第452及629位点的引导序列的M1-RNA(M1-452-GS及M1-629-GS),再分别插入pUC19载体(pUC19-M1-452-GS和pUC19-M1-629-GS).从Raji细胞中克隆CⅡTA基因DNA片段(114~800)后插入pGEM-7zf(+)质粒.将重组M1-RNA与靶基因的mRNA进行细胞外共孵育,显示仅pUC19-M1-629-GS可特异性地切割靶基因mRNA.再将M1-629-GS克隆入psNAV载体(pA629)并稳定转染Daudi细胞株,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LA-DR、DP、DQ抗原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1-629-GS阳性Daudi细胞的CⅡTAmRNA含量减少90.19%(P<0·05),其HLA-DR、DP、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91.97%、90.19%、92.36%(P<0·05).研究表明,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可通过抑制CⅡTA的转录而降低Daudi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 核糖核酸酶P(M1-RNA)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Jurkat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何飞 吴书林 +1 位作者 孙明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07-61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 核糖核酸酶P(M1-RNA)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支大龙 牛昱宇 季维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2-1137,共6页
传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基于胚胎干细胞和同源重组实现生物基因组定向改造,但是该技术打靶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的研究.因此,研究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十分重要.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通过特异性识别靶位点造成DN... 传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基于胚胎干细胞和同源重组实现生物基因组定向改造,但是该技术打靶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的研究.因此,研究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十分重要.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通过特异性识别靶位点造成DNA双链断裂,引起细胞内源性的修复机制实现靶基因的修饰.与传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相比,人工核酸酶技术打靶效率高,这对于基因功能的研究、构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以及探索新型疾病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工核酸酶技术有3种类型: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TALEN)及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本文将对以上3种人工核酸酶技术的原理以及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锌指核酸酶 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基因在5种人类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左文丽 宋永平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8-1161,共4页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分子与CⅡTA的表达一致;组成型表达CⅡTA的细胞株亦表达MHC-Ⅱ类分子,经IFN-γ诱导后表达CⅡTA的细胞株表达MHC-Ⅱ类分子亦恢复;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细胞株,对IFN-γ促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作用亦无反应。结论:某些肿瘤细胞株不能表达MHC-Ⅱ分子与CⅡTA表达缺陷有关,这表明CⅡTA参与调控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它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ⅡTA基因 MHC-Ⅱ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Ⅱ分子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的激活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菁 杜娟 +1 位作者 王玉湘 刘从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的预后和靶向治疗密切... 目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的预后和靶向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力求通过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评估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卵巢HGSC中的预后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3例卵巢HGSC的病理切片进行磷酸化STAT3(pSTAT3)和磷酸化STAT5(pSTAT5)染色,并对二者的染色强度及染色范围进行定量评估。以此为标准,将HGSC病例分为pSTAT3低/高表达组以及pSTAT5低/高表达组,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究pSTAT3和pSTAT5的表达与HGSC预后的关系。结果:部分卵巢HGSC存在pSTAT3和pSTAT5蛋白的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与HGSC的预后相关。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预后较好组(生存期≥3年)和预后较差组(生存期<3年)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pSTAT3高表达、或pSTAT5高表达、或pSTAT3和pSTAT5皆高表达的HGSC病例预后更差,表现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对应的低表达组(P<0.001)。结论:通过pSTAT3、pSTAT5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实现对卵巢HGSC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协助判断预后同时筛选高危人群,为STAT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适用人群提供有益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Janus激酶 卵巢肿瘤 高级别浆液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支应鹏 高琛 秦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32只高血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白藜芦醇组、肝X受体(LXR)组、白藜芦醇+LXR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32只高血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白藜芦醇组、肝X受体(LXR)组、白藜芦醇+LXR组,每组8只;正常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模型成功后和给药第二天,检测大鼠血压和心脏超声;给药结束第二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NP)、B型钠尿肽(BN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SOCS3、JAK1、STAT1蛋白水平。结果建模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藜芦醇组、LXR组、白藜芦醇+LXR组收缩压显著升高,舒张期/收缩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收缩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厚(P<0.05)。给药结束后,心脏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出现病理损伤,心肌出现病理性肥厚现象;白藜芦醇组、LXR组、白藜芦醇+LXR组可观察到心脏结构、病理性肥大减缓,且白藜芦醇+LXR组观察到细胞排列较整齐。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LXR组、白藜芦醇+LXR组心脏组织中ANP mRNA、BNP mRNA、STA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2.15±0.11、2.36±0.12、1.84±0.09 vs 2.96±0.25,1.39±0.06、1.36±0.05、1.19±0.08 vs 1.69±0.12,P<0.05),白藜芦醇+LXR组JA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49±0.05 vs 0.84±0.06,P<0.05)。与白藜芦醇组和LXR组比较,白藜芦醇+LXR组心脏组织中ANP mRNA、BNP mRNA、JAK1、STA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舒张期/收缩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收缩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变薄(P<0.05),SOCS3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上调SOCS3的表达,SOCS3负调控JAK-STAT通路从而缓解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藜芦属 心肌病 肥厚性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依赖性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锋 王婷婷 +4 位作者 麻京豫 陈玉善 赵凤婷 韩庆亮 张格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8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与中、大动脉管壁中毒性脂质聚集相关,主要病理特征是脂质代谢紊乱和炎性反应,导致泡沫细胞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死亡途径的调控[1]。近年来,众多研究聚焦于细胞调控性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与中、大动脉管壁中毒性脂质聚集相关,主要病理特征是脂质代谢紊乱和炎性反应,导致泡沫细胞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死亡途径的调控[1]。近年来,众多研究聚焦于细胞调控性死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价值,不同调控性的细胞死亡能够导致不同或相似的细胞结局,其过程存在重叠和串扰,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细胞死亡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铁死亡 基因 p53 NF-E2相关因子1 转录激活因子3 HSP70热休克蛋白质 苄氯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云辉 王晓堂 +1 位作者 高继萍 宋国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肿瘤学与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是针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靶向修饰的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极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领...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肿瘤学与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是针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靶向修饰的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极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HEs、ZFNs、TALENs与CRISPR/Cas9系统。目前,研究者已利用该技术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人源化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能够精准模拟癌细胞、药物以及免疫系统在人体内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广泛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生物学及人类复杂疾病的潜在机制。本文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深入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基因编辑技术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构建与斑马鱼基因组定点突变的实验方法与流程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沈延 黄鹏 张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3-544,共12页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人工核酸内切酶,它由特异性的TALE DNA结合结构域和非特异性的FokⅠ核酸内切酶切割结构域组成。TALEN能够根据用户需要...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人工核酸内切酶,它由特异性的TALE DNA结合结构域和非特异性的FokⅠ核酸内切酶切割结构域组成。TALEN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切割特定的核苷酸靶序列,造成DNA双链断裂,从而诱导该靶序列产生indel突变,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物种或体外培养细胞的基因组定点突变。文章介绍TALEN靶点的选择与确认,采用"单元组装法"构建人工TALEN的原理与步骤,以及通过显微注射TALEN mRNA诱导并筛选斑马鱼突变体的实验流程与经验。这些方法理论上也适用于对其他物种进行基因打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 斑马鱼 基因组定点突变 基因打靶 反向遗传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ALEN技术对兔CCR5基因进行靶向修饰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成程 张全军 +4 位作者 李小平 樊娜娜 杨翌 全龙泉 赖良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8,共9页
缺少合适的能够被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苗和药物研发的瓶颈.HIV-1能在野生型兔子中形成持续感染,在... 缺少合适的能够被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苗和药物研发的瓶颈.HIV-1能在野生型兔子中形成持续感染,在共表达人CD4和CCR5的兔细胞系中,HIV-1能高效复制,并形成合胞体.若在家兔中高表达人CD4和CCR5,就可能获得研究AIDS的理想动物模型.文章采用高效基因打靶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探讨在家兔CCR5基因位点定点敲入人CD4和CCR5,获得能够感染HIV-1家兔模型的可能性.针对家兔CCR5基因,设计了两对TALENs和一个同源打靶载体,TALEN mRNAs和DNA同源片段显微注射到家兔受精卵中,体外培养3~5 d后,收集24枚胚胎,对胚胎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PCR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家兔CCR5位点,24枚胚胎均发生了基因敲除,5枚胚胎还发生了人CD4和CCR5基因敲入.该结果为建立艾滋病研究新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 家兔 CCR5基因 基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想 崔文涛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41-2247,共7页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生物体内源基因进行精准定点修饰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是目前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生物体内源基因进行精准定点修饰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是目前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特异性识别靶向序列,定点修饰靶向基因,进而深入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效率高和脱靶率低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疾病模型的构建、药物研发以及农业生产等领域。作者主要介绍了ZFN、TALEN、CRISPR/Cas 3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品种研发和改良、研究功能基因以及构建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简要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区别,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s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FGF 5基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皮文辉 周平 +5 位作者 王立民 唐红 郭延华 张译元 刘守仁 王新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已经成为基因组编辑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有效工具,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实现特定位点的删除、插入和突变。针对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已经成为基因组编辑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有效工具,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实现特定位点的删除、插入和突变。针对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位点,设计构建TALENs(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通过比较分析正常培养和基因组编辑处理的绵羊成纤维细胞,电转TALENs组合,Surveyor突变检测,筛选获得1对有效的TALENs。有限稀释细胞传代培养,PCR扩增FGF5基因片段,经PAGE检测筛选发生突变的细胞,测序确认FGF5基因ATG位点产生缺失突变细胞。获得具有编辑活性的TALENs,为该基因的定点编辑奠定基础。Surveyor检测和测序结果表明,在绵羊FGF5基因ATG起始密码子上游104碱基位点,存在1个G/C单核苷酸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基因组编辑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爱芬 刘婉霞 +1 位作者 刘芳 唐冬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145-150,共6页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工具。该技术可高效地介导DNA编辑修饰,如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碱基替换、点突变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ALEN系统研究的不...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工具。该技术可高效地介导DNA编辑修饰,如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碱基替换、点突变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ALEN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造,TALEN已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细胞、鼠、斑马鱼等物种中,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编辑技术。对TALEN的来源、构建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基因组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志文 高洁儿 +3 位作者 陈伟庭 周峰 姚涓 姜大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6-20,共5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准确、高效、简单的操作而发展迅速,近年来以CRISPR/Cas系统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植物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续相应研究提供参考,总结锌指核酸酶(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 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准确、高效、简单的操作而发展迅速,近年来以CRISPR/Cas系统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植物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续相应研究提供参考,总结锌指核酸酶(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与关联蛋白(CRISPR/Cas)系统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CRISPR/Cas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对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植物 CRISPR/Cas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REST基因TALEN质粒的快速构建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殿宝 赵峰 +4 位作者 张涛 林学文 王瑞 施萍 庞希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3-886,890,共5页
目的针对人REST基因设计并构建特异性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质粒,快速获得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TALEN。方法根据REST的序列信息设计TALEN靶位,使用单元组装的方法快速构建TALEN质粒,在293T细胞中进行活性检测并计算突变效率... 目的针对人REST基因设计并构建特异性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质粒,快速获得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TALEN。方法根据REST的序列信息设计TALEN靶位,使用单元组装的方法快速构建TALEN质粒,在293T细胞中进行活性检测并计算突变效率。结果针对REST设计并成功构建5个TALEN质粒,组成6对TALEN并实现基因打靶,其中L1和R3组合的突变效率达到60.9%。结论成功获得了靶向人REST基因的高效TALEN,为进一步研究REST的基因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质粒构建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蓓 尉玮 王丽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4期262-269,共8页
基因编辑是一项旨在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新技术,目前主要有人工核酸酶介导的锌指核酸酶(ZFN)技术、转录激活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和RNA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CRISPR-Cas RGNs)技术。它们都能特异性地识别靶位点,对其单链或... 基因编辑是一项旨在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新技术,目前主要有人工核酸酶介导的锌指核酸酶(ZFN)技术、转录激活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和RNA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CRISPR-Cas RGNs)技术。它们都能特异性地识别靶位点,对其单链或双链进行精准切割后,由细胞内源性的修复机制来完成对靶标基因的敲除和替换。本文比较了这3种基因编辑技术,并对其应用进展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 RNA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