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华鱼腥藻类菌胞素氨基酸的分子鉴定和化学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洋 高合意 +1 位作者 李效宇 李仁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9-553,共5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一类具有吸收紫外线能力的物质,蓝藻MAAs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的揭示为MAAs基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了一株分离自太湖的水华鱼腥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 CHAB1629)编码脱...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一类具有吸收紫外线能力的物质,蓝藻MAAs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的揭示为MAAs基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了一株分离自太湖的水华鱼腥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 CHAB1629)编码脱氢醌合成酶(DHQS)基因的部分片段,系统树分析发现其与报道的Anabaena sp.90核酸序列相似度达99%,而与Anabaena variabilis ATCC 29413仅为53.6%;同时运用HPLC检测发现,该株水华鱼腥藻MAAs的类型为shinorine。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浮游类鱼腥藻MAAs的分子鉴定及野外适应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水华鱼腥藻 类菌胞素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分布、制备技术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杰 张金荣 严小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水生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在化学结构上,MAAs是以环己烯酮为基本骨架,与多种类型氨基酸通过缩合作用而形成水溶性活性物质。据报道,类菌胞素氨基酸具...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水生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在化学结构上,MAAs是以环己烯酮为基本骨架,与多种类型氨基酸通过缩合作用而形成水溶性活性物质。据报道,类菌胞素氨基酸具有罕见的紫外光防护作用,近年来已倍受重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结构、分布、制备技术、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菌胞素氨基酸 紫外线防护 分布 制备技术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性质及其在化妆品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范高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6-1372,共7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水生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它们是由氨基环己烯酮或氨基环己亚胺环组成。据研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具有罕见的紫外光防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类菌胞素氨基酸...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水生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它们是由氨基环己烯酮或氨基环己亚胺环组成。据研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具有罕见的紫外光防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菌胞素氨基酸 紫外线防护 来源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绿藻中类菌胞素氨基酸对UV-B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顾智强 张振华 +4 位作者 徐琰雯 顾梦娇 徐强 朱自强 钟伯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6,共10页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紫外辐射日益增强,高强度的UV-B辐射会造成细胞中DNA的损伤,影响蛋白质、脂类和色素的代谢过程。生长在南极的绿藻具有一系列防御机制以应对增强的UV-B辐射,其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紫外辐射日益增强,高强度的UV-B辐射会造成细胞中DNA的损伤,影响蛋白质、脂类和色素的代谢过程。生长在南极的绿藻具有一系列防御机制以应对增强的UV-B辐射,其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一类重要的紫外防御物质。为探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对UV-B辐射的响应,本文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针丝藻(Raphi-donema nivale Lagerheim,NIES-2290)和胶球藻(Coccomyxa subellipsoidea E.Acton,NIES-2166)三种生活在南极的绿藻为材料,采用UV-B辐射胁迫(强度0.35 W/m^2,短时处理3 h),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Mycosporine-glycine为三种南极绿藻中共有的MAAs,在UV-B辐射胁迫下三种南极绿藻中Mycosporine-glycine含量变化不尽相同,表明不同的南极绿藻中MAAs对UV-B辐射的响应各有其特性。首次在绿藻(南极冰藻和胶球藻)中检测到Gadusol。Gadusol作为MAAs的合成前体,它的合成积累使得生活在海冰环境的南极冰藻和胶球藻具有良好的抗UV-B辐射能力。其中南极冰藻抗紫外能力最强,这可能得益于不同MAAs间的动态转化,含量升高的Palythine及Usujirene/Palythene可能对南极冰藻的紫外屏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 UV-B辐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南极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大型红藻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提取工艺优化与分离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秀 钱亮亮 +4 位作者 程同杰 沈彦 邓小群 朱文轩 孙颖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08-216,共9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广泛存在于大型红藻中,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红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提取物得率的影响...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广泛存在于大型红藻中,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红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提取物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MAAs工艺,并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优化提取工艺分别为:45℃、3 h、4次、1:25 g/mL;45℃、1 h、4次、1:20 g/mL;45℃、2 h、3次、1:15 g/mL;40℃、1 h、3次、1:20 g/mL。应用上述提取工艺,制备得到4种大型红藻MAAs提取物,提取物得率依次为249.3、197.9、146.4和449.5 mg/g,其在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板呈现MAAs紫外吸收特性和颜色反应。同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红毛苔和江蓠MAAs提取物进行分离,共得到3个组分H1、J1和J2。通过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并与已有文献比较,确定了其MAAs组成。H1包括shinorine、palythine和porphyra-334(3种MAA含量为组分H1含量的95.4%)、palythenic acid(4.6%);J1包括shinorine、palythine和porphyra-334(3种MAA为组分J1含量的96.3%)、palythenic acid(3.7%);J2为palythine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菌胞素氨基酸 大型红藻 提取工艺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萝中抗紫外辐射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婉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李来好 王锦旭 杨少玲 荣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具有抗紫外辐射功能的小分子水溶性活性化合物。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中MAAs成分,采用甲醇溶剂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的最佳范...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具有抗紫外辐射功能的小分子水溶性活性化合物。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中MAAs成分,采用甲醇溶剂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的最佳范围,并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海萝中MAAs的工艺参数。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41℃,超声时间为81 min,液料比为67 m L·g-1,甲醇体积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预测MAAs的提取率为1.311 5 mg·g-1,实际提取率为1.306 4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萝 类菌胞素氨基酸 超声提取 提取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erarcys sp.海水藻株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研究
7
作者 吕金亭 裴海伟 +4 位作者 卫华宁 吴华莲 李涛 吴后波 向文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8,共11页
为探究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微藻的潜在应用价值,以Asterarcys sp.SCSIO-44020海水藻株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UV-B辐射处理组(0、10、30、50和70 min),各组对应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150、460、770和1050 mJ·cm^(−... 为探究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微藻的潜在应用价值,以Asterarcys sp.SCSIO-44020海水藻株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UV-B辐射处理组(0、10、30、50和70 min),各组对应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150、460、770和1050 mJ·cm^(−2),从接种第一天开始,每隔48 h辐射处理1次,直至培养末期,开展UV-B辐射对该藻株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藻株经20 d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10~50 min处理组的UV-B辐射对藻株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70 min处理组对其生长则有显著抑制(P<0.05)。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脂含量反之,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UV-B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0 min处理组MAAs含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75倍;而50 min处理组的总糖和MAAs产量达到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40%和57.61%。综上所述,Asterarcys sp.海水藻株具有极强的抗UV-B辐射能力,MAAs增加是其适应紫外辐射的关键,间歇式的50 min UV-B辐射处理可作为该藻株生产MAAs等微藻产物的有效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arcys sp. UV-B辐射 代谢产物 类菌胞素氨基酸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