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定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盛延帆 余恩泽 +3 位作者 卜凡昌 王禹喆 高语营 张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综述了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F)定殖研究进展,探讨了ERMF的分类系统、宿主植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了定殖过程中的信号交流、细胞形态变化和效应子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子对ERMF定... 本文综述了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F)定殖研究进展,探讨了ERMF的分类系统、宿主植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了定殖过程中的信号交流、细胞形态变化和效应子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子对ERMF定殖的调控,评述了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综述旨在增进科研人员及相关工作者对ERMF定殖理解,为推动ERMF共生机制的理论体系建设和生态功能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共生机制 环境因子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文静 张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5期16-21,共6页
近年来,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植物共生的杜鹃花类菌根真菌通过形成广泛的菌丝网络,能够有效扩展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区域,并增强其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宿主植物的产... 近年来,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植物共生的杜鹃花类菌根真菌通过形成广泛的菌丝网络,能够有效扩展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区域,并增强其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宿主植物的产量、品质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应对能力。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有关ErMF真菌在植物应对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及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研究,探讨了非生物胁迫条件下ErMF真菌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菌根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植物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类菌根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春英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的解剖结构、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菌根效应等方面对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菌根真菌多样性 接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桔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和志娇 和加卫 +5 位作者 和根强 杨洪涛 苏泽春 毕海林 和潭 杨正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4-7,共4页
越桔菌根真菌在土壤中分布较为广泛,与越桔形成共生关系,对越桔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功能。从越桔菌根真菌的种类、侵染情况和分离方法,以及其对越桔养分吸收、生长发育、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土壤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 越桔菌根真菌在土壤中分布较为广泛,与越桔形成共生关系,对越桔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功能。从越桔菌根真菌的种类、侵染情况和分离方法,以及其对越桔养分吸收、生长发育、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土壤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越桔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为越桔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为筛选优良高效菌株研发菌根制剂和促进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桔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建立及提高抗旱性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玥 罗培润 +2 位作者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植株形态结构变化,评价印度梨形孢对杜鹃抗旱性的作用及部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4次(第20天)后发现印度梨形孢已逐步定殖于杜鹃根系,浇灌5、6次(第25、30天)后的定殖率分别达91.67%、100%。定殖30天后的杜鹃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增大,叶片解剖结构的上、下表皮厚度减小,栅栏组织与栅海比增大,叶片结构更紧密,根细胞截面积增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生长状态较好,干旱胁迫20天后存活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的差异不显著,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受胁迫程度轻,抗旱性显著增强。【结论】锦绣杜鹃能与印度梨形孢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印度梨形孢可作为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杜鹃抗旱性的一种菌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印度梨形孢 类菌根真菌 共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