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脂层对羊毛织物酶法防毡缩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一凡 李坤 +4 位作者 张嘉祺 王俊 余圆圆 王强 王平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羊毛表面鳞片外层的类脂结构使纤维具有显著的疏水性,阻碍了生物酶法防毡缩过程中酶分子向纤维内部的渗透。针对这一现象,使用甲醇/氢氧化钾和盐酸羟胺进行羊毛预处理,探究类脂层去除效果及其对羊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随后在盐酸羟胺去... 羊毛表面鳞片外层的类脂结构使纤维具有显著的疏水性,阻碍了生物酶法防毡缩过程中酶分子向纤维内部的渗透。针对这一现象,使用甲醇/氢氧化钾和盐酸羟胺进行羊毛预处理,探究类脂层去除效果及其对羊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随后在盐酸羟胺去除羊毛类脂层的基础上,采用亚硫酸氢钠和Savinase 16XL蛋白酶对羊毛进行防毡缩整理。结果表明:三步法处理具有很好的羊毛防毡缩整理效果,织物毡缩率降至5.44%,强力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织物润湿性、染色性、透气性和透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了羊毛纤维制品的产品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类脂 蛋白酶 还原剂 防毡缩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柴油吸入致类脂性肺炎的治疗
2
作者 王志梅 熊星 +1 位作者 张宁 温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74-78,共5页
目的总结柴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柴油吸入致ELP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误吸柴油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症状,给予洗胃、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以“吸入性肺炎、肺脓肿、右... 目的总结柴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柴油吸入致ELP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误吸柴油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症状,给予洗胃、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以“吸入性肺炎、肺脓肿、右侧脓胸”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ELP。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间断支气管肺泡灌洗,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后,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患者右侧病灶继续进展,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右侧脓气胸,会诊评估后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右肺上、中、下叶肺组织毁损严重,评估已无肺功能,最终行胸腔镜下右全肺切除术。术后患者症状减轻,无特殊不适后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无特殊不适。结论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临床罕见,明确诊断后应尽早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充分引流,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并及时评效,必要时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性肺炎 外源性类脂性肺炎 柴油吸入性肺炎 化学性肺炎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肺泡灌洗 右全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源钰 陈凌妍 +4 位作者 王禹 刘晔 宋艳志 刘欣荣 邓意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43,共19页
目的对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liposomes resembling skin lipids,LRSL)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内外209篇文献,总结了皮肤脂质组成及其含量、皮肤脂质的功能和皮肤疾病,并对LRSL的发现、形成与稳定性、脂质组成、形态大小、制备方法... 目的对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liposomes resembling skin lipids,LRSL)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内外209篇文献,总结了皮肤脂质组成及其含量、皮肤脂质的功能和皮肤疾病,并对LRSL的发现、形成与稳定性、脂质组成、形态大小、制备方法、在体内的变化、优势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LRSL能将有效成分递送至皮肤的深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能起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因此,LRSL在药物的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结论为LRSL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质 仿皮肤脂类脂质体 经皮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肠杆菌脂多糖产量的类脂A合成途径优化
4
作者 董笑飞 王小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7,共10页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大肠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因其具有免疫原性,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脂多糖分子通常由类脂A、核心糖及O抗原三部分组成。分别敲除大肠杆菌MG1655中的rapZ、fabF和ptsO基因,大肠杆菌中脂多糖...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大肠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因其具有免疫原性,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脂多糖分子通常由类脂A、核心糖及O抗原三部分组成。分别敲除大肠杆菌MG1655中的rapZ、fabF和ptsO基因,大肠杆菌中脂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25.0%、27.6%和14.6%。通过联合敲除3个基因并构建菌株MWD001,脂多糖产量提高了30.6%,每克MWD001干细胞(dry cell weight,DCW)中脂多糖合成质量也从出发菌株MG1655的7.73 mg提升至10.10 mg。最后在MWD001基因组中类脂A合成关键基因簇lpxD-fabZ-lpxAlpxB前插入阿拉伯糖诱导的启动子PBAD,脂多糖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2.24 mg。以上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敲除rapZ、fabF和ptsO基因,并过表达lpxD-fabZ-lpxA-lpxB基因簇,能够显著提高脂多糖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脂多糖 类脂A rapZ fabF pt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烛煤显微组分组构及类脂组疏水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董兴隆 杜美利 +1 位作者 张江宇 陈方琪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283-287,共5页
以黄陵烛煤为对象,研究了其显微组分特征及解离规律,通过浮沉实验富集出镜质组(HLV)、惰质组(HLI)和类脂组(HLL)单组分,相关组分的富集密度分别为1.30~1.32 g/cm^(3)、1.36~1.38 g/cm^(3)、<1.26 g/cm^(3)。通过接触角、孔结构分析,... 以黄陵烛煤为对象,研究了其显微组分特征及解离规律,通过浮沉实验富集出镜质组(HLV)、惰质组(HLI)和类脂组(HLL)单组分,相关组分的富集密度分别为1.30~1.32 g/cm^(3)、1.36~1.38 g/cm^(3)、<1.26 g/cm^(3)。通过接触角、孔结构分析,对比了3种显微组分的表界面性质差异,结果显示,HLL接触角为128°,孔隙最不发育,疏水性最好;HLI接触角为74°,孔隙最发育,亲水性最好;HLV疏水性介于HLL和HLI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对黄陵烛煤HLL单组分进行改性,改性后接触角可达158°。改性后的HLL具有相对丰富的芳香结构,脂肪侧链的支化程度降低,含氧官能团减少;研究对于探索烛煤在疏水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煤 类脂 解离特征 疏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酸-双层类脂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氯化血红素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松子 田文莉 +1 位作者 刘六战 沈含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报道了氯化血红素在肉豆蔻酸-双层类脂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0.7 V(vs.Ag/AgCl)电位范围内,扫描速率为40 mV/s时,氯化血红素在-0.4 V处产生很灵敏的还原峰电流。于pH7.50.01 mol/L KH2PO4-Na2HPO4底液中,该氧化峰电流... 报道了氯化血红素在肉豆蔻酸-双层类脂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0.7 V(vs.Ag/AgCl)电位范围内,扫描速率为40 mV/s时,氯化血红素在-0.4 V处产生很灵敏的还原峰电流。于pH7.50.01 mol/L KH2PO4-Na2HPO4底液中,该氧化峰电流与氯化血红素浓度在7.32×10-9~1.57×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电极可作为检测氯化血红素的新型的高灵敏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双层类脂 肉豆蔻酸-双层类脂膜修饰电极 静电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和植被区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志远 刘占红 +1 位作者 易轶 谢树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7-970,共4页
关键词 气候条件 植被区 土壤 类脂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ICCP system 1994)解析Ⅳ:类脂体 被引量:14
8
作者 代世峰 赵蕾 +5 位作者 唐跃刚 任德贻 魏强 姜尧发 刘晶晶 赵峰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65-2983,共19页
距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讨论制定新的显微组分分类近30 a后,国际煤地质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于2017年发表了类脂体新的分类方案“Classification of liptinite-ICCP System 1994”。在此之前,ICCP... 距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讨论制定新的显微组分分类近30 a后,国际煤地质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于2017年发表了类脂体新的分类方案“Classification of liptinite-ICCP System 1994”。在此之前,ICCP发表了镜质体(ICCP,1998)、惰质体(ICCP,2001)和腐植体(Sykorova等,2005)的分类方案。类脂体新分类方案的发表,标志着ICCP完成了对煤显微组分分类体系的构建。这4个分类方案统称为“ICCP System 1994”。与ICCP的旧分类方案(Stopes Heerlen分类)相比,该类脂体分类适用于所有煤化作用程度的煤和变质程度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新的类脂体分类方案包括9种显微组分,即角质体、木栓质体、孢子体、树脂体、渗出沥青体、叶绿素体、藻类体、类脂碎屑体、沥青质体。“ICCP system 199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13)相比,后者有树皮体和荧光体,并明确地划分出了显微亚组分(即孢粉体分为大孢子体和小孢子体,藻类体分为结构藻类体和层状藻类体)。“ICCP system 1994”有叶绿素体,并将荧光体作为树脂体的一种。其他显微组分在国家标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和“ICCP System 1994”中相互对应。与“ICCP system 1994”的适用范围不同,国家标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适用于中阶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 显微组分 分类 ICCP system 199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温度和物料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油脂氧化及类脂褐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文娟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陶菲 穆宏磊 翟纹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70,共9页
以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类脂褐素(LFLP)积累、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脂褐素的积累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呈下降趋势。在40℃... 以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类脂褐素(LFLP)积累、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脂褐素的积累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呈下降趋势。在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类脂褐素积累速度略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山核桃;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类脂褐素积累速度高于含水量低的山核桃。油脂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与贮藏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呈现复杂关系,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油脂氧化程度高于含水量低的。多酚含量随含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损失速度加快,醇提物的还原力变化规律与此类似。总的来说,较低的贮藏温度和低初始含水量能有效地抑制类脂褐素的生成,延缓山核桃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类脂褐素 温度 初始含水量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国槐和中林46杨幼苗膜类脂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川红 尹伟伦 沈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9-95,共7页
通过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盐胁迫前后国槐 (Sophorajaponica)和中林 46杨 (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erCL .‘zhonglin 46’)幼苗叶和根系生物膜类脂组成的变化 ,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树木抗盐方面的作用 .结果表明 :盐胁迫后... 通过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盐胁迫前后国槐 (Sophorajaponica)和中林 46杨 (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erCL .‘zhonglin 46’)幼苗叶和根系生物膜类脂组成的变化 ,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树木抗盐方面的作用 .结果表明 :盐胁迫后国槐叶的磷脂含量上升 ,中林 46杨叶磷脂含量略有下降 .这两个树种生物膜磷脂的最大差别是盐胁迫前后中林 46杨叶和根系PC PE的比值明显高于国槐 ,并且中林 46杨叶和根的总极性脂的不饱和指数都大于国槐的叶和根 ,说明中林 46杨生物膜的流动性大于国槐的 .并且在盐胁迫后中林 46杨根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只增加1 3 2 3 % ,而国槐叶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增加 34 49% .这些差异是导致盐胁迫后中林 46杨叶中Na+和Cl-含量比国槐叶中的Na+和Cl-含量高的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中林 46杨比国槐抗盐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国槐 中林46杨 幼苗 类脂 磷脂 膜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脂囊泡作为头孢噻肟钠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美菊 凌翠霞 +2 位作者 李娜 赵凤林 李克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用司盘(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CHOL)通过真空旋转一超声波法制备了头孢噻肟钠囊泡,研究了包封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及包封后的药物在体外的模拟释放,考察了头孢噻肟钠囊泡的形态和构造。实验表明:Span20与CHOL摩尔比为2∶1,5... 用司盘(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CHOL)通过真空旋转一超声波法制备了头孢噻肟钠囊泡,研究了包封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及包封后的药物在体外的模拟释放,考察了头孢噻肟钠囊泡的形态和构造。实验表明:Span20与CHOL摩尔比为2∶1,50°C超声30m in,对1.00g/L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包封率可达55%以上,而且在模拟肠流体和模拟胃流体中均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囊泡 药物释放 头孢噻肟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制备铂支撑自组装双层类脂膜新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刁鹏 蒋殿录 +3 位作者 崔晓丽 顾登平 童汝亭 钟炳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利 用高功 率超声对 铂电极表 面进行 清洗, 并在 超声 清洗 后的 铂电 极 表面 上形 成 铂支撑自组 装双层 类脂膜( Pt_ B L M) .该方法 简便快 速,可以制 备较大 面积的双 层类脂 膜,并克服 切割法消耗铂 丝较多 的缺点... 利 用高功 率超声对 铂电极表 面进行 清洗, 并在 超声 清洗 后的 铂电 极 表面 上形 成 铂支撑自组 装双层 类脂膜( Pt_ B L M) .该方法 简便快 速,可以制 备较大 面积的双 层类脂 膜,并克服 切割法消耗铂 丝较多 的缺点.研 究表明 用该方 法制 备 的 Pt_ B L M 不 仅与 切割 法 制备 的 Pt_ B L M 具 有 吻合的电容 值和循 环伏安特 性,而且 还有良好 的稳定 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 铂支撑 自组装 生物膜 B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层及其类脂对雌二醇经皮渗透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平其能 孙国庆 刘国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4-29,共6页
采用扩散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测定,辅以FTIR和DSC技术,研究了雌二醇(OE)在角质层、去脂角质层、表皮以及活性表皮中的渗透性质和分配性质,分析角质层及其类脂在亲脂性药物经皮渗透中的作用。实验表明角质层是该类药物渗透的屏障,O... 采用扩散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测定,辅以FTIR和DSC技术,研究了雌二醇(OE)在角质层、去脂角质层、表皮以及活性表皮中的渗透性质和分配性质,分析角质层及其类脂在亲脂性药物经皮渗透中的作用。实验表明角质层是该类药物渗透的屏障,OE在其中的渗透速度受到角质层通透性和药物在角质层分配系数的双重控制,而OE从角质层转运至活性表皮的过程不成为限速因素。角质层的屏障性质仅部分来源于角质层类脂,而角质层细胞膜产生的阻力则是角质层屏障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质层类脂同时又可能是OE扩散的途径,该类物质通过对亲脂性药物增溶、提高后者在角质层中的分配产生影响。促进剂1,8-桉油精(1,8-CN)对OE的促渗作用也部分地依赖于角质层类脂的存在,通过一种可逆的物理相互作用改变类脂途径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 类脂 雌二醇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类脂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荫 梁汝萍 +3 位作者 邱建丁 谭学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详细评述了双层类脂膜(BLM)免疫传感器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双层类脂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生物膜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类脂液晶研究桉叶油的透皮促渗机理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志燕 平其能 达尤.阿博杜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类脂液晶模型研究桉叶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用偏振光显微镜确证液晶的形成和结构;并结合DSC、X-ray衍射、双折射率等研究方法,证明桉叶油可影响液晶形成,改变液晶结构,但并不与类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油酸可增强桉... 采用类脂液晶模型研究桉叶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用偏振光显微镜确证液晶的形成和结构;并结合DSC、X-ray衍射、双折射率等研究方法,证明桉叶油可影响液晶形成,改变液晶结构,但并不与类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油酸可增强桉叶油对液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液晶 桉叶油 渗透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鳞片表层类脂结构对羊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文龙 孙铠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1,共5页
羊毛表面类脂结构的存在不利于防毡缩树脂的吸附。去除类脂后 ,树脂的吸附牢度高 ,防毡缩效果好 ,同时羊毛表面的亲水性也有显著提高 ,对织物舒适性的改善有利。羊毛表面的类脂层在整个羊毛纤维体系中对羊毛的机械性能没有贡献。在染色... 羊毛表面类脂结构的存在不利于防毡缩树脂的吸附。去除类脂后 ,树脂的吸附牢度高 ,防毡缩效果好 ,同时羊毛表面的亲水性也有显著提高 ,对织物舒适性的改善有利。羊毛表面的类脂层在整个羊毛纤维体系中对羊毛的机械性能没有贡献。在染色过程中 ,类脂层对染料的扩散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类脂 防毡缩树脂 鳞片层 吸附 阻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彦莉 高志贤 +1 位作者 房彦军 王红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双层类脂膜(BLM)核酸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详细论述了该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在核酸杂交、序列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并与其它核酸传感器的研究作了对比;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双层类脂 生物传感器 核酸 杂交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胎水解液类脂物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宝才 闻克威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羊胎水解液乙醚萃取物经KOH-乙醇皂化,乙醚萃取,过醚萃取,过硅胶色谱柱,淋洗物经N,N-二(三甲基硅)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羊胎水解液乙醚萃取物中主要含有三类物质:饱和脂肪酸... 羊胎水解液乙醚萃取物经KOH-乙醇皂化,乙醚萃取,过醚萃取,过硅胶色谱柱,淋洗物经N,N-二(三甲基硅)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羊胎水解液乙醚萃取物中主要含有三类物质: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及微量雌性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胎水解液 乙醚萃取物 类脂 检测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的形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玉萼 谢明贵 +1 位作者 赵玉丛 田心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237-1240,共4页
用饱和了胆固醇和修饰用冠醚的角鲨烷/氯仿溶液作成膜液,制备了冠醚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层类脂分子膜(s-BLMs).重点考察了成膜物种及技术对膜稳定性及电特征的影响.其膜电势随接触水相中[K~+]的变化呈现Nernst响应... 用饱和了胆固醇和修饰用冠醚的角鲨烷/氯仿溶液作成膜液,制备了冠醚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层类脂分子膜(s-BLMs).重点考察了成膜物种及技术对膜稳定性及电特征的影响.其膜电势随接触水相中[K~+]的变化呈现Nernst响应,线性范围10^(-4)~10^(-1)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类脂 冠醚 离子传感器 膜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类脂膜的去甲肾上腺素传感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荫 谭学才 +2 位作者 梁汝萍 蔡沛祥 邹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59,共4页
报道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月桂酸 -双层类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 +0.6~ -0.2V(vs.Ag/AgCl)电位范围内 ,于pH7.0的0.01mol/L的KH2PO4-Na2HPO4 底液中 ,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很灵敏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 报道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月桂酸 -双层类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 +0.6~ -0.2V(vs.Ag/AgCl)电位范围内 ,于pH7.0的0.01mol/L的KH2PO4-Na2HPO4 底液中 ,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很灵敏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1.7×10 -5~5.9×1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双层类脂 修饰电极 静电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