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的拟胚体模型探究4种酚类抗氧化剂的发育毒性
1
作者 那迪热·尼加提 木拉提·居来提 胡博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酚类抗氧化剂因为其低毒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小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其环境毒性风险也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对其发育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了4种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 酚类抗氧化剂因为其低毒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小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其环境毒性风险也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对其发育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了4种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并利用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拟胚体模型,探究了上述物质的发育毒性。实验中分别采用了1 nmol·L^(-1)、10 nmol·L^(-1)、100 nmol·L^(-1)的不同浓度上述污染物,分别在拟胚体的形成过程中全程暴露,并检测了拟胚体各胚层标志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反映上述抗氧化剂对拟胚体的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浓度下,BHA和BHT主要影响外胚层发育过程,TBHQ主要影响中胚层发育过程,而PG主要影响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发育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各胚层都有潜在的毒性效应,对其未来应用应当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胚胎干细胞 发育毒性 拟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46
2
作者 徐令 黄绍良 +3 位作者 李树浓 周灿权 乔春平 张敏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7-78,共2页
人的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①徐令1黄绍良1李树浓2周灿权3乔春平2张敏芳3(中山医科大学1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病理生理教研室3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广州,510120)主题词胚胎;干细胞中图号R329.1自从Eva... 人的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①徐令1黄绍良1李树浓2周灿权3乔春平2张敏芳3(中山医科大学1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病理生理教研室3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广州,510120)主题词胚胎;干细胞中图号R329.1自从Evans和Kaufman[1,2]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干细胞 胚胎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类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宇 朱志伟 +1 位作者 于福先 潘建治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7,共6页
为了确立兔类胚胎干细胞(ESCs-like)体外培养方法,研究探讨了兔囊胚形成环境与饲养层细胞对内细胞团(ICM)增殖、ICM原代集落形成以及集落碱性磷酸酶(AKP)阳性率的影响,并在MEF和REF饲养层上进行了兔ESCs-like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去除... 为了确立兔类胚胎干细胞(ESCs-like)体外培养方法,研究探讨了兔囊胚形成环境与饲养层细胞对内细胞团(ICM)增殖、ICM原代集落形成以及集落碱性磷酸酶(AKP)阳性率的影响,并在MEF和REF饲养层上进行了兔ESCs-like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去除透明带桑葚胚在体外具有较高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贴壁率(P<0.05),体外发育囊胚ICM原代集落的AKP阳性率却显著低于体内发育囊胚(P<0.05);与MEF饲养层相比,REF饲养层上ICM原代集落的形成率显著偏低(P>0.05),但原代集落的AKP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MEF饲养层与REF饲养层均支持兔ESCs-like的传代培养,但F3代后MEF组中ESCs-like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REF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escs-like) 细胞团(ICM) 集落 饲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付炜 皮庆猛 +3 位作者 石伦刚 唐郑雅 曹谊林 张文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ESC)的特性。方法小鼠R1和Oct-4-GFP转基因ESC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d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ESC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 目的探讨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ESC)的特性。方法小鼠R1和Oct-4-GFP转基因ESC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d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ESC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体外再次分化能力。将残留细胞扩增后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和大腿肌肉内,6周后注射部位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分化20d的类胚体中存在残留未分化ESC,生长形态呈克隆样,表达SSEA1、CD31、CD9和Oct-4等未分化ESC标志;细胞能反复传代,并可在体外再次分化和残留。残留细胞注射部位形成畸胎瘤,瘤体组织中存在成熟的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类胚体后仍存在残留未分化全能ESC,残留细胞在体内、外可再次分化,并能在体外分化中再次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胚体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因子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秀华 赵云程 +4 位作者 林嘉鹏 汪立芹 周川 石庆华 黄俊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7-803,共7页
为筛选出能够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多能性的因子,以oESC-like为材料,在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PD、PD/hLIF、PD/BPM4、PD/hLIF/BMP4,培养细胞8 d,分析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确定最适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N2B27/... 为筛选出能够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多能性的因子,以oESC-like为材料,在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PD、PD/hLIF、PD/BPM4、PD/hLIF/BMP4,培养细胞8 d,分析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确定最适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N2B27/CH/bFGF培养体系添加PD或PD/hLIF后,oESC-like细胞生长较好;所有培养液中oESC-like细胞的AKP染色及多能性候选基因Sox2和Oct4免疫荧光蛋白染色结果均呈阳性;添加PD后,多能性候选基因Oct4与Klf4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的(P<0.01),Nestin与Lin28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Sox2与c-Myc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添加PD/hLIF后,Oct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2B27/CH/bFGF培养体系中的(P<0.01),c-Myc、Klf4、Lin28表达量升高但不显著,Nestin和Sox2表达量降低但也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oESC-like培养体系中,添加PD或PD/hLIF可能有利于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胚胎干细胞 多能性调控因子 体外培养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采克俊 周国庆 +3 位作者 李连茅 张易祥 张念慈 刘莉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产品 ES细胞 STEM 分化潜能 增殖能力 发育分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滴培养法促进鸡胚胎干细胞形成类胚体
7
作者 张蕾 王宵燕 +6 位作者 左其生 路镇宇 王飞 纪艳芹 王颖洁 张亚妮 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3-1340,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悬浮培养法培养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摸索鸡胚胎干细胞形成类胚体(Embryoid body,EB)的最佳方案,以期提高鸡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效率。将鸡ESCs培养传代至第3代,采用1×104、3×104和6×1... 本研究旨在通过悬浮培养法培养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摸索鸡胚胎干细胞形成类胚体(Embryoid body,EB)的最佳方案,以期提高鸡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效率。将鸡ESCs培养传代至第3代,采用1×104、3×104和6×104 mL-13个细胞浓度,使用悬滴培养后,观察类胚体的形成效率。对悬滴培养形成的类胚体进行形态学观察,qRT-PCR检测干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类胚体自分化检测和核型分析。3×104 mL-1细胞浓度生成的类胚体数量最高,单个视野下可观察到约267个类胚体,且形成的类胚体大小均一,呈圆球状。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类胚体形成48h内,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Sox2、Oct4和C-kit仍维持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该方法形成的类胚体表面抗原检测Nanog和SSEA-1呈阳性。自分化检测三胚层分化标记基因SOX17、SMA和TUJ-1呈阳性。核型分析显示,悬滴培养形成的类胚体具有并保持正常的核型。鸡ESCs悬滴培养形成类胚体的适宜细胞浓度为3×104 mL-1,且形成的类胚体可分化成3个胚层,用于体外定向诱导过程。本研究建立了鸡ESCs体外悬滴培养形成类胚体的培养体系,为后期信号通路的体外验证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体 悬滴培养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早期发育与干细胞 被引量:1
8
作者 艾宗勇 张成庭 +3 位作者 牛宝华 尹宇 杨洁 李天晴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0-718,共19页
人胚胎早期发育包括三个重要阶段:①从受精卵到晚期囊胚的着床前阶段;②从晚期囊胚到原肠运动前的围着床阶段;③从原肠运动到早期器官发生的原肠后阶段。后两个阶段统称为着床后早期发育阶段。妊娠过程中,不育(胚胎着床失败或流产)和胎... 人胚胎早期发育包括三个重要阶段:①从受精卵到晚期囊胚的着床前阶段;②从晚期囊胚到原肠运动前的围着床阶段;③从原肠运动到早期器官发生的原肠后阶段。后两个阶段统称为着床后早期发育阶段。妊娠过程中,不育(胚胎着床失败或流产)和胎儿出生缺陷,很大程度上是胚胎的着床后早期发育出现异常所致。人着床后早期胚胎,由于位于母体子宫,且尺寸较小,不易对其观察和研究,因此,这一阶段的胚胎发育过程长期处于“黑匣子”状态。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和胚胎体外延长培养系统的建立,以及胚胎和胚外干细胞、类器官和类胚胎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人胚胎着床后早期发育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本文从人胚胎早期发育、胚胎和胚外干细胞、类胚胎和类器官研究的视角,结合细胞通信、谱系互作、信号梯度、黏附分子、生物力学和细胞外基质等因素对细胞分选、迁移重排和自我组织的影响,概述了人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发育原理,当前胚胎和胚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用其模拟人胚胎早期发育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帮助理解人胚胎早期发育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着床 干细胞 胚胎 器官 自我组织 原肠运动 器官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因子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秀华 石庆华 +5 位作者 赵云程 林嘉鹏 汪立芹 周川 金贤华 黄俊成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12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筛选出更有利于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 cell)多能性的因子,在基础培养基N2B27/CH中,分别添加PD、PD+hLIF、PD+BPM4、PD+hLIF+BMP4,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比本实验室原培养体系(N2B27/CH+bFGF)更利于维持oESC-like多能性... 为筛选出更有利于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 cell)多能性的因子,在基础培养基N2B27/CH中,分别添加PD、PD+hLIF、PD+BPM4、PD+hLIF+BMP4,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比本实验室原培养体系(N2B27/CH+bFGF)更利于维持oESC-like多能性的培养基添加因子。结果显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PD、PD+hLIF后细胞生长较好,细胞之间的结合更加致密;各种培养基培养物都表达AKP与Sox2、Oct4免疫荧光蛋白等oESC-like多能性标志;4种不同培养基与bFGF相比,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在基础培养基N2B27/CH中添加PD和PD+hLIF使多能性候选基因Lin28与c-Myc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Nestin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加入PD+hLIF使Oct4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因此,在oESC-like基础培养液N2B27/CH的基础上,添加PD或PD+hLIF更有利于oESC-like细胞多能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胚胎干细胞 体外培养 多能性调控因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介导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及其三维视网膜类器官培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雨馨 刘依宗 +1 位作者 阎飞跃 沈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8-397,共10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ESCs)系及其3D视网膜类器官培养。方法对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多条sgRNA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根据活性、特异性等因素...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ESCs)系及其3D视网膜类器官培养。方法对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多条sgRNA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根据活性、特异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sgRN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打靶载体构建完成后,将打靶载体电转H9细胞系,在hES-ZLM-001基因Exon4和3’-非翻译区之间终止密码子前插入P2A-tdTomato-P2A-iCreERT2,进行药物筛选、阳性克隆富集。设计引物对目标区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和测序峰图选出纯合去抗性敲进阳性细胞克隆。培养所得1-A07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OCT4阳性细胞比例,采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干细胞标志物SOX2、NANOG和SSEA4表达情况。采用核型分析方法检测细胞核型。应用3D培养技术获得视网膜类器官,于分化后不同时间点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种类细胞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与Genebank和Ensembl所提供序列一致。根据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共设计16条sgRNA,最终选择sgRNA8和sgRNA12作为sgRNA。电转后通过PCR筛选得到4个去抗性敲进阳性克隆,其中1-A07细胞系经流式细胞仪分析OCT4阳性细胞比例约为98.7%,所得细胞系外源性tdTomato-P2A-iCreERT2片段重组位置正确,正常表达干细胞标志物,核型分析结果正常。应用3D培养技术可定向诱导1-A07细胞系分化为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的视网膜类器官。分化后30 d,出现BRN3A阳性神经节细胞、CALBINDIN阳性水平细胞、CHAT阳性无长突细胞,分化后45 d,出现RECOVERIN阳性光感受器细胞,分化后90 d出现PKCα阳性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类器官深层,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分布于中深层,光感受器细胞主要分布于顶层。结论成功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ESCs系,该细胞系可经3D培养诱导分化为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的视网膜类器官。得到的视网膜类器官同人类正常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组成一致,且发育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接近于正常的人类视网膜。该细胞系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帮助实现人类视网膜发育和疾病产生的相关研究,并促进致盲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器官 3D培养 胚胎干细胞 光感受器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的鼠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具有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
11
作者 田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717,共1页
近期研究表明干细胞在形态、分子以及功能上都存在两种明显特殊形式:以鼠源胚胎干细胞为代表的一类白血病抑制因子依赖性多能状态,以及鼠类外胚层干细胞为代表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性原始多能状态。在鼠源外胚层干细胞培养条件下... 近期研究表明干细胞在形态、分子以及功能上都存在两种明显特殊形式:以鼠源胚胎干细胞为代表的一类白血病抑制因子依赖性多能状态,以及鼠类外胚层干细胞为代表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依赖性原始多能状态。在鼠源外胚层干细胞培养条件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诱导取决于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研究发现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意外地表现出类胚胎干细胞或内细胞群的性能。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有X染色体活性、多遗传性分化、畸胎瘤潜能以及在有机体内的嵌合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在129和B16鼠系中,无论出于何种生长因子环境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都能保持原始多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诱导性 多潜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多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利用人体皮肤细胞研制出类胚胎干细胞
12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科学家 皮肤细胞 研制 细胞改造 研究人员 疾病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家族成员2、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聪 康权 +2 位作者 罗庆 迭小红 田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7(BMP2、BMP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HP14.5)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表达BMP2、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作为4个组分别感染HP14.5,诱导其分化,在病毒感染后的第...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7(BMP2、BMP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HP14.5)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表达BMP2、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作为4个组分别感染HP14.5,诱导其分化,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7天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读数,在第7天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的表达情况;并在第4、7、10天通过PAS染色、尿素氮合成功能检测,观察诱导后HP14.5向肝细胞方向的分化成熟度。结果 BMP2组、HGF组荧光素酶读数较GFP对照组明显上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7d后BMP2组、HGF组细胞质内表达肝细胞特有的ALB,而GFP对照组几乎无表达;糖原染色可见BMP2组、HGF组胞质存在紫红色颗粒,呈阳性反应;尿素合成功能检测显示BMP2组、HGF组培养液中尿素氮随时间而升高。BMP7组诱导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荧光素酶活性、PAS染色和尿素合成检测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结论 BMP2具有一定的诱导HP14.5向成熟肝细胞分化的作用,并初步具备肝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而BMP7对其无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胚胎干细胞 细胞分化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勇 冯东福 +1 位作者 陈二涛 汪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研究其体外活性与生物学性状,为在体分化示踪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传代培养法从GFP胚胎大鼠海马获得神经干细胞,免...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研究其体外活性与生物学性状,为在体分化示踪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传代培养法从GFP胚胎大鼠海马获得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进行体外神经干细胞性质和分化活性鉴定,并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法行纯度检测。结果:成功从GFP胎鼠海马获得神经干细胞,体外生长情况与活性良好,能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体外连续传代3次后绝大部分细胞Nestin表达阳性,且分化后细胞的GFP表达不受影响。结论:GFP胚胎大鼠来源神经干细胞具有普通胎鼠神经干细胞相同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且能稳定表达GFP,因此它可以成为示踪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有效工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质 基因 胚胎 神经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unctophilin 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及大鼠胚胎心肌发生中的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星光 吴博文 +3 位作者 张维晨 周立民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评价膜连接蛋白Junctophilin 1(JP1)亚型在哺乳动物心肌发生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特征,为心肌发育生物学及心脏再生医学相关生命现象本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相继制成单细胞悬液和悬滴,收... 目的:评价膜连接蛋白Junctophilin 1(JP1)亚型在哺乳动物心肌发生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特征,为心肌发育生物学及心脏再生医学相关生命现象本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相继制成单细胞悬液和悬滴,收集拟胚体转至培养皿中悬浮分化培养。每隔2 d收集细胞供分子生物学评价,并于心肌分化成熟期(第17天),免疫荧光成像原位检测JP1与心肌小节蛋白α-Actinin和Troponin-T是否呈共表达,流式细胞术定量确认JP1阳染率。另以大鼠胎心为研究对象,大鼠受精后第14天起,每隔2 d取胎心直至分娩新生鼠,供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用。结果:ES细胞分化过程中,JP1在基因转录层面全程表达,至第11天达高峰。蛋白层面呈一过性表达,在第9天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至分化培养第15天消失,分化成熟期未见表达。大鼠胎心表达趋势与ES细胞分化过程基本一致,但JP1蛋白表达持续在出生后。在分化终端,流式细胞术显示JP2和肌小节蛋白双染率达16.59%,而未见JP1阳染细胞。结论:JP1基因在小鼠ES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全程均有转录,但JP1仅在分化早期有一过性表达。大鼠胎心JP1表达趋势与ES细胞分化过程基本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ctophilin 1 胚胎干细胞 连接蛋白 心肌/生长和发育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定向分化 大鼠胚胎 心肌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灭威对N2a成神经元细胞、C6胶质细胞及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艳 王取南 杨叶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研究速灭威对N2a成神经元细胞、C6胶质细胞和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四噻氮唑盐比色法观察速灭威在不同时点(12、24、36h)对C6、N2a及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速灭威对C6胶质细胞、N2a成神经细胞和小鼠胚... 目的研究速灭威对N2a成神经元细胞、C6胶质细胞和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四噻氮唑盐比色法观察速灭威在不同时点(12、24、36h)对C6、N2a及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速灭威对C6胶质细胞、N2a成神经细胞和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5mg/L的速灭威作用24h就可明显抑制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3种细胞对速灭威的增殖抑制作用敏感性依次为mNSCs>C6>N2a。结论速灭威可以抑制C6胶质细胞、N2a成神经细胞和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且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对速灭威敏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 神经元 神经胶质 速灭威 胚胎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志林 王新庄 +3 位作者 张涌 王木 王轶敏 胡文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进行分离、传代培养,研究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ESC分离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用SD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兔ESC集落呈岛屿状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 采用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进行分离、传代培养,研究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兔ESC分离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用SD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兔ESC集落呈岛屿状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类胚体状结构,贴壁的类胚体周边会出现许多分化的上皮样细胞或单个散在的细胞;常规冻存后再传代的兔ESC集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特征,并呈现胚胎干细胞集落所特有的岛屿状生长形态;传至第5代的兔ESC集落核型正常率>75%。表明SD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可用于兔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饲养细胞支持自体胚胎干细胞生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英唐 唐帆 褚建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干细胞 胚体 饲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类器官不同胚层三维牵引力的定量测量
19
作者 韦富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4-94,共1页
目的力学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对胚胎产生的力进行测量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弹性微球等新型探针已经成功地在斑马鱼胚胎和小鼠胚胎中对胚胎组织产生的三维牵引力进行定量测量。体外培养的胚胎类器官比天然的胚胎更为脆弱... 目的力学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对胚胎产生的力进行测量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弹性微球等新型探针已经成功地在斑马鱼胚胎和小鼠胚胎中对胚胎组织产生的三维牵引力进行定量测量。体外培养的胚胎类器官比天然的胚胎更为脆弱,如何对其产生的牵引力进行测量,是一项更为艰巨的挑战。方法将弹性微球与OGTR1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培养在180 Pa的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通过添加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胚胎干细胞高效地发育为具有有序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类器官。在胚胎类器官发育的过程中,与胚胎干细胞黏附的弹性微球会被包裹到胚胎类器官内部,并会分布到胚胎类器官的不同位置。用Triton X-100去除胚胎细胞产生的力,并在处理前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弹性微球和胚胎类器官进行三维成像,记录下弹性微球的位置和形态,计算出弹性微球的受力。结果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用细胞因子组合对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可以诱导超过75%的细胞克隆形成具有类似天然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类器官。对处于不同胚层区域的弹性微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中胚层区域组织产生的牵引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在小鼠胚胎类器官中定量测量三维牵引力的方法,并发现不同胚层产生的牵引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三维牵引 三胚层 胚胎干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胚胎细胞 小鼠胚胎 力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良学 孙青原 秦鹏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8期1-4,共4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 ES 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经体外培养建立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分化性质,在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但在适当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当将这种细胞注入受体胚胎...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 ES 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经体外培养建立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分化性质,在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但在适当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当将这种细胞注入受体胚胎时,能参与各种组织器官的发育,形成嵌合体。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 分化状态 饲养层 多潜能细胞 嵌合体 细胞 干细胞克隆 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