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1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 类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与糖脂代谢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晓琳 黄延红 孔庆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催化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HDACs也可使许多转录因子去乙酰化而调控转录。Ⅱa类HDACs通过胞浆胞核穿梭调控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糖异生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催化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HDACs也可使许多转录因子去乙酰化而调控转录。Ⅱa类HDACs通过胞浆胞核穿梭调控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糖异生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甘油三酯脂肪酶、葡萄糖转运蛋白等。本文主要介绍Ⅱa类HDACs在肝、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糖脂代谢中的作用以及在糖脂代谢紊乱治疗中可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a组蛋白乙酰化 糖脂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克江 刘智华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研究吲哚酰胺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抑制剂的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Hansch分析方法。结果 :获得相关性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 ,表明此类HDACs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与氮上电荷、范德华面积、EHOMO ELUMO... 目的 :研究吲哚酰胺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抑制剂的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Hansch分析方法。结果 :获得相关性较好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 ,表明此类HDACs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与氮上电荷、范德华面积、EHOMO ELUMO、LogP和Kappa 3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酰胺异羟肟酸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KD1/HDAC7轴研究丹参酚酸B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暖 杨雷 刘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4-1710,共7页
目的分析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表达而保护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 目的分析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表达而保护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MI模型,Sham组不进行结扎操作,其他手术程序和MI组保持一致。14 d实验周期中,大鼠均腹腔注射给药,SAB组:50 mg^-1·kg^-1·d^-1,CID组:50 mg^-1·kg^-1·d^-1 SAB+40μg^-1·kg^-1·d^-1 CID,Sham和MI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HE、Masson和TUNEL染色法分析心肌组织的受损情况,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和HDAC7的表达。结果在SAB用药后,MI后的心肌组织受损明显减轻,胶原纤维占比下降,凋亡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伴随着PKD1和HDAC7的表达上调;注射CID可明显抑制SAB的作用。结论SAB可能通过调控PKD1/HDAC7轴而保护缺血受损的心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蛋白激酶D1 Ⅱa组蛋白乙酰化酶7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