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离身性与生活回归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华玲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数字生活,探究“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独特模式、运行机理和建构规范,是深入理解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生活模式变革与实现数字社会有效治理的理论前提。数字身份、虚拟交往使得“网络类熟人社会”呈现较强的离身性,表征为具身抽离之下的主体幻象、算法规制下的关系茧闭、身体缺场中的意义危机。实现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具身超越,需要以个体实践为本位,承认日常生活虚实相生的复数属性,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寻其建构的理性逻辑与秩序规范,在扩展感知中延展生命意义,在技术共享中共创生活空间,在互动调适中共筑情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社会
“网络
类熟人社会
”
日常生活
生活建构
离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类熟人社会: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新形态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景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熟人社会
无主体
熟人
社会
工业型村庄
社会
转型
乡村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村落熟人社会的转型研究
被引量:
31
3
作者
李飞
钟涨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8,共5页
农民集中居住解构了传统村落熟人社会的基础,极有可能促成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成为一个陌生人的社会。现代社会逐渐蜕变为市场化的、陌生人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由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能够满足人们本体性安全的需要、社...
农民集中居住解构了传统村落熟人社会的基础,极有可能促成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成为一个陌生人的社会。现代社会逐渐蜕变为市场化的、陌生人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由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能够满足人们本体性安全的需要、社会交换的需要,以及合作应对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中建构一个"类熟人社会"结构,重构人们新的社区身份意识和协作意识,将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整合为居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熟人
社会
“
类熟人社会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离身性与生活回归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华玲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数字化背景下乡村空间变迁与治理转型研究”(AHSKQ2022D1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数字生活,探究“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独特模式、运行机理和建构规范,是深入理解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生活模式变革与实现数字社会有效治理的理论前提。数字身份、虚拟交往使得“网络类熟人社会”呈现较强的离身性,表征为具身抽离之下的主体幻象、算法规制下的关系茧闭、身体缺场中的意义危机。实现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具身超越,需要以个体实践为本位,承认日常生活虚实相生的复数属性,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寻其建构的理性逻辑与秩序规范,在扩展感知中延展生命意义,在技术共享中共创生活空间,在互动调适中共筑情感共同体。
关键词
数字
社会
“网络
类熟人社会
”
日常生活
生活建构
离身性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熟人社会: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新形态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景琦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JZD030)。
文摘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关键词
类熟人社会
无主体
熟人
社会
工业型村庄
社会
转型
乡村
社会
Keywords
quasi-acquaintance society
baseless society of acquaintance
industrial village
social transition
rural society
分类号
F325.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村落熟人社会的转型研究
被引量:
31
3
作者
李飞
钟涨宝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8,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部地区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研究>(2012RW003)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学子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的转型研究>(13ZHFD04)
+1 种基金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与村落熟人社会的变迁研究>(201220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13Q037)
文摘
农民集中居住解构了传统村落熟人社会的基础,极有可能促成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成为一个陌生人的社会。现代社会逐渐蜕变为市场化的、陌生人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由于以社区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能够满足人们本体性安全的需要、社会交换的需要,以及合作应对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中建构一个"类熟人社会"结构,重构人们新的社区身份意识和协作意识,将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整合为居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熟人
社会
“
类熟人社会
”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离身性与生活回归
蔡华玲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类熟人社会: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新形态
刘景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村落熟人社会的转型研究
李飞
钟涨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