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用定向刨花板与云杉-松-冷杉规格材混合组坯正交胶合木的抗弯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桥 王志强 +1 位作者 梁芝君 李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8-168,共11页
【目的】探究国产结构用定向刨花板(COSB)与云杉-松-冷杉(SPF)规格材混合组坯正交胶合木(HCLT)的抗弯性能,明确组坯结构和层数对HCLT抗弯性能的影响,以拓宽国内正交胶合木(CLT)产品原材料来源、促进COSB在木结构建筑领域的应用。【方法... 【目的】探究国产结构用定向刨花板(COSB)与云杉-松-冷杉(SPF)规格材混合组坯正交胶合木(HCLT)的抗弯性能,明确组坯结构和层数对HCLT抗弯性能的影响,以拓宽国内正交胶合木(CLT)产品原材料来源、促进COSB在木结构建筑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COSB和SPF规格材以不同组坯结构与层板位置混合形成不同层数(3层和5层)、5种组坯结构的CLT和HCLT试件,对试件进行四点弯曲性能测试,评价CLT/HCLT材料主、次方向的抗弯强度、抗弯模量和破坏模式;采用剪切类比法计算抗弯性能理论值,并建立HCLT有限元模型分析HCLT的抗弯性能。【结果】不同组坯结构HCLT破坏模式不同,主方向试件主要为横向层锯材滚动剪切破坏和底层层板拉伸破坏;由于层板侧面未涂胶胶合,次方向试件主要在底层层板缝隙处发生拉伸破坏。HCLT的抗弯性能普遍高于SPF规格材CLT,对于主方向抗弯强度,所有HCLT试件的抗弯强度均高于SPF规格材CLT,与SPF规格材CLT相比(A1组),3层和5层HCLT试件(A3组)的抗弯刚度分别高10%和31%,抗弯强度分别高76%和48%;次方向抗弯性能提升更大,与SPF规格材CLT相比(B1组),3层和5层HCLT试件(B4组)的抗弯刚度分别高447%和83%,抗弯强度分别高118%和40%。随着COSB在HCLT中使用层数增加,HCLT次方向和双向力学性能均得到提升,主、次方向抗弯力学性能差异减少;综合考虑材料经济性和力学性能,A3/B3组坯结构,即仅将COSB作为横向层形成的HCLT材料具有更好的双向弯曲性能。随着CLT层数增加,试件抗弯刚度和次方向抗弯强度增加,主方向抗弯强度降低;采用剪切类比法可较好预测CLT主方向抗弯性能,但由于存在非侧面胶合的横向层等因素影响,次方向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相对误差,理论值偏于保守;对于次方向试件抗弯性能理论计算,当表层层板为COSB时,可不忽略表层层板作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分析HCLT抗弯力学行为。【结论】相比实木锯材,COSB具有较好的次方向力学性能,可作为CLT层板使用(尤其作为横向层层板),提升CLT滚动剪切性能和抗弯力学性能。COSB在CLT中应用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混合层板 结构用定向刨花板 弯曲性能 剪切类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的电池极化参数辨识
2
作者 王丽梅 崔艳伟 +3 位作者 孙景景 赵秀亮 刘良 盘朝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极化参数为约束,利用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计算了放电极化参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电池时间常数范围为34~53 s,在云端相应小电流倍率下极化参数不随倍率变化;充电极化内阻和极化电容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添加约束后的在线辨识方法的收敛速度,与未添加约束相比,最少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充电放电 极化参数 云端数据 离线辨识 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 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VFF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电池内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武鑫 严晓 +2 位作者 王影 黄碧雄 刘中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8-570,684,共4页
以2.9 Ah三元锂电池为实验对象,参考FreedomCAR功率辅助型混合动力车电池测试手册,利用HPPC混合脉冲功率测试方法测试不同脉冲电流大小、不同脉冲时间长度下充放电过程中的内阻,实验温度为25℃,得出充放电状态下内阻的变化规律。实验结... 以2.9 Ah三元锂电池为实验对象,参考FreedomCAR功率辅助型混合动力车电池测试手册,利用HPPC混合脉冲功率测试方法测试不同脉冲电流大小、不同脉冲时间长度下充放电过程中的内阻,实验温度为25℃,得出充放电状态下内阻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OC的增加,充放电过程的内阻都呈现减小趋势,放电过程的内阻R值高于充电过程的内阻R值,且SOC=0.3后,放电过程的R值趋于稳定状态;随着脉冲电流大小的增加,内阻R值减小;随着脉冲时间的增加,内阻R值增加;SOC=0.1和SOC=0.2时的内阻R值明显大于SOC=0.3到SOC=0.9时的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内阻 hppc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测试 脉冲电流 脉冲时间长度 电池荷电状态SOC 充电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