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植物乳杆菌L-ZS9生物被膜态的黏附能力及形成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蕾 武瑞赟 +1 位作者 李军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6-143,共8页
旨在探究生物被膜态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能力,并确定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体外黏附实验,比较L-ZS9浮游与生物被膜两种状态下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被膜态L-ZS9黏附率为浮游态的1.5倍,且黏附相关基因fbb、rop N和rrf2均上调表... 旨在探究生物被膜态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能力,并确定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体外黏附实验,比较L-ZS9浮游与生物被膜两种状态下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被膜态L-ZS9黏附率为浮游态的1.5倍,且黏附相关基因fbb、rop N和rrf2均上调表达,显示了被膜态的黏附优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考察了培养时间、温度、营养物质、蛋白酶、群体感应自诱导信号分子(autoinducer-2,AI-2)对L-ZS9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L-ZS9于37℃培养36 h被膜形成量最多,维持营养物质充足有利于被膜的形成,各营养物质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低p H值和胆盐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生物被膜;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仅抑制初始被膜的形成,且可以破坏成熟的被膜;体积分数0.5%的信号分子AI-2对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强,并可缓解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植物乳杆菌l-zs9 黏附 生物被膜 影响因素 信号分子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类植物乳植杆菌L-ZS9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袁露 宋云龙 +5 位作者 刘蕾 杨耀 张成毅 黎小丽 龙海祺 饶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5-201,共7页
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缓解乳糖不耐症等诸多益生功能,但其产生在工业应用以及在人体胃肠道系统中都会面临多种环境胁迫,包括pH、胆盐、低温等,从而导致胞外多糖产率及经济效益较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胆盐... 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缓解乳糖不耐症等诸多益生功能,但其产生在工业应用以及在人体胃肠道系统中都会面临多种环境胁迫,包括pH、胆盐、低温等,从而导致胞外多糖产率及经济效益较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胆盐、低温及超高压胁迫条件对乳酸菌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旨在通过各种环境胁迫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的产量,扩大其应用。结果表明,在酸胁迫下,随着pH的降低,类植物乳植杆菌L-ZS9(Lactiplantibacillus paraplantarum L-ZS9)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能力升高,在pH 3.0的酸胁迫下,L-ZS9产EPS能力最强;在胆盐胁迫下,L-ZS9产EPS的能力均得到提高,当胆盐质量浓度为1 g/L时,单个菌落产EPS能力最强。但在pH值为2.0或胆盐质量浓度为5 g/L的胁迫环境下,L-ZS9菌株均死亡,说明酸和胆盐可以促进L-ZS9产生EPS,但不能超过菌株承受胁迫的限度;在低温胁迫下,L-ZS9产EPS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在超高压胁迫下,随着压力的增大,L-ZS9产EPS能力提高,其中,300 MPa条件下单个菌落产EPS能力最强。因此,环境胁迫有利于提高L-ZS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胞外多糖 酸胁迫 胆盐胁迫 低温胁迫 超高压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HYY-DB9冻干工艺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黄燕燕 黄佳蓉 +3 位作者 黄芳 洪真真 孔小慧 汪浪红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试验旨在优化植物乳植杆菌HYY-DB9的冷冻干燥工艺。以植物乳植杆菌HYY-DB9为研究对象,筛选离心条件、冻干保护剂种类及浓度、贮藏温度及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保护剂配方,并验证植物乳植杆菌HYY-DB9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当离心... 试验旨在优化植物乳植杆菌HYY-DB9的冷冻干燥工艺。以植物乳植杆菌HYY-DB9为研究对象,筛选离心条件、冻干保护剂种类及浓度、贮藏温度及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保护剂配方,并验证植物乳植杆菌HYY-DB9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当离心条件为转速8 000 r/min离心10 min时,植物乳植杆菌HYY-DB9活菌数达到最大,存活率为(92.39±5.84)%。最佳复合保护剂配方为:细菌学蛋白胨添加量为4%、海藻糖添加量为8%、谷氨酸钠添加量为6%,此时植物乳植杆菌HYY-DB9存活率达(94.67±1.89)%,在-20℃下保藏28 d的植物乳植杆菌HYY-DB9存活率达(86.94±0.74)%。研究表明,该保护剂配方对植物乳植杆菌HYY-DB9的冻干及贮藏过程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HYY-DB9 冷冻干燥 冻干保护剂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4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杆菌p-8 蛋白组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天仪 张文静 +2 位作者 廖强 毛咏荷 刘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从发酵羊乳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乳酸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1-9,且该菌株对水苏糖具有优异的代谢效果。为研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以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 从发酵羊乳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乳酸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1-9,且该菌株对水苏糖具有优异的代谢效果。为研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以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采用薄层层析法探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历程,在监控水苏糖关键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基础上分析发酵液中相关酶活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产生的主要短链脂肪酸为乙酸和戊酸,发酵液中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8.64 mg/mL和2.74 mg/mL;短链脂肪酸的积累导致发酵液pH值显著降低至4.00左右。结合水苏糖代谢历程、基因表达及酶活变化,推断植物乳杆菌1-9基因组中5-359可编码α-半乳糖苷酶,其作用于水苏糖末端α-半乳糖苷键,生成半乳糖、少量乳糖和蔗糖并被植物乳杆菌1-9代谢。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植物乳杆菌与水苏糖的合生元的合理设计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1-9 水苏糖 代谢机制 Α-半糖苷酶 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2介导的类植物乳杆菌生物被膜态与浮游态抗胁迫能力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蕾 武瑞赟 +1 位作者 李军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1-47,共7页
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的类植物乳杆菌L-ZS9经热处理、酸处理、胆盐处理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具有更强的抗胁迫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菌株L-ZS9的胁迫相关基因atpβ、at... 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的类植物乳杆菌L-ZS9经热处理、酸处理、胆盐处理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具有更强的抗胁迫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菌株L-ZS9的胁迫相关基因atpβ、atpε、clp、psp C、ccpA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合成关键基因lux S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浮游态;通过报告菌株发光检测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菌株上清液中AI-2的活性,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上清液中AI-2的活性显著高于浮游态;且外源信号分子AI-2可以调控基因atpβ、atpε、clp、ccpA、luxS的转录水平。结果说明生物被膜不仅可以提供物理防御作用,而且其细胞个体的基因转录水平与浮游态也有所不同,且群体感应系统在被膜的形成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开发高活力益生菌功能食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生物被膜 抗胁迫能力 信号分子AI-2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8-1产类细菌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子健 刘玉恩 +1 位作者 赵谦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22,共5页
从发酵2周的泡菜中分离到66株乳杆菌,以其中4株乳杆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一株产类细菌素的突变株C8-1。基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数据,菌株C8-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8-1所产... 从发酵2周的泡菜中分离到66株乳杆菌,以其中4株乳杆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一株产类细菌素的突变株C8-1。基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数据,菌株C8-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8-1所产的类细菌素具有较宽的抑菌谱,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冷藏5 d和-20℃冷冻5d以及60,80,100℃和121℃分别加热15 min,活性损失均不超过6%;且抑菌活性随pH值增大逐步降低,当pH≥6时,抑菌活性消失,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耐受性较强,对胰蛋白酶较为敏感。这些数据表明,产类细菌素的植物乳杆菌C8-1在食品加工中具有进一步地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植物杆菌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9 接种量对凝固型发酵乳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媛 潘潇 +2 位作者 刘文君 白梅 陈永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探究了添加不同接种量植物乳杆菌P9对凝固型发酵乳贮藏特性的影响。以商业基础发酵剂为对照组,分别添加1×105,1×106,1×107 mL-1植物乳杆菌P9与基础发酵剂复配为实验组。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接种量的植物乳杆菌P9均可增加... 探究了添加不同接种量植物乳杆菌P9对凝固型发酵乳贮藏特性的影响。以商业基础发酵剂为对照组,分别添加1×105,1×106,1×107 mL-1植物乳杆菌P9与基础发酵剂复配为实验组。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接种量的植物乳杆菌P9均可增加发酵乳硬度、稠度和内聚性,改善发酵乳质构,且贮藏期间pH值和滴定酸度无显著变化。当植物乳杆菌P9接种量为1×106 mL-1时,发酵乳的黏度和持水力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植物乳杆菌P9的添加能赋予发酵乳良好的感官特性。综上,益生菌植物乳杆菌P9在发酵乳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杆菌P9 发酵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唐田 沈真如 +1 位作者 石璐 刘振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低剂量组(给予0.42 mg/(kg m_(b)·d)菌粉(活菌数2.0×10^(11)CFU/g,下同))、中...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低剂量组(给予0.42 mg/(kg m_(b)·d)菌粉(活菌数2.0×10^(11)CFU/g,下同))、中剂量组(给予0.84 mg/(kg m_(b)·d)菌粉)、高剂量组(给予2.5 mg/(kg m_(b)·d)菌粉),每组20只小鼠。将相应剂量的菌粉用无菌去离子水配制成菌悬液,按照10 mL/(kg m_(b)·d)剂量灌胃15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去离子水。实验第16天,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干预组以洛哌丁胺4 mg/(kg m_(b)·d)灌胃诱导小鼠功能性便秘,随机选取10只进行排便实验,检测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 h排黑便量;剩余10只进行小肠运动实验,测定墨汁推进率,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排便实验结束后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干预组剩余小鼠持续灌胃洛哌丁胺4 mg/(kg m_(b)·d)建立小鼠功能性便秘模型,空白组给予等量无菌去离子;造模1 h后,植物乳杆菌P9干预组给予相应剂量植物乳杆菌P9,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去离子,继续干预6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小鼠血清神经递质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AchE)、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杆菌P9中剂量能显著缩短功能性便秘小鼠的首次排黑便时间(P<0.05),中、高剂量能显著增加小鼠6 h排黑便量(P<0.01、P<0.001),低、中、高剂量皆可显著提高小鼠墨汁推进率(P<0.01、P<0.05、P<0.001)。植物乳杆菌P9低、中、高剂量均可增加小鼠血清中MTL、GAS、AchE质量浓度,且低剂量组能够高度显著提高GAS质量浓度(P<0.001),高剂量组能极显著提高MTL质量浓度(P<0.01),低、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AchE质量浓度(P<0.05),低、中剂量显著降低NO浓度(P<0.05)。植物乳杆菌P9各剂量组小鼠受损肠屏障得到修复,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显著提高。结论:植物乳杆菌P9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运动能力,调节胃肠血清神经递质,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P9 功能性便秘 润肠通便 肠道菌群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9发酵对枸杞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晓娟 谢有发 +6 位作者 倪彩新 刘建兵 程浩 陈冲 胡俊杰 白乐 李诒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9-234,共6页
以植物乳杆菌P9发酵的枸杞浆为研究对象,采用苯酚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及电子舌等方法探究发酵前后枸杞浆中的总糖、葡萄糖、短链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9在枸杞浆中生长良好,... 以植物乳杆菌P9发酵的枸杞浆为研究对象,采用苯酚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及电子舌等方法探究发酵前后枸杞浆中的总糖、葡萄糖、短链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9在枸杞浆中生长良好,经过发酵,乳酸菌利用枸杞浆中的碳源产酸,枸杞浆pH值显著降低,总糖、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16.75%、26.61%。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的含量整体提高;抗氧化活性显著提升,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6.94%、16.69%;枸杞浆各滋味响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酸味响应值明显增加,甜味与鲜味响应值显著降低。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P9发酵枸杞产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浆 植物杆菌P9 发酵 短链脂肪酸 滋味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淫羊藿黄酮苷类成分的转化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炎福 押辉远 +4 位作者 张新雨 樊悦君 赵冰 王瑞鸽 杨紫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以淫羊藿为研究对象,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考察淫羊藿发酵过程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多酚、黄酮、多糖含量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 以淫羊藿为研究对象,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考察淫羊藿发酵过程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多酚、黄酮、多糖含量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了淫羊藿灭菌前后及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淫羊藿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黄酮、多酚、多糖含量均有了显著提高,当发酵时间为37 h时,分别为29.59%、46.33%、11.90 mg/L、1.51 mg/L、0.18 g/L;UPLC-Q-TOF-MS共鉴定出57种活性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51种,酚酸类4种、其他类2种;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淫羊藿中黄酮苷元、单糖苷和酚酸类成分总体上相对含量升高,黄酮多级糖苷和二级糖苷的相对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淫羊藿 发酵 黄酮苷 生物转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19,共2页
该文以植物乳杆菌G9菌株为试材,对其细菌素的产生条件及细菌素租提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数末期其抑菌活性最高,对热相对稳定(100C,20min),易被胰蛋白酶、蛋白酶K失活,显示活性的pH值范围为4.0~6.0,细菌素粗提... 该文以植物乳杆菌G9菌株为试材,对其细菌素的产生条件及细菌素租提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数末期其抑菌活性最高,对热相对稳定(100C,20min),易被胰蛋白酶、蛋白酶K失活,显示活性的pH值范围为4.0~6.0,细菌素粗提液表现为不仅抗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的一些菌株,而且执一些非乳酸菌的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大肠杆菌(E.coli)等革兰氏阴性菌没有任何抑制作用。说明G9菌株产生的是一类抗广谱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G9 菌株 细菌素 防腐剂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乳脂蛋白3A1(BTN3A1)促进结核杆菌耐热抗原诱导的人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活化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洁 孙静 +6 位作者 查成 常见荣 胡坤 方强 陈雨晴 陈静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0-686,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嗜乳脂蛋白3A1(BTN3A1)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诱导的人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先加BTN3A1阻断性抗体作用3 h,再分别用MTB-HAg和磷酸类抗原(PAg)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嗜乳脂蛋白3A1(BTN3A1)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诱导的人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先加BTN3A1阻断性抗体作用3 h,再分别用MTB-HAg和磷酸类抗原(PAg)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γ9Vδ2 T细胞中CD69表达;或刺激20 h后收集细胞,检测Vγ9Vδ2 T细胞中1型辅助性T(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比例;或刺激后,在含白细胞介素2(IL-2)培养液中培养10 d后,收集细胞检测Vγ9Vδ2 T细胞扩增比例及增殖活性。结果MTB-HAg刺激后,Vγ9Vδ2 T细胞中CD69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在BTN3A1阻断组均明显下降(为刺激组的13.84%和43.00%);而PAg阻断组的CD69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被抑制(为刺激组的3.10%,4.47%和9.53%,10.91%)。MTB-HAg刺激后Vγ9Vδ2 T细胞中IFN-γ和TNF-α产生细胞比例在BTN3A1阻断组显著减少,Vγ9Vδ2 T细胞扩增数量和细胞增殖活性在BTN3A1阻断组也显著减少或降低。与PAg阻断组明显被抑制的结果相似。结论BTN3A1促进MTB-HAg诱导的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活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3A1(BTN3A1)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磷酸抗原(PAg) 9Vδ2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青贮紫花苜蓿与骆驼刺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鉴定
14
作者 陈宏伟 张秀萍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第7期13-14,共2页
从混合青贮紫花苜蓿与骆驼刺中分离到一株乳酸菌,经常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植物乳杆菌。通过抑菌试验认为该细菌产生类细菌素。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骆驼刺 混合青贮 植物杆菌 细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异源表达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 王瑶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0-106,共7页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BW25331基因组进行编辑,突变过氧化物酶基因(ahpC),敲除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B)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or)基因,成功构建了适宜IIa类细菌素表达的细胞工厂E. coil(ΔtrxB+Δgor+ahpC^(M))。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证明重组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60~100℃)、酸碱稳定性(pH 2~11)、表面活性剂稳定性。本研究实现了植物乳杆菌素LPL-1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重组表达的细菌素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a酸菌细菌素 植物杆菌素LPL-1 异源表达 包涵体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类细菌素乳酸菌筛选及类细菌素的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晓蓉 范瑞 朱美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共5页
从泡菜中分离到一株产生类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双层平板扩散试验测试这种类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并且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API试剂条鉴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生的类细菌素对所试... 从泡菜中分离到一株产生类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双层平板扩散试验测试这种类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并且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API试剂条鉴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生的类细菌素对所试菌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糖类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这种类细菌素对热、酸碱稳定,微量的K+,Mn2+,Mg2+能增强其抑菌活性,Fe2+和Cu2+能减弱活性;可被4种蛋白酶失活,表明这种类细菌素是一种蛋白质活性物质。该类细菌素的作用方式是杀菌,抑菌谱广,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细菌素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7
作者 顾会咏 张昊 +1 位作者 郭慧媛 任发政 《中国乳业》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乳杆菌被广泛用于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动植物发酵产品中。该属细菌分解糖的能力强,分解蛋白质类的能力极低。乳杆菌耐酸,最适PH值为5.5~58,甚至更低。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植物体表、乳制品、肉制品、啤酒、葡萄酒、果汁、麦芽汁... 乳杆菌被广泛用于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动植物发酵产品中。该属细菌分解糖的能力强,分解蛋白质类的能力极低。乳杆菌耐酸,最适PH值为5.5~58,甚至更低。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植物体表、乳制品、肉制品、啤酒、葡萄酒、果汁、麦芽汁、发酵面团、污水以及人畜粪便中,均可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安全性评价 碳水化合物 最适PH值 发酵产品 蛋白质 植物体表 发酵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开菲尔粒的发酵特性及强产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18
作者 张晓琳 王炜 +2 位作者 张广敏 常玮 孔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6-860,共5页
研究了1株来自青藏高原的类开菲尔粒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以3%(W/V)接种量将类开菲尔粒接种到灭菌的牛奶中,在37℃下培养24 h可使发酵乳的pH值降低至4,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酵初期略有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游离氨基酸逐渐增加。利用... 研究了1株来自青藏高原的类开菲尔粒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以3%(W/V)接种量将类开菲尔粒接种到灭菌的牛奶中,在37℃下培养24 h可使发酵乳的pH值降低至4,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酵初期略有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游离氨基酸逐渐增加。利用MRS和GM17培养基平板,从类开菲尔粒中分离到23株乳酸菌,其中,菌株ZX1-3、ZX2-2和ZX5-5产酸性能较强,使发酵乳的pH值分别降低到3.97、4.11和4.04。经生理生化检测及16 S rDNA序列比对,上述3株菌均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测定其耐酸性,菌株ZX1-3和ZX5-5具有一定的耐酸性,预示着菌株在乳制品发酵及饲料青贮中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粒 游离氨基酸 酸菌 植物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屏风与康提舒对猪生产性能影响试验观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素华 陈延鑫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2-15,共4页
紫屏风是国家一类新兽药,由河泽普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是(2012)新兽药证字25号,是中草药紫锥菊的提纯物,主要成分是咖啡酸衍生物、多糖类和烷基酰胺类,其中菊苣酸是紫锥菊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紫锥菊末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康... 紫屏风是国家一类新兽药,由河泽普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是(2012)新兽药证字25号,是中草药紫锥菊的提纯物,主要成分是咖啡酸衍生物、多糖类和烷基酰胺类,其中菊苣酸是紫锥菊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紫锥菊末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康提舒是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嗜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等,总乳酸菌含量≥10亿cfu/g,由青岛康地恩派尼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是鲁饲添字(2012) 019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提 新兽药 紫锥菊 植物杆菌 猪生产性能 添字 酰胺 粪肠球菌 菊苣酸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小鼠细胞因子、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子晨 陈红利 +4 位作者 戴雪伶 霍清 白海燕 张静 刘倩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28,共7页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9和干酪乳杆菌Zhang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小鼠健康的促进作用。44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及低、中、高剂量组,并灌胃28 d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小鼠粪便进行菌落计数并测量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测定血清中...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9和干酪乳杆菌Zhang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小鼠健康的促进作用。44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及低、中、高剂量组,并灌胃28 d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小鼠粪便进行菌落计数并测量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测定血清中IL-2、IL-6、IL-1β、TNF-α水平,测定空肠和肝脏中MDA、T-SOD、GSH、GSH-Px水平。结果表明,中剂量组的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IL-6和IL-1β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的IL-2、IL-6、IL-1β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并且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空肠MDA水平明显降低,且空肠和肝脏T-SOD、GSH和GSH-Px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菌群计数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提高,另外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提高。综上,益生菌复合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物质的水平,促进肠道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的繁殖,提高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对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环境和促进机体健康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V9 植物杆菌P9 干酪杆菌Zhang 益生菌复合制剂 细胞因子 肠道菌群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