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识别SDSS DR7Q中的FeLoBAL类星体
1
作者 何子麒 傅煜铭 +1 位作者 吴学兵 何凌雪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征的低电离度铁元素宽线吸收谱.FeLoBALQ外流物质携带的能量之高,足以解释超大质量黑洞质量M与宿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度σ_(*)的M-σ_(*)关系,同时有研究表明FeLoBALQ可能与星暴星系或星系主并合存在伴生关系.然而,迄今为止搜寻到的FeLoBALQ数量有限,难以从统计上验证上述理论.此研究计划在已有类星体大样本中开展大规模的搜寻工作,挖掘已发现类星体中的FeLoBALQ,为FeLoBALQ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样本基础.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将以往发现的FeLoBALQ光谱作为训练样本,对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DR7Q(Data Release 7 Quasar catalog)中、红移范围为0.8<z<2.125的共50931条类星体光谱进行鉴别,新搜寻到了160条FeLoBALQ光谱.研究发现FeLoBALQ的颜色比一般类星体更红,且以往发现的FeLoBALQ比新发现的稍微偏红;这些差异在蓝端更明显,在中红外波段差异则几乎消失.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的FeLoBALQ,估计FeLoBALQ在该样本的该红移段内,占类星体总数的比例约为0.43%,此比例略高于以往研究,且可能依然偏小.今后希望将此方法扩展至更大样本如SDSS DR16Q(Data Release 16 Quasar catalog)以发现更多的FeLoBALQ,并使用大样本研究FeLoBALQ与宿主星系恒星形成、星系主并合的关系以及星系与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协同演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体:吸收线 方法:深度学习 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S J142225.03+535901.7宽吸收线多历元光谱光变分析
2
作者 何东旭 何志成 +5 位作者 刘桂琳 方文娟 沈璐 朱丹蕾 陈雅琪 段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一个类星体的BAL吸收坑在不同速度处同时存在一个方向的变化(变弱或变强),那么它的BAL光变很可能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类星体SDSS J142225.03+535901.7具有55个历元高信噪比光谱观测,其BAL存在光变现象.该源BAL的不同速度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不相关概率p值小于0.05).而各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谱指数之间无显著负相关性可以排除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是由视线上含尘埃气体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运动引起的这一可能因此,该源的BAL光变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际介质:喷流和外流 星体:吸收线 线: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SDSS J0916+2921的类银河系2175 ?尘埃消光特征
3
作者 时雪草 潘翔 +4 位作者 窦立明 王建国 姜鹏 杨臣威 周宏岩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50,共11页
光谱观测显示类星体SDSS J091613.60+292106.1 (简称J0916+2921,系统红移zem=1.1418±0.0018)中有特殊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其强度显著大于银河系平均强度.光谱同时探测到与尘埃成协的丰富气体吸收线,确定吸收线系统红移为zabs=1.14... 光谱观测显示类星体SDSS J091613.60+292106.1 (简称J0916+2921,系统红移zem=1.1418±0.0018)中有特殊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其强度显著大于银河系平均强度.光谱同时探测到与尘埃成协的丰富气体吸收线,确定吸收线系统红移为zabs=1.1413±0.0002,和类星体红移一致.气态金属离子柱密度相对太阳丰度的比例为[Al/Zn]=-1.68±0.10,[Cr/Zn]=-0.49±0.10,[Fe/Zn]=-0.81±0.18.尘埃耗散作用显著,说明该系统中尘埃十分丰富,与观测的强尘埃消光特征吻合.类银河系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在类星体光谱中多见于中间插入吸收线系统,至今未明确认证内禀吸收线系统出现该特征,类星体SDSS J0916+2921是目前仅有的数个候选者之一.该类星体X射线辐射相较一般类星体更强,后续可用作研究2175?尘埃在强高能射线照射条件下的形成与离解平衡,以揭示2175?尘埃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星系核 星际介质:消光 星体:吸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Ly-α线丛的功率谱约束对数正态(LN)模型参数
4
作者 邱旭升 林宣滨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结合观测的辐射流量功率谱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唯一确定Γ的值,最后得到Γ≈0.50,r≈0.0g.类星体的辐射流量是非Gauss的,使用传统的Gauss化方法无法消除非Gauss特征.但是观测样本和数值模拟样本的偏斜谱、峰度谱以及尺度-尺度相关等非Gauss特征的表征量在研究的尺度(>100kpc)上表现一致,这就支持了拟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理论 星系际介质 星体:吸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