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星体强引力透镜Mg IIλλ2796,2803窄吸收线系统证认
1
作者 潘彩娟 杨婕 韦相龙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7,共21页
基于SDSS类星体透镜搜寻(SQLS)数据,挑选出21个至少具有两个像的强引力透镜类星体源,其光谱红移z_(s)范围是1.01856~2.91598。利用SDSS最新的DR18光谱数据,在观测波长3800~9200A范围内搜寻Mg IIλλ2796,2803窄吸收线系统。通过对两条... 基于SDSS类星体透镜搜寻(SQLS)数据,挑选出21个至少具有两个像的强引力透镜类星体源,其光谱红移z_(s)范围是1.01856~2.91598。利用SDSS最新的DR18光谱数据,在观测波长3800~9200A范围内搜寻Mg IIλλ2796,2803窄吸收线系统。通过对两条光谱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吸收线拟合,共证认出42个Mg IIλλ窄吸收线系统,它们的吸收线红移z_(abs)范围是0.4146~1.9418。研究发现,81%(17/21)的z_(abs)与其他研究者估测的透镜天体红移z_(1)或居间天体红移z近似相等,或在他们估测的范围内。因此,通过Mg IIλλ2796,2803窄吸收线系统的证认,可以有效揭示视线方向上可能影响透镜效应的细节,对类星体强引力透镜候选系统的搜寻及透镜天体红移的估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透镜红移 窄吸收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吸收线速度漂移研究进展
2
作者 林樱如 陆伟坚 +1 位作者 覃焕昌 潘彩娟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7,共15页
外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星体反馈形式,对了解类星体与宿主星系的共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研究外流吸收线速度漂移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案例数据进行整理,并对比分析吸收线速度漂移的识别方法、识别难点和产生机制,探讨了该领域... 外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星体反馈形式,对了解类星体与宿主星系的共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研究外流吸收线速度漂移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案例数据进行整理,并对比分析吸收线速度漂移的识别方法、识别难点和产生机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尽管目前吸收线速度漂移的实测案例有限且物理机制尚不明晰,但随着类星体巡天数据的增长及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有望实现突破。对吸收线速度漂移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化对类星体外流现象的理解,还将为星系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外流 吸收线 速度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识别SDSS DR7Q中的FeLoBAL类星体
3
作者 何子麒 傅煜铭 +1 位作者 吴学兵 何凌雪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征的低电离度铁元素宽线吸收谱.FeLoBALQ外流物质携带的能量之高,足以解释超大质量黑洞质量M与宿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度σ_(*)的M-σ_(*)关系,同时有研究表明FeLoBALQ可能与星暴星系或星系主并合存在伴生关系.然而,迄今为止搜寻到的FeLoBALQ数量有限,难以从统计上验证上述理论.此研究计划在已有类星体大样本中开展大规模的搜寻工作,挖掘已发现类星体中的FeLoBALQ,为FeLoBALQ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样本基础.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将以往发现的FeLoBALQ光谱作为训练样本,对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DR7Q(Data Release 7 Quasar catalog)中、红移范围为0.8<z<2.125的共50931条类星体光谱进行鉴别,新搜寻到了160条FeLoBALQ光谱.研究发现FeLoBALQ的颜色比一般类星体更红,且以往发现的FeLoBALQ比新发现的稍微偏红;这些差异在蓝端更明显,在中红外波段差异则几乎消失.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的FeLoBALQ,估计FeLoBALQ在该样本的该红移段内,占类星体总数的比例约为0.43%,此比例略高于以往研究,且可能依然偏小.今后希望将此方法扩展至更大样本如SDSS DR16Q(Data Release 16 Quasar catalog)以发现更多的FeLoBALQ,并使用大样本研究FeLoBALQ与宿主星系恒星形成、星系主并合的关系以及星系与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协同演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体:吸收线 方法:深度学习 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3C 446射电光变非线性特性分析
4
作者 唐洁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类星体有剧烈、大幅度的光变现象,光变研究有助于建立与观测相符的理论模型.这篇文章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收集了类星体3C 446射电4.8、8.0和14.5GHz波段的长期观测数据.传统的线性方法难以分析复杂的光变现象,文章采用了集合... 类星体有剧烈、大幅度的光变现象,光变研究有助于建立与观测相符的理论模型.这篇文章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收集了类星体3C 446射电4.8、8.0和14.5GHz波段的长期观测数据.传统的线性方法难以分析复杂的光变现象,文章采用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从混沌动力学特性、分形特性和周期性多角度对类星体光变随时间演化的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重点对比分析了除去周期成分或混沌成分前后,光变的周期性和非线性特性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分析结果表明,类星体3C 446射电波段光变资料由周期成分、趋势成分和混沌成分组成,光变具有周期性、混沌性和分形特性.除去混沌成分和趋势成分后的光变周期与原始光变资料的周期完全相同,而两者的混沌和分形特性有明显不同.从饱和关联维数来看,重构动力学系统时,除去周期成分和趋势成分后的光变资料比原始光变资料需要更多的独立参量,Kolmogorov熵值表明前者信息的损失率比后者大,系统的混沌程度更高,系统也更复杂,Hurst值表明后者自相似性和长程相关性比前者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体:个别:3C 446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WZ变换分析类星体3C 345的光变周期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富通 张皓晶 +3 位作者 毛李胜 张雄 郑永刚 唐玲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小波分析原理的处理非等间隔数据的方法: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ed Wavelet Z-transform,WWZ).收集了类星体3C 345光学B波段100多年来较为完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其长期光变曲线.利用WWZ变换对3C 345 B波段28 yr的光...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小波分析原理的处理非等间隔数据的方法: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ed Wavelet Z-transform,WWZ).收集了类星体3C 345光学B波段100多年来较为完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其长期光变曲线.利用WWZ变换对3C 345 B波段28 yr的光变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3C 345的光变曲线中包含有624~941 d、4.54~5.23 yr和9.59~11.51 yr的周期成分,并分析了它们随时间演化的情况.其中后两个周期成分属于稳定周期,而前一个周期成分波动比较大,可以推测它并不是一个稳定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个别 方法 数据分析 星系 基本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近邻方法的类星体与正常星系光谱分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乡儒 卢瑜 +1 位作者 周建明 王永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82-2585,共4页
随着高质量CCD传感器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广泛应用,以及许多大型巡天计划的相继实施,天体数据量极大,因此天体观测数据的自动识别、分析问题首当其冲。文章在原始测量空间使用最近邻方法(NN)研究了正常星系与类星体光谱的识别问题。正常星... 随着高质量CCD传感器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广泛应用,以及许多大型巡天计划的相继实施,天体数据量极大,因此天体观测数据的自动识别、分析问题首当其冲。文章在原始测量空间使用最近邻方法(NN)研究了正常星系与类星体光谱的识别问题。正常星系和类星体属于河外天体,一般距离地球较远,其观测光谱会受到许多干扰,所以这两类天体光谱的分类在光谱自动识别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采用的NN是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方面的基准性方法,在许多新方法的评估中,往往以NN方法的性能作为比较对象。从实用价值来说,研究表明,NN方法的类星体和正常星系光谱识别率与文献中复杂方法的最好结果相当,但该文方法不需要进行分类器的训练,利于实时进行增量式学习和并行实现,这对海量光谱数据的快速处理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光谱分 最近邻方法 正常星系 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预处理及其对星系/类星体分类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乡儒 胡占义 +1 位作者 赵永恒 刘中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8,共9页
由于噪声、畸变和观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天体光谱自动处理之前,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研究巡天光谱的预处理(数据格式和流量标准化)对光谱自动分析的影响.分析了同数据格式对光谱及其谱线特征的影响和格式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通... 由于噪声、畸变和观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天体光谱自动处理之前,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研究巡天光谱的预处理(数据格式和流量标准化)对光谱自动分析的影响.分析了同数据格式对光谱及其谱线特征的影响和格式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光谱流量数量级的不确定性及其特点,提出了流量数量级变化的基本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化方法.通过星系和类星体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对数波长数据格式对光谱的自动分类更有利;2)验证了所提出的流量标准化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所给流量标准化方法良好的性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通常采用的流量标准化方法在光谱自动分类中的效果反而是较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基本参数(分) 星体 普通 方法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子空间的类星体光谱异常特征并行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洋 张继福 +2 位作者 蔡江辉 杨海峰 赵旭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6-1091,共6页
类星体是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对于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由于类星体距离地球较远,其红移一般较大,导致在光学观测窗口中只有很少的特征(发射线),且难以识别。类星体光谱的异常特征提取与分析可对未知类星体的识别... 类星体是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对于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由于类星体距离地球较远,其红移一般较大,导致在光学观测窗口中只有很少的特征(发射线),且难以识别。类星体光谱的异常特征提取与分析可对未知类星体的识别,提供有效的判别依据。离群检测作为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旨在发现那些稀有、特殊数据对象及异常特征,可作为从海量类星体光谱数据中,发现特殊、未知类星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Spark作为新一代大数据分布式处理框架,可为海量天体光谱的有效分析和处理,提供一个高效且可靠的并行编程平台。本文充分利用集群系统和Spark编程模型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子空间的类星体光谱异常特征并行提取与分析方法,其工作由三个模块组成,即类星体光谱特征约减、类星体光谱的稀疏子空间构造和搜索、类星体光谱异常特征提取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类星体光谱特征约减模块,通过属性相关性分析来识别呈现聚类结构的类星体光谱特征线,这些特征线通常会聚集在稠密区域且对类星体光谱异常特征检测毫无意义。光谱特征约减旨在运行异常特征检测算法之前剪枝类星体光谱的冗余特征线,缩小光谱数据检测范围。类星体光谱的稀疏子空间构造和搜索模块,通过设定的稀疏系数阈值来测量类星体光谱的子空间密度,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作为稀疏子空间的搜索策略,从而快速、高效地获取类星体的异常特征。在第三个模块中,提出了一种MapReduce框架下的类星体光谱异常数据并行检测算法,该算法由并行化数据约减策略、稀疏子空间并行搜索技术两个MapReduce构成,达到适应海量光谱数据的处理目标。最后对检测出的部分类星体异常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测量及人眼证认,充分说明稀疏子空间可为识别特殊、未知类星体候选源,提供有效支持和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稀疏子空间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类星体光谱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梅芳 罗阿理 +1 位作者 吴福朝 胡占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7-381,共5页
通过对光谱的研究来识别和认证类星体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对类星体光谱进行自动识别的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先将训练样本归一化,再利用PCA变换进行降维,获得样本特征向量;... 通过对光谱的研究来识别和认证类星体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对类星体光谱进行自动识别的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先将训练样本归一化,再利用PCA变换进行降维,获得样本特征向量;(2)设计出K均值聚类算法与梯度下降法相结合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的基本模型,再用SSE(sum of squares error)误差函数进行判断,对RBFN隐含层的神经元进行自动调节,直至满足给定误差阈值;(3)用训练得到的参数对用于测试的样本中的类星体光谱进行识别。该方法不但克服了经典RBFN算法选择隐层神经元数目的困难,而且还提高了对类星体识别的稳定性和正确率。研究结果对于大型光谱巡天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自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星体 主分量分析 径向基神经网络 K均值聚 梯度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电类星体黑洞质量和射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定荣 张雄 +3 位作者 郑永刚 黄邦蓉 毛李胜 刘文广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9-381,共13页
收集了117个类星体(20个射电宁静类星体和97个射电噪类星体)的红移、热光度、H_β发射线宽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射电噪度.利用反响映射法计算了样本的黑洞质量和爱丁顿比,利用总的5 GHz流量密度计算出射电光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 收集了117个类星体(20个射电宁静类星体和97个射电噪类星体)的红移、热光度、H_β发射线宽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射电噪度.利用反响映射法计算了样本的黑洞质量和爱丁顿比,利用总的5 GHz流量密度计算出射电光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的结论如下:(1)射电宁静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弱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强相关性;(2)射电宁静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弱的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3)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发射线宽度和爱丁顿比分布有差异.基于这些结果得到: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发射线宽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它们黑洞质量不同的原因;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本质的不同是由于内秉物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黑洞质量、黑洞自旋、爱丁顿比和寄主星系形态是解释射电噪度起源和双峰状分布的重要参量;射电喷流和盘的吸积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活动 星体 普通 黑洞物理 射电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3C345的光变周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雄 谢光中 白金明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6-264,共9页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收集了类星体3C345光学B波段的有效观测数据点共1642个,获得了从1896年至1993年的历史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计算分析3C345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3C345的长光变周期为10.1±0.8年(或21.8±1.5年)...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收集了类星体3C345光学B波段的有效观测数据点共1642个,获得了从1896年至1993年的历史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计算分析3C345的光变周期,结果表明3C345的长光变周期为10.1±0.8年(或21.8±1.5年),预期2002年1月应该为再次爆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3C345 光变周期 JURKEVICH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3C273的近红外光变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盛乐 彭智敏 +1 位作者 樊军辉 谢光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收集了类星体3C273的近红外资料,许由此讨论了该天体的光变性质.我们发现3C273的最大红外光变分别为△J=1.0m,△H=0.90m,△K=0.82m。
关键词 星系 星体 3C273 基本参数 色指数 星等 近红外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交叉相关的类星体的红移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蓉 段福庆 罗阿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55-1157,共3页
给出了一种新的类星体光谱的红移测量方法。首先,利用提取出的发射谱线信息确定一组红移候选;然后,按这些红移候选将静止模板光谱红移,计算所得光谱与目标光谱的相关值;最后,确定最大相关值对应的红移候选为目标光谱的红移。相对于已有... 给出了一种新的类星体光谱的红移测量方法。首先,利用提取出的发射谱线信息确定一组红移候选;然后,按这些红移候选将静止模板光谱红移,计算所得光谱与目标光谱的相关值;最后,确定最大相关值对应的红移候选为目标光谱的红移。相对于已有的基于谱线匹配的方法,此方法的性能受谱线提取效果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鲁棒性较好,性能优于基于谱线匹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交叉相关 光谱分析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ough变换和神经网络的分层类星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虹 黄凌云 罗曼丽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2000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密集的天体。它产生于宇宙诞生早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观测的类星体光谱由于红移现象,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因此识别类星体观测光谱中的发射线和确定类星体的红移是类星体识别的主要目标。类星体光谱固有的高...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密集的天体。它产生于宇宙诞生早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观测的类星体光谱由于红移现象,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因此识别类星体观测光谱中的发射线和确定类星体的红移是类星体识别的主要目标。类星体光谱固有的高噪声和观测光谱特性,给类星体识别带来很大困难。一般来说基于规则的直接匹配方法在类星体识别中效果不佳。本文介绍一种神经网络和Hough变换(HT)结合的类星体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鲁棒性强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识别 HOUGH变换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1+5027吸收线证认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彩娟 黄红艳 +6 位作者 黄伟荣 陆伟坚 农卫警 林樱如 陆美美 姚敏 姚知考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72,共12页
基于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第12期数据(data release 12,DR12)的光谱,分析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1+5027的A, B两个像的光谱。两个像光谱的红移分别为1.84132±0.00024和1.84545±0.00012,透镜天体红... 基于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第12期数据(data release 12,DR12)的光谱,分析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1+5027的A, B两个像的光谱。两个像光谱的红移分别为1.84132±0.00024和1.84545±0.00012,透镜天体红移约为0.415。通过证认可靠的CⅣλλ1548, 1551或Mg Ⅱλλ2796, 2803窄吸收双线的方法,证认出A, B两个像的光谱中红移分别为1.60677±0.00012, 0.87140±0.00007和0.41455±0.00006的3个吸收系统。从3个吸收系统共证认出27条窄吸收线。测量27条窄吸收线的等值宽度,再通过分析、比较3个吸收系统在A, B两个像光谱中吸收线的数量及等值宽度的差异,给出了3个吸收系统在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1+5027视线方向可能的分布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透镜星体 吸收线 证认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透镜与类星体─星系(星系团)成协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宗宏 袁启荣 何香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密度超出因子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透镜 星系 星系团 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选射电噪类星体的射电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江华 袁启荣 +1 位作者 朱宗宏 何香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0-437,共8页
对类星体进行多波段的观测和研究,是了解类星体本质的一个重要途径.LBQS类星体是目前公认较为完备的一个光学选类星体样本,利用此样本与最新的485GHz全天射电源表进行了交叉证认,共找到了34个类星体的对应射电源.计算证明,这34个... 对类星体进行多波段的观测和研究,是了解类星体本质的一个重要途径.LBQS类星体是目前公认较为完备的一个光学选类星体样本,利用此样本与最新的485GHz全天射电源表进行了交叉证认,共找到了34个类星体的对应射电源.计算证明,这34个类星体都是射电噪的类星体.所得研究结果表明,射电噪类星体的射电光度与光学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射电连续谱 星系 射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红移类星体(Ⅰ):类星体的探测和证认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杏芬 褚耀泉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2-189,共8页
本文总结了用光学和其他波段探测类星体的技术上的进展。由于使用了自动识别过程和高速底片扫描设备等新技术,类星体的证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批高红移类星体样品已经或即将完成,这些大面积、暗亮度的类星体样品将大大地促进我们... 本文总结了用光学和其他波段探测类星体的技术上的进展。由于使用了自动识别过程和高速底片扫描设备等新技术,类星体的证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批高红移类星体样品已经或即将完成,这些大面积、暗亮度的类星体样品将大大地促进我们对类星体空间分布性质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高红移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的光度函数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杏芬 褚耀泉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7,共8页
主要讨论了光学选类星体的光度函数及其演化在近几年中的进展。目前在小红移范围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对z>2.2,由于类星体样品的限制,对类星体光度函数的演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文中还比较了类星体光学、射电、X射线的光度函... 主要讨论了光学选类星体的光度函数及其演化在近几年中的进展。目前在小红移范围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对z>2.2,由于类星体样品的限制,对类星体光度函数的演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文中还比较了类星体光学、射电、X射线的光度函数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体 光度函数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星系和类星体中的喷流(Ⅰ)(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福俊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自从人们获得河外射电源的第一个结构图像以来,30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时间的后半期,人们对许多源中的喷流状结构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分析所获得的有关喷流的第一代结果,这包括高分辨率观测、效植模拟和理论研究等诸... 自从人们获得河外射电源的第一个结构图像以来,30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时间的后半期,人们对许多源中的喷流状结构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分析所获得的有关喷流的第一代结果,这包括高分辨率观测、效植模拟和理论研究等诸方面的成就。在本文中将详细地讨论河外射电源中的喷流。整个题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即喷流的定义、形式、产生和传播等方面;喷流的不对称性及其统一的解释模式也将在这一部分内讨论。有关喷流的形态和用VLA、MERLIN、VLBI和毫米波/亚毫米波VLBI观测所得到的高分辨率结果,将放在第二部分内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星系 星体 喷流 星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