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儒家“仁德”内在理路和逻辑层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卢兴
吴倩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2,34,共7页
-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西比较视野下的儒家个体观研究"(TJZX12-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商民主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NKZXA1413)
-
文摘
孔子以"仁"为核心建立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华传统美德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是一种对人的生命价值予以肯认与培护的情感,这种情感基于人本性中的道德意识,同时其外推也蕴含着超道德的义涵。基于这种推扩逻辑,本文将儒家之"仁德"归结为立体的四个层面:"个体之仁"、"类性之仁"、"成物之仁"和"本体之仁",这四者之间有机联系、逐层升进,仁爱的对象分别是自我、人际社会、自然界和宇宙本体,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仁德的推扩原则,这种推扩建基于仁爱之情的感通作用。
-
关键词
仁
个体之仁
类性之仁
成物之仁
本体之仁
-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德的影响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潘新丽
-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4,18,共5页
-
基金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编号:08JC72001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为了较好地揭示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德的影响这一问题,文章以"仁"为主线,从本体之仁、类性之仁和社会之仁三个层面对仁进行把握,认为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德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层面:1.社会之仁是传统医家的价值追求2.类性之仁是传统医德的人性依据3.本体之仁是传统医德的形而上根源。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古代医家将天道、人道和医道相贯通,医德获得了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与儒家思想具有了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对传统医德产生这些影响,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
-
关键词
本体之仁
类性之仁
社会之仁
传统医德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