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新发病病原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叶键 刘晓宁 +4 位作者 王晓 徐慧 沈文英 高敏杰 章晓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3-639,共7页
为研究青鱼暴发性死亡原因,从病症典型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肌肉、肝脏和肾脏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HZ2015),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通过动物回归实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 为研究青鱼暴发性死亡原因,从病症典型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肌肉、肝脏和肾脏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HZ2015),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通过动物回归实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青鱼的致病性、毒力及药物敏感性。所得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动物回归实验能复制出类似症状,且能从体内再次分离到该菌株;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6 CFU;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达欣高度敏感。研究表明,菌株HZ2015为青鱼体表溃烂病病原,本研究系类志贺邻单胞菌致青鱼体表溃烂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志贺单胞菌 强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培 朱爱华 +4 位作者 胡秀彩 兰云 李雪 沈晓静 吕爱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从患病金鱼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ZP-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rDNA克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ZP-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还原硝酸盐、产生吲哚等。进... 从患病金鱼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ZP-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rDNA克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ZP-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还原硝酸盐、产生吲哚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ZP-1菌株16SrDNA,将其亚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长度为1464bp(登录号:KM458852),与鱼源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KC825322)同源性为99.80%,最终确定ZP-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采用3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ZP-1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孟多、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萘啶酸、氯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志贺单胞菌 16SrD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定 被引量:27
3
作者 陆文浩 杨家新 +2 位作者 陈辉 顾伟 杨鸢劼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3,共6页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生理生化特征、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从濒死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 x Cyprinus carpio ♂ )肝脏中分离到的1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YCS07-01株)进行...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生理生化特征、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从濒死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 x Cyprinus carpio ♂ )肝脏中分离到的1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YCS07-01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主要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分解肌醇;不发酵蔗糖、甘露醇、鼠李糖等;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为两端钝圆直杆状,无芽胞,无荚膜,有4根鞭毛,大小为0.8~1.0μm×3.0μm。在以该菌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375179)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YCS07-01与类志贺邻单胞菌ATCC14029^T(登录号X74688)的同源性为99%,并聚为一个分支。综合培养特征、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分析等将该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u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四环素和氨曲南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左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等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 志贺单胞菌(Plesiomus shigelloides) 16S RD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泉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和舒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23
4
作者 余华 何智 +3 位作者 严玉宝 杨光友 胡娟 周岷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7期37-39,共3页
从患病的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病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G1和S1)。对该菌进行系统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主要生理生化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G1菌株V-P、氧化酶、ONPG、葡萄糖和尿素等为阳性,硫化氢、... 从患病的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病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G1和S1)。对该菌进行系统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主要生理生化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G1菌株V-P、氧化酶、ONPG、葡萄糖和尿素等为阳性,硫化氢、七叶苷和甘露醇等为阴性;S1菌株V-P、尿素、硫化氢、七叶苷和甘露醇等为阴性,氧化酶、ONPG和葡萄糖等为阳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理化特征,确定G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S1菌株为舒氏气单胞菌(Aermonas schubertii)。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舒氏气单胞菌对壮观霉素、利福平、洛美沙星、四环素、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和氟哌酸敏感,而对磺胺异恶唑和氨苄青霉素不敏感;类志贺邻单胞菌对奈啶酸、丙氟哌酸、呋喃妥因、头孢氨噻肟、利福平、头孢曲松、磺胺异恶唑和氟哌酸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和甲氧苄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红墨头鱼 舒氏气单胞菌 志贺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病大鲵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星 曾令兵 +3 位作者 李瑞伟 张辉 范玉顶 周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的症状,并从感染患病大鲵体内再次分离到该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8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志贺单胞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黄颡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跃 易弋 +4 位作者 夏杰 罗福广 杨军 冯丹 伍时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9-201,共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某黄颡鱼养殖场2次出现暴发性疾病,分别从患病黄颡鱼的肝、肾、脾组织中单一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2株细菌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但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病情未得到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某黄颡鱼养殖场2次出现暴发性疾病,分别从患病黄颡鱼的肝、肾、脾组织中单一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2株细菌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但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工感染试验也未见黄颡鱼发病。笔者认为非细菌性病原体可能会导致疾病暴发,进而引起类志贺邻单胞菌继发感染。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非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患病黄颡鱼的现象,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若出现此类病征,应及时按照非细菌性疾病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志贺单胞菌 继发感染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双色鳗鲡(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定和中药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赖晓健 杨方园 李忠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5-1192,共8页
从发病死亡的养殖太平洋双色鳗鲡(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MSH1,为研究其种属、毒力及中药敏感性,结合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此外... 从发病死亡的养殖太平洋双色鳗鲡(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MSH1,为研究其种属、毒力及中药敏感性,结合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此外,还研究了10味中药单用、10种双联用和4种三联用对该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经人工腹腔注射感染健康太平洋双色鳗鲡,证实该菌具有致病性,半致死量LD50为3.2×105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0味中药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和生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的效果最好,7种双联用复方和1种三联用复方均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本次引起太平洋双色鳗鲡发病的病原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该菌对太平洋双色鳗鲡的致病性及其中药药敏的研究属首次报道。建议选用含五倍子的中药双联用复方或三联用复方进行防治,皆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双色鳗鲡 志贺单胞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子鉴定及快速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曾占壮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34-638,共5页
应用原核生物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草鱼致病菌株LCCiL90625NA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菌株PIC3的16SrRNA基因序列(NCBI登录号:GQ359957)同源性最高,为99.7%。同时,... 应用原核生物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草鱼致病菌株LCCiL90625NA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菌株PIC3的16SrRNA基因序列(NCBI登录号:GQ359957)同源性最高,为99.7%。同时,通过与弧菌科代表菌株16SrRNA基因构建的发育进化树表明,该菌株与已登录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类。设计引物扩增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23SrRNA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同时证明该引物可以用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16S RRNA 分子鉴定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龙苏 牛志伟 +6 位作者 刘杰 彭亚 植淇业 李大广 覃海长 韦斯祺 黄钧 《广西畜牧兽医》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查明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患腹水病黄颡鱼的病原菌及其敏感药物,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黄颡鱼的心脏和肝脏分离到3株病原菌类... 为查明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患腹水病黄颡鱼的病原菌及其敏感药物,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黄颡鱼的心脏和肝脏分离到3株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3株病原菌对先锋VI、菌必治、舒普深等16种药物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都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腹水病 志贺单胞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麻鸭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维刚 王强 +3 位作者 牛李丽 赵波 余星明 邓家波 《四川畜牧兽医》 2006年第1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赤麻鸭 诊治 感染 微生物培养 动物园 成都市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槿年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37,共2页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PS)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病原特性、生态分布、对人和动物的致病作用以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联系作者从动物粪便中检出类志...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PS)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病原特性、生态分布、对人和动物的致病作用以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联系作者从动物粪便中检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事实,概述本菌的研究进展。 一、发现分类和命名 本菌最早系1947年Ferguson和Henderson于美国密执安州一病人粪便中分离,由于此菌具有宋内氏志贺氏菌Ⅰ相抗原而引起注意,并标志为C27副大肠菌,属肠杆菌科。兹后许多国家先后自人及动物粪便中分离到具有同样特性的C27菌株,并对其分类学进行了研究。鉴于该菌在形态生理 生化特性上和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生态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艳 《福建水产》 201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自患病草鱼分离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CCiL90625NA经甲醛灭活后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类志贺邻单胞菌多克隆抗... 自患病草鱼分离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CCiL90625NA经甲醛灭活后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类志贺邻单胞菌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105,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类志贺邻单胞菌,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与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非O-1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易损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等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CFU·mL-1。该方法的建立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和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多克隆抗体 ELISA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沙鳖幼鳖类志贺邻单胞菌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华平 施金谷 +4 位作者 彭民毅 胡大胜 黄艳华 黄新财 黄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1-686,共6页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结果】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株(WMB-A和WMB-B)对健康黄沙鳖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导致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两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均对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特治星、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噻吩、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头孢克洛和磺胺-6-甲氧嘧啶(钠)不敏感。选用菌必治拌料(50mg/kg·d)连续投喂6d,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鳖 志贺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调查
14
作者 李槿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6年第5期23-25,共3页
为探讨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采用二次增菌分离培养法,对15种228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处36份样品检出此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79%,鱼类、观赏水禽、家鸭、猪和清摘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9... 为探讨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采用二次增菌分离培养法,对15种228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处36份样品检出此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79%,鱼类、观赏水禽、家鸭、猪和清摘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9%、17.86%、13.04%、6.67%和10%,表明该菌具有广泛动物贮存宿主,尤其是淡水鱼类,同时对36株阳性菌的血清分群,其中17株可分群,分群率为47.22%,共分布于7个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志贺单胞菌 动物 宿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杂交鲟肠道组织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明洋 曾茂芹 +7 位作者 刘妍罕 张飘 杨霞 杨颖 温贵兰 程振涛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2-2740,共9页
为探究病原菌感染杂交鲟肠道转录组变化情况,本试验以常见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接种约360 d杂交鲟,于接种24 h后,采集杂交鲟肠道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免疫应答基因... 为探究病原菌感染杂交鲟肠道转录组变化情况,本试验以常见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接种约360 d杂交鲟,于接种24 h后,采集杂交鲟肠道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免疫应答基因并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感染组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为13542个,其中上调基因为9774个,下调基因为3768个;GO分析发现,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的主要有免疫系统过程、免疫效应过程、刺激反应等;显著性富集到分子功能的主要有DNA结合、信号受体活性、核酸转录因子活性等;显著性富集到细胞组分的主要是胞外区、胞外区组成部分、细胞膜等。KEGG分析发现,杂交鲟肠道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免疫信号通路有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杂交鲟对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肠道组织 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 志贺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明洋 胡安东 +2 位作者 程振涛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4-270,共7页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Z-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rRNA基因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7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4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耐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携带3种耐药基因:Sul1、Sul2和Intl1,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力。本研究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志贺单胞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基因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芳 谈永萍 +1 位作者 王利 张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5-1220,1243,共7页
为了鉴定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F01菌株并探究其致病性,本研究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基因分析鉴定F01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动物回归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研究其对鲫鱼的致病性,同时检测感染鲫鱼的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因子表达。结果显... 为了鉴定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F01菌株并探究其致病性,本研究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基因分析鉴定F01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动物回归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研究其对鲫鱼的致病性,同时检测感染鲫鱼的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因子表达。结果显示:F01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确定该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其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09×107 cfu/mL,且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从人工感染鲫鱼分离出的细菌与患病鲫鱼一致。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氧氟沙星等敏感,对哌拉西林、克林霉素、多西环素等耐药。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鲫鱼的肝、肾等组织充血、肿胀、变性坏死。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鲫鱼血清AKP、LZM均活性上升、MDA活力均下降(p<0.05);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感染10 d后鲫鱼脾脏中HSP70、IL-8、TLR22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本研究通过对F01菌株的致病性等研究,为深入研究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疫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药敏试验 病理组织学 血清学指标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美群 王冬平 +3 位作者 潘瑛子 张驰 扎西拉姆 田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0-786,共7页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为肠杆菌科、邻单胞菌属内唯一种[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细菌,水生态环境是其主要储存地,而鱼类是其常见宿主,可通过受污染的水、鱼及贝类感染人类[2-6]。类志贺邻单胞菌是一...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为肠杆菌科、邻单胞菌属内唯一种[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细菌,水生态环境是其主要储存地,而鱼类是其常见宿主,可通过受污染的水、鱼及贝类感染人类[2-6]。类志贺邻单胞菌是一种人—兽—鱼共患病原菌[7],可导致鱼类等水产动物疾病频发,同时也可引起人类的肠胃炎、败血症、脑膜炎、腹泻和食物中毒等疾病[8-10],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抗原特性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子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豆朋朋 王利 +1 位作者 张桦 郑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为对患病黄颡鱼分离的菌株(L-1)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和23S rRNA基因PCR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鉴定该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表明:菌株L-1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 为对患病黄颡鱼分离的菌株(L-1)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和23S rRNA基因PCR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鉴定该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表明:菌株L-1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明胶液化、七叶灵及阿拉伯糖等反应为阴性,精氨酸、色氨酸及葡萄糖等反应为阳性。16S rDNA基因扩增获得长度为1461 bp的序列片段。BLAST比对结果显示,菌株L-1拼接序列与NCBI中类志贺邻单胞菌相似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L-1与类志贺邻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23S rRNA基因扩增,仅菌株L-1扩增出大小为280 bp的目的条带,其他菌株均为扩增出。综合判定菌株L-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1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菌株L-1中检测出Sul2、TEM、ant(3’’)-Ⅰa和aac(6’)-Ⅰb共4种耐药基因,Sul1、Sul3、aph(3’)-Ⅱa和aac(3)-Ⅱa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单胞菌 鉴定 耐药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小燕 袁汉文 +5 位作者 何爱美 杨文秀 张哲华 郑楚文 李骞 许巧情 《河北渔业》 2020年第8期33-37,60,F0003,共7页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5种药物产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1种药物中度敏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进行验证,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后,斑点叉尾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个体的症状基本相同。从患病鱼体分离出的即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正是该致病菌导致斑点叉尾鮰死亡,可利用头孢类高度敏感药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志贺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