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啊”的类形态特质与“-啊-啊”所示展延量的差异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所谓展延量结构,指现代汉语中由"啊"构成,以" 啊 啊"为代表的系列格式组成的形式类聚,表物量或动量的扩展。"啊"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调节语气的常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荷载"量的展延"... 本文所谓展延量结构,指现代汉语中由"啊"构成,以" 啊 啊"为代表的系列格式组成的形式类聚,表物量或动量的扩展。"啊"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调节语气的常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荷载"量的展延"这一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属于"类形态"成分;"啊"所构成的展延量结构带有显著的主观评价色彩,诸格式形式上的局部歧异,还因应于量的展延幅度和表达色彩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啊” 类形态 “-啊-啊” 展延量 汉语 表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螯螨的分类形态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平宇 朱志民 +1 位作者 夏斌 余丽萍 《生物灾害科学》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类形态 螨属 主要形态特征 前足体 生物科学 外部形态特征 位于侧面 南昌大学 爪间突 后半体背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发展的两类形态及其时代探讨
3
作者 杜松 《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81-86,共6页
本文认为,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定义,可以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形态:(1)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民族,这是民族的原生形态;(2)按地缘关系结合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是... 本文认为,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定义,可以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形态:(1)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民族,这是民族的原生形态;(2)按地缘关系结合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是民族的次生或再生形态。氏族公社时代的原生民族,已具备了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所以称其为原生民族,是因为此时民族的四个特征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文明时代的民族,失去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原生性,氏族公社时代原生民族那种四个民族特征浑然一体的状况,在文明时代的民族中再也没有出现。因而,民族形成的上限,不是在文明时代的任何发展阶段,而应该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的产生就是民族形成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征 母系氏族公社 类形态 文明时代 时代探讨 部落 民族形成 民族发展 原生形态 共同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食螨的分类形态特征
4
作者 叶蓉 夏斌 朱志民 《生物灾害科学》 1996年第3期23-26,31,共5页
关键词 肉食螨科 类形态 主要形态特征 刚毛数 外部形态特征 系统 前足体 气门板 生物科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发展传统中的类修辞形态: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利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4,F0002,共10页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发现,社会学传统实际上潜藏着类布道性修辞、类认知性修辞以及类论辩性修辞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在为学科赢取合法性地位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不同层面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成熟化体系的形成。可见,修辞不仅能为宏观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史提供创意视角,也能为学科知识的后续生产提供经验性参照。它将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守护型幽灵”,始终陪伴这门学科的发展而得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传统 布道性修辞形态 认知性修辞形态 论辩性修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类脑计算的氧化物忆阻器 被引量:3
6
作者 诸葛霞 朱仁祥 +2 位作者 王建民 王敬蕊 诸葛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9-1162,共14页
类脑神经形态计算通过电子或光子器件集成来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人工突触是类脑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计算单元。忆阻器可模拟突触功能,并具有优异的尺寸缩放性和低能耗,是实现人工突触的理想元器件。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忆阻器交... 类脑神经形态计算通过电子或光子器件集成来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人工突触是类脑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计算单元。忆阻器可模拟突触功能,并具有优异的尺寸缩放性和低能耗,是实现人工突触的理想元器件。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忆阻器交叉阵列可执行并行的原位乘累加运算,从而大幅提升类脑系统处理模拟信号的速度。氧化物制备容易,和CMOS工艺兼容性强,是使用最广泛的忆阻器材料。本文梳理了氧化物忆阻器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电控、光电混合调控和全光控忆阻器,主要聚焦阻变机理、器件结构和性能。电控忆阻器工作一般会产生微结构变化和焦耳热,将严重影响器件稳定性,改进器件结构和材料成分可有效改善器件性能。利用光信号调控忆阻器电导,不仅能降低能耗,而且可避免产生微结构变化和焦耳热,从而有望解决稳定性难题。此外,光控忆阻器能直接感受光刺激,单器件即可实现感/存/算功能,可用于研发新型视觉传感器。因此,全光控忆阻器的实现为忆阻器的研究和应用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忆阻器 光电器件 人工突触 脑神经形态计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3 位作者 张殿忠 周勇 裘秀春 文艳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I001,共4页
用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显露狗右侧股骨中段 ,微波诱导高温 5 0℃、2 0min原位灭活 ,造成 2 5cm× 1 0cm骨缺损 ,植入复合材料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 用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显露狗右侧股骨中段 ,微波诱导高温 5 0℃、2 0min原位灭活 ,造成 2 5cm× 1 0cm骨缺损 ,植入复合材料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线照相、99mTc MDP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发现 ,该复合材料极易塑形 ,能用于修复各种形状的骨缺损并能早期负重 ,其内部存在有利于新生血管长入的不规则间隙 ,最终与宿主骨达到“生物铆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微波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生、演进、类分与美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36,共5页
本文从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历史演进、形态类分和自身的"舞蹈"美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考察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遵循的依旧是"本体"寓于"具体"之中的原理。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根本出发点,... 本文从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历史演进、形态类分和自身的"舞蹈"美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考察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遵循的依旧是"本体"寓于"具体"之中的原理。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根本出发点,杂技艺术无疑是人类劳动技能、特别是人类狩猎劳动技能的提高与升华。艺术发生从"功利"到"审美"的中间环节是多样性的,这就为日后"审美"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考察杂技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国史籍中最早记录的可能是"角抵戏"。杂技登录史籍,历代视之为"戏",从秦"角抵戏"、汉"百戏"、唐"杂戏"到元"把戏"都是如此。但"把戏"比较贴近杂技艺术的形态内质。从大多数杂技节目借助道具的戏耍呈现人体的技能来看,正可视之为"把戏"——把玩之戏。杂技艺术的形态类分与其自身的历史演进紧密相连。原初时期的技艺表演给人的印象一是杂、二是耍,难登大雅之堂,但自元以降,特别是明清之际,杂技艺术开始部分地融入传统戏曲,无论武戏、文戏,都穿插有杂技表演。这既深化了戏曲的技艺水平,又强化了杂技的艺术效果。要让难的"技术含量"呈现为好的"艺术效果",是杂技艺术之所谓"难能可贵"。明清以降,我国杂技艺术步入了"现代进程",一是体能开发与道具应用并进,二是技术难度与技巧设计共荣,三是杂技耍弄与戏曲表演互益,四是传统杂技与现代马戏同辉。近代以来西方马戏的大棚装置、照明技术与节目设计理念,促进了我们传统杂技的"现代进程"。杂技艺术的"舞蹈"美化,也即通过舞蹈设计来强化杂技审美,依其切入的层面大约可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包括对杂技艺术的人体动态呈现进行造型修饰;对杂技艺术的人体动态要考虑其连续呈现时的"变化规律",需要对人体的动态呈现进行"主题变奏";要关注动态人体的空间位移(舞径)和空间分布(舞群),对舞径与舞群的设计是对人体动态"主题变奏"的深化与拓展;"舞群"不仅仅是动态人体的空间分布,更是动态人体呈现于舞台的独立视觉单位;以及更深层次的"意象化"与"情节化"的舞蹈设计。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杂技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基础和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杂技艺术 本体发生 历史演进 形态 “舞蹈”美化 审美形态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4在SD大鼠肠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敏 王忠荣 +2 位作者 徐兵 李巍松 未德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在SD大鼠胚胎肠管中的定位及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MP-2、BMP-4在不同年龄的SD大鼠结肠肠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BMP-2、BMP-4在胎肠发育早...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在SD大鼠胚胎肠管中的定位及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MP-2、BMP-4在不同年龄的SD大鼠结肠肠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BMP-2、BMP-4在胎肠发育早期即有表达,在出生前后达到峰值,此后略下降,胎龄16d、20d、生后7d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生后4个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MP-2、BMP-4在大鼠结肠上表达与肠神经系统发生发育的时间相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D大鼠肠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云 张伟 +4 位作者 胡春明 徐爽 张贵雨 吕涛 武首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4-68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骨粘合剂 磷酸钙 生物相容性材料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及其受体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剑锋 袁发焕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不同时点肾脏中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ALK-6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不同时点肾脏中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ALK-6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BMP-7、BMPR-Ⅱ、ALK-2、ALK-3、ALK-6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的蛋白定位和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输尿管梗阻组肾组织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的mRNA表达于术后第1d即出现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ALK-6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损害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结论:在肾间质损害过程中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于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的出现,BMP-7及其受体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输尿管梗阻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A、Ⅰ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成良 金小岚 +2 位作者 侯建红 栗群英 黄迎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 1,2 5 (OH) 2 D3 和地塞米松 (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 1,2 5 (OH) 2 D3 和地塞米松 (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应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E2 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Van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E2 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mRNA的表达 ,且呈剂量依赖性 ,随E2浓度增加 ,BMPR -ⅠAmRNA从 (2 3 7± 1 7) %降至 (16 3± 1 5 ) % (P <0 0 5 )和 (8 3± 1 2 ) % (P <0 0 1) ;BMPR -ⅠBmRNA随E2 浓度增加而增加 ,从 (1 3± 0 6 ) %增至 (5 7± 2 0 ) % (P <0 0 5 )和 (15 3± 3 0 ) % (P <0 0 1)。ALP活性随E2 浓度增加而降低 ,从 (42 6± 2 5 )U·L-1·g-1protein降至 (10 8± 1 5 )U·L-1·g-1protein和 (3 6± 1 7)U·L-1·g-1pro tein(P <0 0 1) ;细胞Ⅰ型胶原的含量随E2 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 :E2 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mRNA的表达 ,降低成骨细胞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骨髓基质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恒锋 何崇儒 +1 位作者 高金巍 徐卫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起抑制作用。本文就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Smur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人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武鹏宇 戴立里 +1 位作者 唐静 呙琳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7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80、40、20ng/ml)BMP-7及TGFβ1(5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CCK8法检测LX-2增殖,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mRNA,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LX-2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BMP-7(80、40、20ng/ml)处理后,LX-2细胞增殖均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8.9%、19.6%、10.5%(P<0.01)。TGFβ1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LX-2表达α-SMA和Ⅰ型胶原增加(P<0.01),加入BMP-7(20、40、80ng/ml)处理48h后可抑制细胞活化和胶原表达,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强而增强(P<0.01,P<0.05)。5ng/mlTGFβ1处理48h后,TβRⅠ、TβRⅡ、Smad3mRNA表达增加(P<0.01),Smad7mRNA表达减少(P<0.01)。BMP-7可减少Smad3mRNA表达(P<0.01),增加Smad7mRNA表达(P<0.01,P<0.05),但对TβRmRNA的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BMP-7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通路中Smad3mRNA表达,增加Smad7mRNA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晓 刘云松 +3 位作者 吕珑薇 陈彤 吴刚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导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中添加150μg/L BMP-2/7为实验组,以单纯OM为阳性对照组(OM组),以常规增殖培养基(proliferation medium,PM)为阴性对照组(PM组)。体外诱导的第1、4和7天检测细胞DNA含量,第7和14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检测,第21和28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体内实验使用6只裸鼠,于其背部正中做皮肤切口,向两侧分离出4个皮下植入腔,分别植入:(1)单纯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支架对照组);(2)β-TCP支架+h ASCs(体外PM培养1周)(增殖细胞对照组);(3)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培养1周)(诱导细胞对照组);(4)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150μg/L BMP-2/7培养1周)(实验组)。植入后4周进行取材,标本制成组织学切片,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结果:体外诱导后第1天,实验组细胞DNA含量与PM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时实验组细胞DNA含量较PM组升高(P<0.05),第7天时组间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7天和14天后,实验组的ALP染色及定量检测均高于OM组和PM组(P<0.05);第21和28天矿化结节染色及钙沉积定量检测均高于OM和PM组(P<0.05)。诱导第1天时实验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A1)的表达量即高于PM组(P<0.05),诱导第4天时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量即开始升高,第4、7和14天的基因表达量较OM和PM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和诱导细胞对照组的h ASCs能分泌出嗜酸性较强的均质细胞外基质,出现了强嗜酸性的类骨组织;与诱导细胞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外基质嗜酸性更强,类骨组织的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典型;其他两对照组均未见矿化基质和类骨组织生成。Masson三色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呈强阳性表现,细胞基质中充满绿染的胶原;诱导细胞对照组和增殖细胞对照组的细胞基质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但较之实验组,胶原的数量明显减少;单纯支架组未见胶原的表达。结论:BMP-2/7在h ASCs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h ASCs的体外和体内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细胞分化 异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的性质评估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浩 张里程 +2 位作者 石涛 熊琦 唐佩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及BMP-2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构建具有一定三维结构的骨修复材料。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表面能谱、X线衍射观察材料的理化性能;将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种植在材料表面,观察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生和分化;将该复合材料种植在大鼠体内,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异位成骨情况。结果:骨修复材料在植入局部保持完整的支架结构,具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多孔结构。通过肌肉埋植,在异位诱导形成了骨组织,并且随着骨组织的形成,支架逐渐降解吸收。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特性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胶原 羟基磷灰石 软骨素硫酸盐 形态发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4参与调控胚胎舌形态发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彦秋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采用胚胎舌体外培养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舌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向标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4及其拮抗剂Noggin,以所加因子及其浓度的不同分... 目的:采用胚胎舌体外培养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舌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向标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4及其拮抗剂Noggin,以所加因子及其浓度的不同分为6个实验组,BMP4分为3组,浓度分别为0.03 mg/L,0.3 mg/L,1 mg/L;BMP4的拮抗剂Noggin分为3组,浓度分别为1 mg/L,3 mg/L,10 mg/L;标准培养基培养组为对照组。将解剖获得的大鼠胚胎第13天(embryonic day 13,E13)的胚胎舌在培养基中格栅法培养3 d,固定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记录胚胎舌;分别测量胚胎舌全长、舌前1/8、舌前1/4和舌体1/2宽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胚胎舌内放置经PBS和BMP4(667 mg/L)溶液处理的凝胶颗粒,以PBS组为对照组,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3 d后,制成冰冻切片,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1)舌形态:舌体长度明显改变(P<0.05),相对对照组舌体长度(1 037.8±126.2μm),BMP4各浓度组舌体长度明显变短(0.03 mg/L组877.3±67.6μm,0.3 mg/L组838.5±88.9μm,1 mg/L组718.7±38.6μm),Noggin各浓度组变化不明显(1 mg/L组1 191.1±75.7μm,3 mg/L组1 169.8±108.7μm,10mg/L组1 241.3±17.4μm);舌前1/8宽度明显改变(P<0.05),相对对照组(639.1±106.2μm),BMP4各浓度组舌前1/8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332.1±80.9μm,0.3 mg/L组305.1±51.3μm,1 mg/L组276.9±45.9μm),Noggin各浓度组除10 mg/L组外,舌前1/8宽度加宽(1 mg/L组815.5±90.3μm,3 mg/L组857.6±87.1μm,10 mg/L组807.1±113.8μm);舌前1/4宽度改变明显(P<0.05),相对对照组(653.7±101.6μm),BMP4各浓度组舌前1/4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421.3±43.8μm,0.3 mg/L组407.3±15.6μm,1 mg/L组363.7±24.7μm),而Noggin各浓度组明显加宽(1 mg/L组838.0±130.5μm,3 mg/L组947.2±34.9μm,10mg/L组889.4±74.6μm);舌体1/2宽度变化明显(P<0.05),相对对照组(683.1±79.8μm),BMP4各浓度组舌体1/2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567.3±35.8μm,0.3 mg/L组548.4±30.5μm,1 mg/L组457.4±48.0μm),Noggin各浓度组舌体1/2有增宽趋势,与其他两组比较,3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mg/L组776.2±134.1μm,3 mg/L组964.3±44.3μm,10 mg/L组777.2±46.7μm)。(2)BMP4凝胶颗粒周围Ki67阳性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1)BMP4可影响E13胚胎舌形态发育,使舌体呈现短、窄、尖的外形;(2)BMP4抑制胚胎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胚胎发育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腺病毒载体异位成骨
18
作者 韩冬 李建军 +2 位作者 孙鸿斌 张巨 王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5-988,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成骨能力并探讨其成骨机制。方法:应用AdBMP-2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7 d后观察hBMP-2和碱性磷... 目的: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成骨能力并探讨其成骨机制。方法:应用AdBMP-2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7 d后观察hBMP-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21 d后观察感染细胞钙结节形成能力。同时将AdBMP-2行裸鼠腓肠肌组织内注射,术后20 d取材,观察hBMP-2的表达及肌组织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AdBMP-2可高效感染BMSC并获得hBMP-2的有效表达,ALP表达增高并形成钙结节。AdBMP-2在体内同样表达hBMP-2,并且以软骨化骨的方式启动成骨。结论:感染AdBMP-2的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AdBMP-2在体内有着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 遗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瓣作为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5 位作者 王珂 田雪梅 金丹 陈滨 郑晓勇 马忠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0-481,T001,共3页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 ,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 ,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 ,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 (TUN...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 ,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 ,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 ,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 (TUNEL)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及生物学变化。结果发现 ,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 ,2周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珠状团块 ,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 ,沿肌间隙分布 ;6周时骨桥与宿主骨紧密结合 ,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编织骨形成 ,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 ,肌纤维被增殖的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及结缔组织所分割 ;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 ,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 ;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 ,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 ,并有凋亡小体出现 ;TUNEL染色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瓣 BMP载体构建 形态 形态学发生蛋白质 新生血管化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s信号通路及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探讨了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