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莲科植物类平均聚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陆佩洪 陈维培 +3 位作者 高建军 王保全 徐珊 李孝龙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2-77,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白睡莲及红睡莲、黄睡莲二个杂交品种、芡实、莲、萍蓬草和莼菜等5种睡莲科植物的叶和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各有其特征酶谱,且同一植物的叶片酶谱区带常较叶柄丰富.运用类平均聚类法计算...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白睡莲及红睡莲、黄睡莲二个杂交品种、芡实、莲、萍蓬草和莼菜等5种睡莲科植物的叶和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各有其特征酶谱,且同一植物的叶片酶谱区带常较叶柄丰富.运用类平均聚类法计算,被测植物相似系数均在30以上,其亲缘关系表现为3个等级,即同为一种的白睡莲、红睡莲和黄睡莲之问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属间的睡莲与莼菜、芡实与莲次之;萍蓬草和其它植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科 类平均聚类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9种植物过氧化物酶(POD)与酯酶(EST)类平均聚类分析
2
作者 姜海英 陆佩洪 +1 位作者 夏芳芳 冒宁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测定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看麦娘、鹅观草、鸭嘴草、白顶早熟禾、罗汉竹、小麦、狗牙根、倭竹等9种植物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被测植物的POD相似系数在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测定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看麦娘、鹅观草、鸭嘴草、白顶早熟禾、罗汉竹、小麦、狗牙根、倭竹等9种植物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被测植物的POD相似系数在27以上,EST相似系数在29以上.就其亲缘关系来看,倭竹与罗汉竹关系最近,其次鸭嘴草与白顶早熟禾的关系也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类平均聚类 过氧化物酶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斌 尹逸 +2 位作者 周英 邓佩卿 杨宏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进行DNA分子标记研究。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38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单株扩增出109.55条带,片段大小分布在0.15 kb~3.70 kb之间。在扩增出的315条不同分子量的DN...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进行DNA分子标记研究。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38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单株扩增出109.55条带,片段大小分布在0.15 kb~3.70 kb之间。在扩增出的315条不同分子量的DNA谱带中,21条是单态的,294条是多态的,多态性高达93.33%,其中云南大叶种多态性谱带达286条,多态性为90.79%,南昆山毛叶茶多态性谱带有265条,多态性为84.13%。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绘制出南昆山毛叶茶与云南大叶种DNA之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南昆山毛叶茶 云南大叶种 DNA分子标记 遗传多态性 类平均聚类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茹文明 张峰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7,共12页
五台山有种子植物 86 5种 ,隶属于 392属 92科 ,其中裸子植物 3科 ,6属 ,7种 ,被子植物 89科 ,386属 ,85 8种 (双子叶植物 76科 ,2 94属 ,6 99种 ,单子叶植物1 3科 ,92属 ,1 5 9种 )。五台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 ,具有明显的... 五台山有种子植物 86 5种 ,隶属于 392属 92科 ,其中裸子植物 3科 ,6属 ,7种 ,被子植物 89科 ,386属 ,85 8种 (双子叶植物 76科 ,2 94属 ,6 99种 ,单子叶植物1 3科 ,92属 ,1 5 9种 )。五台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 ,具有明显的温带色彩。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达 2 5 5属 ,占总属数的 73.48% (其中北温带成分 1 5 6属 ,占总属数的为 44.96 % ) ,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五台山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 ,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 ,达 2 86种 ,占总种数的 33.41 % ,它们是构成五台山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如华北落叶松、油松、青木千、黄刺玫、虎榛子、蚂蚱腿子等。类平均聚类结果表明 ,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与北京东灵山、百花山关系最为密切 ,与长白山关系次之 ,与关帝山、大青山有一定差异 ,与太岳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差异较大 ,与太白山差异最明显 ,这主要由它们的生态地理条件、区系成分的组成及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等差异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类平均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5
5
作者 陈亮 杨亚军 +2 位作者 虞富莲 高其康 陈大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1-27,共7页
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对原产于福建、湖南、浙江、陕西、贵州、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无性系品种及其中2个品种的扦插繁殖后代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 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对原产于福建、湖南、浙江、陕西、贵州、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无性系品种及其中2个品种的扦插繁殖后代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52.5个,每个品种70个位点。在得到的137条谱带中只有8条是所有品种共有的(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证明了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可将15个品种分成五个类群:A类群为江苦2号、蓝山苦茶、蓝标1号、北斗1号、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菜等6个品种,B类群为早春早芽、乌牛早和黄叶早等3个品种,C类群为蒿坪茶、狗牯脑、大方贡茶和恩标等4个品种,汝城早芽、龙井43单独成为二个类群。从类群内多态度来看,类群B多态性最低,类群C次之,类群A最高。从类群间平均多态度和净遗传距离反映出类群A与B、B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且基本相似.而类群A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RAPD 平均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