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姚永明 姚雷 邓伟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采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 2008年中国753个台站逐日温度资料,挑选出长江中下游地区(27.5°~32.5°N、112°~123°E)的51个测站,对该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的... 本文采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 2008年中国753个台站逐日温度资料,挑选出长江中下游地区(27.5°~32.5°N、112°~123°E)的51个测站,对该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的发生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趋势,总体频次减少。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80年代,类寒潮发生频次逐渐减少,90年代类寒潮又略增多,1973年前后出现突变。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5年和14年信号周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分别为每年3月和11月,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年际差异最大的区域在皖南、赣北和浙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类寒潮天气 时空特征 年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