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柏酮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目的研究黄柏酮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采用2.5~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80μmol/L黄柏酮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目的研究黄柏酮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采用2.5~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80μmol/L黄柏酮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变化;以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酮含量;以40~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8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48 h,运用qPCR法检测皮质酮合成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40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约为35%(P<0.05),160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为60%以上(P<0.01)。黄柏酮导致G1期细胞显著增加并促进线粒体膜亮度增强(P<0.05),同时显著抑制线粒体膜Mfn1、Mfn2蛋白表达以及皮质酮分泌(P<0.05)。进而发现,40~160μmol/L黄柏酮显著抑制Cyp11a1、Cyp11b1、Hsd3b2、SF-1基因表达(P<0.01),160μmol/L黄柏酮显著增强Star、Cyp21a1、Nr4a1、Nr4a2基因表达(P<0.01);80μmol/L黄柏酮持续给药48 h内,均显著抑制Cyp11a1、Cyp21a1、Cyp11b1、Hsd3b2基因表达(P<0.01),并抑制StAR、CYP11A1蛋白表达,然而促进Star基因表达(P<0.01)。结论黄柏酮抑制肾上腺皮质细胞皮质酮合成过程,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及影响线粒体膜上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酮 皮质酮 Y1细胞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司可林促进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分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志强 梁龙龙 方肇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研究佛司可林(FSK)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激素的促分泌作用。方法以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1、10μmol·L-1FSK处理Y1细胞15min^24 h等不同时程,观察Y1细胞生长形态变化,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 目的研究佛司可林(FSK)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激素的促分泌作用。方法以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1、10μmol·L-1FSK处理Y1细胞15min^24 h等不同时程,观察Y1细胞生长形态变化,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酮含量,RT-q PCR方法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μmol·L-1FSK干预Y1细胞3 h后细胞形态开始皱缩并逐渐形成圆球状生长。与对照组比较,1μmol·L-1FSK治疗24 h后明显升高Y1细胞皮质酮水平(P<0.01);并增加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酶(Star)基因和蛋白表达(P<0.01)、也明显升高皮质酮合成第一步骤限速酶Cyp11a1和皮质酮合成最后一步关键酶Cyp11b1基因表达(P<0.01)。此外,10μmol·L-1FSK干预Y1细胞15 min^12 h不同时程后,发现1 h后即可明显增加Star基因表达,并呈现典型的时效关系(P<0.01);孤儿核受体(Nr4a1和Nr4a2)基因表达在FSK处理15 min后明显升高、1 h后上调最明显(P<0.01),之后升高幅度逐渐减弱。然而,FSK对孤儿核受体(Nr5a1)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Mc2r)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对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佛司可林具有强烈的应答反应,佛司可林是皮质激素分泌的强有效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司可林 肾上腺皮质 Y1细胞 皮质酮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STAR Cyp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喜艳 潘晓燕 +3 位作者 孙艳美 吴迪 史沛德 王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2-708,共7页
目的优化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体系,探讨卵泡刺激素(FSH)对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分离自14 d雌鼠的初级卵泡(80~100μm)和早期次级卵泡(110~130μm)分别培养在浓度为10、100 mU/ml r-FSH的培养液中,观察并记录卵泡体... 目的优化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体系,探讨卵泡刺激素(FSH)对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分离自14 d雌鼠的初级卵泡(80~100μm)和早期次级卵泡(110~130μm)分别培养在浓度为10、100 mU/ml r-FSH的培养液中,观察并记录卵泡体外生长情况和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检测并分析第10天窦卵泡的空间生长情况及不同培养液中卵泡的雌二醇(E2)分泌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泡中FSH受体(FSHR)、类固醇激素合成限速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7α-羟化酶(CYP17)及芳香化酶(CYP19)的表达水平。结果初级卵泡在10、100 mU/ml r-FSH培养液中的成腔率(0.00%±0.00%,36.14%±4.02%)及卵母细胞成熟率(0.00%±0.00%,23.54%±7.62%)明显低于早期次级卵泡成腔率(78.63%±4.13%,92.74%±2.54%)及卵母细胞成熟率(48.55%±3.73%,80.88%±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 mU/ml r-FSH培养液中的早期次级卵泡成腔率(92.74%±2.54%)、卵母细胞成熟率(80.88%±4.02%)明显高于在10 mU/ml r-FSH培养液中的卵泡成腔率(78.63%±4.13%)及成熟率(48.55%±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次级卵泡在10 mU/ml r-FSH的培养液中呈平铺式生长模式,而在100 mU/ml r-FSH培养液中呈立体空间生长模式,后者更接近于体内卵泡的生长模式;早期次级卵泡中FSHR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级卵泡(1.86±0.32 vs.1.19±0.28,t=4.94,P<0.05)。100 mU/ml r-FSH培养液中早期次级卵泡组卵泡3b-HSD、CYP17及CYP19的表达以及E2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用10 mU/ml r-FSH培养液培养时。结论FSH不仅会影响窦前卵泡的体外发育率,还会改变窦前卵泡的体外发育模式。选择早期次级卵泡培养在含100 mU/ml r-FSH的二维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理想的卵泡发育率及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卵泡 早期次级卵泡 卵泡刺激素 卵泡刺激素受体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论 黄晓宇 +4 位作者 余春辰 殷光文 王登峰 王磊 黄志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探究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构建了弓形虫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共培养试验模型。将纯化后的弓形虫虫体与细胞按照0∶1、1∶5、1∶1、5∶1、10∶1、20∶1的比例共培养6 h,筛选最佳的弓形虫和细胞共... 为探究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构建了弓形虫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共培养试验模型。将纯化后的弓形虫虫体与细胞按照0∶1、1∶5、1∶1、5∶1、10∶1、20∶1的比例共培养6 h,筛选最佳的弓形虫和细胞共培养比例。在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条件下,共培养3 h、6 h、9 h和12 h,筛选最佳共培养时间。同时,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共培养情况下细胞状态。培养结束,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睾酮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睾酮分泌相关蛋白StAR、CYP11A1、3β-HSD和CYP17A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弓形虫与细胞共培养6 h,当弓形虫与细胞比例高于5∶1时,睾酮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时,睾酮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结果发现,弓形虫1 h内即可进入MLTC-1细胞,12 h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60 h左右细胞大量破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共培养12 h时,感染组CYP11A1、3β-HSD和CYP17A1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弓形虫可在短时间内进入MLTC-1细胞并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表达来刺激睾酮的分泌,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弓形虫会抑制相关酶的表达,抑制细胞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