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被引量:257
1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2 位作者 张复新 Franco PIRAJNO 李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潟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 Au—As—Sb—Hg—Ag,缺乏 Tl,共生矿种为 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_(eq)),压力为5~50 MPa,深度约0.5~5 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_2H_6 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 220~100 Ma之间,以170 Ma 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挤压向伸展转变期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中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5 位作者 刘家军 姚安平 杨涛 王飞 李犇 郭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1-204,共4页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床 西秦岭 构造结 研究趋势 成矿构造背景 存在问题 秦岭造山带 区域构造 松潘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复新 王立社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 20世纪70年代初,卡林型金矿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很快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找矿线索并勘查出经典的卡林型小型金矿,至此拉开了中国大陆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序幕。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学者对卡林型金矿研究和勘查比较系统的认识阶段,矿床理论得到深化,更加明确了卡林型金矿的内涵,并发现和勘查出数例经典卡林型金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之交,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步入收获阶段,在完善卡林型金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的一些大—中型卡林型金矿厘定出类卡林型金矿新亚类。在中国已经发现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其控矿因素突显,成矿规律趋同,并构成西北和西南2个世界级规模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三角金矿带。21世纪以来,我国卡林型金矿勘查与研究工作步入理性阶段,接连成功勘查几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其中阳山金矿属于卡林型—类卡林型的复合类型。至此,对该类型金矿产出地质背景、形成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加系统、完善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类卡林型金矿 勘查与研究阶段 秦岭-昆仑造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
4
作者 李杰美 王美娟 +2 位作者 朝银银 张岱 李光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45-446,共2页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内华达北部发现卡林金矿床之后,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被研究了几十年,大到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控制作用、金矿成矿类型、成矿年龄、赋矿岩石,小到矿物组合、流体特征等等。美国卡林金矿的权威专家A.s.Radtke在《卡...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内华达北部发现卡林金矿床之后,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被研究了几十年,大到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控制作用、金矿成矿类型、成矿年龄、赋矿岩石,小到矿物组合、流体特征等等。美国卡林金矿的权威专家A.s.Radtke在《卡林金矿地质学》和F.W.Dickson首先提出'卡林型'金矿的概念,他们总结出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征:'金与黄铁矿化、硅化关系密切;含金矿物颗粒极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 产出 自然金 金矿物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沟里类卡林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军 张复新 张旺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02-605,共4页
该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盆地环境、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类卡林型金矿床特征及其与铅锌矿床的共生关系,揭示成矿作用与大陆造山带活动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小沟里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地质与矿床类型 被引量:14
6
作者 宗静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细碧岩型、黄铁绢英片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金矿物是自然金。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岩石强烈变形、彻底退化蚀变以及后期含矿热液交代与充填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属于火山-沉积岩系中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矿岩系 韧-脆性剪切带 类卡林型 金矿床 铧厂沟 陕西略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场金矿田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H-O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8
7
作者 夏锐 邓军 +2 位作者 卿敏 王长明 李文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8-1376,共19页
青海大场金矿田位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浊积盆地褶断带内,是川陕甘交接地区的一个超大型矿田。矿床受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三叠系炭质砂板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 青海大场金矿田位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浊积盆地褶断带内,是川陕甘交接地区的一个超大型矿田。矿床受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三叠系炭质砂板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和方解石。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金为主。大场金矿田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盐水溶液包裹体(W型)、少量的含CO2包裹体(C型)和富CO2包裹体(PC型)组成。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80~200℃)、低盐度(2%~5%NaCleqv)、成矿深度为7.9~12.3km的特征。气、液相成分测定显示气相成分以N2、CO2、O2、H2O为主;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Li+、K+为主,阴离子以富SO42-、Cl-、NO3-、F-为特点,成矿流体属Ca2++Na++SO42-型,有机碳参与了流体成矿作用。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62‰~-106‰,δ18OH2O=3.1‰~10.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也有岩浆流体的加入。根据大场金矿田成矿地质背景、流体特征及演化和成矿的构造背景和机制,本文首次提出大场金矿为类卡林型金矿,为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大场金矿田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山金矿床锶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莉 杨荣生 +3 位作者 毛世东 鲁颖淮 秦艳 刘红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11-2822,共12页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群、中生代花岗斑岩、前寒武纪碧口群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_(Sr))范围分别是0.70798~0.71697,0.71382~0.72005,0.70918~0.71168,0.70344~0.71009。这些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I_(Sr)值应低于赋矿地层、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主要由碧口地体变质脱水形成。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高I_(Sr)值的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发生水岩作用,流体I_(Sr)值增高;高I_(Sr)值的成矿流体与赋矿花岗斑岩脉再次发生水岩作用时,导致部分硫化物I_(Sr)值高于花岗斑岩I_(Sr)值。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552~18.759、15.576~15.928和37.894~39.293,变化范围大于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和花岗斑岩,而与碧口群基本一致,反映了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碧口群的特征,同样指示部分成矿物质来自碧口群。总之,碧口群是不可缺少的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之一,含碧口群的碧口地体在中生代沿勉略缝合带向北陆内俯冲到阳山矿田之下,在阳山矿田之下发生变质脱水作用,流体上升为成矿系统提供流体、成矿元素和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Sr-Pb同位素组成 勉略缝合带 秦岭造山带 阳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甘孜-理塘缝合带阿加隆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玙 王庆飞 +2 位作者 张静 龚庆杰 程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1-701,共11页
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甘孜-理塘缝合带阿加隆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阿加隆洼金矿赋存于日则-萨马隆洼深大断裂的... 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甘孜-理塘缝合带阿加隆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阿加隆洼金矿赋存于日则-萨马隆洼深大断裂的喜山期次级阿加隆洼剪切破碎带中,赋矿围岩是上三叠统瓦能蛇绿岩组。矿石矿物以毒砂和含砷黄铁矿为主,呈微细浸染状分布;脉石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等,矿化元素组合为Au、As、Sb、W、B、Hg。矿石和围岩稀土配分曲线一致,矿石和围岩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组成一致(δ34S=-13.249‰~-8.091‰,铅同位素组成靠近Zartman图解的上地壳增长曲线),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矿化期石英与方解石中仅发育单相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H2O含量91.80mol%~97.63mol%),成矿流体低温(Th=120~215℃)、低盐度(0.18%~6.16%NaCleqv)、低CO2含量(2.015mol%~7.297mol%),包裹体捕获压力小(2.21~19.62bar),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还原参数为0.087~0.230),氢同位素组成(δD)为-124.243‰~-114.968‰,氧同位素组成(δ18O水)为-0.36‰~1.91‰,变化范围窄,这些不仅指示成矿流体为浅部循环后的大气降水,还反映了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矿石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成分以及矿石的元素与同位素特征都显示阿加隆洼矿床为一类卡林型金矿,成矿时代可能为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类卡林型金矿 阿加隆洼 甘孜-理塘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过渡带东至查册桥金矿床^(40)Ar-^(39)Ar年代学及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聂张星 石磊 +3 位作者 古黄玲 钱祥 沈欢喜 杨晓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2-515,共14页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来在江南过渡带发现的一个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与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金矿石绢云母坪年龄156.9±1.6 Ma,等时线年龄152±28 Ma和矿化强蚀变花...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来在江南过渡带发现的一个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与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金矿石绢云母坪年龄156.9±1.6 Ma,等时线年龄152±28 Ma和矿化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绢云母坪年龄142.1±1.3 Ma,等时线年龄137±13 Ma。程檀矿段与牛头高家矿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左右,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结合本区及邻近矿区相关研究成果,本区金矿主要为浅成、低温型,成矿物质和热液具有多来源特征,原生金矿以微细粒浸染型为主,具类卡林型金矿矿化特征,其年龄值分别对应于燕山期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和成岩成矿作用时代,其成矿过程经历了中侏罗世韧-脆性挤压构造变形和蚀变、矿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与岩体侵入相关的金多金属矿化,以及早白垩世中、晚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成矿时代 叠加成矿作用 类卡林型金矿 江南过渡带 东至查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略阳干河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小华 金文洪 +3 位作者 王瑞廷 侯俊富 钱壮志 刘莉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78-886,共9页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6×10-9)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韧-脆性递进构造变形作用是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干河坝金矿为两者叠加的重要产物。矿床主成矿期均一温度137~280℃,具有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早—中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NaCl)变化于4.5%~23.1%。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δ34S值为9.91‰~15.45‰,除火山成因硫强烈分馏外,还有大量沉积岩系地壳硫的加入,显示后期地质改造强烈的成矿作用特点。金呈显微细粒的独立矿物,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显示蚀变构造岩外貌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略缝合带 韧-脆性递进构造 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 类卡林型金矿床 干河坝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太拉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与动力学及金-多金属成矿 被引量:9
12
作者 方维萱 黄转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1228,共18页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和金矿集中区。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该拉分盆地的构造-热流体变形历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盆地流体驱动力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史复杂,构造变形序列为:(1)石炭纪—中三叠世构造反转与热流体叠加改造期(DS1)。(2)印支期陆-陆全面斜向碰撞挤压体制下拉分盆地发生挤压收缩变形、断裂-褶皱作用、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和脆韧性剪切变形(DS2)。(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构造断陷、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与脆性变形(DS3)。石炭纪—中三叠世反转构造样式为泥盆系发生分层剪切流变构造、热流体角砾岩化叠加构造岩相和南部温江寺—留凤关拉分断陷盆地。印支期—燕山期,该盆地内部构造变形样式有复式褶皱与压扭性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在该盆地南北缘形成了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盆地流体运移受构造变形驱动,在该盆地东部,印支期西坝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提供了区域性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稳定热源场。研究认为"M-W"型复式背斜和断裂带控制了多金属矿床后期改造富集和矿体定位。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控制了金矿和多金属成矿分带。"W-M"型复式向斜和脆韧性断裂带控制了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其中,倒转向斜和脆韧性剪切带对于八卦庙类卡林型金矿多期多阶段富集成矿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温江寺卡林型金矿受复式向斜和脆性断裂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 盆地变形序列 盆地变形样式 构造变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马鞍桥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赖民 郭波 +4 位作者 李犇 杨涛 王飞 弓虎军 鲁如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46-447,共2页
西秦岭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西秦岭造山带中的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虽具有共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的礼-凤-太古生代盆地中的金矿床主要受剪切带、隐爆角砾岩和张性断裂控制,且矿区花... 西秦岭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西秦岭造山带中的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虽具有共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的礼-凤-太古生代盆地中的金矿床主要受剪切带、隐爆角砾岩和张性断裂控制,且矿区花岗岩类比较发育,已被划归为类卡林型(或造山型);而西秦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桥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类卡林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特征 地质特征 成矿亚带 韧性剪切带 三相包裹体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隐爆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成盆地金—铅锌矿床共生关系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新苗 张复新 张旺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15-318,共4页
甘肃西成盆地西部产出以小沟里、安家岔、三华咀为代表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和邓家山、页水河、尖崖沟为代表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两类矿床空间展布具分带性规律,矿床内部显示"你中有我,我中含你"独立出现"的成生关系... 甘肃西成盆地西部产出以小沟里、安家岔、三华咀为代表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和邓家山、页水河、尖崖沟为代表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两类矿床空间展布具分带性规律,矿床内部显示"你中有我,我中含你"独立出现"的成生关系。本文以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形成演化与矿床特征,分析两者密切共生的内部联系,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床 热水沉积改造铅锌矿床 成盆地 矿床成矿系列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斌 刘家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825-836,共12页
寨上金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礼—岷成矿带西段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泥盆—二叠系的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受构造控制明显。为了分析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寨上金矿区构造裂隙进行了野外观察和统计... 寨上金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礼—岷成矿带西段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泥盆—二叠系的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受构造控制明显。为了分析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寨上金矿区构造裂隙进行了野外观察和统计分析,并对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寨上金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NW向;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印支期是本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该期SN向的挤压应力对节理裂隙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在此应力作用下元素富集形成了早期的矿体;燕山期受NE向扭应力作用,NW向构造发生继承性活动,岩浆热液顺裂隙就位,混入大气降水,在早期矿体上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节理分析 成矿模式 类卡林型金矿 寨上金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序列Ⅰ: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与金-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维萱 黄转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83,共31页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和SEDEX型银铜铅锌矿集区,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新方法,对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型相及与金-铜铅锌矿床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秦岭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组合为:(1)在石炭纪-中三叠世陆-陆斜向俯冲消减体制下盆地反转期,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包括石炭纪-二叠纪构造-热事件、顺层走滑伸展变形与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事件,形成了泥盆系中顺层剪切变形[DS1(D-S0//S1)]、Na-K-Cl-F型热流体渗滤交代岩相[DS1a-h-S1//S0+S1#S0]、碱性热流体叠加构造岩相[DS1(FB-D3j+D3x)]和热液叠加角砾岩构造系统[DS1c(Ab-D3)],为中深构造层次(20.4~25.97km)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形成了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和桐木沟铅锌矿床,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以柞山万丈沟-二台子金铜矿床和凤太双王-青岩沟金矿床为代表。(2)在印支期陆-陆全面碰撞挤压体制下,在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内部,盆内变形构造组合和构造-岩浆热事件为冲断褶皱带+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DS2)+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为中构造层次(11~17km)脆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晚古生代陆缘拉分断陷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南向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夏家店造山型金矿床受山阳-凤镇断裂带的镇安-板岩镇次级断裂和厚皮型冲断褶皱带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和顺层脆韧性剪切带中。凤太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八卦庙-柴玛沟-丝毛岭金矿带受印支期反冲构造、冲起构造与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在时间-空间-物质上多重耦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脆韧性剪切带中。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对SEDEX型铜铅锌矿床改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受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和次级横跨叠加褶皱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发生了改造富集成矿。(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的构造组合为白垩纪陆内断陷成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接触热变质相带+脆性断裂-节理-裂隙变形(DS3),为浅构造层次(0.0~5.0km)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银钼矿和夕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潜力。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冲断褶皱带、断裂+褶皱构造、节理-裂隙带和低温热液角砾岩化(碧玉质化角砾岩、铁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菱铁矿化热液角砾岩等),为脆性构造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4)喜山期以陆内走滑断裂和宽缓褶皱等脆性构造变形为主。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构造和变形构造型相与金-银铜铅锌富集成矿关系上,受山阳-礼县岩石圈断裂带(山阳-凤镇断裂带、观音峡-修石崖断裂带)控制,泥盆纪盆内同生构造组合为同生断裂带+三级构造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岩相系,它们为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的主要同生构造型相。石炭纪-白垩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和异时同位叠加成岩作用,形成了铁白云石钠长角砾岩-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相系,它们组成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铜金银镍钴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以万丈沟岩浆热液脉带型铜金银镍钴矿和二台子热液角砾岩型铜金矿为代表,向上为双王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和八卦庙式金矿床,其顶部和外围为类卡林型-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变形样式 变形构造 矿集区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 SEDEX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化学相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继龙 范玉超 +2 位作者 熊玉新 尹业长 赵玉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2-1000,共9页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要以硅酸盐相存在,占总量的57.6%;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相存在,占总量的56.9%;与岩石中金的相态分布对比,矿石中硫化物相金、游离自然金和碳酸盐相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和硫化物相是阳山金矿成矿有利相态;赋矿地层金的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即使金的合计与其他地层相近甚至较低。可根据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判断地层成矿潜力,这为岩石地球化学的异常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 化学相态分析 硫化物相 阳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李坝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友良 邵拥军 +5 位作者 冯雨周 张宇 刘忠法 刘清泉 郑明泓 谭华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4-1007,共14页
李坝金矿床是礼岷金矿带东段一个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近NW向、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中。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李坝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可细分为黄铁矿阶段(A1)和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A2)、多金属硫化... 李坝金矿床是礼岷金矿带东段一个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近NW向、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中。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李坝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可细分为黄铁矿阶段(A1)和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A2)、多金属硫化物阶段(A3)等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岩相学分析和显微测温分析表明,A1阶段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还有少量的CO_2包裹体(Ⅱ型)、含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均一温度集中于380~400℃,盐度集中于5%~8%NaCl_(eq)之间。A2阶段流体包裹体以CO_2包裹体(Ⅱ型)、含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为主,水溶液包裹体较少,均一温度集中于320~340℃之间,盐度集中于8%~11%NaCl_(eq)之间。A3阶段流体包裹体以CO_2包裹体(Ⅱ型)、含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为主,水溶液包裹体较少,均一温度集中于280~300℃之间,盐度集中于2%~6%NaCl_(eq)之间。通过H_2O和CO_2体系联合p-t图解估算成矿压力为95~150MPa,估算最大成矿深度为5.6 km。对比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浅变质沉积岩中,且矿体与围岩边界模糊;金属矿物主要为细粒黄铁矿,上述矿床地质特征总体与卡林型金矿床一致,而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CO_2、中高温、低盐度的特征,这与造山型金矿床一致。综合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李坝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广义的类卡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类卡林型金矿 李坝金矿床 礼岷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夏家店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高菊生 王瑞廷 +2 位作者 张复新 齐亚林 梁小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71-1378,共8页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合。成矿作用共划分为3期8阶段,矿石由3类11亚类型组成,体现出复杂改造的成矿过程。矿化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集中在199~300℃,成矿压力为370×10~5~820×10~5 Pa,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盐度3.27(NaCl)%,中晚期5.25(NaCl)%;6件矿化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_(H_2O)为-7.86‰~0.37‰,δD_(H_2O)为-80.70‰~66.30‰,具有由大气降水向右横向漂移的以天水为主的成矿流体受到较强烈的改造:金矿床属于热水沉积-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粒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岩系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微细浸染(类卡林型)金矿床 夏家店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