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像元转换的土地覆盖变化监测方法——以北京市区县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冰 王继燕 +2 位作者 苏勇 肖东升 刘福臻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7,共8页
叠置像元比较分析方法常用于遥感分类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该方法通过栅格数据计算实现,方便快捷。提出一种利用像元转换的变化检测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平台,实现了对不同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别变化分析的一体化处理方式。该方法... 叠置像元比较分析方法常用于遥感分类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该方法通过栅格数据计算实现,方便快捷。提出一种利用像元转换的变化检测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平台,实现了对不同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别变化分析的一体化处理方式。该方法是叠合像元比较方法的一种扩展,能对具有多类别的覆盖场景进行同步变化检测,依据新定义的覆盖类别编码,将不同时相的土地覆盖图进行叠置分析或分区统计分析,从而统计不同范围中各覆盖类别的定量转化及发生转化的空间分布。实验以2期北京市Globe Land30数据为对象,利用新检测方法对不同范围和覆盖类别变化进行了计算,更为高效快捷地获得了变化结果,展示了覆盖类别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验证了该变化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eLand30 土地覆盖变化 类别转化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类指、个指的语息表达与名词次范畴(二)——名词个指信息与“个体化事物”名词及名词指称分工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4-78,共5页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事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事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个体化事物”名词,它们总表示“个体化”的事物意义,总指称个体化的事物。这样在名词内部,形成了对事物指称的三种分工;这种分工,形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三大范畴:普通名词、类别义名词、个体化事物名词。其中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构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一对对立的语义语法范畴,而普通名词居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个指 个体化事物名词 类别义名词的指称转化 名词指称分工 名词次范畴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