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曹鹏 冷东瑾 +3 位作者 李滢 张紫薇 刘磊 李晓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1-507,共7页
青蒿素作为抗疟特效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水溶性小、口服效果差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保留其母核的多种衍生物。其中双氢青蒿素(DHA)的抗疟活性更强,且具有在体内代谢速度快、水溶性好等优点,同时DHA对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制效... 青蒿素作为抗疟特效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水溶性小、口服效果差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保留其母核的多种衍生物。其中双氢青蒿素(DHA)的抗疟活性更强,且具有在体内代谢速度快、水溶性好等优点,同时DHA对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与自身结构中的过氧桥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摄取更多的铁离子,因此肿瘤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转铁蛋白受体。DHA能在亚铁离子的存在下使过氧桥发生断裂,产生自由基从而对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并能使转铁蛋白受体发生内吞,阻止肿瘤细胞从外界摄入必需的铁离子。本文主要从DHA加速细胞氧化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以及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对其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青蒿素/药理学 抗肿瘤药(中药)/治疗应 细胞凋亡/药作用 细胞增殖/药作用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红 蒋优君 +1 位作者 梁黎 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观察长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6例ICPP女童进行GnRH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发育、骨龄与年龄比值(BA/CA)、体块指数(BMI... 目的:观察长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6例ICPP女童进行GnRH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发育、骨龄与年龄比值(BA/CA)、体块指数(BMI)和生长速率的变化,采用Greulich-Pyle法评价骨龄,用Payley—Pinneau法预测成年预测身高(PAH),ELISA法测定血清抑制素A(INHa)和抑制素B(INH。),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LH和FSH。结果:①治疗3~6个月乳房均有缩小,其中12例TannerⅡ期的女童治疗6个月乳房恢复到B1期;②治疗6个月子宫容积[(3.28±2.20)ml vs (1.27±0.69)m1]和卵巢容积[(3.62±1.94)ml vs(1.24±0.50)m1]均缩小,卵泡缩小甚至消失;血清INHA和INHB由治疗前Log(0.93±0.35)ng/L、Log(1.95±0.37)ng/L下降到Log(0.60±0.32)ng/L、Log(1.46±0.32)ng/L。③治疗1年,BA/CA由治疗前1.40±0.20下降到1.26±0.15;PAH由(149.12±4.04)cm升高到(152.84±3.72)cm,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6.04±1.68us15.93±1.69)。结论:GnRHa治疗能有效抑制性腺轴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延缓骨龄的成熟,改善预测成人身高,短期应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治疗应用 青春期 早熟/药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群 王启闻 +2 位作者 汪欣 徐肖磊 朱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比较莫司类药物洗脱支架(LES)与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对与本次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目的:比较莫司类药物洗脱支架(LES)与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对与本次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及Stata 14.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八项研究共4738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与PES比较,植入LES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R=0.64,95%CI:0.53~0.77,Z=4.59,P<0.01)、心肌梗死(RR=0.61,95%CI:0.45~0.82,Z=3.24,P<0.01)、支架内血栓(RR=0.22,95%CI:0.13~0.37,Z=5.71,P<0.01)以及靶病变血运重建(RR=0.56,95%CI:0.44~0.71,Z=4.72,P<0.01)的发生率。与PES比较,LES不能减少心因性死亡(RR=1.08,95%CI:0.62~1.88,Z=0.26,P>0.05)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RR=0.80,95%CI:0.45~1.44,Z=0.74,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LES较PES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 西罗莫司/治疗应用 西罗莫司/类似物和衍生物 紫杉酚/治疗应用 洗脱支架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成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严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硫酸头孢匹罗 头孢喹诺 盐酸头孢吡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里通向世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张礼和教授
5
作者 李彩云 《国际人才交流》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礼 抗肿瘤药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医科大学 天然药 类似物和衍生物 研究室 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前预防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6
6
作者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抗病毒治疗不仅将HIV感染从一个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同时减少了HIV在人群间的传播,近年来“治疗即是预防”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IV暴露前预防(PrEP)能有效减少HIV在高危人群间的传... 抗病毒治疗不仅将HIV感染从一个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同时减少了HIV在人群间的传播,近年来“治疗即是预防”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IV暴露前预防(PrEP)能有效减少HIV在高危人群间的传播。临床试验显示PrEP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预防HIV感染。目前,欧美国家及WHO指南均推荐对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高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HIV单阳伴侣中的HIV阴性者以及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进行PrEP。推荐使用的药物和方法是每日口服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合剂,部分人群也可使用替诺福韦。PrEP应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安全套使用、静脉吸毒的处理以及抗病毒治疗来进一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目前,PrEP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伦理学、药物可及性、服药依从性以及使用率等问题,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大力推行PrEP,让更多的人群受益减少H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预防和控制 氟胞嘧啶治疗应用 氟胞嘧啶/类似物和衍生物 腺嘌.4/治疗应用 腺嘌Ⅳ类似物和衍生物 抗病毒药/治疗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GnRHa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斐 朱红 +1 位作者 蒋优君 梁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心理行为改变与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关系,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在逆转或阻断ICPP女童不良心理行为中的作用。方法:由专人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艾氏儿童... 目的: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心理行为改变与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关系,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RHa)在逆转或阻断ICPP女童不良心理行为中的作用。方法:由专人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躯体自信量表(BES)等对确诊ICPP女童和对照组女童进行心理行为的评估,用ELISA法检测DHEA、DHEAS水平,并对GnRHa治疗的ICPP女童进行DHEA、DHEAS及心理行为的随访。结果:1ICPP女童SES、BE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艾氏儿童行为量表的抑郁、退缩、攻击性、体诉这4个因子的评分,ICPP组女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ICPP组女童经GnRHa治疗12个月后,SES、BES得分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CPP组女童GnRHa治疗前血清DHEA为Log(0.77±0.3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Log(0.28±0.22)μg/L(P<0.01);GnRHa治疗后3个月,DHEA和DHEAS浓度明显下降;而治疗12个月时,DHEA和DHEA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ICPP女童SES的分值和BES中的体重关注、身体耐力2个分值与DHEA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2、-0.356、-0.202和-0.216,P均<0.05);而艾氏儿童行为量表的9个因子与DHEA无相关关系。结论:ICPP女童存在自尊程度低,自信心不足,且这种自尊程度和自信心不足随体内DHEA水平的增高而更加明显;性早熟女童更容易表现为抑郁、退缩、攻击性和好抱怨,但与体内DHEA水平变化无关;GnRHa治疗能不同程度地逆转ICPP女童的自尊程度低和自信心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早熟/药疗法 青春期 早熟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治疗应用 儿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及抗乳腺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洁琼 姚张婷 +4 位作者 梁桂开 陈羲 吴洪海 金露 丁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9,共7页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13建立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体外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表面标志物CD206的影响;实时定量PC...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13建立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体外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表面标志物CD206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拉帕替尼和绿原酸合用对巨噬细胞M2型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自发乳腺癌且发生肺转移的MMTV—PyVT小鼠模型考察两药合用对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观察肺转移灶组织HE染色结果并统计转移灶点数;免疫荧光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情况。结果:拉帕替尼与绿原酸合用能够有效抑制IL-13诱导的F4/80hiCD206hi细胞(即M2型巨噬细胞)增多[(42.17%±2.59%)与(61.15%±7.58%),P〈0.05];两药合用能明显下调由IL-13诱导的Yml基因的上调[(1.8±0.0)与(1.0±0.0),P〈0.05],且其作用比绿原酸单给药组强[(0.9±0.1)与(1.8±0.0),P〈0.051;拉帕替尼与绿原酸合用能显著减少小鼠肺转移灶点数[P〈0.05];两药合用与对照组比较能降低瘤内CD206阳性细胞所占巨噬细胞的比例I(6.08%±2.60%)与(29.04%±5.86%),P〈0.05]。结论:拉帕替尼与绿原酸的联合用药能有效抑制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以及乳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疗法 肿瘤转移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中药)/治疗应用 绿原酸/治疗应用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早熟女童血浆ghrelin水平与腺垂体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红 陈黎勤 +1 位作者 蒋优君 梁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血浆ghrelin与腺垂体激素的关系。方法:84例年龄在6-9岁的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GnRH激发试验的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血浆ghrelin与腺垂体激素的关系。方法:84例年龄在6-9岁的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GnRH激发试验的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性早熟女童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ACTH、TSH、PRL、GH、LH、FSH,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ICPP组血浆ghrelin为Log(2.42±0.26)ng/L,明显低于PT组和对照组[Log(2.62±0.21)ng/L,Log(2.58±0.44)ng/L,P〈0.05];而对照组与PT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TannerⅢ期的ICPP女童ghrelin为Log(2.31±0.24)ng/L明显低于TannerⅡ期的ICPP女童[Log(2.53±0.24)ng/L,P〈0.05]。3经双变量相关分析,性早熟女童血浆ghrelin水平与ACTH、PRL及GnRH激发后的LH15、LH30、LH60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8、-0.235、-0.445、0.405、0.398,均P〈0.05);而与GH、GnRH激发后的FSH15及LH0^-2、FSH0^-2无相关。结论:ICPP女童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TannerⅢ期女童血浆ghrelin低于TannerⅡ期,GnRH激发后与LH呈负相关。这可能与性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激素类 前叶 青春期 早熟 肽类激素/血液 促黄体激素/血液 雌二醇/血液 卵泡刺激素/血液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液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固定速率输注的峰浓度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临润 张国兵 黄明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2h固定速率输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峰浓度(Cmax)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患者,吉西他滨(1200mg/m^2)2h固定速率静脉输注联合卡铂的给药方案。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西...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2h固定速率输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峰浓度(Cmax)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患者,吉西他滨(1200mg/m^2)2h固定速率静脉输注联合卡铂的给药方案。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西他滨血药浓度。结果:吉西他滨平均Cmax为(4.95±2.42)μg·ml^-1。血液学毒性主要为Ⅲ~Ⅳ级的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平均下降百分率为(38.3±38.1)%,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31.3±73.6)%,血小板计数下降(31.8±53.5)%,血红蛋白下降(12.0±12.2)%.Cmax与白细胞计数下降百分率存在相关性(r^2=0.4575,P〈0.05),同样Cmax与血小板计数下降百分率存在相关性(r^2=0.5671,P〈0.05)。结论:作为治疗NSCLC一线的有效化疗方案,患者对其血液学毒性可以耐受,治疗有较好的依存性。对Cmax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为吉西他滨个体化给药,从而为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投药和剂量 血药浓度 非小细胞肺/药疗法 吉西他滨 血液学毒性 CMAX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构建多功能载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雪 王启闻 +5 位作者 胡天楠 徐桑 胡奇达 周峻 汤谷平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构建以蒙脱石为骨架,将药物插层于蒙脱石中,用聚阳离子材料包裹于外层,制成药物缓释和基因输送体系。方法:将阿霉素(Dox)插层入蒙脱石层间,用聚乙烯亚胺(PEI)包裹载药蒙脱石外层,使之具有正电荷。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 目的:构建以蒙脱石为骨架,将药物插层于蒙脱石中,用聚阳离子材料包裹于外层,制成药物缓释和基因输送体系。方法:将阿霉素(Dox)插层入蒙脱石层间,用聚乙烯亚胺(PEI)包裹载药蒙脱石外层,使之具有正电荷。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化学表征;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通过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对体系的DNA结合能力进行了测定;在COS-7和SKOV3两种细胞株上进行了细胞毒性实验;进行了PEI-蒙脱石对胃粘膜保护的体内实验。结果: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表明阿霉素插层于蒙脱石层间,导致蒙脱石层间距增加至31.3。在1 560cm-1和2 850 cm-1处出现PEI特征峰,1 350 cm-1处出现Dox特征峰,表明体系含有PEI和Dox两种物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颗粒直径约为600 nm,表面电荷约为30 mV;体外释药结果说明体系在72 h内体系药物释放稳定,药物浓度在6×10-4至8×10-4mg/ml;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证明,在PEI/Dox/MMT:DNA质量比为20∶1时体系能够基本完全结合DNA;MTT实验证明,在COS-7和SKOV3两种细胞上,改性蒙脱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细胞的存活率皆超过80%;体内实验证明,0.3μg剂量的PEI-蒙脱石对于胃粘膜具有良好的保护能力。结论:构建了功能化的蒙脱石载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类似物和衍生物 蒙脱石 阿霉素 聚乙烯亚胺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留通减轻小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燕 陈璐 +5 位作者 徐栋敏 王晓蓉 王艳芳 李成檀 魏尔清 张丽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观察5-脂氧酶选择性抑制剂齐留通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鱼藤酮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以鱼藤酮预处理的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PC12细胞,通过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PC12细胞损伤和活性变化,Hoechst/碘化丙啶荧光... 目的:观察5-脂氧酶选择性抑制剂齐留通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鱼藤酮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以鱼藤酮预处理的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PC12细胞,通过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PC12细胞损伤和活性变化,Hoechst/碘化丙啶荧光双染检测PC12细胞死亡,并评估齐留通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细胞毒性的作用.结果:1、3、10 nmol/L鱼藤酮对PC12细胞无直接毒性,但是其预处理的BV2细胞条件培养液间接诱导PC12细胞形态改变、活性下降,LDH释放和细胞死亡明显增加;0.01、1μmol/L齐留通能有效减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鱼藤酮细胞毒性作用.结论:5-脂氧酶抑制剂齐留通能减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鱼藤酮神经毒性,提示5-脂氧酶通路在小胶质细胞炎症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合酶抑制剂 治疗应用 羟基脲 类似物和衍生物 羟基脲 药理学 鱼藤酮 药理学 神经毒素类 PC12细胞 作用 齐留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和ERCC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兵 陈建 +4 位作者 王临润 李菌 李敏伟 徐农 申屠建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0-546,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9例晚期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 mRNA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9例晚期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 mRNA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吉西他滨/卡铂方案的化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332,P<0.05),而ERCC1无相关(rs=0.258,P>0.05);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和ERCC1表达几乎同步(rs=0.634、0.351,P<0.05),但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体力状况PS评分,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肿瘤组织中RRM1、ERCC1或外周血RRM1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肿瘤组织ERCC1低表达者有较高的2年生存率(P<0.05);而外周血ERCC1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以及预后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肿瘤组织中RRM1、ERCC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晚期NSCLC患者吉西他滨/卡铂化疗的疗效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肺肿瘤/病理学 聚合酶链反应 核苷酸还原酶类/生物合成 DNA结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卡铂/治疗应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检查瑞格列奈片中左旋异构体杂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晓薇 孙嘉仪 +1 位作者 王诗卓 郭兴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瑞格列奈片中左旋异构体杂质。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 ×50 cm,有效长度41 cm)为分离通道,运行缓冲液为pH 3.5,30 mmol/L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含5 mg/ml CM-β-CD。结果:左旋...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瑞格列奈片中左旋异构体杂质。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 ×50 cm,有效长度41 cm)为分离通道,运行缓冲液为pH 3.5,30 mmol/L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含5 mg/ml CM-β-CD。结果:左旋瑞格列奈在浓度为2.00~80.0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3),方法回收率为92.5%~105.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瑞格列奈片中左旋异构体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酸酯类 分析 氨甲酸酯类 类似物和衍生物 电泳 毛细管 方法 立体异构现象 瑞格列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检查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中右旋异构体杂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诗卓 赵允凤 +1 位作者 孙嘉仪 郭兴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查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中右旋异构体杂质。方法:用磺酸化-β-环糊精( S-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S-β-CD浓度、pH值和缓冲盐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结果:在30 mmol/L磷酸盐运行缓冲液(含20 g/L S-β-CD,pH ...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查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中右旋异构体杂质。方法:用磺酸化-β-环糊精( S-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S-β-CD浓度、pH值和缓冲盐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结果:在30 mmol/L磷酸盐运行缓冲液(含20 g/L S-β-CD,pH 7.0)中,西替利嗪对映体在分离电压为15 kV的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并满足对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检查右旋异构体杂质所需要的条件。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左旋西替利嗪中右旋异构体杂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替利嗪 分析 西替利嗪 类似物和衍生物 电泳 毛细管 方法 β环糊精类 化学 立体异构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治疗1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万立 王建芳 吴东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4,共7页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放化疗组(19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其中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1%(8/19)和63.2%(12/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84.2%(16/1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3和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2和15.6个月,其中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均可控,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且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均能有效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胆管肿瘤/药疗法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有机铂化合/治疗应用 综合疗法 存活率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学问 陈智才 +1 位作者 钟根龙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30例)和对照组(85例)。参照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Ⅱ标准评估24 h内的出血转化,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超过2分定义为预后不优。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否独立影响患者出血转化和3个月临床预后。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替罗非班治疗不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OR=0.437,95%CI:0.168~1.132,P>0.05);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36,95%CI:1.014~1.273,P<0.05)、血管再通(OR=0.060,95%CI:0.010~0.365,P<0.01)、高血压(OR=4.233,95%CI:1.320~13.570,P<0.05)和起病至治疗时间(OR=1 006,95%CI:1.001~1.011,P<0.05)与临床预后不优独立相关,而替罗非班治疗与临床预后不优无独立相关性(OR=1.923,95%CI:0.536~6.568,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疗法 脑缺血/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酪氨霞龟/ 类似物和衍生物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出血/预防和控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组装的金刚烷甲酸-阿霉素/聚阳离子材料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斌 王凯 +5 位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胡奇达 周峻 胡秀荣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9,共11页
目的:合成以金刚烷甲酸阿霉素(Ada-Dox)为客体,聚乙烯亚胺PEI600-γ-羟丙基环糊精(γ-hy-PC)为主体的超分子纳米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Ada-Dox组装到γ-hy-PC材料上,制成γ-hy-PC/Ada-Dox的载药... 目的:合成以金刚烷甲酸阿霉素(Ada-Dox)为客体,聚乙烯亚胺PEI600-γ-羟丙基环糊精(γ-hy-PC)为主体的超分子纳米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Ada-Dox组装到γ-hy-PC材料上,制成γ-hy-PC/Ada-Dox的载药纳米粒子。用1H-NMR、NOESY、UV-Vis、XRD、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粒径和电势的测定和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其浓缩质粒DNA的能力,在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SMMC-7721细胞上对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细胞迁移和细胞形态学鉴定实验,在HEK293细胞上进行体外转染实验以及在BEL-7402细胞上进行细胞吞噬实验。结果:1H-NMR、NOESY、UV-Vis、XRD、TGA证实成功地合成了γ-hy-PC/Ada-Dox复合物;UV-Vis测得其载药量分别是0.5%和5.5%;载药量0.5%和5.5%的γ-hy-PC/Ada-Dox分别在N/P为3和4时可以浓缩质粒DNA;MTT实验结果显示材料的毒性均低于PEI 25 kDa;细胞迁移与H/E染色实验表明合成的材料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体外转染实验显示,γ-hy-PC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且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转染效率逐渐降低;细胞吞噬实验结果表明γ-hy-PC/Ada-Dox可同时携带药物和FAM-siRNA进入细胞。结论:成功地合成了γ-hy-PC/Ada-Dox复合物,并表现出一定基因转染效率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类似物和衍生物 多柔比星 药理学 抗肿瘤药 药理学 γ-羟丙基环糊精 聚乙烯亚胺 阿霉素 纳米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伐昔洛韦的手性分离及其对映体杂质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倩颖 余露山 +2 位作者 郑国刚 谢升谷 陶巧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了解国产盐酸伐昔洛韦中L-对映体杂质的含量,为我国药典制订手性药物杂质限量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CROWNPAK? CR(+)手性柱(4 mm ×150 mm,5μm);检测器波长254 nm;流动相为水-甲... 目的:了解国产盐酸伐昔洛韦中L-对映体杂质的含量,为我国药典制订手性药物杂质限量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CROWNPAK? CR(+)手性柱(4 mm ×150 mm,5μm);检测器波长254 nm;流动相为水-甲醇-高氯酸(19∶1∶0.1);流速0.75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D-伐昔洛韦与L-伐昔洛韦完全分离,分离度为12。不同厂家的8批盐酸伐昔洛韦中L-对映体杂质的平均含量为0.65%~2.62%。结论:各批产品中L-对映体杂质含量均符合美国药典标准,我国药典可以参照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分离和提纯 阿昔洛韦 类似物和衍生物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方法 立体异构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体外抗肝癌效果及其机制
20
作者 徐力 朱园润 +2 位作者 陈建 杨晓春 罗沛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药比较.SN-38与索拉非尼合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合用指数小于0.9。对照组、SN-38组、索拉非尼组、合用组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5%±2.45%、28.95%±10.75%、3.49%±2.49%、53.19%±11.21%,合用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均P〈0.05)。同时合用组凋亡相关蛋白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酶切量以及p53蛋白、p21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的表达量均增加。结论:在细胞水平上,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能够通过p53表达增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因此具有抗肝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疗法 肝细胞/病理学 苯磺酸盐类/治疗应用 喜树碱/类似物和衍生物 喜树碱/治疗应用 疗法 联合 细胞凋亡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